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剧场:艺术介入乡村行动的话语实践与美学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渠岩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进入21世纪,艺术乡建在中国逐渐兴起,许多艺术家从繁华的都市走向广袤的乡村,凭借自身的文化自觉与社会担当身体力行,以复兴乡村为己任,力图消融乡村存在的百年困局。经过艺术家10多年不懈地努力,艺术乡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掀起一股艺... 进入21世纪,艺术乡建在中国逐渐兴起,许多艺术家从繁华的都市走向广袤的乡村,凭借自身的文化自觉与社会担当身体力行,以复兴乡村为己任,力图消融乡村存在的百年困局。经过艺术家10多年不懈地努力,艺术乡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掀起一股艺术介入社会的新浪潮。由于原有的艺术审美机制已无法承载乡村建设这一复杂的历史命题,重新审视和反思艺术介入乡村的工作方法与实践路径,以及调整和建构一种新的艺术乡建实践方式、话语体系与美学机制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关系美学 多主体联动 情感共同体
原文传递
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由于生物科学、医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有关后人类美学的言说逐渐兴起,牵连出复杂的话语实践。梳理和延伸相关线索,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它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研究纲领?经过一番理论跋涉,... 由于生物科学、医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有关后人类美学的言说逐渐兴起,牵连出复杂的话语实践。梳理和延伸相关线索,有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是否可能?如果可能的话,它又将具有什么样的研究纲领?经过一番理论跋涉,我们发现后人类的建构是完全可能的:后人类主义并不意味着设定一种被命名为“后人类”的实体性存在,而应被如其所是地领受为“在人类主义之后”;它不再将人类理解为封闭的理性主体,而是探究人类与非人类他者(智能机器和其他生命)合作的可能性;在经过恰当的位移和阐释之后,这种思潮可能重新为美学(感性学和艺术哲学)奠基。在揭示了这个关键线索之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会显现出来:当且仅当人类建立一种涵括人类、其他生命、智能机器的交互本体论,对后人类美学的建构才会变得可能。恰如斯迪拉克等人的行为艺术所演绎的那样,落到实处的后人类美学将具有三个维度:其一,它是同时聚焦人类行为者和非人类行为者的复调美学;其二,它是阐释不同行为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美学;其三,它是涵括非人类他者的关系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美学 智能机器 其他生命 复调美学 界面美学 关系美学
下载PDF
理论与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数字策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珂珂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86-103,I0003,共19页
疫情的蔓延限制了美术馆等公共艺术空间的可及性,数字化的策展模式成为新的讨论焦点,同时挑战着传统的策展理念与方法。本文通过辨析“数字策展”的概念,梳理其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历史谱系,结合案例研究,就数字策展的现状提出三种模式... 疫情的蔓延限制了美术馆等公共艺术空间的可及性,数字化的策展模式成为新的讨论焦点,同时挑战着传统的策展理念与方法。本文通过辨析“数字策展”的概念,梳理其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历史谱系,结合案例研究,就数字策展的现状提出三种模式:基于德勒兹“光滑空间”理论的分布式策展,基于尼古拉斯•伯瑞奥德“关系美学”理论的参与式策展以及基于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等理论的开源式策展。本文旨在为策展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数字中国”在策展领域的创新性探索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策展 光滑空间 参与 开源 策展话语
下载PDF
“关系”的基础与“情动”的意指:再论《关系美学》与公共艺术的情动转向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彦华 《公共艺术》 2019年第2期74-77,共4页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关系"为创作中心的关系艺术实践。该书不仅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情境出发,讨论关系艺术的伦理诉求,还从本体论层面对关系的形式展开分析,确立关系美学&qu... 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以"关系"为创作中心的关系艺术实践。该书不仅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情境出发,讨论关系艺术的伦理诉求,还从本体论层面对关系的形式展开分析,确立关系美学"关系"的基础。我们通过对关系美学"关系"的基础进行本体论考察后会发现,关系美学还隐含着一种"情动"的意指。这意味着,关系艺术实践本身也预示了公共艺术的"情动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公共艺术 生成性 复数性 情动
原文传递
“参与”的使用限度:社会参与式艺术的基本概念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竹 《公共艺术》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社会参与式艺术中的“参与”是一个有待检视的词语。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参与”被不同的领域广泛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以至于这一概念的确切性几乎丧失,从而导致“艺术的参与”可能会因为该词应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而面临被... 社会参与式艺术中的“参与”是一个有待检视的词语。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参与”被不同的领域广泛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以至于这一概念的确切性几乎丧失,从而导致“艺术的参与”可能会因为该词应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而面临被混淆的危险。为有效地讨论社会参与式艺术,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明确“参与”的使用限度,本文将从政治哲学中的“参与”、人类学中的“参与”以及艺术理论话语中的“参与”三个层面来讨论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式艺术 公民参与 参与式观察 关系美学
