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文化论 被引量:27
1
作者 牟钟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3-40,共8页
宗教是大多数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的精神方向,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宗教在经济全球化迅猛、科技高度发达、人文主义空前显扬的当代世界,其文化功能仍展示出巨大的特殊作用。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宗教是大多数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的精神方向,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宗教在经济全球化迅猛、科技高度发达、人文主义空前显扬的当代世界,其文化功能仍展示出巨大的特殊作用。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类型。宗教的文化性与宗教的特质紧密相连。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互动表现为良性与恶性的交替和并存。宗教文化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新成果,其理论价值,深化了人们对宗教本质、结构和社会功能的认识。它推动了宗教文化学研究,丰富了宗教史和文化史的内容。宗教文化论的现实意义,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宗教的健康发展有助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文化 社会功能 现实意义
下载PDF
主体个性还是文化象征——身心体验的信仰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由神灵思想→社会、文化象征→内心、主观感验的探讨过程,即由神学本体论→社会、文化本体论→人性本体论的研究趋线和脉络。赋有主观能动的主体自我与间性之身心互动的体验方法,是内心信仰的人类学研究的适... 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由神灵思想→社会、文化象征→内心、主观感验的探讨过程,即由神学本体论→社会、文化本体论→人性本体论的研究趋线和脉络。赋有主观能动的主体自我与间性之身心互动的体验方法,是内心信仰的人类学研究的适合路径,阈限的反结构是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人类学 主观感验 主体意义 体验的方法论
下载PDF
论信仰的类型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春晓 肖国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41,共6页
根据信仰对象的不同 ,信仰可分为三种类型。科学信仰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目的是求真 ;宗教信仰是对外在于人、高于人的上帝 (神 )的敬畏或者对”天国”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其目的是求善 ;政治信仰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建... 根据信仰对象的不同 ,信仰可分为三种类型。科学信仰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目的是求真 ;宗教信仰是对外在于人、高于人的上帝 (神 )的敬畏或者对”天国”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其目的是求善 ;政治信仰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建立一个尽可能让人人满意、人人满足的公正、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其目的是求实。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信仰往往相互交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信仰 宗教信仰 政治信仰 意义
下载PDF
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5-71,共7页
把西方中世纪信仰时代理解为与现代断裂的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分析表明,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观念在科学、法制、合理经济行为等方面,对后世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现实的文化处境也从另... 把西方中世纪信仰时代理解为与现代断裂的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分析表明,中世纪基督教的文化观念在科学、法制、合理经济行为等方面,对后世欧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现实的文化处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世纪宗教文化观念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宗教文化 历史影响 基督教
原文传递
唐代敦煌壁画中桌帘桌围艺术特征及设计理念
5
作者 邓莉丽 王灿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7-114,共8页
文章以隋唐五代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桌帘桌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壁画图像、相关实物及文献的搜集与梳理,分析桌帘桌围的形制及在隋唐五代时期的演变轨迹,阐述桌帘桌围的纹样题材、形式与工艺,并对其设计理念展开分析。研究认为,隋唐五... 文章以隋唐五代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桌帘桌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壁画图像、相关实物及文献的搜集与梳理,分析桌帘桌围的形制及在隋唐五代时期的演变轨迹,阐述桌帘桌围的纹样题材、形式与工艺,并对其设计理念展开分析。研究认为,隋唐五代敦煌壁画中桌帘桌围形制变化具有单一性至多样性的特点,其纹样题材有花卉小景、团花、对狮、对凤等,构图形式以中轴对称为主,亦有二方、四方连续式。纹样装饰工艺以染缬为主,亦有手绘、刺绣、印经、织锦。桌帘桌围作为呈放香炉、法瓶等供品的室内装饰软织物,依幅而制、依器而饰,不仅有装饰意义亦有宗教意义,是礼佛空间庄严性与仪式性氛围表达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媒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桌帘形制 桌围形制 纹样工艺 艺术特征 设计理念 宗教意义
下载PDF
回到真切(Direct)的个体体验——从奥古斯丁及安萨里的忏悔录说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兰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宗教思想发展史上,两位有杰出贡献的哲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宗教的超越与神圣意义,与个人的切身(Personal)体验相关起来的问题。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以其著名的《忏悔录》,展现了他如何从真切的生活体验(experience)中,感悟人性、... 宗教思想发展史上,两位有杰出贡献的哲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将宗教的超越与神圣意义,与个人的切身(Personal)体验相关起来的问题。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以其著名的《忏悔录》,展现了他如何从真切的生活体验(experience)中,感悟人性、神性及人与神的关系等普遍性问题;而伊斯兰教哲学家安萨里则从其辉煌的学术经历中,深刻反思人类在超越与神圣面前,认识能力所必然具有的局限性。重新理解和比较他们思想的独特性,相信对于我们看待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从独特的个体角度出发,也有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安萨里 个体体验 宗教意义
下载PDF
