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上窜速度相对时间法计算公式修正
1
作者 张桂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提高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决迟到时间法等计算结果不准甚至为负值的问题,曾研究提出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的相对时间法。但目前钻井中已广泛使用钻具止回阀,下钻过程中井内钻井液全部从环形空间上返而不进入钻具内部,导... 为提高油气上窜速度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解决迟到时间法等计算结果不准甚至为负值的问题,曾研究提出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的相对时间法。但目前钻井中已广泛使用钻具止回阀,下钻过程中井内钻井液全部从环形空间上返而不进入钻具内部,导致相对时间法的计算结果不再准确。为适应新的钻井工艺,须对相对时间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为此,增加了下钻深度过油气层底部的计算公式,提供了3种井身结构、12种下入深度情形的新的系列计算公式。应用实例分析表明,修正后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上窜速度 计算方法 相对时间法 公式修正 应用实例
下载PDF
陈皮特征图谱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火云 刘潇潇 +3 位作者 黄俊忠 陈宇轩 李华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01-2009,共9页
目的:建立陈皮特征图谱,并比较探讨相对保留时间法、双标线性校正法及随行对照法在陈皮特征图谱建立中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液相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别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法、双... 目的:建立陈皮特征图谱,并比较探讨相对保留时间法、双标线性校正法及随行对照法在陈皮特征图谱建立中的优缺点。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液相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别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法、双标线性校正法及随行对照法建立陈皮特征图谱,并比较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结果:20批陈皮样品液相色谱图中选定6个共有峰建立陈皮的特征图谱,其中相对保留时间法所需对照品最少,但受色谱柱影响最大,色谱峰定性准确度较差;双标线性校正法采用2个对照品对其他峰进行校正,色谱峰定性准确度高;随行对照法采用对照药材及对照品双重定性色谱峰,色谱峰定性准确度较高,但需较多标准物质。结论:建立的陈皮特征图谱可以用于陈皮的质量评价。双标线性保留时间校正法是陈皮特征图谱建立的较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特征图谱 相对保留时间法 双标线性校正法 随行对照法
原文传递
一种关于生产线瓶颈的相对时间研究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地长 谢峰 +1 位作者 张于贤 李娜 《科技广场》 2013年第11期242-244,共3页
本研究以生产线的工序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各工序工作节拍与生产线平均节拍的比较,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提出突变系数概念,总结得出了研究瓶颈工序的相对时间研究法。通过这个新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识... 本研究以生产线的工序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各工序工作节拍与生产线平均节拍的比较,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提出突变系数概念,总结得出了研究瓶颈工序的相对时间研究法。通过这个新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识别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对生产线的平衡分析、改善和设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颈 节拍 突变系数 相对时间研究法
下载PDF
替代对照品法在中药多指标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与技术要求探讨 被引量:49
4
作者 逄瑜 孙磊 +1 位作者 金红宇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9-177,共9页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替代对照品法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定量方面提出相对校正因子为物质百分吸光系数之比,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定量准确度的因素,认为波长和对照品为影响定量的关键因素;比较了相对保留时间法和对照提取...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替代对照品法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定量方面提出相对校正因子为物质百分吸光系数之比,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定量准确度的因素,认为波长和对照品为影响定量的关键因素;比较了相对保留时间法和对照提取物定性法等7种定性方法的优缺点;在方法实用性方面,提出色谱仪校正和色谱柱相似度评价等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该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对照品法 一测多评法 双标多测法 相对校正因子 保留时间校正 中药质量控制 定性 定量
原文传递
