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01
1
作者 周恩宇 卯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7,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项政府性的组织行为和任务,在操作上过于注重经济效果的考量,较少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忽视其综合性的特征,应注重整个搬迁过程中社会文化转型的推动力。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组织和个体的观念与行动发生改变,也导致了权力的支配方式从显性转变为隐形,且支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持续加强。所以,当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在拆迁与生活安置等实践过程都需要加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治理要素,并慎重考虑贫困群众的意愿与适应能力,做好及时的成效评估,若非如此,则可能产生不愿看见的相应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文化转型 权力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搬迁扶贫与移民生计重塑:陕省证据 被引量:70
2
作者 邢成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73,共9页
一般意义上的搬迁扶贫未能重塑贫困人口所处的空间因素,尽管其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贫困人口自然居住空间因素的改善,但是并没有改变贫困人口所处的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搬迁扶贫是空间贫困理论在扶贫工作中的自觉使用,但这种使用局限于... 一般意义上的搬迁扶贫未能重塑贫困人口所处的空间因素,尽管其在一定层面上实现了贫困人口自然居住空间因素的改善,但是并没有改变贫困人口所处的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搬迁扶贫是空间贫困理论在扶贫工作中的自觉使用,但这种使用局限于较低的水平。现阶段的搬迁扶贫工作仍面临多方面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搬迁移民安置空间的困境、迁入地社会支持的困境和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困境。充分发挥搬迁移民扶贫工作的价值,需要对搬迁扶贫工作进行优化和升级,重点是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等多元角度对移民迁入地进行重塑,鼓励行政区域间进行扶贫移民的合作,鼓励移民跨区域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攻坚 易地搬迁“三农”问题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政策导向与战略重点 被引量:67
3
作者 涂圣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8-127,共10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难度最大、工作链条最长的系统工程,涉及搬迁群众生计保障与后续发展全过程。随着工作重心转向做好后续扶持,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政策取向上实现三个维度的转型:基于人的动态发展要求,...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难度最大、工作链条最长的系统工程,涉及搬迁群众生计保障与后续发展全过程。随着工作重心转向做好后续扶持,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政策取向上实现三个维度的转型:基于人的动态发展要求,探索搬迁群体生计改善、社会融入以及人口市民化的整体诉求实现路径;着眼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安置点融入县域经济发展范畴,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化支持政策;按照迁出地、迁入地联动发展的思路,增强“人地钱”等要素匹配性,提高搬迁群体市场参与能力、安置社区集体行动能力、迁入地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建设引领能力,促进搬迁群体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扶持 脱贫攻坚
下载PDF
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移民搬迁中的非结构性制约 被引量:51
4
作者 何得桂 党国英 张正芳 《西北人口》 CSSCI 2016年第6期55-62,共8页
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基于对移民搬迁安置政策的实证分析发现:不论是畏难情绪与急功近利思想,也不论是移民搬迁型社区治理之困,抑或乡村精英俘获与治理不善,都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非结构性... 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基于对移民搬迁安置政策的实证分析发现:不论是畏难情绪与急功近利思想,也不论是移民搬迁型社区治理之困,抑或乡村精英俘获与治理不善,都对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非结构性制约"。这也是基层治理不到位的重要表现,它削弱了减贫政策的预期成效。推进精准扶贫的同时要持续完善和优化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特别是要注重通过创新基层治理以更好地整合扶贫资源,更有效激发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持续改善造成贫困的条件。只有如此才能破解"非结构性制约"之困,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移民搬迁 非结构性制约 易地搬迁扶贫 基层治理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生计资本与农户收入不平等——来自陕南的证据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聪 刘若鸿 许晏君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67,共16页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既强调精准脱贫,又要避免落入"政策陷阱",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谨防农户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相对贫困风险。本文利用2015年的陕南入户调查数据,建立农户收入决定模型,探索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既强调精准脱贫,又要避免落入"政策陷阱",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谨防农户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相对贫困风险。本文利用2015年的陕南入户调查数据,建立农户收入决定模型,探索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夏普利值过程进行收入不平等的回归分解,量化了各因素在不收入不平等上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搬迁政策有效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在实现贫困户有效增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五大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及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也不尽相同,生计资本在不同收入水平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通过政策因素得以强化。本文为后续加强精准施策和精细管理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生计资本 收入不平等 夏普里分解
原文传递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研究——来自新疆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43
6
作者 谢大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6-71,共6页
