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杉孑遗居群AFLP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作洲 龚俊杰 +1 位作者 王瑛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65-275,共11页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孑遗居群AFLP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水杉孑遗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 6对AFLP选择性引物扩增的 46个多态性位点 ,选择了其表型频率...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孑遗居群AFLP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水杉孑遗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 6对AFLP选择性引物扩增的 46个多态性位点 ,选择了其表型频率在 2 5 %~ 75 %的 2 7个AFLP标记 ,运用等样本频率方法和等地理距离间隔方法分别对 3 9株和 3 7株原生母树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 :水杉孑遗居群缺乏空间结构 ,绝大多数AFLP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 ,但也有少数位点存在显著性随机相关 ,在 4~ 8km地理距离间隔显示负相关 ,说明该间隔可能是水杉孑遗居群的部分基因交流的有效屏障。水杉原生母树分布存在 12~ 2 8km的明显距离间隔空挡 ,说明人类从迁入该区域起就影响着水杉孑遗居群的原始生境 ,导致其生境片断化、景观破碎 ,进而形成岛屿状分布格局 ,并引起了水杉残留居群的随机遗传漂变。根据本研究结果 ,结合水杉孑遗居群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探讨了水杉孑遗居群濒危的机理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保护遗传学 孑遗植物 遗传结构 水杉 遗传变异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桉树遗态结构HAP/C复合材料对水中Cu(Ⅱ)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超 朱宗强 +3 位作者 曹爽 朱义年 谭笑 丁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4-1083,共10页
采用自制桉树遗态羟基磷灰石/碳复合材料(PBGC-HAP/C)为吸附剂,溶液体系pH值、Cu(Ⅱ)初始浓度和材料粒径为影响因素,研究了PBGC-HAP/C吸附Cu(Ⅱ)的具体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当溶液为弱酸性时(pH=5),吸附效果最佳;增大反应体系初始浓度... 采用自制桉树遗态羟基磷灰石/碳复合材料(PBGC-HAP/C)为吸附剂,溶液体系pH值、Cu(Ⅱ)初始浓度和材料粒径为影响因素,研究了PBGC-HAP/C吸附Cu(Ⅱ)的具体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当溶液为弱酸性时(pH=5),吸附效果最佳;增大反应体系初始浓度不利于吸附效果的提升;减小吸附剂粒径对吸附有促进作用.准二级动力学可准确描述该吸附过程,计算获取的吸附容量0.99、1.93和4.03 mg·g-1与实验值0.99、1.93和4.05 mg·g^(-1)高度接近;Langmuir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过程,表明吸附是单层吸附,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进行;热力学实验结果ΔGθ<0、ΔSθ>0和ΔHθ>0,显示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熵增的吸热过程.SEM、EDS、XRD和FTIR对吸附前后材料表征分析可知PBGC-HAP/C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与Cu(Ⅱ)发生的化学络合反应为主要净化机制,同时伴随着物理吸附、静电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态结构 羟基磷灰石 Cu(Ⅱ) 动力学 热力学 吸附机制
原文传递
神农架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魏新增 何东 +3 位作者 江明喜 黄汉东 杨敬元 喻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7-616,共10页
以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优势种的珍稀植物群落是神农架山地中海拔地段河岸带中的典型群落类型。在神农架地区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中共调查了48个样地,采用植物... 以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优势种的珍稀植物群落是神农架山地中海拔地段河岸带中的典型群落类型。在神农架地区4大水系(沿渡河、香溪河、南河和堵河)的河岸带中共调查了48个样地,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山地河岸带中珍稀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比较分散。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49种,隶属144科412属,其中每科仅记录到1个属的有72个科,每属仅记录到1个种的有256个属。(2)在科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所占比例几乎相同,在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主导。东亚分布成分、中国特有成分所占比例较高,共记录了6个东亚特有科、50个东亚特有属,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3)中小型草质单叶的落叶阔叶高位芽和地面芽植物是决定该珍稀植物群落外貌的主要成分。(4)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第一乔木亚层树冠层分布不连续,第一、第二乔木亚层和灌木层从高到低郁闭度逐渐增大,草本层盖度各样地差别较大,层间植物丰富。该山地河岸带中丰富的珍稀、特有和/或孑遗植物表现出该群落的古老、孑遗性。虽然该区多数珍稀植物为温带性质,但该珍稀植物群落整体上在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生活型谱、叶片性质等方面表现出亚热带亚高山垂直带谱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性特征。自上而下逐渐密集的群落垂直结构为幼苗稍耐荫、成年趋于喜光的珍稀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提供了利于其生长的光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水热条件使亚热带山地河岸带成为珍稀植物(尤其是孑遗植物)就地保护中一个关键而特殊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孑遗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区型 群落外貌 生活型谱 叶性质 垂直结构
下载PDF
桉树遗态磷灰石材料对铅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 被引量:10
4
作者 方雅莉 朱宗强 +3 位作者 赵宁宁 朱义年 李超 张立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8-1504,共7页
以自制桉树遗态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PBGC-HAP/C)为钝化修复剂,探究PBGC-HAP/C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影响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钝化剂的投加比例增大和钝化时间延长,钝化效果逐渐上升;钝化剂粒径减小有利于钝化效果提升.pH对钝化有较大... 以自制桉树遗态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PBGC-HAP/C)为钝化修复剂,探究PBGC-HAP/C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影响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钝化剂的投加比例增大和钝化时间延长,钝化效果逐渐上升;钝化剂粒径减小有利于钝化效果提升.pH对钝化有较大的影响,随pH升高,钝化效果呈上升趋势,碱性环境下对铅含量为500 mg·kg^-1土壤的钝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含水率的增加有利于钝化效果提升,但贡献效果较小;结合作用前后材料的XRD、 FT-IR和XPS等对比分析得知, PBGC-HAP/C对铅的钝化作用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化学配合作用和离子交换沉淀作用, pH值可间接增强其钝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遗态结构 羟基磷灰石 铅污染 土壤 钝化修复
