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远大前程》看可靠叙事中的修辞交流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唐伟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往对叙事中修辞交流关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不可靠叙事,对《远大前程》的叙事研究表明,可靠叙事中,叙事者可以通过对常规的有意模仿或背离来建构精彩的故事,叙事者和叙事读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也可在话语层次上促进叙事的进程;主要受叙事... 以往对叙事中修辞交流关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不可靠叙事,对《远大前程》的叙事研究表明,可靠叙事中,叙事者可以通过对常规的有意模仿或背离来建构精彩的故事,叙事者和叙事读者之间的张力关系也可在话语层次上促进叙事的进程;主要受叙事者控制的修辞交流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叙事的解读程序,但不同伦理的取位注定了读者对即使像《远大前程》这样的可靠叙事的阐释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叙事 修辞交流 叙述者 进程 伦理取位
下载PDF
夏目漱石小说叙事美学一窥——细读夏目漱石小说《我是猫》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嵩昱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4-87,91,共5页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巧妙地选取动物叙事视角,使文本取得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并通过游移于可靠与不可靠之间的叙述者"猫"来对其见闻和感受进行详尽的叙述和评判,引起读者对小说所述情节及社会现象的深思;小说还采用人猫互文的叙事策略,使人与猫的命运形成隐喻性同构,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叙事艺术范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丰富的审美价值,凸显出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的求异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叙事 可靠叙事 不可靠叙事者 叙事策略 叙事美学
下载PDF
文本与世界:《瘟疫年纪事》的叙事特征探究
3
作者 陈达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笛福的《瘟疫年纪事》融合了历史的和地理的元素特征,同时又体现了诸多的叙事特征。笛福既擅长借鉴历史文献,亦擅长对情节进行组织安排。通过对前人写作手法的模仿,以及对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把握,笛福对瘟疫故事进行了文本化的塑造,... 笛福的《瘟疫年纪事》融合了历史的和地理的元素特征,同时又体现了诸多的叙事特征。笛福既擅长借鉴历史文献,亦擅长对情节进行组织安排。通过对前人写作手法的模仿,以及对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把握,笛福对瘟疫故事进行了文本化的塑造,并通过修辞手法特别是语言修辞的形式将世界重现于作品之中。从故事和话语出发,可以辨析笛福的故事中“真实”和虚构关系,以及该作品的修辞叙事特征,包括对隐含作者和伦理价值的辨析等。该作品在时间和意义维度等方面的叙事特征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和虚构 可靠叙事 伦理价值 时序叙述 重复叙述
下载PDF
叙述与被叙述的人物叙述者——《神曲》与《十日谈》人物叙述者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定华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88-92,共5页
对叙述者的研究是叙述学研究的核心,本文以《神曲》和《十日谈》为范例,以叙述者中的人物叙述者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叙述者叙述与被叙述的双重身份、人物叙述者的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人物叙述者的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人物叙述者的... 对叙述者的研究是叙述学研究的核心,本文以《神曲》和《十日谈》为范例,以叙述者中的人物叙述者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叙述者叙述与被叙述的双重身份、人物叙述者的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人物叙述者的功能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人物叙述者的特征,挖掘叙述文本的亦真亦幻的人物叙述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叙述者 叙述 被叙述 可靠与不可靠叙述 功能 《神曲》 《十日谈》
下载PDF
论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可靠与不可靠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1,共5页
在叙事作品中,按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区分为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但是,不能将这一基于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区分简单化与绝对化。在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两极之间,存在着一条变化的轴线,存在着两者之间动态变化的... 在叙事作品中,按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区分为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但是,不能将这一基于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区分简单化与绝对化。在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两极之间,存在着一条变化的轴线,存在着两者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以人物作为叙述者的同故事叙述中所存在的这一对应关系可得到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隐含作者 可靠的叙述者 不可靠叙述者 动态关系
下载PDF
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小玲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6,共5页
