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56
1
作者 周庆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共11页
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部分包括政府公共性建构、基层民主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利规范,以及政府治理法治化。当今,面对基层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和社会结... 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功能实现部分。推进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核心部分包括政府公共性建构、基层民主建设、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利规范,以及政府治理法治化。当今,面对基层社会利益群体分化和社会结构多元化的现实,基层政府治理需要实现体制上的现代转型,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变化,通过改变传统治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治理方式,完成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以现代法治原则来规范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以及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元社会主体的作用,并使其参与到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当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治理 治理现代化建设 政府公共性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用户友好型政府:互联网如何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 被引量:23
2
作者 熊易寒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1-32,共12页
互联网技术同步实现了对社会的“赋权”与对政府的“赋能”,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的实现值得思考。基于上海的案例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不同阶段。在微博和业主论坛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崛起,成为基层政府不得不重视... 互联网技术同步实现了对社会的“赋权”与对政府的“赋能”,这一看似矛盾的结果的实现值得思考。基于上海的案例研究发现互联网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经历了不同阶段。在微博和业主论坛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崛起,成为基层政府不得不重视的社会力量;在微信时代,草根意见领袖式微,基层政府通过政务公众号和微信群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网络技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基层政府由回应型政府向用户友好型政府转变,从注重诉求回应与公共协商转向注重需求管理与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 用户友好型政府 精细化管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互联网 回应型政府 意见领袖 基层权力结构
下载PDF
资源非对称性依赖下的社区良治何以可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天祥 朱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5,共8页
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存在互动关系,可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分析二者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及其互动过程。在静态视角下,二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资源依赖关系。但在动态视角下,这种非对称性的依赖程度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一方面,社会组... 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存在互动关系,可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分析二者间的资源依赖关系及其互动过程。在静态视角下,二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资源依赖关系。但在动态视角下,这种非对称性的依赖程度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一方面,社会组织被逐渐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之中,加深了政社间的密切互动;不同政府部门间利益诉求的差异为社会组织创造了更大的谈判空间;政府部门期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偏好等因素,使得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资源依赖渐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组织主动拓展发展空间,多元整合经济资源和合法性资源的相对稳定,使得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资源依赖渐弱。因此,在资源非对称依赖情况下,构建相对平衡的政社合作关系,进而实现社区良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依赖 非对称性 社区治理 政社关系
原文传递
从“硬管理”到“软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下乡村治安问题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砚忠 徐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7,共12页
治安工作的实施状况是判断一个国家治理能力成熟程度的重要依据,治安治理的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与社会在互动情境中的相互赋能与增权,是乡村治安系统得以持续和有序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在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 治安工作的实施状况是判断一个国家治理能力成熟程度的重要依据,治安治理的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与社会在互动情境中的相互赋能与增权,是乡村治安系统得以持续和有序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在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意识形态”的乡村治安系统分析框架,探析在国家与社会强弱关系发生变化进程中乡村治安发展的历史推动力与内在逻辑。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安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本文将乡村治安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分为“国家统合社会”“国家社会互嵌”“国家社会共强”三种模式,提出在乡域社会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大背景下,着力实现乡村治安从“硬管理”到“软治理”的转变,推动实现国家与社会多元参与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安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治安 硬管理 软治理
原文传递
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综述:解释模式与发展启示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源源 杨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在传统社会中是紧密结合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全面控制和主导社会;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不断放权,社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公共职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他们结合了我... 在我国,国家与社会在传统社会中是紧密结合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全面控制和主导社会;在市场经济时期,国家不断放权,社会越来越多地承担公共职能。针对不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模式。他们结合了我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试图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构建本土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只有两者分工合作、互相监督的同时,进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才可能实现,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才可能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关系 解释模式 传统社会 计划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时期
下载PDF
制度性自治: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村民自治创新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海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如何通过接入国家力量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民自治面临熟人社会基础不断瓦解、治理限度不断凸显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以资源下乡为抓手,从治理资源、公共权威、公共规则三个方面加强制度供给,形成了新型村民自治制度。地方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国家制度体系的同时保留了村民自治,通过接入国家的力量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新型村民自治与农村基层治理的“非程式化”“复杂化”特点相适配,是接入国家力量且保持基层自主性的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区别于国家力量支撑不足的社会性自治和国家力量消解村民自治的行政科层制。在我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充分重视基层治理的特点,将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村民自治 基层治理特点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迁——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詹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1,共8页