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过程电枢反应退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卢伟甫 罗应立 赵海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过程中电枢反应引起的永磁体退磁,采用场-路-运动耦合的时步有限元法,分析了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过程中,电枢同步旋转磁场和转子永磁磁场的相对空间位置角δ与电枢电流幅值对永磁体工作点磁密的影响,... 为了研究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过程中电枢反应引起的永磁体退磁,采用场-路-运动耦合的时步有限元法,分析了自起动永磁同步电机起动过程中,电枢同步旋转磁场和转子永磁磁场的相对空间位置角δ与电枢电流幅值对永磁体工作点磁密的影响,得到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枢反应退磁特点。结果表明:当相对位置角δ=π时,电枢磁场对永磁磁场的去磁作用较大,永磁体平均工作点磁密较低,且负载系数越大,永磁体经历δ=π时刻的次数越多,永磁体磁密多次出现较低点,永磁体退磁几率变大;起动过程中随着转速升高,电枢电流幅值减小,在接近同步速的δ=π时刻,永磁体磁密出现最低点,电枢反应退磁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退磁磁场 永磁体工作点磁密 相对位置角δ 电枢电流幅值 时步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时变间距和相对角度的无人车跟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润梅 张立威 王剑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31-2040,共10页
本文考虑实际道路上的车辆跟随运行模式,研究了无人车以时变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跟随行驶的控制问题.本文首先采用领航跟随模式建立了领航车与跟随车之间的误差模型,将无人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作为时变量输入.接着使用反馈控制... 本文考虑实际道路上的车辆跟随运行模式,研究了无人车以时变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跟随行驶的控制问题.本文首先采用领航跟随模式建立了领航车与跟随车之间的误差模型,将无人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作为时变量输入.接着使用反馈控制法设计了跟随车速度控制器和角速度控制器.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用Barbalat引理从理论上证明了跟踪误差渐近收敛.最后用Matlab/Simulink对无人车的跟随控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无人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是时变量的条件下,跟随车可以很好地沿着领航车的前进轨迹跟随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车跟随控制 领航跟随模式 时变相对距离 时变相对角度 反馈控制法
下载PDF
基于双标线性校正法的银黄口服液多组分定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栾永福 臧远芳 +4 位作者 刘洪超 马双成 孙磊 林永强 郭东晓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099,共9页
目的:建立银黄口服液中7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考察双标线性校正法用于色谱峰定性的可行性,并比较双标线性校正法和相对... 目的:建立银黄口服液中7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考察双标线性校正法用于色谱峰定性的可行性,并比较双标线性校正法和相对保留时间法2种替代对照品定性方法的优劣。方法:采用25根不同品牌或型号的C18色谱柱上,测定银黄口服液中7个成分的实际保留时间,并计算标准保留时间(SRT)。借助DRS Origin软件,以新绿原酸(峰1)和黄芩苷(峰7)为双标化合物,采用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其他5个成分的保留时间,并在另一根C18色谱柱上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以绿原酸(峰2)为参照物,使用相对保留时间法预测其他6个成分的保留时间。结果:双标线性校正法可用于银黄口服液的多组分定性分析,且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与相对保留时间法相比,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保留时间的准确度更高,色谱柱的适用范围更广。结论:双标线性校正法能较好地辅助色谱峰定性,方法可行、准确且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黄口服液 高效液相色谱 双标线性校正法 相对保留时间法 色谱峰定性
原文传递
行波输入下连续梁桥纵向墩梁相对位移碰撞效应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光伟 李建中 +1 位作者 陈昌萍 钱长照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7,共7页
结合多跨连续梁桥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模拟联间碰撞行为的连续梁桥碰撞分析模型。用非线性时程方法对行波输入下连续梁桥的地震碰撞反应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相邻联的周期比对短周期联位移的碰撞效应较大,考虑地震行波输入时... 结合多跨连续梁桥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模拟联间碰撞行为的连续梁桥碰撞分析模型。用非线性时程方法对行波输入下连续梁桥的地震碰撞反应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相邻联的周期比对短周期联位移的碰撞效应较大,考虑地震行波输入时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可能会大幅度增大墩梁的相对位移,从而增大了地震作用下发生落梁的风险;墩梁相对位移随滑动支座摩阻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后提出用一个碰撞效应增大系数来考虑连续梁桥相互碰撞对墩梁相对位移的影响,利用碰撞效应增大系数的概念为连续梁桥防止落梁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行波效应 碰撞效应 相对位移 非线性时程方法
下载PDF
