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li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and Reg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1
作者 文晨 陈一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9期88-91,共4页
The paper had introduced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unique to Bai Nationality and analyzed Dali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architectural courtyard pattern and plants landscaping... The paper had introduced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unique to Bai Nationality and analyzed Dali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scape pattern, architectural courtyard pattern and plants landscaping. In the perspective of surface, line and spot landscape architectures,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had been analyzed. It had reveal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was rooted in loc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temple's site selection, squar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route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orest land in front of residences were all based on landscape environment.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and landscape places, it had opened a new thought for researches o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regional landscape. It could explore and recover som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s when environmental landscapes had been studied, 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D WORSHIP ritual ACTIV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先秦儒家“礼器”德育与当代高校德育:正·反·合
2
作者 叶泽洲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10期65-69,共5页
当今高校德育正积极寻求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推进高校德育改革"礼器"德育正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其中,正题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礼器"德育观,包括藏礼于器的德育价值观、以礼制器的德育美学观和礼... 当今高校德育正积极寻求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推进高校德育改革"礼器"德育正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其中,正题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礼器"德育观,包括藏礼于器的德育价值观、以礼制器的德育美学观和礼器合一的德育课程观。反题是当今高校德育的主要问题,包括"去礼存器"、缺少概念的机械德育和"去器存礼"、缺少美的抽象德育。合题是借鉴"礼器"的德育观对高校德育予以重构和超越,推进德育的隐性课程建设、推进德育的概念教学、推进德育的审美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器”德育观 高校德育 礼器关系
下载PDF
贿赂关系中运用互动仪式进行“道德化”的分析
3
作者 阮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0-76,共7页
人情及其互动仪式为贿赂行为提供道德上的支撑。贿赂时,贿赂双方运用互动仪式进行的表演有其"道德化"的功能,而且这种"道德化"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是用来掩饰贿赂的不合法性和不符合公德性;二是用来掩盖人情中的工... 人情及其互动仪式为贿赂行为提供道德上的支撑。贿赂时,贿赂双方运用互动仪式进行的表演有其"道德化"的功能,而且这种"道德化"有两种不同的目的:一是用来掩饰贿赂的不合法性和不符合公德性;二是用来掩盖人情中的工具性成分,对违反私德行为进行掩饰。不同人的"道德化"目的可能不同,这取决于当事人当时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所做所为是违法的、不正当的,也取决于贿赂当事人之间关系的亲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 关系 人情 互动仪式 贿赂 仪式资本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审视与构建 被引量:22
4
作者 麻超 曲美艳 王瑞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4,共6页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培育科研精神、传承学术文化的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导学双方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境、情感和符号三个维度来审视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网络社交虚拟... 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是培育科研精神、传承学术文化的基础,也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导学双方的行为互动。以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情境、情感和符号三个维度来审视高校研究生导学关系,网络社交虚拟化导致导学的真实交往情境被模糊、组会焦点缺失导致导生的情感能量无法聚集、合作观念错位导致导学的群体符号无法生成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对此,在破解对策方面,应尝试从明晰交往理念、丰富导学情境活动,重聚组会焦点、发挥导学情感合力,强化权责意识、构建导学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以期构建更加融洽、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关系 互动仪式 情境 情感 符号
下载PDF
基于互动仪式链的大学课堂师生关系类型探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林琴 徐若男 崔宇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
大学课堂是知识和思想衍生的基地,是本科教学变革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需要师生双方的互相关注和情感联结。互动仪式链中的身体共在、身份认同、关注焦点、情感共享要素吻合了课堂师生互动仪式成功联结... 大学课堂是知识和思想衍生的基地,是本科教学变革的主阵地。要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需要师生双方的互相关注和情感联结。互动仪式链中的身体共在、身份认同、关注焦点、情感共享要素吻合了课堂师生互动仪式成功联结的要求,以相互关注的程度和情感能量的强弱,将师生关系分为合作型、强迫型、疏离型、期待型等四种类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师生关系的理论分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师生共同投入和创生课程,培养有情有义的“合作型”,为课堂教学排“水”冶“金”;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能量,避免相看两厌的“疏离型”;聚焦缺乏能量的“强迫型”,实现静态性“师教生学观”向动态性“共生互学观”转换;关注沉默学习者和“期待型”学习者,强化互动,共同实现课堂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堂 师生关系 互动仪式链 相互关注 情感能量