原文传递
安徽宿州皇藏峪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开发 被引量:7
5
作者 马艳平 王顶立 +2 位作者 徐国伟 张海洋 马诚超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8期26-30,共5页
皇藏峪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地质遗迹众多,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构成了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地质遗迹景观区。主要地质遗迹有推覆构造、寒武纪和前寒武纪典型地层剖面、榴辉岩等深源捕虏体、灵璧... 皇藏峪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地质遗迹众多,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构成了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地质遗迹景观区。主要地质遗迹有推覆构造、寒武纪和前寒武纪典型地层剖面、榴辉岩等深源捕虏体、灵璧石、叠层石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利用已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开发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地质旅游,建设并申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博物馆,同时要系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以及地质现象的成因研究工作,做好地质遗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宿州皇藏峪 推覆构造 叠层石 灵璧石
下载PDF
遗址博物馆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红禹 张平 陈志龙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7,252,共7页
遗址文物保护的观念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地下遗址的不可移动性使得遗址博物馆在展出这类遗址时,必须开挖已被添没的地下空间,恢复原有的地下空间以展示遗址。文章以遗址博物馆建筑特点为依据,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在遗址博物馆建筑中的优... 遗址文物保护的观念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地下遗址的不可移动性使得遗址博物馆在展出这类遗址时,必须开挖已被添没的地下空间,恢复原有的地下空间以展示遗址。文章以遗址博物馆建筑特点为依据,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在遗址博物馆建筑中的优势,并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遗址博物馆实例分析,提出了遗址博物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我国文物古迹众多,从保护历史文物和历史地段风貌的角度,历史文物遗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博物馆建筑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遗址建筑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饶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3-1498,共6页
以往通过专家经验判断遗址公园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时存在一定误差,可信性低,因此提出新的遗址公园建筑结构的地震安全性鉴定方法。构建材料本构模型,判断遗址公园建筑结构损伤情况;使用局部损伤指数评价模型,计算遗址公园建筑结构局部... 以往通过专家经验判断遗址公园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时存在一定误差,可信性低,因此提出新的遗址公园建筑结构的地震安全性鉴定方法。构建材料本构模型,判断遗址公园建筑结构损伤情况;使用局部损伤指数评价模型,计算遗址公园建筑结构局部损伤指数;通过局部损伤指数获取遗址公园建筑整体结构损伤指数,以此为依据判断遗址公园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以古罗马遗址公园建筑结构为例,进行地震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当地震波幅值达到800 gal时,该遗址公园建筑结构地震安全性最差,损坏程度为高度损坏,且此方法的分析结果精度极高,可信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公园 建筑 结构 地震 安全性 损伤指数
下载PDF
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暨南宋博物院工程木结构的吊装技术
8
作者 周朝辉 彭艳丽 《建筑施工》 2022年第8期1940-1943,共4页
保护展示工程大部分属于仿古建筑,且地面部分主要为木结构。为了充分对德寿宫遗址进行保护,对仿古建筑木结构吊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文物保护的重难点之后,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柱、枋、梁、斗拱、檩条、屋架等木结构吊装... 保护展示工程大部分属于仿古建筑,且地面部分主要为木结构。为了充分对德寿宫遗址进行保护,对仿古建筑木结构吊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文物保护的重难点之后,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柱、枋、梁、斗拱、檩条、屋架等木结构吊装作业做出细致的策划,以确保木结构吊装的精细作业,避免对文物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遗址保护 木结构 吊装
下载PDF
考古文物的数字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樊少荣 周明全 姬利艳 《微机发展》 2004年第12期21-23,共3页
文物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数字考古及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工作基础,在相关考古学研究中均有成功应用。文中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Inspeck)存在... 文物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数字考古及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工作基础,在相关考古学研究中均有成功应用。文中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Inspeck)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文物的数字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数字化的文物碎片为计算机辅助进行文物复原提供了可能,珍品馆藏文物经数字化后可以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数字化 文物复原 三维激光扫描仪 考古数字博物馆 结构光成像
下载PDF
