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陷性黄土地区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逢睿 牛文庆 +2 位作者 张小兵 孙琪 胡明珠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3,共6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病害常有发生,严重危及建筑物和构筑物安全。主要以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办公楼扩建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为实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病害原因、地基基础加固措施和监测数据,研究了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加固效... 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病害常有发生,严重危及建筑物和构筑物安全。主要以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办公楼扩建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工程为实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病害原因、地基基础加固措施和监测数据,研究了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加固效果;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基础加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锚杆静压桩地基加固属于"干作业"加固,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加固较为适用,可有效降低对地基的扰动,增强地基加固效果;垂直度和接桩质量是保证压桩正常进行的控制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对其进行控制;压桩力和桩入土深度是保证地基加固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方案设计时就应该对其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静压桩 湿陷性黄土 地基加固 垂直度 压桩力 入土深度
原文传递
强夯法处理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的试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彦鹏 师占宾 杨校辉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为获得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加固中的最优夯击次数及加固深度,综合评价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效果,分别采用2、3、4MN·m三种强夯能级,分区进行试夯.试验结果表明:原地基2、3、4 MN·m强夯的最佳夯击次数分别为10击、13击... 为获得强夯法在山区高填方机场地基加固中的最优夯击次数及加固深度,综合评价强夯法在地基加固中的效果,分别采用2、3、4MN·m三种强夯能级,分区进行试夯.试验结果表明:原地基2、3、4 MN·m强夯的最佳夯击次数分别为10击、13击、15击,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4、6、8m.对于填方区:粉质黏土厚度小于4m时,强夯能级宜选用2MN·m;粉质黏土厚度4~6m时,强夯能级宜选用3 MN·m;粉质黏土厚度大于6~8m时,强夯能级宜选用4 MN·m.强夯法作为当下最为常用、最为有效的地基处理加固方法,在山区机场地基加固处理时效果好、实用性强,是施工优先采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地基 地基处理 强夯法 夯击次数 加固深度
下载PDF
地连墙槽壁加固深度和宽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金亚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73-278,共6页
地连墙槽壁加固深度和宽度既要满足槽壁土体整体稳定性要求,又要满足加固体抗滑(剪)、抗倾覆和抗弯能力要求。首先分析了槽壁加固条件下影响槽壁稳定性的各影响因素与槽壁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关系,总结出加固体深度和宽度是关键影响因素,... 地连墙槽壁加固深度和宽度既要满足槽壁土体整体稳定性要求,又要满足加固体抗滑(剪)、抗倾覆和抗弯能力要求。首先分析了槽壁加固条件下影响槽壁稳定性的各影响因素与槽壁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关系,总结出加固体深度和宽度是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工程施工前需要求算的重要控制参数。其次提出了搅拌桩加固体抗滑(剪)、抗倾覆和抗弯能力验算原则和安全性判定标准,也提出了搅拌桩加固深度(长度)和宽度计算方法和在搅拌桩桩顶插入钢性筋并嵌固于导墙中和搅拌桩平面外拱布置等方法以提高槽壁稳定性的措施。利用工程实例,对文中提出的搅拌桩加固深度(长度)和宽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演算,也对提出的搅拌桩桩顶插入钢性筋并嵌固于导墙和搅拌桩平面外拱布置提高的槽壁稳定性安全系数也进行了演算。最后提出了课题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连墙 槽壁 搅拌桩 加固深度 加固宽度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处理抛填路基的有效加固深度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家琛 吕江 +1 位作者 赵晖 孙宏磊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效加固深度是评判加固效果和确定强夯方案的重要指标。以10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某抛填路基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单点多次夯击的强夯数值模拟,以夯击后的应力... 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效果显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有效加固深度是评判加固效果和确定强夯方案的重要指标。以10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某抛填路基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单点多次夯击的强夯数值模拟,以夯击后的应力为标准来计算有效加固深度。结果表明:随夯击次数的增加,有效加固深度先增大后稳定,6击后有效加固深度的增幅极小。经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得到土体参数对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敏感性排序。落距和锤重与有效加固深度呈正相关关系,锤径则为负相关关系。锤重对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大于落距,在夯击能相同时,重锤低落所得到的累计夯沉量与有效加固深度均更大。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估算公式,并实现了量纲统一,该公式与模拟结果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抛填路基 高能级强夯 有限差分法 加固深度