原文传递
关系美学视域中文人山水画的三重关系
6
作者 佘国秀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9-132,共14页
文人山水画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精神栖居空间。在关系美学视域中,文人山水画作为一种以人的关系和交往脉络为出发点的艺术,借助物性与人的生存发生了关联。这种关联... 文人山水画以自然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精神栖居空间。在关系美学视域中,文人山水画作为一种以人的关系和交往脉络为出发点的艺术,借助物性与人的生存发生了关联。这种关联包含了艺术家与作为经验世界视觉对象物的自然山水的合作关系,观者与作为观看对象的山水绘画的参与关系以及艺术家与观者通过画幅载体而建立的“观—我”与“观—是”的传递关系。这三重关系直接指向了文人绘画的伦理价值,即对自然人性与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文人山水画 物性 媒介 伦理价值
下载PDF
空间生产批判:一种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建立 被引量:4
7
作者 石玩玩 《公共艺术》 2019年第5期38-45,共8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预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空间"将成为统治工具。列斐伏尔在"空间生产理论"中也指出:在资本增殖逻辑下"空间"成为生产的对象,并无形中规定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复制成为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预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空间"将成为统治工具。列斐伏尔在"空间生产理论"中也指出:在资本增殖逻辑下"空间"成为生产的对象,并无形中规定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复制成为空间生产的手段,空间生产反映出空间危机的表征。在这一情境逻辑下,公共艺术应该反映出空间与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人的活动和情感联系,并在对空间生产批判中,建立起一种新类型公共艺术。以在地创作反抗空间复制,用情感连接启发个体自觉。新型的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抵御当前空间危机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空间批判 新类型公共艺术 在地性创作 关系美学
原文传递
“空间转向”的再思考:替代空间艺术实践的多元维度(1970s—1990s)
8
作者 庞贻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8,I0003,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已成为艺术生产和展览制作中的关键要素。替代空间随之崭露头角,成为既定艺术体制之外进行实验的重要平台。本文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线索,论述替代空间如何突破已有的艺术类别和经验,将静态的空间转变为艺术生产中...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已成为艺术生产和展览制作中的关键要素。替代空间随之崭露头角,成为既定艺术体制之外进行实验的重要平台。本文以空间概念的发展为线索,论述替代空间如何突破已有的艺术类别和经验,将静态的空间转变为艺术生产中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空间 机构批判 物质性 关系美学
下载PDF
临演社会、微托邦与共存——论博瑞奥德关系美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叶蔚春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关系美学是法国策展家博瑞奥德于1998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关系美学是依据艺术品所表征、生产与推动的人际关系来评判其美学理论。当下的社会限制了人际关系的可能性,人际关系在分离的社会中变得模糊,关系艺术通过建构开放自由的系统,重... 关系美学是法国策展家博瑞奥德于1998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关系美学是依据艺术品所表征、生产与推动的人际关系来评判其美学理论。当下的社会限制了人际关系的可能性,人际关系在分离的社会中变得模糊,关系艺术通过建构开放自由的系统,重建某种共同体的感觉,来修复人际关系中的崩塌。博瑞奥德提出的临时演员社会不同于景观社会,在其中的多数人由观看者变成了表演者。"间隙"(interstice)一词形容关系美学所发生的空间,它可以嵌入整体系统内,提出另一种可能性。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微型乌托邦,它在效果上类似于福柯所说的异托邦,在实施策略上,又与情境主义者所提倡的"构境"相似。关系美学的核心恰与朗西埃提出的歧感相反,由此引发了二者的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临演社会 微托邦 歧感
下载PDF
参与性艺术的困境:关系美学与关系艺术的批判性解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影村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关系美学是法国艺术批评家尼古拉斯·博瑞奥德针对1990年以后兴起的互动性艺术、参与性艺术提出的一种理论主张。本文将从关系美学的思想路径、关系美学与当代前卫艺术、关系美学的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新型艺术模式在当今艺术世... 关系美学是法国艺术批评家尼古拉斯·博瑞奥德针对1990年以后兴起的互动性艺术、参与性艺术提出的一种理论主张。本文将从关系美学的思想路径、关系美学与当代前卫艺术、关系美学的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这种新型艺术模式在当今艺术世界的实践方式和效果,从而反思互动性的艺术是否可称为一种新的“美学”,它又将如何作用于当今社会,以此探索今日艺术介入社会的多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参与 介入 反思 当代艺术
下载PDF
参与式艺术:是当代艺术还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欧阳甦 《公共艺术》 2021年第3期6-13,共8页
参与在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艺术活动的共同创作者,从而改变着文化生产方式。基于关系美学和对话美学发展起来的参与式艺术,着眼于创建开放的实践空间,通过协商,实现艺术和... 参与在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艺术活动的共同创作者,从而改变着文化生产方式。基于关系美学和对话美学发展起来的参与式艺术,着眼于创建开放的实践空间,通过协商,实现艺术和文化生产的主客体关系的协作。本文主要介绍西方参与式艺术的发展,探讨它作为当代艺术或者社会文化方式,正在进行打破艺术和生活边界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 关系美学 对话美学 文化生产 协作
