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其红 王相 +2 位作者 王波 王端平 王延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9,113,共4页
运用数值模拟法预测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工作量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考虑实际油田井网布置的不规则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 运用数值模拟法预测非均质油藏开发指标及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工作量大,耗时长,技术要求高。考虑实际油田井网布置的不规则性及储层的非均质性,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注采井配置关系和渗流阻力,将油田动态劈分为多个注采单元,对各注采单元的渗透率、孔隙度、储层厚度等非均质参数进行等效处理,再将各注采单元转化为均质单元;采用物质平衡原理和Buck-ley—Leverett径向水驱油理论预测各单元开发动态,计算含水率和剩余油饱和度等指标,进而得到整个油藏的开发指标。与传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相比,新方法占用内存少、速度快、效率高。对断块老油田进行实例验证分析表明,新方法预测单井和全油田10a含水率变化与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934~0.9996,预测10。剩余油饱和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水驱油藏 剩余油饱和度 开发指标预测 动态劈分法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牛保伦 任韶然 +2 位作者 张玉 邬侠 孙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228-231,共4页
针对超稠油油藏,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密闭取心等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典型超稠油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和概念模型,定量分析... 针对超稠油油藏,以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资料、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和密闭取心等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基于典型超稠油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和概念模型,定量分析了原油黏度、蒸汽干度、开发方式和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间蒸汽波及范围、井网不完善和边底水影响;纵向剩余油主要由层间非均质性及地层倾角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剩余油 蒸汽吞吐 影响因素 非均质综合指数
下载PDF
曲流河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龚晶晶 唐小云 +2 位作者 曹华 陈雪凝 方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17-121,7-8,共5页
南堡陆地浅层曲流河储层油藏采出程度低、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在分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因素与响应特征基础上,综合运用注采见效分析、吸水剖面分析、示踪剂分析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识别等方法,开展了南堡陆地浅层... 南堡陆地浅层曲流河储层油藏采出程度低、优势渗流通道发育、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在分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因素与响应特征基础上,综合运用注采见效分析、吸水剖面分析、示踪剂分析和多因素综合指数识别等方法,开展了南堡陆地浅层曲流河储层优势渗流单元的识别,总结了优势渗流通道分布模式和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成果为曲流河储层剩余油挖潜、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可以为其他储层类型油藏优势渗流通道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优势渗流通道 剩余油 综合指数识别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聚集度表征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晨云 窦松江 +4 位作者 窦煜 柳朝阳 黄博 王振宇 李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0-695,共6页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 剩余油聚集度是评价高含水期油藏开发效果及开发潜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剩余油储量丰度,确定油藏优势储量区;利用单块面积、分布密度和形状指数,通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形成剩余油聚集度的表征。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稳定开发的油藏,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离散与聚集可分为一次离散阶段、迅速分离阶段、波动聚集与离散阶段和二次离散阶段。利用表征指标对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二区七断块Nm3-4-1小层进行评价,该小层剩余油聚集度随着开发的进行稳步下降,现阶段由于注采结构和井网调整,剩余油聚集度开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熵权法 剩余油聚集度 剩余油团块属性 形状指数 注采井网 分布密度 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晨 冯其红 +2 位作者 何逸凡 张先敏 周文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可采储量规模、水淹状况以及油水分流能力的差异,构建了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不同指标对剩余油可采潜力控制程度的差异,将加速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相结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从而构建了剩余油可采潜力指数,形成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新方法。以渤海Q油田南区主力产层NmIL砂体为例,开展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新方法可综合表征不同区域位置的储层物性、可采储量丰度和油水分流能力对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影响,实现了主力产层NmIL砂体剩余油可采潜力分布的差异化定量评价,优势可采潜力区域刻画明显,将其作为NmIL砂体下一步井网加密调整潜力区域,以精准指导加密水平井的部署,为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 可采潜力指数 投影寻踪 优势潜力丰度
下载PDF
录井技术在长庆油田水淹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苑洪瑞 肖海田 杨志博 《录井工程》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长庆油田开采方式主要为注水开发,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性差,控水增油难度较大,厘清剩余油分布及水淹状况是油田开发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在准确识别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水淹机理,... 长庆油田开采方式主要为注水开发,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性差,控水增油难度较大,厘清剩余油分布及水淹状况是油田开发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在准确识别储集层物性及流体性质的基础上,结合水淹机理,应用地化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建立了地化与核磁共振录井谱图识别、核磁共振油水饱和度交会识别及核磁共振孔隙度与剩余油指数交会识别3种评价方法。截至2018年底,三种方法综合应用在长庆油田水淹层识别评价中,总体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3.3%,并以J 89-834井为例,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为长庆油田开发中剩余油评价及控水增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 核磁共振 录井 水淹层评价 长庆油田 剩余油指数 控水增油
