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污染控制原位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
1
作者 韦朝海 李耀威 古国榜 《广州环境科学》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水污染控制原位技术体现了污染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先进理念,包括原位污染预防技术和原位污染修复技术2方面。文章从原材料的管理与优选、工艺及过程控制优化及水回用方面论述了水污染原位预防技术,从原位生物修复、原位植物修复... 水污染控制原位技术体现了污染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先进理念,包括原位污染预防技术和原位污染修复技术2方面。文章从原材料的管理与优选、工艺及过程控制优化及水回用方面论述了水污染原位预防技术,从原位生物修复、原位植物修复及原位物理化学修复方面论述了原位修复技术,介绍这2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强调水污染控制原位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若干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水污染控制 原位技术 修复 过程控制优化 原位生物修复 修复技术 预防技术 污染最小化 资源利用
下载PDF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初探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耘 程江 黄民生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6-10,23,共6页
目前在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生物修复特别是生态工程的方法是修复技术的主体。根据对其黑臭的背景分析,发现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有鉴于此,在中小河道经先期治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生物膜... 目前在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生物修复特别是生态工程的方法是修复技术的主体。根据对其黑臭的背景分析,发现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有鉴于此,在中小河道经先期治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生物膜、生态浮床和水生植被重建三项关键技术。指出上海中小河道黑臭的现状决定了采用这些关键技术是比较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道 黑臭水体 生物修复 高效生物膜 生态浮床 水生植被重建
下载PDF
矿区土壤污染与修复 被引量:11
3
作者 钟顺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破坏,特别是矿区土壤受到的影响最大。矿区土壤在矿山废水、粉尘以及矿山尾矿等的侵入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矿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深入调查矿区土壤...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破坏,特别是矿区土壤受到的影响最大。矿区土壤在矿山废水、粉尘以及矿山尾矿等的侵入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矿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因此,深入调查矿区土壤的污染现状,适时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以及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再进行土壤利用生态功能分区,为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奠定基础,最后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修复,才能使矿区土壤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壤质量 土壤修复 GIS
下载PDF
城市河涌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莫灼均 宁寻安 梁建祺 《四川环境》 200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污染物排放于城市河涌,导致城市河涌受到严重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治理河涌污染势在必行。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河涌治理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河涌治理的主要技术的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各项技术的...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污染物排放于城市河涌,导致城市河涌受到严重的污染。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治理河涌污染势在必行。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河涌治理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河涌治理的主要技术的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目前各项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涌治理 底泥疏浚 河道曝气 水生植被修复 微生物修复 生物膜法
下载PDF
地下水曝气修复技术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胡黎明 刘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5-839,共5页
地下水曝气法是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有效方法。通过模型试验,探讨了地下水曝气法的工作机理,研究了气体不同类型土体中的运移方式和影响区域。研究表明,最小曝气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土体毛细压力和静水压力;在孔隙较大的砾石体中,... 地下水曝气法是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有效方法。通过模型试验,探讨了地下水曝气法的工作机理,研究了气体不同类型土体中的运移方式和影响区域。研究表明,最小曝气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土体毛细压力和静水压力;在孔隙较大的砾石体中,气体以独立气泡的方式运移,单井影响区域基本为抛物型,超过一定曝气压力值后其影响半径不再变化;在孔隙较小的细砂中,气体以稳定的微通道方式运移;当曝气压力相同时,细砂中空气流量小于砾石中的空气流量,但是单井影响范围较砾石体大,脉动曝气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土壤修复技术 地下水曝气法 模型试验 单井影响范围
下载PDF
基于健康风险的场地土壤修复限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化勇鹏 罗泽娇 +1 位作者 程胜高 向睿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USEPA、ASTM和VROM等认可程度较高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结合我国的人群特点和场地特征修正风险评估参数,对该场地污染土壤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苯、苯并(a)芘和苯并(a)蒽3种有机污... 以某有机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选择USEPA、ASTM和VROM等认可程度较高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结合我国的人群特点和场地特征修正风险评估参数,对该场地污染土壤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苯、苯并(a)芘和苯并(a)蒽3种有机污染物分别超过了其风险筛选值。通过口腔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污染物3种暴露途径计算健康风险,污染土壤对人体产生的叠加致癌风险概率CR和非致癌危害HQ分别达到了9.59×10-5和15.46,会对该场地上的居民产生较大健康危害。根据CR和HQ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6和1,将土壤中苯并(a)芘和苯并(a)蒽的修复目标值确定为0.033 mg/kg和0.3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健康风险 土壤 修复限值
下载PDF
β-环糊精促进土壤中DDTs和HCHs电动迁移特性研究
7
作者 喻其炳 倪茂飞 +4 位作者 杨延梅 俞哲彬 李勇 田书磊 李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9-165,共7页
为研究β-环糊精促进DDTs和HCHs电动影响因素及特性,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停产的某DDTs(滴滴涕)、HCHs(六六六)生产企业厂区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污染物残留量、电动力学过程中w(β-环糊精)和土壤含水率、温度的改变等因... 为研究β-环糊精促进DDTs和HCHs电动影响因素及特性,以我国西南地区已停产的某DDTs(滴滴涕)、HCHs(六六六)生产企业厂区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污染物残留量、电动力学过程中w(β-环糊精)和土壤含水率、温度的改变等因素。结果表明,企业生产导致土壤中DDTs、HCHs污染严重,其中DDTs的土壤浓度高于HCHs;β-环糊精可以促进电动迁移效果。当w(β-环糊精)为4%时,DDT与DDD在阳极迁移量最大,当w(β-环糊精)为8%时,DDE在阴极迁移量最大;当w(β-环糊精)为2%时,HCHs在阳极的迁移量均为最大。电动试验结束后,土壤含水率由阴极向阳极逐渐降低,其阴极最终含水率为45.8%-52.4%,其阳极最终含水率为18.2%-20.1%;阴极和阳极的土壤温度分别在4 h和2 h达到最高,为33.5℃和45.7℃,而128 h后最终稳定在23.1-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POPS 电动迁移 Β-环糊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