双标线性校正法用于川黄芩的多成分定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毅 周洪旭 +1 位作者 孟大利 侯立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2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 建立测定川黄芩中5个成分(黄芩苷、未知峰2、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比较双标线性校正法和相对保留时间法的优劣。方法 采用20根不同品牌的C_(18)色谱柱,测定川黄芩中5个... 目的 建立测定川黄芩中5个成分(黄芩苷、未知峰2、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比较双标线性校正法和相对保留时间法的优劣。方法 采用20根不同品牌的C_(18)色谱柱,测定川黄芩中5个成分的实际保留时间,并计算标准保留时间(SRT)。借助DRS Origin软件,以黄芩苷(峰1)和黄芩素(峰5)为双标化合物,采用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其他3个成分的保留时间,并在另外两根C_(18)色谱柱上进行方法验证。同时以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峰3)为参照物,使用相对保留时间法预测其他4个成分的保留时间。结果 双标线性校正法可用于川黄芩的多成分定性分析,且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与相对保留时间法相比,双标线性校正法预测保留时间的准确度更高,色谱柱的适用范围更广。结论 双标线性校正法具有更好的辅助色谱峰定性的作用,方法可行、准确且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芩 高效液相色谱 双标线性校正法 相对保留时间法 色谱峰定性
下载PDF
薄壁蓄热器最大相对温度和最佳切换时间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元方 梅炽 +1 位作者 黄国栋 蒋绍坚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用基于单参数摄动的半解析数值计算法研究薄壁蓄热器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最大相对温度和最佳切换时间;最大相对温度与气流通道长度成正比;通道内周长的变化,会导致最大相对温度的改变;最佳切换时间与间壁厚度成正比... 用基于单参数摄动的半解析数值计算法研究薄壁蓄热器结构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存在最大相对温度和最佳切换时间;最大相对温度与气流通道长度成正比;通道内周长的变化,会导致最大相对温度的改变;最佳切换时间与间壁厚度成正比;壁厚1.0 mm时最佳切换周期解析值2.5 s和高温空气气化中间试验的4 s及低氧弥散燃烧工业试验的10 s基本吻合。证实了用渐近解析法进行蜂窝陶瓷蓄热器结构设计和操控优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蓄热器 蜂窝陶瓷蓄热体 最大相对温度 最佳切换时间 半解析数值法
下载PDF
相对海平面变化时段选择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聚 暴景阳 许军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7,共9页
验潮站观测的海面高度数据是监测海平面变化以及确定平均海面的重要基础观测信息,利用滑动时段法和时段累积法对验潮站不同观测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时段选择效应对计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美国东海... 验潮站观测的海面高度数据是监测海平面变化以及确定平均海面的重要基础观测信息,利用滑动时段法和时段累积法对验潮站不同观测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时段选择效应对计算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美国东海岸验潮站观测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补充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观测时段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差异最大可达27.5 mm/a,相邻年份逐年滑动结果的最大互差可达7.1 mm/a;随着观测时段年数的累积,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增加,为了获得0.5 mm/a中误差精度的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验潮站需要的观测年数为22~28 a;而要获得0.2 mm/a中误差精度的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则需要40~54 a的观测年数,这与使用美国验潮站观测数据的补充实验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平面变化 观测时段 时段选择 验潮站 滑动时段法 时段累积法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结合双标线性校正法用于茯神木指纹图谱的定性研究
12
作者 王娜 刘欣侗 +2 位作者 刘军玲 金传山 张亚中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1-1799,共9页
目的:建立茯神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指纹图谱,考察双标线性校正法对色谱峰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波长切换法建立指纹图谱,使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6 min,60%A;... 目的:建立茯神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指纹图谱,考察双标线性校正法对色谱峰定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波长切换法建立指纹图谱,使用C18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0~6 min,60%A;6~30 min,60%A→80%A;30~34 min,80%A→90%A;34~40 min,9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2 nm(0~28 min)、210 nm(28~30.5 min)、242 nm(30.5~40 min),柱温30℃,进样量5μL。以相似度分析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DRS Origin软件进行双标线性校正,以16α-羟基松苓新酸、松苓新酸为双标化合物,预测其余待测峰的保留时间,并在另1根C18色谱柱上进行验证,将预测结果与相对保留时间法进行比较,以辅助色谱峰的定性分析。结果:10批茯神木指纹图谱相似度≥0.972,表明不同批次间茯神木的成分比例稳定,整体相似度很高。双标线性校正法对保留时间的预测准确率(86%)更高,且有更高的色谱柱适用性(11根色谱柱)。结论:双标线性校正法在多波长条件下同样具有优势,可辅助色谱峰的定性。该方法可行、准确、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神木 三萜类成分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切换 双标线性校正法 相对保留时间法 色谱峰定性