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思认为,小说隐含作者的建构依靠的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其中小说叙述者的作用往往不容忽视。从叙述者出发,读者才有可能对隐含作者的意图、立场、观点、态度甚至价值观进行推断。本文详细分析了小说《洛丽塔》的叙事策... 美国小说理论家布思认为,小说隐含作者的建构依靠的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其中小说叙述者的作用往往不容忽视。从叙述者出发,读者才有可能对隐含作者的意图、立场、观点、态度甚至价值观进行推断。本文详细分析了小说《洛丽塔》的叙事策略,通过探讨小说中可靠的和不可靠的叙述者的叙事特点,论证其在建构小说的隐含作者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隐含作者 叙事策略 可靠的叙述者 不可靠的叙述者
原文传递
从《狂人日记》看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 被引量:9
7
作者 谭君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的叙述者,有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之分。这种区分主要建立在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但二者又存在着相向变化的可能性、可逆性。读者在作品阅读的动态过程中可以感受与推导这一可逆性变化。鲁... 在小说等叙事虚构作品中的叙述者,有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之分。这种区分主要建立在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但二者又存在着相向变化的可能性、可逆性。读者在作品阅读的动态过程中可以感受与推导这一可逆性变化。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就包含着这一可逆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的叙述者 不可靠叙述者 可逆性 《狂人日记》
下载PDF
叙事观念的转变:从可靠叙述到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志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8,共7页
在传统文学叙事文本中,叙述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作家创作、读者阅读的一个前在条件。对于理性的追求、对文艺社会功用说的推崇、作者权威的确立等是导致可靠叙述传统的主要因素。而不可靠叙述的生成语境包括社会历史环境与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文学叙事文本中,叙述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作家创作、读者阅读的一个前在条件。对于理性的追求、对文艺社会功用说的推崇、作者权威的确立等是导致可靠叙述传统的主要因素。而不可靠叙述的生成语境包括社会历史环境与文化思想的影响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不可靠叙述不等同于文学虚构。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与历史文化语境变迁最终导致不可靠叙述的形成。从可靠叙述到不可靠叙述反映了叙事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叙事策略 历史文化语境
下载PDF
鲁迅名作《伤逝》中的叙述者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在钦 郑雪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3,共3页
叙述者是叙事文本的重要特征,它与叙事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在小说《伤逝》中,鲁迅用一个缺席叙述者的身份,代表了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同时,鲁迅创造性的采用了叙事者的话语干预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与... 叙述者是叙事文本的重要特征,它与叙事视角一起构成了叙述。在小说《伤逝》中,鲁迅用一个缺席叙述者的身份,代表了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同时,鲁迅创造性的采用了叙事者的话语干预来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与情感倾向。《伤逝》中叙述者的独特运用体现了鲁迅对现代小说叙事技巧的革新和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叙述者 可靠的叙述者 叙述者话语干预
下载PDF
剪不断,理还乱——“莎菲”形象与作者丁玲之间的纠缠辨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9,共9页
丁玲和她笔下的莎菲女士,是叙事学中关于"可靠的叙事者"的一个典型案例,多年来却遭到作家和研究者的否认和漠视。从文本及相关资料的阅读入手,从创作转向、忠诚证明和作家对真实人物与文学形象处理的正相关-负相关等方面,可... 丁玲和她笔下的莎菲女士,是叙事学中关于"可靠的叙事者"的一个典型案例,多年来却遭到作家和研究者的否认和漠视。从文本及相关资料的阅读入手,从创作转向、忠诚证明和作家对真实人物与文学形象处理的正相关-负相关等方面,可深入探讨并证明作家与莎菲之间的精神与经历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与莎菲 可靠的叙事者 忠诚证明 人物原型 正相关与负相关
下载PDF
可靠性何在?——《喧嚣与骚动》中的叙事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凤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2期272-283,共12页
根据韦恩·布思的理论,《喧嚣与骚动》中班吉、昆丁和杰生三位被戏剧化的叙述者都因其智力或性格缺陷、思想偏见或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不可靠叙述,但根据詹姆斯·费伦关于人物功能和叙述者功能可以分离的观点,这三位叙事者在不... 根据韦恩·布思的理论,《喧嚣与骚动》中班吉、昆丁和杰生三位被戏剧化的叙述者都因其智力或性格缺陷、思想偏见或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不可靠叙述,但根据詹姆斯·费伦关于人物功能和叙述者功能可以分离的观点,这三位叙事者在不同轴上展示的叙事可靠性不同:班吉的叙述在事实/事件轴上属于不充分事实报道,但在价值/判断轴上却是可靠的;从认知/感知轴上来判断,昆丁的叙述属于不充分解读,但在价值/判断轴上却是可靠的;杰生的叙述在价值/判断轴上不可靠,但在事实/事件轴上却有一定的可靠性。由此,他们的叙述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获得了一种真实、复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叙述 不可靠叙述 隐含作者 叙述效果
