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企业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水平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常家华 杨世利 余江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0,共7页
以四川地区4种类型8家搬迁企业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场地表层和次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pH值及5种重金属Cd,Hg,Pb,Cr,As的含量,探究场地土壤污染成因,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重金属富集指数法以及土壤潜在环境生态风... 以四川地区4种类型8家搬迁企业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场地表层和次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pH值及5种重金属Cd,Hg,Pb,Cr,As的含量,探究场地土壤污染成因,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重金属富集指数法以及土壤潜在环境生态风险指标法等对比分析各类场地土壤污染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各场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Cd,Hg,Pb,Cr,As平均含量分别为2.50,0.32,549.19,211.73,8.73mg/kg,其中Pb含量是建设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的7.56倍,而Cd含量是其背景值的210.13倍,且各场地重金属受土壤pH值影响比较明显,酸性条件可提高重金属的迁移及生物有效性,导致偏酸性土壤次表层重金属比偏碱性土壤污染程度高;4种类型工业场地综合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工厂>电池厂>冶炼厂>电镀厂;各场地土壤中5种重金属累积效应均显著,其中Cd和Pb为重度富集元素;化工A厂、化工B厂、冶炼B厂和电池A厂场地土壤Cd,Hg和Pb含量较高,导致综合生态风险指数较高,属于重度污染风险水平,需要进行严格管控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搬迁企业 重金属污染 污染场地 生态风险指数
下载PDF
铅在搬迁企业原址场地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劲蕾 张晟 +1 位作者 唐敏 胡志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5-439,共5页
对重庆市某实施搬迁的烧结厂原址场地土壤中的铅进行了测定.采用富集系数法,研究了该企业原址场地土壤中铅的空间分布;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铅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土壤总铅含量在23.4—8.90×103mg.kg-1之间... 对重庆市某实施搬迁的烧结厂原址场地土壤中的铅进行了测定.采用富集系数法,研究了该企业原址场地土壤中铅的空间分布;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铅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土壤总铅含量在23.4—8.90×103mg.kg-1之间,其最大含量严重超过国家相应标准(HJ350—2007).土壤铅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局部富集现象.从水平分布上看,土壤铅主要集中在搬迁企业的核心生产岗位,其最大富集系数高达111.8;从垂直分布上看,方差分析表明土层深度对土壤铅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铅在土壤表层、中层、深层均可实现较高的累积,其最大富集系数分别为:16.6、14.6、111.8.这与一般的城市土壤或自然土壤中铅在表层累积的情况不同.系统聚类结果说明铅过度富集的来源与场地污染源有关.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则表明,在土壤铅大量富集的区域,存在"强生态风险",这意味着搬迁企业原址场地土壤铅因局部富集而引起的生态风险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迁企业 土壤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新形势下优势外迁企业回归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白明 王桂虎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际产业分工转移路径的变化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风险较小的优势外迁企业有必要考虑回归国内,从而为"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一些优势外迁企业考虑回归的缘由,然后探讨了... 在新形势下,随着国际产业分工转移路径的变化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风险较小的优势外迁企业有必要考虑回归国内,从而为"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一些优势外迁企业考虑回归的缘由,然后探讨了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回归经验,接着分析了新形势下促进优势外迁企业回归的主要思路,以及一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回归需要理性对待与分类管理。最后,提出了积极"筑巢引凤"、以订单回流促进企业回流、适当调整利用外资的考核办法、已外迁企业可考虑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回归本土、精准制定并及时调整企业回归政策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企业回归 外迁企业
下载PDF
搬迁企业遗留场地土壤修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雅洁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8期254-254,256,共2页
随着当前我国对于环保意识的加强,许多城市中的大型钢厂都开始停产搬迁。而大型的企业在搬迁之后,由于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周围的土壤会受到无机物污染或是重金属污染等,所以需要对于搬迁之后遗留下的场地土壤进行修复。本文主要... 随着当前我国对于环保意识的加强,许多城市中的大型钢厂都开始停产搬迁。而大型的企业在搬迁之后,由于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企业周围的土壤会受到无机物污染或是重金属污染等,所以需要对于搬迁之后遗留下的场地土壤进行修复。本文主要对企业在搬迁之后,对于土壤所造成的各种污染进行修复所需要采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搬迁企业 土壤修复 遗留场地
下载PDF
浅谈老厂迁建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5
作者 周亚峰 《化工设计》 CAS 2013年第2期45-47,2,共3页
