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扶贫战略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线划定——基于理论、政策和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16
1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113,共16页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线 贫困类型转变 潜在贫困人口 人力资源培育
原文传递
相对贫困标准划定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8
2
作者 周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70-79,共10页
本文重点论述了欧盟和美国相对贫困线的设定及配套政策。借鉴国际经验,本研究基于CFPS数据试算了中国相对贫困线。推荐方案为:根据家庭规模加权,家庭中第一个成年人赋予权重为1.0,之后的每一个14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赋予0.5的权重、每一... 本文重点论述了欧盟和美国相对贫困线的设定及配套政策。借鉴国际经验,本研究基于CFPS数据试算了中国相对贫困线。推荐方案为:根据家庭规模加权,家庭中第一个成年人赋予权重为1.0,之后的每一个14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赋予0.5的权重、每一个14岁以下的家庭成员赋予0.3的权重。基于此计算的(成人等效)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低于(成人等效)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50%,可视为相对贫困。试算结果表明,2018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22.2%,农村地区为32.4%。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的差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度提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欧盟标准 美国标准 相对贫困线
下载PDF
贫困线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3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64,共9页
本文对当前贫困问题研究所采用的贫困线指标的制定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促进我国贫困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次对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以及其他贫困线指标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在贫困研究中适宜采用相对贫困线指标... 本文对当前贫困问题研究所采用的贫困线指标的制定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以促进我国贫困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次对绝对贫困线、相对贫困线、主观贫困线以及其他贫困线指标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在贫困研究中适宜采用相对贫困线指标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贫困线 相对贫困线 主观贫困线
下载PDF
中国城镇主观贫困线测度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立中 张建华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6-81,共6页
本文利用“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与反贫困政策评估”课题组的最新调查资料,用交叉法和回归分析实际测算了7个代表性城市的主观贫困线。计算结果表明,主观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比较接近,说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主观贫困线远远高于... 本文利用“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测度与反贫困政策评估”课题组的最新调查资料,用交叉法和回归分析实际测算了7个代表性城市的主观贫困线。计算结果表明,主观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比较接近,说明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主观贫困线远远高于当前城镇贫困人口的实际救助标准———“低保线”,说明救助标准太低。因此,建议推广使用主观贫困线方法来识别城镇贫困人口,并以此作为“低保线”制订的参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主观贫困线 “低保线”
原文传递
相对贫困的国际测量方法、运行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桂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科学合理设定相对贫困标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是识别和监测相对贫困人口的基础性工作。国际上常用的相对贫困测量方法包括单维收入贫困测量和多维相对贫困测量。通过明晰不同类别相对贫困测量方法的基本内涵,结合典型国家的实践... 科学合理设定相对贫困标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是识别和监测相对贫困人口的基础性工作。国际上常用的相对贫困测量方法包括单维收入贫困测量和多维相对贫困测量。通过明晰不同类别相对贫困测量方法的基本内涵,结合典型国家的实践经验,总结其可能给中国制定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带来的启示。同时指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贫困治理目标,应采取多维相对贫困测量法,除考虑收入维度外,还要考虑教育、医疗、住房、基本公共服务、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等维度。此外,因中国城乡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相对贫困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地区差异并建立灵活的阈值动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收入贫困 物质剥夺法 相对贫困线 多维贫困指数 贫困阈值
下载PDF
相对贫困的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6
作者 崔新新 孙伯驰 《经济统计学(季刊)》 2024年第1期9-26,共18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关注的相对贫困问题。理论上说,相对贫困研究是以“内涵—贫困线—测度—影响因素”为逻辑发展的。以如何体现受剥夺为基础的相对贫困内涵讨论是设定相对贫困标准的基础。以收入为...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关注的相对贫困问题。理论上说,相对贫困研究是以“内涵—贫困线—测度—影响因素”为逻辑发展的。以如何体现受剥夺为基础的相对贫困内涵讨论是设定相对贫困标准的基础。以收入为基准讨论的相对贫困线设定是这些内涵在实践中的最常见应用,诸如固定比例选择、等价规模等问题也在研究过程中引发学者的广泛讨论。实证测度方面,本文通过对宏观分组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总结发现,当前国内相对贫困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地区或国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考察影响因素发现,家户特征、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等都对相对贫困程度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进一步地,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尝试向多维相对贫困方向延伸,但多数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这些研究对于我国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和相对贫困治理的政策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线 相对贫困测度 影响因素 多维相对贫困
原文传递
我国贫困问题的动态性——基于生存模型的新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兵 蔡亚庆 +1 位作者 侯玲玲 杨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0-746,共7页
