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斯兰宗教与伊斯兰文明 被引量:9
1
作者 吴云贵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3-11,共9页
伊斯兰文明是在伊斯兰教基础上创造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它对穆斯林个体的身份认同、群体的社会生活、伊斯兰国家的政治体制、伊斯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深刻、巨大的影响力。伊斯兰文化的显著... 伊斯兰文明是在伊斯兰教基础上创造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它对穆斯林个体的身份认同、群体的社会生活、伊斯兰国家的政治体制、伊斯兰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深刻、巨大的影响力。伊斯兰文化的显著特征是统一性与多样性密切结合、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从文化、文明视角深化对伊斯兰宗教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和历史地认识人类宗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明 中世纪 伊斯兰文化 宗教研究
下载PDF
东南亚宗教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对外交流中的作用——兼谈东南亚华人宗教的特点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金光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 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教、佛教作为维系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感情实际上寄托了华人的民族感情。东南亚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血脉相连,要在平衡发挥五大宗教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南亚国家华人宗教在与中国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宗教研究 华人宗教 宗教意识 对外交流
下载PDF
试析二战以后非洲华人宗教意识的变迁与融合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安山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55-66,共12页
论文运用非洲华人报刊以及当地资料,分析了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华人教会的设立、华人神父的努力、克里奥家庭、实用主义和种族歧视是华人皈依的主要原因。非洲华人的多种宗教信仰同时并存。这些信仰不仅没有产生冲... 论文运用非洲华人报刊以及当地资料,分析了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华人教会的设立、华人神父的努力、克里奥家庭、实用主义和种族歧视是华人皈依的主要原因。非洲华人的多种宗教信仰同时并存。这些信仰不仅没有产生冲突,反而互相渗透。非洲华人一方面逐渐皈依基督教、天主教,另一方面仍然保留着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与宗教习俗,同时华人的传统宗教——佛教在非洲的传播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华人在宗教信仰和典礼礼式上互相融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糅性,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观相通甚至等同是华人信仰的一个特点。华人中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两者互相融合的情况有各种表现,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可以等同的现象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宗教研究 华人宗教 宗教信仰 天主教 基督教 文化价值观 国际移民
下载PDF
山岭、族群与信仰——武当山真武信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4
作者 游斌 罗越源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2期156-169,M0008,M0009,共16页
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复杂过程,造就了在地理、族群、信仰等方面交叠重合的超大型中华文明体。本文以武当山在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道教真武信仰在宋元明时代的变迁为... 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复杂过程,造就了在地理、族群、信仰等方面交叠重合的超大型中华文明体。本文以武当山在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道教真武信仰在宋元明时代的变迁为分析对象,从山岭、族群、信仰三个角度,分析武当山真武信仰在沟通南北族群、融汇大小传统之中的重要性。通过武当真武信仰这一个案,本文试图揭示大地中国、人民中国与文化中国之间的深层次互动。一方面,中国宗教深层次地嵌入中华各族群在中国大地上的交往交流交融,信仰在构建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又决定着中国宗教的内在变迁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武当山 真武信仰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中国宗教考古学
5
作者 卓新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 本文阐述了宗教考古的历史及其对宗教学发展的意义,探究了宗教考古学的基本蕴涵、历史与现状以及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关联。重点对中国宗教考古学学科发展及其价值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其学科体系的基本构设、研究特色和主要侧重,说明其在文明探源、文明识别上的地位与意义,并指出佛教考古学研究上的成就及其对当代中国宗教考古学发展的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宗教考古 佛教考古
下载PDF
宗教学“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6
6
作者 彭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宗教学课程教学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融入贯穿研究诠释宗教的本质与内涵,讲好“三教圆融”与“多元一体”的中国宗教故事及其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宗教的中国化及其... 宗教学课程教学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融入贯穿研究诠释宗教的本质与内涵,讲好“三教圆融”与“多元一体”的中国宗教故事及其意义,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宗教的中国化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关系、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自觉遵守我国宗教政策与法律、坚定“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课程 课程思政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海外华人基督教--以北美和东南亚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密素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38-46,共9页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宗教研究 华人基督教 传统宗教 民间信仰 多元文化
下载PDF
