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对湿润度指数在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
作者 冯建设 王建源 +4 位作者 王新堂 薛晓萍 陈艳春 李鸿怡 范里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6-772,共7页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 该文介绍相对湿润度指数在逐日滚动的农业干旱监测业务中应用的处理方法。文中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潜在蒸散的计算和作物系数订正,提出了作物根区可吸收土壤总有效含水量的概念,并替代作物根区土壤总有效含水量进行水分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系数订正,观察济南站2008年1—5月冬小麦实际蒸散量的计算结果,发现在蒸发强烈的春季,水分胁迫效果明显;提出了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等概念,对相对湿润度指数进行应用上的演化,解决了干旱演变过程中存在的前期土壤水分盈亏的累积影响问题,实现了县域内农业干旱状况的综合评定,并突破单种作物生长季的局限,实现了农业干旱的周年监测。通过对山东省114个测墒站2008年2月28日—12月8日人工测墒与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等级对比,3048组有效数据中,2012组数据吻合,总吻合率为66%,其中,黄河、东平湖、微山湖灌溉区及鲁西北大部吻合率在50%以下;中东部地区多在70%以上;从全年情况来看,春季吻合率较低,夏季吻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指数 干旱监测 复合相对湿润度指数 区域综合相对湿润度指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要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勤 严昌荣 何文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3-632,共10页
利用黄河流域10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气象数据,选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探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尝试利用偏导数方法计算分析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要素敏感性及其与气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 利用黄河流域102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气象数据,选用相对湿润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探讨年尺度和季节尺度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尝试利用偏导数方法计算分析相对湿润度指数的气候要素敏感性及其与气候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上游旱情比中游和下游地区偏重,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处于中旱、轻旱、中旱和特旱状态,全年尺度处于特旱程度,季节和全年尺度的相对湿润度指数均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变化趋势,春季、秋季和全年尺度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宁夏北部以及内蒙古地区,而气象干旱减缓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干旱增强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东南部。相对湿润度指数对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呈正向敏感,对温度和风速呈负向敏感。上游和中游地区夏季相对湿润度指数最敏感要素分别为太阳辐射和平均温度,全流域春季、秋季、冬季和全年尺度对相对湿度最敏感。全流域春季和夏季与相对湿润度指数相关性最强的要素均为相对湿度,上游和下游地区秋季的主控要素为太阳辐射,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冬季则分别与温度、风速和风速相关性最强。全年尺度上,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相对湿润度指数变化的主控要素则为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指数 气象干旱 敏感要素 主控要素 气候变化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校园绿地夏季小气候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冯悦怡 李恩敬 张力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818,共7页
为评估不同绿地类型对校园小气候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选取北京大学校园内有代表性的4处校园绿地(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草坪),在2012年夏季7—8月对其内部温湿度进行连续32天的24小时同步监测。结... 为评估不同绿地类型对校园小气候的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选取北京大学校园内有代表性的4处校园绿地(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草坪),在2012年夏季7—8月对其内部温湿度进行连续32天的24小时同步监测。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各类型校园绿地相对于无绿化地面均表现出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尤其是北京大学校园内的半天然林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在约1个月的观测期内,各类绿地对人体舒适性均有一定的改善,改善程度上呈半天然乔灌草>人工乔草>人工乔灌草>人工草坪的趋势,但效果并不如降温增湿效应明显;从一天的不同时段来看,早晚时段人工草坪的舒适度改善作用较为明显,高温时段不显著。总体来讲,北京大学校园内部分绿地夏季对舒适度的改善作用未根据其不同的功能需求得到充分发挥,在未来校园绿地建设中应得到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温度 相对湿度 舒适度
下载PDF
沙尘天气频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4
作者 邱玉珺 牛生杰 +1 位作者 邹学勇 程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7-643,共7页
基于北京及其周边1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指出风速、相对湿度是影响沙尘天气的关键气象因子,用这两个气象因子构建了月沙尘气象指数。月沙尘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具有较一致的周期性,沙尘天气日的沙尘气... 基于北京及其周边1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指出风速、相对湿度是影响沙尘天气的关键气象因子,用这两个气象因子构建了月沙尘气象指数。月沙尘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具有较一致的周期性,沙尘天气日的沙尘气象指数是非沙尘日指数的倍数关系。另外,根据月沙尘气象指数在不同月份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相应的季节性气象指数计算方法,对14个站计算的结果显示,季节性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气象因子 风速 相对湿度 气象指数