结合老厂迁建,论述项目的厂址选择、产品方案与装置规模设计以及项目实施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迁建企业 经济效益 工业园区
下载PDF
工业搬迁企业原场地土壤Pb、Cd、Hg、Cr污染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能子礼超 勾琴 +3 位作者 彭代芳 熊富皓 杨丹凤 刘盛余 《能源与环保》 2020年第8期1-5,14,共6页
针对城市建成区工业企业搬迁原生产场地土壤污染问题,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等方法,对原场地土壤中Pb、Cd、Hg和Cr污染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中Cd元素是主要污染因子,属于重污染;Pb... 针对城市建成区工业企业搬迁原生产场地土壤污染问题,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等方法,对原场地土壤中Pb、Cd、Hg和Cr污染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中Cd元素是主要污染因子,属于重污染;Pb元素为中污染;Hg、Cr元素为未污染。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中Pb、Cd和Hg元素为重度污染,Cr元素为安全;点位1、11和13为重度污染,点位7为中度污染,其他为轻度污染、警戒及安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土壤中Cd元素为偏中污染,Pb元素为轻度污染;Hg和Cr元素为清洁;点位1为中度污染,点位11和点位13为轻度污染,其他点位污染等级为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搬迁企业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程度
下载PDF
土地招商竞争对污染源跨区域转移的影响——基于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伊攀 袁月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污染源跨区域转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障碍,对其治理需要政策间的协同配合。地方政府间土地招商竞争引发的土地错配后果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否导致了污染源跨区域转移尚缺乏实证支持。本文采用重污染上市公司异地建立子公司的... 污染源跨区域转移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障碍,对其治理需要政策间的协同配合。地方政府间土地招商竞争引发的土地错配后果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否导致了污染源跨区域转移尚缺乏实证支持。本文采用重污染上市公司异地建立子公司的微观数据检验了土地招商竞争对重污染企业迁移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价格越低,越能吸引重污染企业异地迁入;土地管制越宽松,重污染企业越不会向异地迁出。这表明土地招商竞争导致了污染源“存量不减、增量增加”。当母公司位于东部、市场势力强、盈利或融资能力好时,该效应更显著;地方政府土地招商竞争会通过降低重污染企业融资难度和营业成本、增加社会资本投入等机制,吸引重污染企业异地迁移。最后利用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保障政策两种不同趋向的政策验证了土地招商竞争对治污效果的负面效应。本文为避免政策碎片化对治污效果的负面影响、强化环境规制与土地招商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提供了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招商竞争 土地出让 企业异地迁移 异地子公司
下载PDF
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污染分析及综合治理模式 被引量:6
8
作者 朱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2-86,共5页
通过对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的污染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工业区所产生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园区内工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所导致的.结合清水塘工业区自身地理条件和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工业区污染常见的治理措施,以搬迁、改造、建立循... 通过对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的污染现状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工业区所产生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园区内工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所导致的.结合清水塘工业区自身地理条件和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工业区污染常见的治理措施,以搬迁、改造、建立循环经济园3条治理途径的优缺点比较为主线,根据工业区实际的产业布局,提出部分企业搬迁外地、部分企业就地改造以及对粗加工工业进行延伸并建立循环经济园的综合治理模式,并指出了综合治理模式的优点和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治理 工业区 搬迁改造 循环经济园
下载PDF
从双赢到潜在冲突:污染企业搬迁的实践及其反思
9
作者 魏诗淇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2年第8期183-187,共5页
21世纪初,随着“两会”中明确提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原则,把污染减排作为各方面工作的重点要求,环境保护受到广泛关注,污染企业的搬迁也就成为了政府达成减排指标的一个快速有效的策略,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造成了部分负向的社会... 21世纪初,随着“两会”中明确提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原则,把污染减排作为各方面工作的重点要求,环境保护受到广泛关注,污染企业的搬迁也就成为了政府达成减排指标的一个快速有效的策略,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造成了部分负向的社会影响。本文基于对D厂搬迁至B镇后过程的考察,分析了污染企业搬迁过程中政府、企业、村民各方利益主体间是如何形成从双赢到潜在冲突的关系机制。尽管目前冲突隐而未发,但政府依旧应该对已经嵌入环境问题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反思,污染企业搬迁后必须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中,要又“搬”又“治”,避免规模性的环境抗争事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企业搬迁 环境保护 环境抗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