以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为研究对象,运用DFID的可持续分析框架(SLA)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变化开展分析。研究发现,搬迁后移民的生计资本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都有了不同程度... 以新疆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为研究对象,运用DFID的可持续分析框架(SLA)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资本变化开展分析。研究发现,搬迁后移民的生计资本有了较大提高,其中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社会资本则出现了一定的下降。不同的安置方式及迁入地影响移民的生计资本,有土集中安置移民的生计资本略高于无土集中安置的移民,新建移民新村移民生计资本高于城镇移民。为提高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要积极拓宽移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强移民参与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提高移民的社会资本,激发移民的内生动力,探寻生计资本与内生动力的优化途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针对不同安置方式建立移民能力提升机制,增加就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移民
原文传递
运动型治理视野下易地扶贫搬迁问题研究——基于西部地区X市的调研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80,共11页
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易地扶贫搬迁,对于减轻生态压力和贫困人口的减贫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国扶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成为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的维度之一,承担起1 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 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易地扶贫搬迁,对于减轻生态压力和贫困人口的减贫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中国扶贫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成为精准脱贫"五个一批"的维度之一,承担起1 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此次易地扶贫搬迁"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征突出,凸显出较为典型的"运动型治理"属性,这一治理方式与常规治理方式相互作用,表现出对"搬得出"的短期目标的高度有效性,但是在"稳得住、能致富"的长期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限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增强这一治理方式的社会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运动型治理 常规型治理 社会有效性
下载PDF
规划性社会变迁、执行压力与扶贫风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评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世勇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5,共6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脱贫的措施之一,本质上是一种规划性社会变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因为任务完成期限的时间紧迫性和压力型体制下的考核要求,基层政府面临着强大的政策执行压力,从而导致了政策执行偏差和扶贫风险。要避免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脱贫的措施之一,本质上是一种规划性社会变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因为任务完成期限的时间紧迫性和压力型体制下的考核要求,基层政府面临着强大的政策执行压力,从而导致了政策执行偏差和扶贫风险。要避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负面政策效应,需要在执行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尊重贫困群体意愿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为政策执行的可逆性留有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规划性社会变迁 执行压力 政策执行偏差 扶贫风险
下载PDF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及其后续扶持问题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黄云平 谭永生 +1 位作者 吴学榕 温亚昌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33,共7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从政策演进上看,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经历了地方探索、试点推广、有计划实施等三个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呈现搬迁规模和范...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从政策演进上看,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经历了地方探索、试点推广、有计划实施等三个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呈现搬迁规模和范围大、搬迁资金投入多元、搬迁对象识别精准、政策体系完备、后续扶持同步布局、地方创新精彩纷呈等特征。目前,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基本实现全部入住,"搬得出"问题已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也面临搬迁与设施配套、安置发展、就近就业、综合改革、社区治理"五个不同步"的挑战。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应重点围绕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产业发展带动减贫、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减贫内生动力、安置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统筹兼顾,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扶持 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发展探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智 杨定玉 陈亦桥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4,86,共10页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作为有效帮扶途径之一,不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搬迁地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更有助于搬迁移民尽快适应新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实...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作为有效帮扶途径之一,不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搬迁地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更有助于搬迁移民尽快适应新社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在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国家与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我国历史上的社区教育经验以及移民自身的学习需求,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提供了政策基础、实践基础和动力基础。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兼具城镇与农村特征,故需从城乡融合视角制定其社区教育发展路径:一是以"稳秩序升内涵"为宗旨,确立社区教育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二是以"广服务融生活"为目标,构建社区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三是以"多形式活方法"为理念,组织与实施社区教育活动;四是以"成合力升效率"为指向,保障社区教育的运行与效率。总之,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应当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注重将其与产业发展和社区治理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易地扶贫搬迁 搬迁移民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生计恢复力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调查 被引量:20
