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西周瞽史的谏诫职责 被引量:7
1
作者 过常宝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39,共6页
西周时期,瞽、史、祝、宗等宗教人员同时具有谏诫王侯的世俗职责,其谏诫的方式与其宗教技能有关。这一点体现了西周政治形态的特征。瞽史等由于知天命、通鬼神的文化背景,拥有了超越世俗的权力;周公依"神道设教"而预设的政治... 西周时期,瞽、史、祝、宗等宗教人员同时具有谏诫王侯的世俗职责,其谏诫的方式与其宗教技能有关。这一点体现了西周政治形态的特征。瞽史等由于知天命、通鬼神的文化背景,拥有了超越世俗的权力;周公依"神道设教"而预设的政治秩序,为瞽史训诫王侯保留了足够的依据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瞽史 宗教职能 政治职能 谏诫职能
下载PDF
论人与上帝的义务关系——在康德的义务论体系与道德宗教之间
2
作者 叶骏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94-211,共18页
在康德哲学中,人关于非人类存在者的义务问题一直游离于义务论体系外,其中人和上帝的义务关系更为复杂,该问题跨越了康德义务论体系和道德宗教体系。本文将论述,在康德哲学中,人对上帝不存在任何义务。但不存在义务并非完全断绝了人和... 在康德哲学中,人关于非人类存在者的义务问题一直游离于义务论体系外,其中人和上帝的义务关系更为复杂,该问题跨越了康德义务论体系和道德宗教体系。本文将论述,在康德哲学中,人对上帝不存在任何义务。但不存在义务并非完全断绝了人和上帝的关系,人和上帝的义务关系在于,无论是个体还是族群,我们都应当把我们的义务认作上帝的命令。这种应当在个体层面被体现为不断追求道德增益的不完全义务,而在族群层面被体现为通过上帝诫命建立起道德宗教信仰的特殊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义务 神圣诫命 特殊的义务 伦理共同体 至善
原文传递
古巴比伦时期西帕尔城女性婚姻问题探析
3
作者 霍文勇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90,共8页
以古巴比伦时期西帕尔城的神圣场所"隐修院"为划分地标,西帕尔城女性的婚姻生活是在父权制威权下被迫展开和推进的,可以分为居于"隐修院"内的"圣婚"以及"隐修院"外的世俗婚姻。"圣婚"... 以古巴比伦时期西帕尔城的神圣场所"隐修院"为划分地标,西帕尔城女性的婚姻生活是在父权制威权下被迫展开和推进的,可以分为居于"隐修院"内的"圣婚"以及"隐修院"外的世俗婚姻。"圣婚"中的新娘"沙马什的那迪图"嫁给神灵,除了表层的宗教因素之外,更多的动机是出于维护和扩大自己家族的经济利益,她们广泛参与土地买卖、房屋租赁、出租奴隶等交易事务,还通过控制女性奴隶的婚姻进一步确保家族利益。世俗社会中的女性阶层分布较广,其中,"马尔杜克的那迪图"的婚姻既有宗教献祭的因素,还有世俗传统的融入与影响,其他自由身份的女性按部就班地完成签立婚约、订婚、呈送聘礼、婚礼、入住夫家等程序,而女性奴隶的婚姻则完全是受其主人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比伦 西帕尔 女性 婚姻
原文传递
“良心”使然:英国早期新闻业中清教徒群体的媒介活动透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85,共16页
清教徒的良心本质上是一种与上帝或圣经一致的道德意识与理性机能。本研究采用观念史的发生学方法,将清教徒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英国宗教改革至内战时期清教徒群体的媒介实践,分析了作为宗教职责的良心、作为政治职责的良心以及作... 清教徒的良心本质上是一种与上帝或圣经一致的道德意识与理性机能。本研究采用观念史的发生学方法,将清教徒群体作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英国宗教改革至内战时期清教徒群体的媒介实践,分析了作为宗教职责的良心、作为政治职责的良心以及作为信仰自由的良心对清教徒媒介活动的促进作用,揭示了“信仰-责任-行为”这一驱动机制。本文认为,清教徒的媒介活动是其良心观的外化或客观化,其媒介实践囿于信仰框架。宗教领域的良心在实践中演变为一种传播上帝福音的责任感,传教动机引发了布道写作、印刷出版等活动。政治领域的良心在革命中演变为一种按照上帝意旨行使的公共职责,而集会、自由抗争、诉诸公共舆论、关注新鲜信息等行为,不过是清教徒履行责任的方式和手段。在信仰领域,良心是全然自由、不受世俗权力限制的,清教徒的言论出版自由斗争成为追求良心自由的表现,最终是为了保卫上帝事业、捍卫上帝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心 清教徒 宗教职责 政治职责 良心自由
原文传递
文化与美国外交:一种宗教视角的分析
5
作者 杨卫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在西方文化观中,美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宗教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体现在三大方面:源于宗教的使命感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美利坚民族信奉的宗教自由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大背景下促使美国政府出台国际宗教自由... 在西方文化观中,美国文化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宗教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体现在三大方面:源于宗教的使命感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美利坚民族信奉的宗教自由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大背景下促使美国政府出台国际宗教自由法,由此加剧了国际社会在人权问题上的冲突;20世纪后期宗教保守主义的复兴强化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宗教神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美国外交 宗教使命感 宗教自由 宗教保守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