陈垣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宗教研究的现代转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陈垣被誉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其开拓意义不仅在于领域的拓荒,更在于研究态度和方法的现代性转变。陈垣宗教研究的现代性体现在对客观性的重视以及对信仰外宗教的平等与尊重。结合中西宗教学术史背景,可以发现陈垣代表着中国宗教... 陈垣被誉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其开拓意义不仅在于领域的拓荒,更在于研究态度和方法的现代性转变。陈垣宗教研究的现代性体现在对客观性的重视以及对信仰外宗教的平等与尊重。结合中西宗教学术史背景,可以发现陈垣代表着中国宗教研究三方面的现代转变:其一,视角上,从教内信徒宣教式的宗教研究转向兼具教外视野的、客观的、为学术而学术的宗教研究;其二,方法上,从护教性的"神学"式宗教研究转向描述性的"史学"式宗教研究;其三,态度上,从区分优劣差等的不平等的宗教研究转向平等的宗教研究。从宏观时代背景看,宗教学术研究的出现是传统中国学术从"通人之学"转向"分科治学"的产物,时代变局和中西学术竞争都影响了中国宗教研究的现代转变。当时宗教界特别是基督教界的宗教研究蔚为大观,陈垣就是其中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宗教研究 宗教史研究 现代转变
原文传递
约翰·厄普代克的宗教观与其笔下的东方宗教 被引量:1
9
作者 郝蕴志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4-67,共4页
信仰对人的生存至关重要,但世俗化的教会不能给失去信仰而感到苦闷、空虚和彷徨的美国人提供任何有效的指引和帮助,而带有东方宗教色彩的新兴宗教虽然在表面上似乎能为他们提供信仰的归宿,但因其世俗化的本质,最终使他们的愿望成为泡影... 信仰对人的生存至关重要,但世俗化的教会不能给失去信仰而感到苦闷、空虚和彷徨的美国人提供任何有效的指引和帮助,而带有东方宗教色彩的新兴宗教虽然在表面上似乎能为他们提供信仰的归宿,但因其世俗化的本质,最终使他们的愿望成为泡影,这就是约翰·厄普代克在他的小说《S .》中所表明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新教世俗化 东方宗教 宗教研究
下载PDF
文学中的“终极关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圆桌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子鹏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2年第1期268-278,共11页
导言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与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圆桌论坛于2021年7月24—26日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 导言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与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比较文学与宗教研究”圆桌论坛于2021年7月24—26日成功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闽江学院、济南大学、河南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耶鲁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美国贾德森大学的22位与会专家就“文学中的‘终极关怀’”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终极关怀 济南大学
原文传递
《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引导“乐学”和培养创造性为目标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悟湖 孙立侠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50,共5页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总结《宗教学导论》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而引导"乐学"、教学方法创新、挖掘学生...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在总结《宗教学导论》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认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而引导"乐学"、教学方法创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是《宗教学导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下载PDF
摆脱“西方中心论”及重建本土宗教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3,156,共7页
诞生和发展于西方强盛时期的宗教学理论,主要建立在基督宗教的基础上,其解释范式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不能正确诠释包括中国本土宗教信仰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其他宗教,因而不具有理论普适性。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宗教学... 诞生和发展于西方强盛时期的宗教学理论,主要建立在基督宗教的基础上,其解释范式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不能正确诠释包括中国本土宗教信仰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其他宗教,因而不具有理论普适性。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宗教学理论不加鉴别地照搬照用造成了中国宗教研究和宗教认识的诸多误区。当前,中国宗教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重建本土宗教学研究体系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如何摆脱"西方中心论"宗教学的消极影响,重新认识其对我国宗教研究与宗教认识的危害,以及重新建立属于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研究体系,将在未来中国宗教学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西方中心论 中国本土宗教 建制性宗教
下载PDF
21世纪和希腊神话国外研究印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倩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7,共10页
新世纪伊始,国外希腊神话研究显示出勃勃生机,各种研究方法异彩纷呈。涉及到主题学、宗教学、考古学、谱系学等,尤其是谱系学方法的介入和哲学方向的回归。给希腊神话的研究带来了可喜的亮点。更多的研究者将希腊神话视为一种叙述和... 新世纪伊始,国外希腊神话研究显示出勃勃生机,各种研究方法异彩纷呈。涉及到主题学、宗教学、考古学、谱系学等,尤其是谱系学方法的介入和哲学方向的回归。给希腊神话的研究带来了可喜的亮点。更多的研究者将希腊神话视为一种叙述和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文本,将它与希腊历史、文化、宗教、仪式紧密相连,考察它对各个时期社会政治及宗教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希腊神话的内涵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神话 主题学 宗教学 考古学 谱系学
原文传递
对本土宗教的认识误区及其负面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安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91,共9页
近现代中国透过西方宗教观的有色眼镜看待本土宗教,造成对本土宗教的诸多认识误区。中西宗教的存在形式和状况都有巨大差异。忽视这些差异,用建立在建制性基督宗教范式基础上的西方宗教观看待中国本土宗教,造成对宗教的认识高度混乱,将... 近现代中国透过西方宗教观的有色眼镜看待本土宗教,造成对本土宗教的诸多认识误区。中西宗教的存在形式和状况都有巨大差异。忽视这些差异,用建立在建制性基督宗教范式基础上的西方宗教观看待中国本土宗教,造成对宗教的认识高度混乱,将本土宗教判定为建制性宗教、将我国绝大多数人判定为无宗教信仰者、片面注重对各宗教信徒人数的统计、宗教学研究以建制性单一宗教分科等一系列认识误区。这些认识误区负面影响我国的宗教、社会和宗教政策,造成多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宗教 西方宗教观 建制性宗教 宗教学研究 民间宗教
原文传递
宗教学研究概况分析(2005-2006) 被引量:2
15
作者 赖永海 印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9,共6页
利用CSSC I对我国宗教学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从论文的引用数量分析学科的研究深度,从引文类型考察学科的发展速度,从引文的语种分析本学科对国外成果的吸收情况,还对各类基金资助项目论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宗教学 论文分析 学科评价 CSSCI
下载PDF