下载PDF
论菲利普·普尔曼童话小说《发条钟》的叙事美学
12
作者 李笑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170,共4页
童话小说是当代英国小说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菲利普·普尔曼的《发条钟》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文本,它围绕着人性问题的讲述,在叙事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追求。其一,故事的讲述由多个叙述者完成,在不同的讲述之间形成了叙事分层,其... 童话小说是当代英国小说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菲利普·普尔曼的《发条钟》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文本,它围绕着人性问题的讲述,在叙事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追求。其一,故事的讲述由多个叙述者完成,在不同的讲述之间形成了叙事分层,其间有的平滑过渡,有的突然跳跃,还有的则跨越层级。其二,文本的主叙事者表现出了与隐含作者相近的观念和价值立场,它的讲述脉络清晰,节奏缓急得当,分层多样而有条理,它们一起构成了文本的可靠性叙事。其三,文本的主叙述者在叙事上同时具有不可靠性,比如,它讲述的一些事件前后矛盾、不符合逻辑;另外,关于一些事件的评价则具有过于主观化的倾向。这些充满悖论的叙事,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条钟》 叙事分层 可靠叙事 不可靠叙事
下载PDF
可靠的叙述者:《呼啸山庄》的交流模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呼啸山庄》的交流模式采用了设置多层次的可靠叙述者的方式。一是故事外的叙述者,他用读者的眼光探究故事;二是故事内的叙述者,她用第一人称全知叙述讲述和感知故事;三是人物叙事者,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和情感的自我剖白真实地袒露... 《呼啸山庄》的交流模式采用了设置多层次的可靠叙述者的方式。一是故事外的叙述者,他用读者的眼光探究故事;二是故事内的叙述者,她用第一人称全知叙述讲述和感知故事;三是人物叙事者,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和情感的自我剖白真实地袒露自身。作者依靠三重叙述者的叙述构建了与读者的交流模式,成功地为一个虚构故事获得了真实的现场感,赢得一百多年来读者的信任。从交流模式的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叙事特色,往往为评论者所忽视,却是探索作品艺术魅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隐含作者 可靠的叙述者 交流模式
下载PDF
对全知的自觉控制与可靠叙述的张力——以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为例
14
作者 朱斌 魏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小说的可靠叙述者凭借其全知全能,常对人事物象进行过多的直接评价,往往导致作品意义世界过分清晰。成功的可靠叙述者,常自觉限制其全知全能,在清晰中注入必要的含混,最终促成可靠与不可靠的矛盾统一,从而有效强化其叙述张力。
关键词 可靠叙述 自觉限知 叙述张力 少数民族小说
下载PDF
论迪尔西形象的可靠性
15
作者 尚广辉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1-53,共3页
迪尔西为福克纳笔下众多黑人形象之一,小说中的迪尔西既是作者的真实投射,又是基督的化身,用大爱托起了摇摇欲坠的康普生家族。她集各种美德于一身,是毅力、仁爱与忠心等美德的体现。小说的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的反映,与真实作者是一种... 迪尔西为福克纳笔下众多黑人形象之一,小说中的迪尔西既是作者的真实投射,又是基督的化身,用大爱托起了摇摇欲坠的康普生家族。她集各种美德于一身,是毅力、仁爱与忠心等美德的体现。小说的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的反映,与真实作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福克纳本人也把关爱、怜悯、同情和牺牲视作人类的普遍真理。由此可见,迪尔西与作品的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是一致的,是故事的可靠叙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尔西 隐含作者 作者 思想规范 可靠叙述者
下载PDF
从叙述学角度看《大浴女》对人性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宏莲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5期85-86,88,共3页
笔者试从叙述学角度对《大浴女》进行一番探访,分别从情节结构、不可靠叙述、评论性干预三方面来考察作者与作品之镜所观照出的“第二自我”之间隐秘而持久的对话,以求更深入地探讨作品的内涵及其价值。
关键词 叙述学 情节结构 不可靠叙述 评论性干预
下载PDF
从布斯的修辞性小说美学看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玉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1,共6页
韦恩·C·布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批评家,从事小说修辞性美学的研究。其著作侧重于分析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且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 韦恩·C·布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批评家,从事小说修辞性美学的研究。其著作侧重于分析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且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一直受世界各地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两位文学大师都出名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行的六十年代。在同样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两位文学大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的修辞性美学艺术进行了诠释。福尔斯的《收藏家》便是这方面颇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修辞学 视角 展示 隐含作者 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 小说伦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