原文传递
作为关系范畴的美论——蒋孔阳美学思想的风标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文放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159,195,共7页
蒋孔阳在《美学新论》中将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定位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肯定了美是一种关系范畴,从而为解决美学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一个可取可行的方案。他确认关系范畴在美学研究中的有效性,及其作为一种传统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源远流长。... 蒋孔阳在《美学新论》中将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定位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肯定了美是一种关系范畴,从而为解决美学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一个可取可行的方案。他确认关系范畴在美学研究中的有效性,及其作为一种传统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源远流长。“多层累的突创”是蒋孔阳具有总结性的核心概念,显而易见,其本根还是通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概念正是蒋孔阳对于作为关系范畴的美论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范畴 美论 蒋孔阳 美学思想 风标
原文传递
基于关系美学的红色陶瓷文创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成成 汪浩 《陶瓷研究》 2023年第1期46-4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行阐释和论述,反复强调与确保红色血脉永庚续,红色基因代代传。鉴于此现状,对“红色文化”进行了研究,以关系美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建构基于关系美学的“红色”陶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护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行阐释和论述,反复强调与确保红色血脉永庚续,红色基因代代传。鉴于此现状,对“红色文化”进行了研究,以关系美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建构基于关系美学的“红色”陶瓷文创产品互动化、体验化的设计方法,执持把中国红色文化传承好的态度,思考多元融合的陶瓷文创设计原则。以此传承红色记忆,创新红色陶瓷文创产品内容,让红色文化走得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红色文化 产品设计 陶瓷 文化创意
下载PDF
对话的场域——谭平创作语言的开放性与持续性
14
作者 张宇彤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49,F0003,共5页
艺术家谭平在场域绘画中,将绘画、材料、空间、创作过程公开化,试图与观者共同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持续性的对话语境。他从独立的个体出发,将自己的艺术表达与当下的切身感受,时代语境中产生的各种元素相关联,以行动、身体、观念、时... 艺术家谭平在场域绘画中,将绘画、材料、空间、创作过程公开化,试图与观者共同建立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持续性的对话语境。他从独立的个体出发,将自己的艺术表达与当下的切身感受,时代语境中产生的各种元素相关联,以行动、身体、观念、时间与空间等呈现手段,再现个体“人”的存在。本文从关系美学、歧感美学中分析谭平场域绘画独特的对话关系,为当代艺术绘画语言的开放性与持续性发展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平 场域绘画 关系美学 对话
原文传递
论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与变现代主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0-80,共11页
伯瑞奥德作为法国当代知名的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他把当代美学理论同急遽变化了的艺术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关系美学”和变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在当代艺术领域及社会生活中,构成关系的诸要素之间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关系美学注重建构关系... 伯瑞奥德作为法国当代知名的艺术理论家和策展人,他把当代美学理论同急遽变化了的艺术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关系美学”和变现代主义艺术理论。在当代艺术领域及社会生活中,构成关系的诸要素之间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关系美学注重建构关系思维,把注意力放在重建人类的审美关系上,注重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在艺术展览中让艺术家和受众建立新的动态的关系;在团体中建构身体的维度,接续了尼采美学的精髓。艺术产生机制导致艺术模仿了虚拟世界或其他艺术。同时,运用新科技、新媒体造就新的艺术形式。与关系美学息息相关,变现代主义建基于“变”,这种“变”就是文化游牧、寻找中位、拒绝脱钩等全球化倾向,并重申道德和历史维度的价值。旅行和讲故事再度成为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东方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正是从“变”(《易经》之“易”)中历经波折发展而来的,在当代也正好呼应和参与这一变现代趋向。这一切都有助于打破狭隘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喧嚣,共建和谐的人类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瑞奥德 关系美学 变现代 变现代主义
下载PDF