下载PDF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常规储集层流体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怀军 李秀彬 +3 位作者 马树明 经俭波 张小虎 苑传江 《录井工程》 2020年第2期72-78,共7页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中T2谱图的差异性可以用于反映地层中流体的性质,是提高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解释符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勘探区域大、储集层均质性各不相同,核磁共振测量的含油饱和度差异很大,流体性质判断难度大,给录...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中T2谱图的差异性可以用于反映地层中流体的性质,是提高核磁共振录井技术解释符合率的一项重要手段。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勘探区域大、储集层均质性各不相同,核磁共振测量的含油饱和度差异很大,流体性质判断难度大,给录井解释评价带来巨大挑战。基于核磁共振技术中初始状态、饱和状态、浸锰状态所产生的T2谱图特征,总结出剩余油指数和流体逸散指数两个反映孔隙中剩余流体性质的参数,同时利用含油饱和度数据并加以控制,建立了新的三端元图板。经过实际应用与试油结论验证,不同流体性质的储集层在该图板中差异明显,可有效区分流体性质,提高了资料的适用程度,提升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准噶尔盆地评价流体性质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储集层 流体识别 剩余油指数 流体逸散指数 T2谱图 T2截止值 三端元图板
下载PDF
中子寿命求剩余油饱和度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文辉 章成广 杨天荣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6期691-695,共5页
中子寿命测井在高矿化度地层中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变化和寻找高剩余油、高含水油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作为定量评价其准确度受到泥质含量、岩石骨架的俘获截面值、孔隙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利用中子寿命测井求剩余油饱和度... 中子寿命测井在高矿化度地层中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变化和寻找高剩余油、高含水油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作为定量评价其准确度受到泥质含量、岩石骨架的俘获截面值、孔隙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利用中子寿命测井求剩余油饱和度就必须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校正。本文针对轮南油田2井区已有中子寿命测井资料,对影响中子寿命测井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图版法进行校正,并与实际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更为精确的剩余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寿命 剩余油饱和度 俘获截面 泥质含量
下载PDF
海上半衰竭式水驱开发稠油油田效果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宪波 赵春明 +3 位作者 刘英 张迎春 戴卫华 李金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76-78,8,共4页
渤海几个海上油田注采比长期低于1.0,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地层压力下降至泡点压力之下,对于这种介于强水驱开发和衰竭开发之间的开发方式,定义为半衰竭式水驱开发。从阶段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定义出发,引入注采比的概念,在童氏校正... 渤海几个海上油田注采比长期低于1.0,地层能量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地层压力下降至泡点压力之下,对于这种介于强水驱开发和衰竭开发之间的开发方式,定义为半衰竭式水驱开发。从阶段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定义出发,引入注采比的概念,在童氏校正水驱曲线和物质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评价半衰竭式水驱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实例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可行、简单和实用,克服了繁琐计算的缺陷,并且通过实际数据点的变化趋势提出下一步油田综合调整方向和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衰竭式水驱开发 开发指标 评价方法 稠油油田
下载PDF
川中低渗气藏中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龙 鞠君举 《国外测井技术》 2012年第3期26-29,3,共4页
针对低渗气藏开发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流动单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法。本文以川中低渗气藏为例,结合取心物性资料、测井资料,选用流动层带指数FZI划分方法将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成Ⅰ、Ⅱ、Ⅲ... 针对低渗气藏开发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流动单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新方法。本文以川中低渗气藏为例,结合取心物性资料、测井资料,选用流动层带指数FZI划分方法将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成Ⅰ、Ⅱ、Ⅲ类,并建立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取心井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学习训练,与测井曲线建立其相关的学习和预测模型,对非取心段储层流动单元进行预测,明显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其中,Ⅰ类流动单元开发效果最好,Ⅱ类流动单元开发效果次之,是挖潜的主要目标,Ⅲ类流动单元开发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剩余油 流动层带指数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6
11
作者 高兴军 于兴河 +2 位作者 李胜利 王庆如 梁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3,共4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是一个变量,且受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预测难度较大。针对构造背景相对简单、分层测试资料比较齐全的海上非注水开发的典型边、底水油藏,初步研究出了一套根据主要的多种动、静态参数并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是一个变量,且受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预测难度较大。针对构造背景相对简单、分层测试资料比较齐全的海上非注水开发的典型边、底水油藏,初步研究出了一套根据主要的多种动、静态参数并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含水饱和度随时间变化速率的方法,进而根据含水饱和度变化率来预测不同时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在我国海上某油田进行了应用实例验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含水饱和度 神经网络技术 生产井影响因子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单层剩余油的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科 杨少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针对当前陆相储层深度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零散,控制因素多,研究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利用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井网布局、水驱动态等4项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模糊数学模型,根据生产井的单层开发动态资料、新井... 针对当前陆相储层深度开发油藏剩余油分布零散,控制因素多,研究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层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利用构造、储层非均质性、井网布局、水驱动态等4项剩余油控制因素建立模糊数学模型,根据生产井的单层开发动态资料、新井电测解释资料以及动态监测资料,定量给出各控制因素对剩余油的隶属度,通过模糊运算,求出油藏中各井点单层的剩余油。方法用于胜坨油田一区注聚先导区11层,建立的剩余油综合评价指数分布模型立足于油藏开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油藏的开发和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剩余油 控制因素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指数 胜坨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