下载PDF
基于倾斜光纤光栅的相对湿度传感器 被引量:20
5
作者 苗银萍 刘波 +2 位作者 刘健 孙华 赵启大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78-98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光纤光栅(TFBG)的包层上覆盖着聚乙烯醇(PVA)的空气相对湿度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对相对湿度在20~98%RH范围内的监测。研究发现,TFBG的透射功率在20~74%RH和74~98%RH2个相对湿度区域内分别呈现不同的线性变化,敏感度... 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光纤光栅(TFBG)的包层上覆盖着聚乙烯醇(PVA)的空气相对湿度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对相对湿度在20~98%RH范围内的监测。研究发现,TFBG的透射功率在20~74%RH和74~98%RH2个相对湿度区域内分别呈现不同的线性变化,敏感度分别为2.52 dBm/%RH和14.95 dBm/%RH,并且在高湿度区有更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空气相对湿度传感器 聚乙烯醇(PVA)薄膜 折射率敏感特性 倾斜光纤光栅(TFBG)
原文传递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近56年若尔盖湿地干湿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强皓凡 靳晓言 +1 位作者 赵璐 卢泽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77,182,共7页
基于若尔盖湿地5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M),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湿地近56年年、季尺度干湿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动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该区域M变化成因,为湿地生态... 基于若尔盖湿地5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M),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湿地近56年年、季尺度干湿变化及气候要素变动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该区域M变化成因,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M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倾向率为-0.018/10a,有干旱化发展趋势;冬、春两季干旱较为严重且近56年有趋湿倾向,夏、秋两季较为湿润但有趋干倾向,干旱程度依次为:冬>春>年>夏>秋。(2)秋季于1995年发生显著趋干突变(p<0.05),其他时间尺度无明显突变;(3)年际M存在25~30a,12~15a,7~10a三种尺度的周期变化,春、夏、秋、冬各季亦存在多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且未来中短期内冬季仍是干旱期。(4)降水量、相对湿度的减少和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的增加对湿地干旱化起主要作用,平均气温和风速的上升影响较小,其中降水量是最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湿地 相对湿润度指数 MANN-KENDALL法 小波分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北京北护城河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芳芳 张娜 陈晓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92-2303,共12页
以北京北护城河为例,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岸带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于2011年5—10月,根据河岸带在宽度、坡度、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距路距离和距路高度等结构指标上的差异,沿南北两岸各选取4类河岸带,并在与河岸带垂直的道路两侧分... 以北京北护城河为例,探讨具有不同结构的河岸带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于2011年5—10月,根据河岸带在宽度、坡度、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距路距离和距路高度等结构指标上的差异,沿南北两岸各选取4类河岸带,并在与河岸带垂直的道路两侧分别设置相应的紧邻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对照区。在每月下旬的晴天或多云天,从8:00到18:00,对南北8类河岸带及其对照区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10 h的观测。t检验分析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河岸带具有明显的温湿度调节效应,能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各类河岸带的气温极显著低于对照区,而相对湿度极显著高于对照区;河岸带的日气温和日相对湿度变化较对照区和缓,且存在季节差异,河岸带在春秋季表现出更明显的温湿度日极值调节效应。各类河岸带与其对照区在温湿指数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照区在夏季均会使人体感到很不适,而河岸带南岸在6月和8月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舒适度,北岸在8月也可改善舒适度。同时,不同类型河岸带的温湿度调节效应也存在差异:南岸对温湿度的调节效应强于北岸,北岸气温显著高于南岸,而相对湿度显著低于南岸。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表明,南北不同类型河岸带之间在温湿度上的差异随季节而异:5月和10月的差异较显著,但6—9月的差异不显著,这些与植被覆盖度、乔木密度、冠层结构、河岸带宽度、距路距离,以及周边土地利用方式有关。研究的结果可作为城市河岸带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一部分,并可为城市河岸带的建设、修复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岸带 河岸带的结构指标 对照区 南北河岸带 气温 相对湿度 温湿指数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区近60年干湿状况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艳伟 王淑莹 +1 位作者 屠星磊 杨启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了探寻近60 a干热河谷区干(平均湿度、相对湿度指数)热(气温)状况的变化特征,选取干热河谷区有代表性的元谋气象站采集的温度、湿度等微气象数据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和相对湿润指数,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和滑动t... 