原文传递
地震静校正的相对时延法
13
作者 杨华臣 康佳语 张建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4,共8页
折射波时延法假设折射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和折射面起伏不大,且同时求取炮点和接收点的延迟时间,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折射波相对时延法。利用共炮点道集相邻接收点的折射波时差和共接收点道集相邻炮点... 折射波时延法假设折射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和折射面起伏不大,且同时求取炮点和接收点的延迟时间,存在"此消彼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折射波相对时延法。利用共炮点道集相邻接收点的折射波时差和共接收点道集相邻炮点的折射波时差,实现了炮点相对延时和接收点相对延时的独立求取,并利用已知控制点上的绝对延时或基准面静校正值,结合基点网平差方法,把相对延时转成绝对延时或基准面静校正量。同时,通过对相邻两道记录进行互相关确定相邻道的折射波时差,避免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连续追踪同一折射层来拾取初至时间的困难。对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表明,相对时延法克服了常用时延法的不足,对折射层速度变化和折射面起伏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波 相对时延法 时延法 静校正 近地表
下载PDF
双标线性校正法对茵栀黄胶囊液相色谱峰的定性分析
14
作者 杨超 李洋 周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6-912,共7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茵栀黄胶囊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进行分析,使用双标线性校正法进行保留时间预测,考察其用于色谱峰定性的可行性。方法:测定茵栀黄胶囊中5个成分在16根不同色谱柱上的实际保留...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茵栀黄胶囊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栀子苷、对羟基苯乙酮进行分析,使用双标线性校正法进行保留时间预测,考察其用于色谱峰定性的可行性。方法:测定茵栀黄胶囊中5个成分在16根不同色谱柱上的实际保留时间。经筛选,双标化合物选定为峰1新绿原酸和峰5对羟基苯乙酮,采用双标线性校正法对保留时间进行预测,并在其他4根色谱柱上进行验证。同时选择中间峰绿原酸为参照物,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法对保留时间进行预测。对这2种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双标线性校正法保留时间预测正确率更高(96.36%),且有更高的色谱柱适用性(11根色谱柱)。结论:双标线性校正法可以用于色谱峰的辅助定性,是1种新的替代对照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标线性校正法 相对保留时间法 定性分析 茵栀黄胶囊 数字标准物质 绿原酸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栀子苷 对羟基苯乙酮
原文传递
确定型有穷自动机状态极小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翰芳 罗幼喜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在树图分割法基础上,对确定型有穷自动机的极小化进行了研究.利用树图分割法,可以在状态的3次方时间内对确定型有穷自动机状态进行极小化.
关键词 确定型有穷自动机 等价关系 状态可区分 时间复杂性 树图分割法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快速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6
作者 牟锴钰 韦明 杨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空间飞行条件下,失重可能对航天员脑高级功能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是探索这种影响的重要手段。ERPs总是淹没在自发脑电中,信噪比很低。少次甚至单次提取ERPs,可减少刺激次数,同时可观察每... 空间飞行条件下,失重可能对航天员脑高级功能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是探索这种影响的重要手段。ERPs总是淹没在自发脑电中,信噪比很低。少次甚至单次提取ERPs,可减少刺激次数,同时可观察每次实验ERPs之间的变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时域、变换域和空间域来述快速提取ERPs的方法,并对这3种典型方法进行仿真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快速提取 时域法 变换域法 空域法
下载PDF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WKB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评 刘少斌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研究了非磁化等离子体的碰撞吸收隐身技术机理。用WKB方法给出了垂直入射、斜入射情况下,非磁化不均匀等离子体密度覆盖导体平板的等离子体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反射系数。给出了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电磁波频率... 研究了非磁化等离子体的碰撞吸收隐身技术机理。用WKB方法给出了垂直入射、斜入射情况下,非磁化不均匀等离子体密度覆盖导体平板的等离子体对不同频率电磁波的反射系数。给出了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碰撞频率、电磁波频率与碰撞吸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雷达散射截面 时域有限差分法 隐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