11
作者 邹瑜 王华丽 刘子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5,共7页
提升搬迁农户非农就业对加快扶贫进程、稳定脱贫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计恢复力视角,利用Probit-ISM模型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体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进行分析,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新疆克州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评估调... 提升搬迁农户非农就业对加快扶贫进程、稳定脱贫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计恢复力视角,利用Probit-ISM模型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体非农就业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进行分析,为巩固脱贫成效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新疆克州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评估调查,按照评估组调查特定抽样原则,对调查主体进行问卷及实地访谈。研究表明:生计恢复力框架下内部缓冲能力直接、深层影响非农就业,外部组织能力、技能学习能力间接影响非农就业。其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为直接影响因素;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参与公益性岗位、是否参加非农帮扶、搬迁后土地到家距离、学习期望、是否参加非农培训为间接影响因素;年龄与健康是根源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三种能力层级结构关系,提出了促进搬迁农户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生计恢复力 易地扶贫搬迁 全面脱贫
原文传递
社会适应、政治信任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满意度——基于湖南集中连片特困区搬迁农户调查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丽 黎红梅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3,共8页
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绩效,基于湖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区移民调查数据,通过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适应与政治信任对易地搬迁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对易地搬迁政策满意度评价较高,移民平均政治信任程度较高,平均社... 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绩效,基于湖南省集中连片特困区移民调查数据,通过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适应与政治信任对易地搬迁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民对易地搬迁政策满意度评价较高,移民平均政治信任程度较高,平均社会适应程度处于一般状况;社会适应、政治信任对政策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对政策满意度评价有很高预测效果;家庭人口特征、安置点特征对移民政策满意度也有积极影响,但对满意度预测作用较小。据此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社会适应性、增强政治信任度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满意度评价 社会适应 政治信任 最优尺度回归模型
下载PDF
西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研究——以靖安新区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文钢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多民族人口混杂居住社区。文章基于对全国最大的一个跨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调查指出,当前的社区治理主要关注的是基层党建、搬迁人口就业、社区秩序维护、公共服务提供和民族文化传承,并...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多民族人口混杂居住社区。文章基于对全国最大的一个跨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调查指出,当前的社区治理主要关注的是基层党建、搬迁人口就业、社区秩序维护、公共服务提供和民族文化传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将搬迁后形成的多民族人口混杂居住社区建设成为"民族互嵌型社区"。忽视了以居住空间相互嵌入为基础促进各民族搬迁人口交往、交流、交融,培育各民族搬迁人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基于对涂尔干的有机团结概念理解,从个体相互嵌入和群体相互嵌入两个层面讨论了西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原子化 居住空间 社会空间 相互嵌入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创新 被引量:14
14
作者 白永秀 宋丽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5,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其中重要一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政策关注重点从搬...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其中重要一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政策关注重点从搬迁逐步转到安置,政策内容由抽象到具体不断深化,政策目标沿着“愿意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好融入—有保障—协同化”不断延续升华。经对我们蹲点基地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安置区在各方面都比较精准地落实了相关政策,但还存在基础设施提升和维护管理费用政策落实不到位、举办集体经济与形成自营资产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不明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缺失、安置房出租管理政策缺失、搬迁过渡期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继续沿用—调整完善—新增补充”三维一体的政策创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易地扶贫搬迁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与移民理性选择——基于陕南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占锋 李轶星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4-112,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陕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政策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简单化、照搬式、观望式、象征性的政策执行策略,使得政策结果与目标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对陕南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政策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采取简单化、照搬式、观望式、象征性的政策执行策略,使得政策结果与目标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政策执行偏差导致搬迁过程中难以全面保障移民利益,因此,移民在接受政策安排时会出于自身的考虑做出理性选择,以平衡家庭生活。政策的执行偏差与移民的理性选择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政策执行偏差是移民理性选择的诱因,而移民的理性选择则会催化政策执行的偏差,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政策执行偏差 脱贫攻坚
下载PDF
无土与有土安置对移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及群体收入分异——基于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区948份调查数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冬雪 张会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52,共8页