为了探寻近60 a干热河谷区干(平均湿度、相对湿度指数)热(气温)状况的变化特征,选取干热河谷区有代表性的元谋气象站采集的温度、湿度等微气象数据计算该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和相对湿润指数,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在年和四季尺度上,平均湿度呈上升趋势,四季平均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气候倾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1.99%/10 a)、春季(1.43%/10 a)、秋季(1.21%/10 a)、夏季(0.93%/10 a);四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下降趋势,气温关系从高到低均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气候倾向率关系从大到小均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最高气温在春季最大且呈现微弱下降的趋势,年尺度和其他季度尺度上呈现上升趋势,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元谋干热河谷区朝着湿润降温的方向发展,干旱状况虽有所缓解,但依然严峻,冬季和春季是元谋抗旱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相对湿润指数 气温 气候倾向率 MANN-KENDALL法
下载PDF
建筑气候区域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大龙 刘加平 +1 位作者 杨柳 王稳琴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6,共4页
用度日数、相对湿度和晴空指数作为分区的要素,采用1971—2000年间153个气象台站的数据,对我国建筑气候进行了重新区划,将我国划分为酷寒区、干寒区、寒冷区、温暖区、湿晦区和湿热区,分析了每个分区的气候和建筑能耗特点。
关键词 建筑气候 相对湿度 度日数 晴空指数 建筑能耗
下载PDF
稳定气象条件对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梅鹏蔚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39,共3页
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仅与污染源的排放有关,更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密不可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就出现峰值,造成城市空气质量迅速恶化。通过对天津市2005年11月上旬连续出现的空气污染实证,分析了主要... 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仅与污染源的排放有关,更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密不可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就出现峰值,造成城市空气质量迅速恶化。通过对天津市2005年11月上旬连续出现的空气污染实证,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温度、相对湿度、能见度)与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稳定天气条件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污染物指数
下载PDF
干旱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妮 卫仁娟 +2 位作者 詹存 梁川 徐正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8,共8页
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四川省的农业发展,为合理分析四川省干旱情况,干旱指数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四川省39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3年的气象资料,分别计算1961年、1994年、2006年和2009年-2010年各站点相对湿润指数M、气象干旱综合... 干旱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四川省的农业发展,为合理分析四川省干旱情况,干旱指数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四川省39个气象站点1960年-2013年的气象资料,分别计算1961年、1994年、2006年和2009年-2010年各站点相对湿润指数M、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Arcgis反距离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记录的四川省典型年干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评价四种干旱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1961年夏旱,M指数和CI指数均表现出无旱或轻旱,SPI指数结果较实际情况偏小,SPEI指数监测出了干旱的重灾区,效果在四个干旱指标中最好;1994年夏伏旱,M指数监测结果偏小;CI指数出现了空报,对川东地区和川西高原的监测结果偏小,SPEI指数在达县、巴中一带结果偏小,而SPI指数在成都、绵阳一带的结果偏小。2006年伏旱,M指数监测结果偏小;CI指数比M指数效果稍好,但结果仍然偏小;SPI指数和SPEI指数监测出的干旱特征与实际一致;2009年-2010年的冬春连旱,SPEI指数效果最好,M指数次之,SPI指数效果最差。SPEI指数最能反映四川省典型干旱年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M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
下载PDF
海拔和相对湿度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健 李忠任 +3 位作者 倪朝敏 杨国荣 牟定荣 杨德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4,共7页
为研究不同海拔和相对湿度对卷烟评吸指标的影响,采用卷烟评吸和MBA(多层次双三次样条插值)的分析方法,在16个不同的城市分别对某品牌卷烟的感官质量(11个评吸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下,卷烟感官质量表现... 为研究不同海拔和相对湿度对卷烟评吸指标的影响,采用卷烟评吸和MBA(多层次双三次样条插值)的分析方法,在16个不同的城市分别对某品牌卷烟的感官质量(11个评吸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下,卷烟感官质量表现也不尽相同。海拔在0~1000 m之间,湿度在30%~50%或60%~80%时,香气特性(香气韵调、香气量、香气质)表现较好;在海拔200~700 m时,相对湿度为60%~80%时,烟气特性(浓度)较高;而海拔在0~1000 m之间,湿度60%~80%时,口感特性(刺激、烟气湿润度、干净度、回味)表现较好;海拔在1000 m以下,感官质量总体较好,且湿度为30%~50%或60%~80%时,感官质量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相对湿度 评吸指标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指数的重庆市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羽 吴艳飞 +1 位作者 徐刚 甘芬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3,共8页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0年-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为基础,利用相对湿润指数法对重庆市各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干旱站点比以及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揭示重庆市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重... 以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1960年-200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为基础,利用相对湿润指数法对重庆市各区域干旱发生频率、干旱强度、干旱站点比以及不同等级干旱时空分布特点进行探讨,以揭示重庆市干旱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重庆市年及四季干旱发生频率在空间上由大到小依次为渝东北、渝西以及渝东南,四季中,冬夏季高于春秋季;2年及四季干旱发生强度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且冬夏季强度较大;3四季干旱站点比表现为冬季最高、夏春季次之,秋季最低;4重庆市各等级气象干旱发生次数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四季总体表现为冬夏季高于春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相对湿润指数 ARC GIS 时空分布规律 重庆市
