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克斯论数字劳动中的剩余价值——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看
1
作者 罗松涛 姜逢禹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是数字劳动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福克斯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数字劳动中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其中,福克斯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产消者、数字劳工...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是数字劳动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福克斯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数字劳动中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其中,福克斯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产消者、数字劳工贵族和传统制造业的剩余价值生产形式。他强调剩余价值具有剥削性,并且重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阶级分析立场的重要性,这对当下数字劳动研究有一定启示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福克斯的剩余价值理论没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因此只关注生产逻辑,而忽视了资本逻辑的基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斯 数字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剥削
下载PDF
制度-垄断地租与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孟捷 吴丰华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79,M0007,共21页
竞争性地方政府作为改革以来形成的重要制度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本文不仅承续了既有文献中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动机归于租金,并将土地财政视为地方政府利用租金开展战略投资的观点,而且试图在一个马... 竞争性地方政府作为改革以来形成的重要制度形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本文不仅承续了既有文献中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动机归于租金,并将土地财政视为地方政府利用租金开展战略投资的观点,而且试图在一个马克思主义框架内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为此我们对租金的生产性利用和国家的经济作用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并将大卫·哈维的制度-垄断地租理论运用于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围绕营建环境的投资活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地方政府在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战略投资中,充当了租金的生产性分配者和使用者的角色,并因之嵌入了原本由企业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形成了中国经济特有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双重结构,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造就了世所罕见的高投资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制度-垄断地租 国家的经济作用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原文传递
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松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6,共9页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与相对剩余价值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辩证认识二者的差异性,能为新时代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存在一...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与相对剩余价值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辩证认识二者的差异性,能为新时代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存在一定差异。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不应当归资本占有,而应当转换为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励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保障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共享发展的能力,能够增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对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按要素贡献分配 按劳分配
原文传递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数量关系与基于中国数据的估算 被引量:8
4
作者 骆桢 李怡乐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2014年第3期90-105,共16页
本文通过对剩余价值的计算式做全微分,得到了剩余价值量变动中"绝对剩余价值部分"和"相对剩余价值部分"的估算式,并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尝试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是伴随着相对... 本文通过对剩余价值的计算式做全微分,得到了剩余价值量变动中"绝对剩余价值部分"和"相对剩余价值部分"的估算式,并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尝试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是伴随着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减少,然而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正越来越少,绝对剩余价值的减少也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正逐渐耗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数量关系 估算
原文传递
对数字化时代剩余价值生产机制新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鸿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0-24,73,共6页
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之后,表面上看起来受益于数字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是数字技术的进步是把双刃剑,在其温和的外衣之下,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机制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劳动时间去边界化”... 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之后,表面上看起来受益于数字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是数字技术的进步是把双刃剑,在其温和的外衣之下,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机制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劳动时间去边界化”“闲暇时间劳动化”“劳动强度和监控程度加深”等新现象。数字资本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操控,将劳动主体扩大为整个社会人群,资本从而攫取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再思考——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吴清扬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49,共16页
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机制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则是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的理论。除了正相关命题外,马克思还同时提出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和不相关命题。本文回顾了我国学术... 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机制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则是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的理论。除了正相关命题外,马克思还同时提出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成反比和不相关命题。本文回顾了我国学术界就这三个命题展开的争论,而根据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把正相关命题扩展到整个部门,提出了个体超额价值和部门超额价值两个概念,在与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加以比较的基础上,运用具体数据对两种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广义价值论 劳动生产力 价值决定
下载PDF
超额剩余价值之谜——以部门内为论域和运用公理法所做的破解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永寿 《管理学刊》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在现象层面,超额剩余价值的性质是超额利润不是价值。存在价值从落后企业到先进企业的转移,其渠道是商品购买支付行为,机制是同种商品价格的相同性,性质是先进企业对落后企业部分价值无偿占有。因此,在本质层面,先进企业超额剩余价值的... 在现象层面,超额剩余价值的性质是超额利润不是价值。存在价值从落后企业到先进企业的转移,其渠道是商品购买支付行为,机制是同种商品价格的相同性,性质是先进企业对落后企业部分价值无偿占有。因此,在本质层面,先进企业超额剩余价值的性质是价值、剩余价值。生产者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会引发商品基础价格塌缩和相对剩余价值新生,因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额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利润 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 价值转移 二重性
下载PDF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隐性逻辑与当代诠释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斌 葛扬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4,共8页
追逐与实现技术创新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隐性逻辑和潜在主线。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高度契合技术创新特点,也就是资本市场筛选评价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强力驱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现代化分工与协作视域下相对剩... 追逐与实现技术创新是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隐性逻辑和潜在主线。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高度契合技术创新特点,也就是资本市场筛选评价技术创新的规律在发挥作用。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强力驱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现代化分工与协作视域下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适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理论,要紧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机制、环境、条件,与创新驱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贯通起来,立足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特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统筹用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着力锻造新时代"国之重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 隐性逻辑 技术创新 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
原文传递
马克思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春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钥匙。其所阐明的许多具有普遍性的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如关于协作和分工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机器与自动化体... 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钥匙。其所阐明的许多具有普遍性的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如关于协作和分工在生产中的作用,以及机器与自动化体系在生产中的应用等论述,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相对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PDF