下载PDF
基于场域理论下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媛媛 徐万治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7,共4页
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本质是场域、惯习与交往资本等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其结构是以互动场域、认知惯习和交往资本为媒介而形成的固定稳定的动态结构。从现实高校师生关系发展来看,高校师生互动场域封闭、认知惯习落后、交往资本缺... 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本质是场域、惯习与交往资本等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其结构是以互动场域、认知惯习和交往资本为媒介而形成的固定稳定的动态结构。从现实高校师生关系发展来看,高校师生互动场域封闭、认知惯习落后、交往资本缺乏是新时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障碍。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角度出发,构建和谐的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需要净化师生互动场域,改变陈旧落后的认知惯习,强化师生交往的资本,推动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同步协同共进,是构建新时代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新时代 师生关系 惯习 交往资本
下载PDF
论唐代判词中礼法关系对当代裁判文书的借鉴意义
7
作者 苏志佳 姚澍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判词在古代诉讼中相当于现在法院的裁判文书。唐代判词具有以情理说服和说理透彻两大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我国目前的裁判文书具有格式刻板且说理不透、文采不足和缺乏情理等问题,而唐代判词注重以情说理、以典故说理、以道... 判词在古代诉讼中相当于现在法院的裁判文书。唐代判词具有以情理说服和说理透彻两大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我国目前的裁判文书具有格式刻板且说理不透、文采不足和缺乏情理等问题,而唐代判词注重以情说理、以典故说理、以道德说理和以文化说理,对我国裁判文书改革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建议通过优化法律表达方式,学习唐代判词的逻辑清晰、寓情于理的表达方法,凸显法官的司法智慧等途径助力我国裁判文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判词 礼法关系 裁判文书 法治建设
下载PDF
朱熹诗教与礼乐关系疏考
8
作者 王丽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先秦以六经为教,《诗经》居首。朱熹既是儒家诗教传统的传承者也是诗教理论的创新者。朱熹以“性体情用”的哲学思想,重新解读和确认了儒家诗教的意义。这种理学式的思路也成为朱熹阐释礼乐关系的逻辑基础。他明确提出“诗本乐末”“礼... 先秦以六经为教,《诗经》居首。朱熹既是儒家诗教传统的传承者也是诗教理论的创新者。朱熹以“性体情用”的哲学思想,重新解读和确认了儒家诗教的意义。这种理学式的思路也成为朱熹阐释礼乐关系的逻辑基础。他明确提出“诗本乐末”“礼乐同体”,从形而上的层面解决了诗教思想中的礼乐关系问题。他从礼乐的价值指向出发,明确了“敬”先“和”后的次第,使“礼”“乐”作为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有了主从先后的分别,并进一步以“敬体和用”的理论讨论儒家诗教核心价值观“仁”的实现路径。立足朱熹诗教思想,深入考释其对礼乐关系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朱熹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教 礼乐关系
下载PDF
荀子论乐教的可能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祖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1,共5页
音乐的产生是为了情感的表达,但是音乐本身却超脱于人的自然情感,又协和人的情感。中国传统思想认为,音乐能协和情感的原因在于以雅颂之音为代表的正乐本就含有天道。因此,乐教如同礼教一样,成为儒学重要的德性修养方式之一。但礼乐之... 音乐的产生是为了情感的表达,但是音乐本身却超脱于人的自然情感,又协和人的情感。中国传统思想认为,音乐能协和情感的原因在于以雅颂之音为代表的正乐本就含有天道。因此,乐教如同礼教一样,成为儒学重要的德性修养方式之一。但礼乐之间毕竟存在差异,简言之,礼有实践上的优先性,但乐却体现着最高价值,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乐教却暗而不彰。在重提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以恰当的方式复兴乐教当是题中应有之义,并或可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礼乐关系
下载PDF
从国都到村社:元代社稷礼制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晓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64,共7页
元代社稷礼的制定与实践,可分为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元代国都、州县社稷礼制是由国家制定的,但二者的建置是不同步的,因为蒙古统治者对于社稷所具有的农业神、政权象征二重属性的接受有先后之分。较之于唐宋,元朝的社稷礼既体现... 元代社稷礼的制定与实践,可分为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元代国都、州县社稷礼制是由国家制定的,但二者的建置是不同步的,因为蒙古统治者对于社稷所具有的农业神、政权象征二重属性的接受有先后之分。较之于唐宋,元朝的社稷礼既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又继承和延续了前代的发展脉络。元朝国都、州县、村社三个层面的社稷礼之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的多重互动。国家对州县社稷礼的规定与州县的实际执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基层社会自发的社稷祭祀多种多样,有的表现出国家礼制对基层社会的下行渗透,有的则是私家礼学的自主实践。总体而言,元代社稷礼是中国礼制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中央与地方 社稷礼 礼制 祭祀
原文传递
声望竞逐与运气之灵:凉山彝区仪式治疗中的医患关系
11
作者 庄柳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23年第1期27-37,共11页
医患关系是医学人类学的重要关注主题之一。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专业或正式医疗领域内,而较少关注仪式治疗中的医患关系。基于对大凉山腹地一个村落的田野调查,本文从医者声望在流动中的交换与互惠,以及在治疗失败时对疾病与疗效归... 医患关系是医学人类学的重要关注主题之一。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专业或正式医疗领域内,而较少关注仪式治疗中的医患关系。基于对大凉山腹地一个村落的田野调查,本文从医者声望在流动中的交换与互惠,以及在治疗失败时对疾病与疗效归因的两个维度对凉山彝人仪式治疗中的医患互动机制及疾病的解释体系进行了研究。从仪式治疗领域对医患关系另一种自然状态的探寻,无论是从学理上为医患关系的研究寻找新的理论发生点,还是在现实应用中对反思和改善专业医疗领域所面临的医患关系困境提供新的思路,皆有其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彝族 医患关系 仪式治疗 互动机制 疾病解释
原文传递
二程仁礼关系辨
12
作者 郭园兰 王诗晴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仁礼关系问题是儒学的重要问题,二程对此颇为措意,全面把握他们关于仁礼关系的观点,有助于理解二程思想的开创性。二程思想虽有差异,但对于仁礼关系,二者观点总体上是统一的,即都认为仁与礼具有同根性、异质性、相成性。同根性是指仁与... 仁礼关系问题是儒学的重要问题,二程对此颇为措意,全面把握他们关于仁礼关系的观点,有助于理解二程思想的开创性。二程思想虽有差异,但对于仁礼关系,二者观点总体上是统一的,即都认为仁与礼具有同根性、异质性、相成性。同根性是指仁与礼同是天理的体现,同根于人的至善之性;异质性是说仁与礼在内涵、地位和作用上有实质差异;相成性意味着仁与礼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仁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仁的必然要求。但因二程在气质个性、精神气象上的不同,他们在具体论证仁礼关系上也有所区别。二程对仁礼关系的辨析相互补充,促进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仁礼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