下载PDF
辽西干旱区春播期土壤相对湿度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辑 李雨鸿 +6 位作者 胡春丽 房一禾 陈鹏狮 李晶 张晓月 黄岩 王莹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0-834,共5页
利用统计学方法,根据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土壤相对湿度自身及环流指数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适合辽西干旱区春播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辽西地区4、5月土壤相对湿度与封冻雨和前期底墒相关性较大,且5月土壤相对湿... 利用统计学方法,根据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土壤相对湿度自身及环流指数的相关关系,建立了适合辽西干旱区春播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辽西地区4、5月土壤相对湿度与封冻雨和前期底墒相关性较大,且5月土壤相对湿度与同期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同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2)土壤相对湿度与多项环流因子、海温因子及外强迫因子关系较为密切;(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辽西地区4、5月份土壤相对湿度预报模型,2月末发布首次预报模型,3月末发布4月土壤相对湿度滚动订正模型,4月末发布5月土壤相对湿度滚动订正模型;(4)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各月的拟合准确率均在80%以上,且订正前4、5月份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5%和5.6%,经模型订正后,平均相对误差分别达到6.6%和4.6%,模拟精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相对湿度 气象因子 环流指数 预报模型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地表干湿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永强 徐丹 曹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043,共13页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淮河流域35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与流域地表气象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淮河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及相对湿度指数,并用Matlab软件的小波函数进行周期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淮河流域35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与流域地表气象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淮河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及相对湿度指数,并用Matlab软件的小波函数进行周期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研究近53年来淮河流域地表干湿变化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借助Arc GIS平台,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研究淮河流域的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相对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近53年来淮河流域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指数均呈现微弱上升趋势,而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潜在蒸散量表现为淮河地区北部高于南部,而相对湿度指数和降水量则均表现为淮河地区南部高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相对湿度指数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东北高空湿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玉英 李宇凡 +1 位作者 谢今范 张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8-636,共9页
利用1971-2005年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东北地区高空比湿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比湿和相对湿度与地面气温、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比湿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水汽来源的影响,地面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高空... 利用1971-2005年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东北地区高空比湿和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比湿和相对湿度与地面气温、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比湿空间分布主要受到水汽来源的影响,地面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高空由南向北递减;相对湿度受水汽、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共同影响,地面和对流层下层由南向北先减后增,对流层中层由南向北递增,赤峰向通辽延伸的西南一东北向干舌地面最明显,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弱。1971~2005年,东北地区比湿从地面到高空均为增加趋势,对流层中下层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相对湿度在地面呈显著减小趋势,对流层中层呈显著增加趋势。大气比湿与地面气温在年、季尺度上存在一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大气相对湿度与地面气温在季节尺度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对流层中下层相对湿度与降水量相关最显著;地面气温升高对东北气候趋于干旱化起了重要作用,高空相对湿度增加有利于降水增加,气温与比湿的相互消长,影响了气候的干、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 比湿 相对湿度 地面气温 降水量 气候干旱指数