第五届海峡两岸公共艺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孙婷(整理) 《公共艺术》 2020年第1期57-61,共5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及艺术形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综合需求,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海峡两岸公共艺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五届,多年来发挥智库的作用,积极推动着公共艺术的政策与...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及艺术形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综合需求,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海峡两岸公共艺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五届,多年来发挥智库的作用,积极推动着公共艺术的政策与机制建设,为城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献计献策。第五届海峡两岸公共艺术研讨会聚焦城市建设和艺术参与,探讨了公共艺术在社会变迁中,如何发挥关系美学的特质,提升社会实践的公共性和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公共艺术思维 艺术参与 关系美学 社区艺术
原文传递
Bourriaud's Relational Aesthetics, Lacanian Aggressivity, and Teaching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to Studio Art Students
17
作者 Scott Contreras-Koterba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1年第3期190-200,共11页
Nicholas Bourriaud's relational aesthetics is regarded as a new approach to art history and criticism, but has recently been appropriated by many art programs as a pedagogical and productive strategy in the classroom... Nicholas Bourriaud's relational aesthetics is regarded as a new approach to art history and criticism, but has recently been appropriated by many art programs as a pedagogical and productive strategy in the classroom. While there is much that is positive in Bourriaud's ideas in the first sense, its translation into a studio situation is problematic. Offering a corrective through Lacanian psychoanalysis, with acknowledgement of additional figures with corresponding ideas, it is proposed that Bourriaud's ideas are valuable additions to pedagogy generally but are equally in need of modifications that encompass a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re structures of both students and facul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rriaud relational aesthetics Lacan PEDAGOGY studio art art history
下载PDF
论陶艺装置在公共空间的优势特性
18
作者 张倩 《景德镇陶瓷》 2022年第5期29-32,共4页
近年来中国当代陶艺家孜孜不倦地拓展陶艺领域,深入研究陶艺综合材料及多样化的制成工艺,陶艺不再局限于中小型摆件、陈列等,大型陶艺进入公共空间已成为陶瓷艺术发展趋势之一,其介入的范围囊括了室外幕墙、室内大型屏风等环境陶艺。公... 近年来中国当代陶艺家孜孜不倦地拓展陶艺领域,深入研究陶艺综合材料及多样化的制成工艺,陶艺不再局限于中小型摆件、陈列等,大型陶艺进入公共空间已成为陶瓷艺术发展趋势之一,其介入的范围囊括了室外幕墙、室内大型屏风等环境陶艺。公共空间的大型陶艺是融合了多材料及建筑工艺的综合陶艺,同时陶艺本身的材料属性及美学特性也支撑其在空间展示中所呈现的独特价值。同时陶艺装置进入公共场域赋予了其“空间叙述性”,观众本身被其吸引,并重新构建了场所、观者与陶艺之间三者的关系,是当代陶艺中兼备了美感和实用性的一种展现形式。本文主要从陶瓷材料优势及关系美学意义两个方面,结合一些实际范例,浅要分析陶艺装置在公共空间的优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艺装置 公共空间 陶瓷材料 关系美学
下载PDF
街头和人海: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城市关系美学
19
作者 张婷(文/图) 《公共艺术》 202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在20世纪90年代的"关系美学"理论的逻辑框架之下,当代艺术正在不断尝试着消解艺术作品和公众之间的认知屏障,而艺术家作为具有敏感触角的实践者,则更热衷于用一种二度创作的方式去增强生活现实,并邀请公众集体参与其中,从而... 在20世纪90年代的"关系美学"理论的逻辑框架之下,当代艺术正在不断尝试着消解艺术作品和公众之间的认知屏障,而艺术家作为具有敏感触角的实践者,则更热衷于用一种二度创作的方式去增强生活现实,并邀请公众集体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并展现出具有各种潜在症候的社会问题意识。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社会在近四十年的改革进程中,已历经数度自我迭代,从而演进为一种海量的关系美学现场,并以城市为其突出的艺术样本。近期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学术展览"步履不停:1995-2019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叙事",集中反映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在中国城市街巷里的人、事、物、场之间的综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城市叙事 公共行为意识 快递展
原文传递
当代标志的关系美学初探
20
作者 白利波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88-92,共5页
通过文献调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认知示意等研究方法,以心理学及美学的知识对当代标志设计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阐述了关系美学中参与和传递、共存状态、未完成、在场与可供、被诱导、文脉等六个方面的审美特征,为设计师提供了未... 通过文献调查、案例分析、对比分析、认知示意等研究方法,以心理学及美学的知识对当代标志设计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阐述了关系美学中参与和传递、共存状态、未完成、在场与可供、被诱导、文脉等六个方面的审美特征,为设计师提供了未来设计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美学 当代 标志 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