现代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主导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架构又决定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正是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路径在半个多世纪中的数次变更,导致了中国社团监管体制的持续性转型。国家主义的社团... 现代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主导了国家—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架构又决定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正是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路径在半个多世纪中的数次变更,导致了中国社团监管体制的持续性转型。国家主义的社团监管模式能否适应社会的新一轮转型,关键在于相关制度的制定者是否意识到了现存监管体制的弊端以及能否为此做出适当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构建 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社会治理下的政治空间与嵌入性互动——基于B市T区三个组织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林雪霏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38-48,125,共11页
随着社会治理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职能转变诉求、执政党的合法性建设诉求、社会组织的发展诉求与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利益表达的诉求在同一时空节点汇聚。本文以社会治理时代下B市T区这一具体时空场城内三个组织的成长为案例分析国家与社会... 随着社会治理时代的到来,政府的职能转变诉求、执政党的合法性建设诉求、社会组织的发展诉求与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利益表达的诉求在同一时空节点汇聚。本文以社会治理时代下B市T区这一具体时空场城内三个组织的成长为案例分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调适与重构,指出在社会治理时代下T区政府在原有的社会结构边缘开启供多元行动主体互动和博弈的理性政治空间。政府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社区组织和体制内基层组织在这一政治空间内基于各自的组织需求和相互的资源依赖形成包括资源嵌入型、互惠嵌入型和合法性嵌入型等不同的"嵌入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的互动构建起国家、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趋于良性的合作机制和多中心治理的资源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社会治理创新 资源依赖 嵌入性互动 多中心合作治理机制 社区治理
下载PDF
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境遇下的回族社区——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文化变迁为视点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文炯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7,共9页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 回族社区 文化变迁 国家与社会关系 明清时期
下载PDF
双向清晰化的过程及其融合治理——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信息分析
10
作者 韩志明 《政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4,M0007,共15页
信息是社会事务及其变化的表征,也是社会互动中的重要资源,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参数。国家与社会主体相互搜索对方的信息,形成了双向清晰化的交互作用过程。国家采集和加工社会事实的信息,自上而下地绘制社会的图像,渗透到社会... 信息是社会事务及其变化的表征,也是社会互动中的重要资源,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参数。国家与社会主体相互搜索对方的信息,形成了双向清晰化的交互作用过程。国家采集和加工社会事实的信息,自上而下地绘制社会的图像,渗透到社会的脉络中去。社会也搜索国家及其活动的信息,描画人们所看到或理解的国家,增进对于国家治理的认知和参与。两种清晰化的主体、意图、途径和方法是不一样的,信息的类型、格式、标准、算法及其结果等也是不相同的,深入呈现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差异性。但双向清晰化也促进了治理信息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权力、制度、知识和观念等要素的交错叠加,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交相融合的治理新格局。双向清晰化的研究聚焦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信息维度,呈现了两者持续而密集的相互调适过程,也揭示了数字化时代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为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知识画像和理论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双向清晰化 国家与社会关系 可见性 融合治理
原文传递
政治体制能力:一个解释国家治理兴衰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仕凯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101,共14页
国家治理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为基础,政治体制能力则是政治体制的执行能力,集中表现为政治体制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因而政治体制能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支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以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为基础,政治体制能力则是政治体制的执行能力,集中表现为政治体制在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上的实践状态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因而政治体制能力是国家治理的根本支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的兴衰。政治体制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因果联系是由国家治理的性质内在决定的,政治体制能力有着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明确的积极承诺。政治体制能力起源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它以制度、行动者和思想作为原材料,危机挑战、竞争压力和使命引领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良好的国家治理以及国家治理水平的持续改善,要求始终保持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这就意味着,政治体制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发展完善,从而不断地塑造强大的政治体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能力 国家治理 国家与社会关系 政党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基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易棉阳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80,共10页
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来考察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历程,试图从制度演进角度来展现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全貌。研究... 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制度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视角来考察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制度的演进历程,试图从制度演进角度来展现近代中国农业合作金融的全貌。研究表明:(1)近代中国的农业合作金融先后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即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引动与农民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国家和社会引动以及社会自动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的国家代动与农民被动型制度;(2)无论哪一种制度模式,虽然起到了缓解农村金融枯竭、打击传统高利贷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又都未能跳出合作金融悖论的怪圈,而合作金融悖论导致近代中国合作金融制度背离了"草根金融"的本质并最终走向失败。文章为当前我国如何构建合适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合作金融制度 国家与社会关系 合作金融悖论
原文传递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燕 陈翠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用"变迁-结构-话语"这一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员与社会颓丧、贪污腐败等变迁因素;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发展、制度... 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用"变迁-结构-话语"这一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员与社会颓丧、贪污腐败等变迁因素;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发展、制度化能力等结构因素;社会心理基础等话语因素这三类因素共同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应以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思路,以解决利益矛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中层组织发展、推动群体性事件制度化进程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国家与社会关系 变迁-结构-话语
下载PDF