马克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道德批判——以《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考察中心
10
作者 陈光洁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主要形式:协作、分工和机器的应用进行了道德批判。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彰显了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进步意义、‘异己的关系’决定‘异...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主要形式:协作、分工和机器的应用进行了道德批判。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彰显了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进步意义、‘异己的关系’决定‘异己的权力’”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协作的道德景况。通过对“工场手工业分工的道德进步性、‘天命的支配’使劳动者变成‘片面的人’、自由时间使工人丧失精神发展的空间”的分析揭示出在分工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从本质上控制并改变了劳动”。通过对“‘制造出来的生产力’生成了更大的道德进步性、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带来了‘贪欲的增长’以及打破了劳动的道德界限”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机器应用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相对剩余价值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解开剥削问题的死结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海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53-57,共5页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解为初始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得到的,不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因此,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不能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衡量剥削程...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解为初始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得到的,不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因此,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不能滥用剩余价值率来衡量剥削程度。但在现实中,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劳资双方为争取各自的利益展开博弈。政府的作为在于用法令缩短工作日,限制剥削,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削 非剥削 剥削程度 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
下载PDF
如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志军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2-24,43,共4页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按资分配的合理合法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不再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通过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是正确的,现...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定按资分配的合理合法地位,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是不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不再适用于社会主义,或者通过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三要素理论是正确的,现在接受或默认了这个理论。无疑,对这一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秘密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定鑫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5,共8页
马克思从经济学的逻辑出发把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归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及其积累。资本作为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条件所有权分离使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但这种生产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社会分化... 马克思从经济学的逻辑出发把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归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及其积累。资本作为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条件所有权分离使工人变成资本增殖的直接手段,但这种生产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社会分化实乃历史的产物。不能把资本"赚钱的秘密"简单描述为资本=剥削,而应做新的解析:资本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中既直接地无偿占有单个工人劳动过程发生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部分新价值,也直接地无偿占有其在同一劳动过程发生的具体劳动所带来的"把新价值加到劳动对象上和把旧价值保存在产品中"这一双重经济收益;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不是直接地无偿占有单个劳动力直接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间接地无偿占有其作为"结合劳动力"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工人的科学力量及生产过程的自然力所带来的剩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赚钱的秘密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原文传递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14
作者 张秀华 李艳红 +1 位作者 王军 谢魁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6-29,共4页
围绕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基本内容的分析,提出了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个性和共性的理解,论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市场经济
下载PDF
基本剩余价值初探
15
作者 黎育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剩余价值在其历史发展中相继地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基本剩余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基本剩余价值是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尚未产生或产而复失的历史场合中必须生产的 ,也是在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 剩余价值在其历史发展中相继地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基本剩余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基本剩余价值是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尚未产生或产而复失的历史场合中必须生产的 ,也是在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场合中 ,被它们凸现出来并使它们赖以产生的具有原先既定性 ,或扩张基础性和增生本体性的剩余价值形式。基本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相始终 ,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实现。它和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质和量及其历史形态上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 劳动力价值 工作日
下载PDF
租金、制度与经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超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2,共9页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观点来看,租金通常被视作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仍需充分讨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构建了租金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租金...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观点来看,租金通常被视作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特定形式,但其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仍需充分讨论。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构建了租金影响经济增长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租金会通过作用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来影响经济增长,而这两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租金榨取的阶级结构、竞争的制度形式、土地所有权形式、国家的制度形式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制度形式,从而初步考察了租金与社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为扩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增长与分配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金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扩大再生产 租金积累率 制度形式
原文传递
马克思讨论“机器问题”的三种语境——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机器与工人矛盾关系的哲学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16,共8页
从《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关于分工与机器关系的错误观点开始,马克思注意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比"机器本身"更为重要。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机器视为"固定资本",从资... 从《哲学的贫困》批判蒲鲁东关于分工与机器关系的错误观点开始,马克思注意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比"机器本身"更为重要。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机器视为"固定资本",从资本的流通过程揭示出机器使用与资本增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从资本的生产过程回答了机器生产促进资本增殖的机制和控制工人劳动的实质,对前两个阶段遗留下的问题做出了合理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 工人 分工 固定资本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下载PDF
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的探讨
18
作者 朱殊洋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65,共7页
目前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会随之降低,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会相应减少,剩余劳动时间会相应延长,进... 目前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认为,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劳动者及其家属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会随之降低,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会相应减少,剩余劳动时间会相应延长,进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教科书的这一结论是假设新创造的价值不变、教育费用及其变化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得出的。但是假设新创造的价值不变意味着,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提高,相对剩余价值也不会再增加。这显然与马克思的理论和实际不符。一旦令新创造的价值可变、同时加入教育费用,那么就会发现,相对剩余价值既可以在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增加,也可以在必要劳动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剩余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价值 教育费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