大别—苏鲁区残余超高压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游振东 周汉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57-563,共7页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 根据构造学及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地质意义分析证明 ,现在观察到的大别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框架 ,主要是在三叠纪中朝与扬子克拉通碰撞期后( 2 0 0~ 170Ma)伸展体制和角闪岩相条件下形成的 .残余的同碰撞及超高压构造只保留在较大的榴辉岩及其他超高压变质岩体内部 .以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和何家湾、安徽省岳西县碧溪岭及江苏省东海等地区的榴辉岩为例 ,分析描述了具弱面理的块状榴辉岩、超高压剪切带和A型褶皱等残余超高压构造 .强调指出 ,只是这些早期的构造记录才反映大陆碰撞阶段的构造环境及相对运动学特征 .据此提出一个运动学模型 ,表示三叠纪 ( 2 40~ 2 10Ma)扬子克拉通向北俯冲于中朝克拉通之下并与其发生斜向碰撞的动力学格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过程 挤压体制 拉伸线理 同位素年代学 残余超高压构造 运动学模型
下载PDF
雌雄异株稀有植物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自然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红艳 康明 +1 位作者 叶其刚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318,共9页
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其5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对7个酶系统中14个位点的等位酶居群遗传... 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其5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对7个酶系统中14个位点的等位酶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伞花木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1.6,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42.9%,平均预期遗传杂合度He=0.216;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但都表现为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杂合子过量;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93.1%),居群间分化较小(Gst=0.069),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65~1.000).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其古老孑遗性、雌雄异株、混和传粉方式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长寿命的生活史等原因所导致;同时,居群间的较高基因流(Nm=3.128)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还使用UPGMA聚类方法推断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野外居群来源,在对迁地保护居群的评价中发现迁地保护居群仅保存了该物种基因型多样性的1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保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花木 孑遗植物 单属种植物 居群遗传结构 迁地保育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变异 自然居群 多样性研究 雌雄异株
下载PDF
基于OCT成像技术对常见陶瓷文物断面结构的无损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董俊卿 李青会 严鑫 《自然杂志》 2015年第5期325-331,共7页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河南和安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几种陶瓷质文物(彩陶、漆绘陶、唐三彩、绞胎釉陶、青瓷和钧瓷)的断面结构进行无损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别陶瓷器的表层(颜料层、底漆层和釉层)、中间层、胎釉结合面以...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河南和安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几种陶瓷质文物(彩陶、漆绘陶、唐三彩、绞胎釉陶、青瓷和钧瓷)的断面结构进行无损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别陶瓷器的表层(颜料层、底漆层和釉层)、中间层、胎釉结合面以及胎体表面的断面结构图像特征。通过这些结构图像,探讨了不同陶瓷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同时也讨论了OCT成像技术分析不同类别陶瓷文物的断面结构的优点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OCT) 陶瓷文物 断面结构 无损分析
下载PDF
Relic UHP Structures in Dabie-Sulu Region, China: Structural Expression and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5
13
作者 Suo Shutian Zhong Zengqiu You Zhendong Zhou Hanwe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0-46,共7页
The present day observed tectonic framework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Dabie Sulu region was dominantly formed by an extensional process at 200-170 Ma, under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f... The present day observed tectonic framework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Dabie Sulu region was dominantly formed by an extensional process at 200-170 Ma, under amphibolite facies conditions, following the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 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UHP relic structures, including massive eclogites with a weak foliation, UHP shear zones and A type folds, that are preserved in les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overprinted eclogite lenses can be recognized using the tectonic analysis. Examples are drawn from the Chengmagang area and Hejiawan area, Hubei; Bixiling area, Anhui, and Donghai area, northern Jiangsu. A speculative kinematic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cratons based on the UHP relic structures stud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ata of petrography, geochronology and P T path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studied region which were reported in literature. It is stressed that only the early UHP relic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regionally consistent foliation and stretching lineations, record and reflect the forma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 relative dynamic and kinematic process related to the Triassic NNE directed oblique collision between the Sino 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 relic structure extensional process compressional regime stretching lineation Dabie Sulu region.