下载PDF
HTG-4型微波辐射计的航空气象预报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牟艳彬 宋静 +2 位作者 傅文伶 张杰 朱思礼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研究Airda HTG-4型微波辐射计在成都双流机场的应用效果,利用2017年4月~2018年1月该型辐射计温湿数据,选取雾、积冰、小(阵)雨、雷暴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含量在大雾、积冰、弱降水和强对流过程中表现良好。大雾时... 为研究Airda HTG-4型微波辐射计在成都双流机场的应用效果,利用2017年4月~2018年1月该型辐射计温湿数据,选取雾、积冰、小(阵)雨、雷暴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含量在大雾、积冰、弱降水和强对流过程中表现良好。大雾时,近地面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的变化有较高的同步率,液态水含量的激增对应了雾的加深。弱降水和强对流过程中,相对湿度多呈"上干、下湿"两层结构;其中,6km以下相对湿度和2.3~4.5km高度的液态水含量变化显著。K指数和沙氏指数SI在对流天气下表现良好,在有明显降水后误差增大,对流过程结束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相对湿度 液态水含量 K指数
下载PDF
1960-2015年西南水稻干旱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晓珊 冯利平 +5 位作者 高嘉辰 余卫东 伍露 王春雷 闫锦涛 李亦卓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20-29,共10页
分析西南地区水稻的干旱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对稳定西南地区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穂始分化期和开花期是水稻的需水关键期,该时期对水分最敏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为分析水稻生育关键期及其他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把水稻生育... 分析西南地区水稻的干旱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对稳定西南地区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穂始分化期和开花期是水稻的需水关键期,该时期对水分最敏感,发生干旱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为分析水稻生育关键期及其他生育阶段的干旱特征,把水稻生育期划分为出苗穂始分化、穂始分化开花和开花成熟3个阶段,并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了西南地区水稻各生育阶段干旱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水稻出苗穂始分化阶段,干旱主要分布在云南大部、川南边缘和川北边缘地区,干旱高发区在云南中北部及蒙自等地,相对湿润度指数为-0.76~-0.25,频率为3年2遇以上。该阶段从20002009年到20102015年,干旱强度呈增强、干旱频率呈增加趋势,20102015年干旱强度达到近56年的最强。水稻需水关键期和开花成熟阶段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重庆、贵州大部、四川东北部及金沙江和元江河谷地区。其中,水稻需水关键期干旱强度、频率较开花成熟阶段的弱,高发区为重庆中南部及贵州东北部,频率为10年3遇至2年1遇。总体来看,20102015年干旱强度呈显著增强、干旱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达到近56年来的最强强度和最高频率。在气候变化影响下,该生育阶段面临的干旱风险显著升高。水稻开花成熟阶段的干旱强度、频率介于前2个生育阶段的之间,20002009年到20102015年,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地区的干旱强度略有增强、频率略有增高,而贵州地区的干旱强度减弱、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水稻 干旱 相对湿润度指数 需水关键期
下载PDF
SRES A1B情景下东北地区未来干旱趋势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建勇 潘婕 +1 位作者 许吟隆 姜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9-335,共7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输出的SRES A1B情景的日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通过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2011—2100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5—9月)的干旱趋势。结果表明:A1B情景下,2011—21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输出的SRES A1B情景的日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通过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2011—2100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季(5—9月)的干旱趋势。结果表明:A1B情景下,2011—2100年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将呈现明显干旱化趋势,相对气候基准时段(1971—2000年),未来吉林中南部及辽宁省将变湿润,其余地区将变干燥;就干旱发生范围而言,2011—2100年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季的干旱发生范围将呈显著增大趋势,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的30 a平均值较气候基准时段依次变化了-1.3%、17.4%及38.4%;就干旱频率而言,未来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与大庆、吉林的白城以及辽宁的朝阳地区,而低频率区主要位于吉林东部及辽宁丹东地区,相对气候基准时段,未来干旱频率预计在辽东湾地区降低2%,黑龙江西南部与吉林西部增加8%~10%,其余地区增加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ESA1B情景 气候模式 作物生长季 湿润度指数 干旱趋势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防治机车空气管路系统冻结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豫湘 高殿柱 +1 位作者 毛金虎 宁东升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27,共5页
从机车空气管路系统中的凝结水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干燥器前冷却管路冻结的防治措施;同时通过对干燥器干燥效果降低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干燥器干燥指标的修改意见;还提出了辅助压缩机供风管路系统的防寒措施。
关键词 机车 空气管路系统 冻结 凝结水 干燥指标 相对湿度 干燥器 压缩空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