文中利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调查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易地扶贫搬迁无土、有土安置对移民收入的净影响,并运用分位数回归及分解分析法进一步探析安置群体收入差异分布规律及决定因素。研究表明:1)无土安置移民... 文中利用宁夏"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调查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易地扶贫搬迁无土、有土安置对移民收入的净影响,并运用分位数回归及分解分析法进一步探析安置群体收入差异分布规律及决定因素。研究表明:1)无土安置移民务工收入显著增长,促进了非农劳动力转移。但务工收入增加暂未弥补生产方式转变造成的农业收入及相关补贴收入的减损,家庭总收入明显减少。2)有土安置家庭养殖业收入及相关政府补贴显著下降,务工收入、包含土地流转费的其他收入项增加,家庭总收入暂未发生明显变化。3)无土与有土安置移民存在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其决定因素在于人均耕地、住房类型、搬前收入、少儿数量等。据此,后搬迁时代应注重因地制宜分类精准帮扶,充分挖掘移民增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无土与有土安置 生计资本 收入水平 收入差异
原文传递
现代化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搬迁稳定脱贫实证研究--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片区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新民 马喜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中国治理贫困理论构建的过程。从现代化理论的视野,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扶贫搬迁的实... 易地扶贫搬迁如何实现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中国治理贫困理论构建的过程。从现代化理论的视野,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扶贫搬迁的实证研究,分析易地扶贫搬迁后各民族与传统以土地为根基的谋生方式断裂,由此引发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亲缘、宗族、地缘、业缘联结的差序格局社会关系网络、传统道德维系的社会秩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迁。从现代化理论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视野,探讨在历史跨越式发展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变迁、社会整合实践相结合,对于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稳定脱贫后,加强对农户生计方式的现代整合,社会组织结构的重构,新型社区集体意识的培育,多元民族文化的融洽,公共政策的接续与创新,构建新时代各民族共构诣变的和睦融洽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共同开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断裂与整合 现代化视角
下载PDF
农地流转、非农就业与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效益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志章 杨志红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8,共10页
土地是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土地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关键,关乎脱贫成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本文采用重庆酉阳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数据,从搬迁户的视角出发探讨农地流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 土地是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土地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关键,关乎脱贫成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本文采用重庆酉阳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数据,从搬迁户的视角出发探讨农地流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通过为搬迁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促进家庭生产要素优化和劳动力合力配置正向促进搬迁户脱贫,非农就业这个逻辑中发挥中介作用,村干部政策执行则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就业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过程中,要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加大村干部主动执行政策的力度,不断带动搬迁户非农就业,夯实永续脱贫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非农就业 易地扶贫搬迁 村干部
下载PDF
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基于我国秦巴山区4县1区3015个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宗强 韩锐 +1 位作者 尹洁 李春玲 《科学决策》 CSSCI 2022年第6期34-53,共20页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实施后,我国秦巴山区贫困人口稳就业、能致富仍然需要后续帮扶。研究选取了秦巴山区4县1区的301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归类,再综合运用组合赋权对其进行最后的权重排序,得出影响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实施后,我国秦巴山区贫困人口稳就业、能致富仍然需要后续帮扶。研究选取了秦巴山区4县1区的301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因子分析对各指标进行归类,再综合运用组合赋权对其进行最后的权重排序,得出影响搬迁户后续就业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就业能力、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就业质量和就业信息因素。最后,从提升综合素质、丰富就业方式、优化就业环境三个方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后续就业 因子分析 路径考察
下载PDF
再造“中心”:元治理视域下的国家在场及其治理策略——基于S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泽泉 孟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32,共12页
源于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谱系呈现出从“统治”到“治理”再到“元治理”的过程,基于国家中心的“元治理”对研究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国家“再造中心”具有较强解释力。研究发现,在S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中,国家并非直接实行自上而下... 源于西方语境的治理理论谱系呈现出从“统治”到“治理”再到“元治理”的过程,基于国家中心的“元治理”对研究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国家“再造中心”具有较强解释力。研究发现,在S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中,国家并非直接实行自上而下强制性动员或行政命令,也并非依靠去国家化多中心治理,而是实施间接性、影响性控制行为,通过科层治理、市场治理和网络治理的策略性组合,经由国家引领治理全局和国家治理中心地位,经由治理权力集中和多治理主体合作的“双轨政治”,实现元治理下国家在场与“中心”再造,实现管理有效与治理民主兼顾。在搬迁阶段,作为国家基层代理人的地方政府,受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搬迁锦标赛驱动,经由“文件政治”“会议政治”与“战时化叙事”,重建科层内部权威秩序;在治理阶段,则通过“去行政化”激活居委会,以“服务治理”促党建引领,经由物业与居民矛盾的“强制性协调”、生产空间政治化及居民自组织依附式发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国家在场和“国家中心”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治理 易地扶贫搬迁 国家中心 治理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