理解贫困的本质、短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贫困动态性的决定因素依旧是我国精准扶贫问题的关键。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分析了农户在贫困和非贫困的转变概率;利用危害分析方法研究农户脱离... 理解贫困的本质、短期性、长期性特征,以及贫困动态性的决定因素依旧是我国精准扶贫问题的关键。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运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分析了农户在贫困和非贫困的转变概率;利用危害分析方法研究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相对贫困线划分,农户脱离贫困线以及进入贫困线的概率与贫困时间成反比;非工作的家庭成员个数、受教育年限、家庭生产经营类型以及村级特征变量,均对农户脱离贫困线、进入贫困线以及重新进入贫困线的概率有重要影响;在贫困问题的动态性方面,三个省份具有明显的跨时空特征。因此,建立健全保险制度、提高农产品市场透明度、促进农业部门整合等一些旨在减少收入差距的短期调控性政策,对农户脱离贫困状态以及避免农户重新进入贫困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相对贫困线 动态性 马尔可夫转移矩阵 危害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弱相对贫困测算及时空演变:2012—2018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瑜 吕景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73,共16页
相对贫困的识别和测算是瞄准贫困人口和制定减贫政策的基础,但常用于识别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收入法和测度相对贫困程度的FGT指数在理论基础、比例设定和贫困性质方面遭到质疑。采用基于社会融入成本理论的弱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及与... 相对贫困的识别和测算是瞄准贫困人口和制定减贫政策的基础,但常用于识别相对贫困人口的比例收入法和测度相对贫困程度的FGT指数在理论基础、比例设定和贫困性质方面遭到质疑。采用基于社会融入成本理论的弱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方法,及与弱相对贫困线相适应的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且考虑与现阶段我国绝对贫困线衔接性及国际标准的可比性,使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估计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线,并测算分析了中国城乡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弱相对贫困线构造的综合贫困指数兼顾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可以避免传统FGT指数分别测度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时动态变化趋势出现分歧的问题,可更为直观地综合评估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无论城乡,尽管不平等导致相对贫困始终处于高位水平,但绝对贫困更大的下降幅度使得中国收入(消费)弱相对贫困程度仍呈稳健下降趋势。从社会融入成本角度出发,建议未来考虑住房成本和子女养育成本,分家庭类型进一步细化弱相对贫困标准。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分类瞄准弱相对贫困人口,监测弱相对贫困程度演变并综合评估减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相对贫困 社会融入成本 弱相对贫困线 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
下载PDF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线测度——基于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库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韩莹莹 蔡丽容 李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59,共9页
科学测度城市流动人口贫困线是制定、修改城市扶贫相关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学术界缺乏对城市流动人口贫困线测度的研究。根据城市流动人口权利贫困突出的特点,选取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食品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教育... 科学测度城市流动人口贫困线是制定、修改城市扶贫相关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学术界缺乏对城市流动人口贫困线测度的研究。根据城市流动人口权利贫困突出的特点,选取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食品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教育支出、居住常规支出和租房支出等多维度测度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线,运用中国劳动力调查数据(CLDS)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城市贫困流动人口的年贫困线为8281元/年/人,月贫困线为690元/月/人,贫困率高达28.9%。要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贫困问题,我们首先应加快制定城市贫困流动人口精准识别标准;其次,要优化城市贫困流动人口的权利交换环境,建立社会保护型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另外,不应仅仅从单独的个体城市层面去看待,更应从国家整体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流动人口 相对贫困线测度 精准扶贫 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下载PDF
中国相对贫困测度与城乡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迎风 周少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180,共10页
中国在2020年完成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以发展差距为特征的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通过降低不平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来治理相对贫困问题,对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 中国在2020年完成现行贫困标准下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而,以发展差距为特征的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通过降低不平等、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来治理相对贫困问题,对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该研究研究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平等对中国弱相对贫困标准构建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层次和不同贫困标准下的中国相对贫困分布状况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对贫困标准构建框架,最终使用Shapley分解和Fairlie分解两种方法对中国城乡相对贫困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对贫困与不平等密切相关,但最终决定于各地区具体的收入分布形态。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对相对贫困线的设定和相对贫困的分布都具有显著影响。中国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和不平等程度均高于城镇地区,不论是使用全国统一的还是城乡分设的相对贫困线,农村地区将依然是中国未来扶贫的主战场。收入、工作、生活质量、户主教育和省份是城乡相对贫困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收入和工作解释了2018年城乡相对贫困差异的49.88%,生活质量和户主教育分别解释了10.41%和9.28%。但是不平等和生活成本是城市相对贫困高于农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加速城乡融合和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以制定相对统一的相对贫困标准为中国未来贫困识别的主要策略,以解决地区和个人两个层次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为目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进行相对贫困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不平等 城乡差异 弱相对贫困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