中国宗教学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宏忠 王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92-99,共8页
从CSSC I(2000—2007)的引文统计数据中选出192种最有影响的宗教学著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国外宗教学著作被引较多的主要聚焦在宗教理论、宗教本质、宗教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上,到目前为止国外著作对国内的宗教学研究影响还不是很大;... 从CSSC I(2000—2007)的引文统计数据中选出192种最有影响的宗教学著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如下:国外宗教学著作被引较多的主要聚焦在宗教理论、宗教本质、宗教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上,到目前为止国外著作对国内的宗教学研究影响还不是很大;国内宗教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较大发展,虽然宗教基础理论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国内宗教学影响力较大的著作还主要集中在佛道教研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学 学术影响 图书影响力 CSSCI 引文分析
下载PDF
“母亲的祖国”:美国华人基督教会的传播体系及其对民族身份的建构
17
作者 黄雅兰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81-89,共9页
论文基于对美国加州一间华人基督教会的参与式观察,从个体和群体之间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对民族身份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置于跨国的社会语境中考察。研究发现,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华人基督教会的传播体系由话语... 论文基于对美国加州一间华人基督教会的参与式观察,从个体和群体之间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对民族身份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置于跨国的社会语境中考察。研究发现,基督教会在海外华人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华人基督教会的传播体系由话语修辞、日常交往和集体仪式三部分构成,从而对信众的日常生活、精神信仰和身份认同等产生全面影响。华人基督教会具有强化华人的民族身份的作用,而连结宗教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则是通过话语修辞、日常交往和集体仪式而建构起来的"拟家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宗教研究 宗教信仰 宗教传播 基督教 海外华人 民族身份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与心理学的互主性实践——分析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与现代藏传佛教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玥玮 《民族艺林》 2016年第2期5-17,共13页
藏传佛教的曼荼罗结构,关于"我"的理论以及密宗修行法,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以及深度心理咨询的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藏传佛教的中观派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对于意识层级的描述,则深刻影响了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 藏传佛教的曼荼罗结构,关于"我"的理论以及密宗修行法,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以及深度心理咨询的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藏传佛教的中观派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对于意识层级的描述,则深刻影响了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建立意识光谱理论并定义"大精神"。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的广泛接触,也促使了藏传佛教现代形式的产生。现代藏传佛教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即知识整合、全球传播、疗愈与灵修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研究 现代藏传佛教 分析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下载PDF
恩格斯晚年宗教研究的方法及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栋材 肖剑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8-33,共6页
以往的研究通常把恩格斯置于马克思的影响之下,严重低估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而言,恩格斯的贡献体现为对其理论内涵的扩展,对其研究方法的推进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唯物史观作为整体性的方法论可以... 以往的研究通常把恩格斯置于马克思的影响之下,严重低估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而言,恩格斯的贡献体现为对其理论内涵的扩展,对其研究方法的推进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价值。唯物史观作为整体性的方法论可以细分为多种研究方法。恩格斯晚年宗教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圣经新约展开详细的研究;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耶稣的历史性展开研究;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原始基督教的革命性进行考察;特别重要的是,恩格斯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圣经展开批判研究,有效地推动圣经研究范式的转变,为科学的圣经批判提供基本原则和规范。恩格斯不是圣经批判的开创者,却是科学圣经批判的发起人。就其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而言,恩格斯晚年宗教研究所用的方法直到现在仍然需要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宗教研究 唯物史观 圣经批判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宗教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晓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上世纪90年代应用在宗教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颇有争议的观点。后殖民批评家指出,宗教学的创立和基督教中心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情怀不可分割,从奥托到伊利亚德的宗教比较研...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术思潮,上世纪90年代应用在宗教学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颇有争议的观点。后殖民批评家指出,宗教学的创立和基督教中心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情怀不可分割,从奥托到伊利亚德的宗教比较研究中对"自成一类"(sui genre)宗教的特性的强调有很强的本质主义色彩,而目前盛行的多元宗教观也有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因素。后殖民宗教学批评其实是对西方宗教学的发展做整体检讨,这些批评虽有偏颇,但对中国宗教学者理解宗教提供了某种启发性的思路,提醒我们要警惕那种所谓"中立"的全知化的研究方法,避免将宗教抽象为符号和静态的文本,而是要将其和具体处境结合起来,将信仰和实践、理论和生活关联起来,在研究中进行多学科的整合。宗教研究者需要不断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排除习惯性的思维对宗教研究的干预和蒙蔽,坚守启蒙导向,警惕帝国主义和殖民话语,同时也要保留对宗教真理的同情,尊重不同进路的宗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批评 宗教学 郭佩兰 阿萨德 多元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