对威宁彝族宗教文化变迁事项的思考——兼论文化变迁与涵化理论的社会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穆春林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文化,作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样式,总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变迁和涵化,宗教文化作为意识领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样遵循这一原理,一方面,这种变化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又产生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研究文化的变迁和... 文化,作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样式,总是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变迁和涵化,宗教文化作为意识领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样遵循这一原理,一方面,这种变化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又产生对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研究文化的变迁和涵化现象,从中探寻文化与生产力相协调的规律,对于我们塑建先进的文化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宗教文化 变迁 涵化 社会意义
下载PDF
《水浒传》宗教描写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3-88,共6页
《水浒》与宗教的结缘,是受宋元以来民间宗教与民间武装结缘的深刻影响所致。其宗教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时代民间武装与宗教结缘之状况的一次较完整的艺术表现,在政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同时,其宗教描写又具有组建叙事框架,揭... 《水浒》与宗教的结缘,是受宋元以来民间宗教与民间武装结缘的深刻影响所致。其宗教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时代民间武装与宗教结缘之状况的一次较完整的艺术表现,在政治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同时,其宗教描写又具有组建叙事框架,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变化等叙事功能,因此又兼具重要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宗教描写 文化意义 叙事功能
下载PDF
动静之间——石舒清小说《果院》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梅萍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回族作家石舒清书写西海固回族社会生活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回族文化底蕴获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他的短篇小说《果院》于2005年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本文通过对《果院》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中蕴含着动与静之间的张力,在终极关... 回族作家石舒清书写西海固回族社会生活的作品以其深厚的回族文化底蕴获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与好评,其中,他的短篇小说《果院》于2005年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本文通过对《果院》的分析,认为该作品中蕴含着动与静之间的张力,在终极关怀层面上则表现了一种和谐、顺应的生命状态,暗合回族文化最本质的宗教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院》 回族文化 终极关怀 宗教意蕴
原文传递
试论伊斯兰斋戒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玉飞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2,共3页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斋戒培养了穆斯林忍耐的作风和坚毅的性格,起到了感化规范人的言行,克制私欲戒除贪吝,培养人的仁慈心和博爱精神等作用。斋戒反映了伊斯兰文化的包容性、平等性,体现了穆斯林坚韧刚毅、顽强不屈的...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伊斯兰教的斋戒培养了穆斯林忍耐的作风和坚毅的性格,起到了感化规范人的言行,克制私欲戒除贪吝,培养人的仁慈心和博爱精神等作用。斋戒反映了伊斯兰文化的包容性、平等性,体现了穆斯林坚韧刚毅、顽强不屈的性格和注重慈善施舍、崇尚正义的文化特性以及穆斯林的健身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斋戒 宗教意义 伊斯兰文化
下载PDF
思想突围:宗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11
作者 欧阳文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 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以 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 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 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毅然与传统文化决裂。历来追求“文以 载道”的中国文学恍然间成为“意义的真空”。现代中国文学向现代宗教寻求思想的资源, 染上了浓浓的宗教情怀。忏悔意识、悲剧意识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现代宗教 宗教情怀 宗教意义 忏悔意识
下载PDF
幽明与会归——回族学者马德新论伊斯兰教的后世与复生思想
12
作者 杨桂萍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8,共8页
马德新(1794—1874年),字复初,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伊斯兰学者。他在清朝后期云南回汉民族矛盾严重激化、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受挫的困境中,曾经领导云南东南部回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活动,留给后人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 马德新(1794—1874年),字复初,清朝后期享誉云南的伊斯兰学者。他在清朝后期云南回汉民族矛盾严重激化、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受挫的困境中,曾经领导云南东南部回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与政府议和,投身学术活动,留给后人大量的阿拉伯文、波斯文以及汉文伊斯兰教著作。马德新的幽明与会归思想,重点阐述伊斯兰教的后世与复生信条。作者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阐述伊斯兰教生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宗教文化意义。马德新的幽明说和会归说有其思想根源和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超越死亡、追求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明 会归 宗教意义 道德意义
原文传递
论基督新教伦理形成的理据及其启示
13
作者 闵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44,共6页