国家和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村民自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琼欢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4-37,41,共5页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基层政权的撤出,村级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必然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随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在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村委会建设...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基层政权的撤出,村级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必然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随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在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村委会建设以及培育成熟理性的社会主体三个方面加以努力。在社会充分发育、国家与社会日趋良性互动为背景的村民自治,其发展也应以价值理性主义、法制主义及充分自治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国家与社会关系 民主政治 村级治理
下载PDF
开放、控制和选择性执行:十八大以来中国政社关系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建国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5期98-107,共10页
政社关系改革是中国治道变革可行且重要的领域。从2016年政社关系的法规政策和执行实践的观察来看,政府对社会领域既有开放激励的一面,也有加强控制的一面。政策目标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由于官僚体制的理性选择,执行阻滞... 政社关系改革是中国治道变革可行且重要的领域。从2016年政社关系的法规政策和执行实践的观察来看,政府对社会领域既有开放激励的一面,也有加强控制的一面。政策目标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由于官僚体制的理性选择,执行阻滞等原因,政社关系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开放有限,控制有余的局面。未来的改革应当遵从政社职能分开的逻辑,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类监管,同时要遵守法制的底线,全面落实《慈善法》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社关系 开放与控制 选择性执行
下载PDF
从全能政治到有限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劲松 纳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3,共6页
市场经济改革和体制内分权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调整以全能政治干预为特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即从全能政治向有限政治转变。有限政治的主要特征有:党、国家和社会三者间的相对分离性;社会权力多中心化和政治权力的有限性;政治体... 市场经济改革和体制内分权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调整以全能政治干预为特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即从全能政治向有限政治转变。有限政治的主要特征有:党、国家和社会三者间的相对分离性;社会权力多中心化和政治权力的有限性;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和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能力 全能政治 有限政治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现状评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1-69,共9页
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任务中具有重大现实价值。近十年来,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将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与社会建设等政治发展的具体目标高度统一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中,发展了社会... 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在当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任务中具有重大现实价值。近十年来,党和国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将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与社会建设等政治发展的具体目标高度统一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中,发展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中国在开创国家与社会关系新格局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实现理念转变、进一步改善民生、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艰巨任务。通过总结经验、正视问题,我们应当在转变理念、培育社会成长、持续改善民生、改善相关政治关系和寻求社会共识等领域持续推动改革,从而开创出中国特色的国家与社会互强共赢的崭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国家与社会关系 民生 强国家-强社会 协同治理
下载PDF
中西方大学与政府关系演进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家德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1,共6页
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核心是大学自主与政府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在内容上表现为国家教育权与大学办学自主权。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来审视中西方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演进,发现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演变... 大学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核心是大学自主与政府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在内容上表现为国家教育权与大学办学自主权。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来审视中西方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演进,发现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演变而变化,其演进本质是一种制度创新过程。当大学与政府关系协调均衡时,大学办学自主权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而国家教育权也能以适切的方式介入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政府关系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国家教育权 大学办学自主权
原文传递
马克思恩格斯的治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翟桂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治理”概念纳入党的执政话语体系以来,关于治理的讨论就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也成为一个实践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制度与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更加凸显了治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经典文...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治理”概念纳入党的执政话语体系以来,关于治理的讨论就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也成为一个实践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制度与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更加凸显了治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经典文本考证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文献中论述过“治理”问题,并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赋予了“治理”词语不同意涵。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我们可以缕析出马克思恩格斯治理思想的主要意涵和内在规定。马克思恩格斯治理思想旨在国家与社会相分离基础上对社会秩序进行建构,是实现国家与社会不断成就“公共性”的彼此融合,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向社会的回归,是治理的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治理思想 国家与社会关系 内在规定
下载PDF
公共领域下中国公民与政府的互动逻辑——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斯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是反映社会空间独立与主体自治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维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以国家权威为主导的统治力量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受到传统体制和文化观念等共同作用,官民之间的"非对...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是反映社会空间独立与主体自治性程度的一个重要分析维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以国家权威为主导的统治力量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受到传统体制和文化观念等共同作用,官民之间的"非对称性依赖"关系根深蒂固,这导致中国公民缺乏与政府互动的一个对等性平台。在当前社会不断分化、利益表达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有效整合是官民良性互动形成的一条合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互动逻辑 国家与社会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