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秀敏 蒋步云 《博物院》 2017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藏品管理业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物修复管理作为藏品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论文从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管理系统的建设实际出发,分析了文物修复业务流程需求,探讨... 随着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藏品管理业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物修复管理作为藏品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论文从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管理系统的建设实际出发,分析了文物修复业务流程需求,探讨了SOA及BPM的架构思想、基于B/S的体系结构以及工作流、分级控制、多重权限分配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介绍了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的实现,总结了该系统对文物修复管理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修复管理系统 SOA BPM B/S体系结构 工作流管理
原文传递
江苏省地质遗迹资源区划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晓丹 周曙 +6 位作者 方强 厉建华 张祥云 仇晓燕 唐海燕 刘海英 祖茂勤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323-329,共7页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江苏境内形成了众多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在分析地质遗迹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与制约等因素基础上,同时考虑到其集中分布特点、所处行政区域,以及今后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建... 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江苏境内形成了众多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在分析地质遗迹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与制约等因素基础上,同时考虑到其集中分布特点、所处行政区域,以及今后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建设的有效实施,对全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空间格局区划。得出一级区划5个、二级区划2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空间格局区划 保护 江苏
下载PDF
文物挖掘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健 邵士新 李爱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年第2期48-50,53,共4页
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文物挖掘测绘信息的管理、显示、分析和应用。基于对文物资料及相关信息的分析、分类、表结构设计和编码设计,利用VC++与MapX控件实现了文物挖掘测绘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 文物挖掘 测绘信息 表结构 ORACLE数据库 MAPX控件 文物管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结构在玉器上的体现
17
作者 姚士奇 《珠宝科技》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阐述了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结构的三大特征 ,即 :汉承秦制、汉继楚绪、独尊儒术。通过对出土的汉代玉器在形式和意义上表现的分析 ,指出 :汉代三大政治文化特征对汉代玉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就此意义上 。
关键词 中国文物考古 汉代玉器 政治文化结构 影响 分类
下载PDF
指林寺大殿建筑构造与残损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世民 邱冬妮 +1 位作者 黄斌 邱坚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7-53,共7页
以云南建水指林寺建筑空间、结构营造方式、大殿受损部位及残损原因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勘察与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指林寺大殿为元代建造,主为宋式营造的佛教寺庙。经历代多次修缮,现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木结构建筑特... 以云南建水指林寺建筑空间、结构营造方式、大殿受损部位及残损原因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勘察与文献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指林寺大殿为元代建造,主为宋式营造的佛教寺庙。经历代多次修缮,现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木结构建筑特征和风格。大殿残损主要原因是自身的结构设计、建筑材料和自然界的昆虫蛀食。通过对指林寺的大殿构造及残损原因进行研究,为古建筑文物保护和后面的修缮作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指林寺 文物保护 构造 残损部位 残损原因
下载PDF
上海市龙华塔保护建筑勘察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民 《住宅科技》 2012年第5期35-39,共5页
龙华塔始建于太平兴国二年,也就是公元977年,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江南佛塔的典型,全国第6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目前所见最秀美的佛塔。本文结合龙华塔的文物勘察,对龙华塔建筑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关键词 文物建筑 建筑勘察 保护
下载PDF
河南申家沟岩画谷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申开洪 任利平 +3 位作者 吕国娟 董卫东 朱云峰 彭江涛 《矿产勘查》 2022年第10期1568-1575,共8页
申家沟岩画谷隶属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镇申家沟村管辖,位于箕山北麓荟萃山森林公园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南缘,为一处新发现的地质遗迹资源。区域上地理条件优越,地质构造特征独特,成因受区域上“中岳运动”构造影响,古元古界五指... 申家沟岩画谷隶属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镇申家沟村管辖,位于箕山北麓荟萃山森林公园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陆块南缘,为一处新发现的地质遗迹资源。区域上地理条件优越,地质构造特征独特,成因受区域上“中岳运动”构造影响,古元古界五指岭组地层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等褶皱构造,因岩层色彩多样、互相过渡、相间交替出现形成一幅幅复杂的褶皱构造图像——“天然岩画”。综合成果分析,申家沟岩画谷为多处典型褶皱构造组成的天然岩画群,岩画露头佳、规模大、构造特征多样,在河南省内较为稀有,与周边地貌景观、地质文化等旅游资源配套形成一处集研究古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岭组地层、旅游观赏性、科研价值等特色的地质遗迹,认为后期地质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资源 褶皱构造 潜力评价 申家沟岩画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