形成于16世纪的基督新教伦理,深深植根于14-16世纪西欧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与社会交往形式深刻变化的土壤之中,其更直接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基础,则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础上形成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前中国转型期伦理道德的建构,也必须顺... 形成于16世纪的基督新教伦理,深深植根于14-16世纪西欧生产方式、交换方式与社会交往形式深刻变化的土壤之中,其更直接的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基础,则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础上形成的人文主义精神。当前中国转型期伦理道德的建构,也必须顺应中国快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为促进民主、法治、人权,建设良好社会风尚与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伦理 基督新教伦理 现实依据 启示
下载PDF
牙含章学术思想撷记
14
作者 张三南 李佳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62-68,共7页
牙含章是我国当代著名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他在回回民族问题、"民族"概念问题、民族形成问题、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等民族问题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诸多创新观点,全面阐释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刻剖析了宗教与... 牙含章是我国当代著名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他在回回民族问题、"民族"概念问题、民族形成问题、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等民族问题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诸多创新观点,全面阐释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刻剖析了宗教与迷信的关系,推动了中国无神论史研究,在中央与西藏的历史关系、西藏农奴制度、西藏喇嘛教等藏学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学术造诣、治学精神和思想认识对后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含章 民族问题理论家 宗教学家 藏学家 启迪意义
下载PDF
Thérèse Lahaie作品中的宗教意味
15
作者 张翀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4,共4页
Thérèse Lahaie的玻璃作品艺术分格可谓独树一帜,与其他玻璃艺术家不同,她的作品并没有复杂的造型、炫丽的工艺技巧,甚至材料也仅仅选用了较为单纯的平板玻璃,但这看似简单的一切,却经艺术家之手,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Th&... Thérèse Lahaie的玻璃作品艺术分格可谓独树一帜,与其他玻璃艺术家不同,她的作品并没有复杂的造型、炫丽的工艺技巧,甚至材料也仅仅选用了较为单纯的平板玻璃,但这看似简单的一切,却经艺术家之手,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魅力。Thérèse Lahaie注重作品环境光的选择,善于巧妙地利用人工光线来烘托作品的整体气氛,同时,科技因素的加入使得她的作品能表现出光的"律动",单纯的作品语言、抽象叙事性的表述方式能够以一种带有宗教意味的方式直击观众内心。而这种宗教意味与她的家庭背景以及青少年时的经历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érèse Lahaie 玻璃艺术 律动 宗教意味
下载PDF
中国传统幸福观的现代意义
16
作者 游晓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192-193,共2页
幸福问题现在已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对幸福观的研究颇多,有《尚书》完满的幸福观、儒家重义轻利、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幸福观,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幸福观,墨家兼爱天下的... 幸福问题现在已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对幸福观的研究颇多,有《尚书》完满的幸福观、儒家重义轻利、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幸福观,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幸福观,墨家兼爱天下的幸福观以及道教注重养生保健的幸福观,他们不仅对国人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对提升现代人的幸福感,构建更加幸福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观 儒家 道家 墨家 宗教 意义
下载PDF
无边的神圣——对张承志小说的宗教诗学透视
17
作者 谢卓婷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1-83,87,共4页
张承志是一个以信仰为文的作家 ,信仰作为一种特殊而抽象的精神取向和价值提升 ,已成为贯穿作家为文为人始终的诗意积淀。本文以张承志的小说为切入点 ,试从“意义求取”、“时间哲学”、“沉醉体验”
关键词 张承志 宗教诗学 意义 时间 沉醉
下载PDF
英国光荣革命的宽容和平方案及其历史意义
18
作者 李璞 郑笑楠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24-27,共4页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绕着接班人问题暂时搁置了宽容和平的方案,但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却达成了宽容和平。光荣革命之后,天主教徒、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各方逐步接受了宽容和平的思想,用宽容和平方案以化解各方矛盾,从而最终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英国社会中绝大多数阶层的支持,成为近代以来最为稳固的国家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荣革命 宽容和平 宗教矛盾 社会阶层矛盾 历史意义
下载PDF
"农道合修":道教生存之本
19
作者 袁名泽 逄礼文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5,192,共5页
"农道合修"是道教的修行方式之一,也是道教成长和强大的主要根基,对整个道教的发展做出十分重要的经济贡献,同时也对道教组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道教创教之基,也是道教实现教理教义的基本手段;它有利于道士个人修... "农道合修"是道教的修行方式之一,也是道教成长和强大的主要根基,对整个道教的发展做出十分重要的经济贡献,同时也对道教组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道教创教之基,也是道教实现教理教义的基本手段;它有利于道士个人修道,提高其身心素质;同时,"农道合修"有利于吸引广大基层信众,提高道教组织势力,扩大教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道合修 道教 宗教意义
原文传递
解构性的宗教乡愁
20
作者 祝洋恒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伊利亚德通过对“古代人”的生活空间构建分析,指出他们的生活有“神圣”与“世俗”两个方面,认为宗教都起源于神圣与世俗的分离。宗教的作用就是促使人们有对神圣的体验。在人的内心深处,不管是宗教人还是非宗教人,都有对神圣回归的渴... 伊利亚德通过对“古代人”的生活空间构建分析,指出他们的生活有“神圣”与“世俗”两个方面,认为宗教都起源于神圣与世俗的分离。宗教的作用就是促使人们有对神圣的体验。在人的内心深处,不管是宗教人还是非宗教人,都有对神圣回归的渴望,想要回到那个最初的神圣世界,这就是宗教乡愁。这种宗教乡愁带有一种解构性,对人的生存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亚德 宗教乡愁 生存意义 解构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