下载PDF
填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北战 姚仰平 方雨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7期30-34,共5页
针对回填土地基,通过量纲分析得到强夯加固深度和累积夯沉量的计算公式,结合已有工程资料对所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填土地基的加固深度与累积夯沉量;分析表明:累积夯沉量与加固深度比值随着诸多... 针对回填土地基,通过量纲分析得到强夯加固深度和累积夯沉量的计算公式,结合已有工程资料对所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填土地基的加固深度与累积夯沉量;分析表明:累积夯沉量与加固深度比值随着诸多要素而变化,仅在确定的落距和夯锤半径范围内的才可以作为常数进行推广;最后分析夯锤半径及厚度对强夯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加固深度 累积沉降量 夯锤尺寸
下载PDF
强夯法适用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胡玉定 王燕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3-225,共3页
从强夯法的产生出发,归纳了强夯法的发展阶段,总结了强夯法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作用机理,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条件和需要,提出强夯法在加固杂填土路基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 强夯法 能级 地基处理 压密作用 加固深度
下载PDF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粉土路基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彭中浩 陈永辉 +2 位作者 陈庚 高世虎 张婉璐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47-51,共5页
结合绍兴滨海新城新东线道路的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对每遍处理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施工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加固后的路基进行静力触探检测和地基承载力检测。结... 结合绍兴滨海新城新东线道路的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对每遍处理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施工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并对加固后的路基进行静力触探检测和地基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可有效加固深厚饱和粉土路基,能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缩短工期;并使加固后土体的Ps值和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有效加固深度达8 m,处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 饱和粉土 现场试验 加固深度
下载PDF
基坑被动区加固对基坑支护体系变形和桩后土体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永锋 杜军 +5 位作者 王利民 郑志聪 鲜东云 虞亚平 郭逢波 孔剑捷 《华南地震》 2021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常用基坑被动区加固的方法来控制支护体系变形。以珠海深厚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基坑工程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被动区土体加固深度及加固宽度对基坑支护体系变形和桩后土体沉降的影响。计算... 深厚软土地区基坑常用基坑被动区加固的方法来控制支护体系变形。以珠海深厚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为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基坑工程分析模型,计算分析了被动区土体加固深度及加固宽度对基坑支护体系变形和桩后土体沉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被动区加固深度和加固宽度的增加,桩身位移量和桩后土体沉降量均逐渐减小;桩身位移量和土体沉降量的减幅随着加固深度和加固宽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故加固区存在最优加固深度和加固宽度,分别为10 m和12 m左右;桩后土体沉降影响区域范围为2 H,坑外地表最大沉降点在距围护桩0.5 H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被动区加固 基坑支护 加固深度 加固宽度
下载PDF
沿海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现场监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梁发云 秦承瑞 +2 位作者 汪中卫 岳贵平 林秀桂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1,共7页
温州瓯江口某吹填区道路工程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处理,利用十字板剪切试验与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评估其抗剪强度增长情况,结果表明土体浅部加固效果明显,但其抗剪强度增幅随深度逐步下降。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以及孔隙水压力监测分... 温州瓯江口某吹填区道路工程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处理,利用十字板剪切试验与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评估其抗剪强度增长情况,结果表明土体浅部加固效果明显,但其抗剪强度增幅随深度逐步下降。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以及孔隙水压力监测分析表明,真空预压在埋深10 m范围内,负压损失较小且加固效果良好;其有效影响深度在10 m以下也是存在的,但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在排水板底部5 m范围内的深层土体加固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吹填土 加固效果 影响深度 排水板
下载PDF
真空预压地基处理的加固深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迪 孙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第6期51-54,共4页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软土处理的需求加大,真空预压处理软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但在真空预压的影响深度方面,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较少,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文章从土体三维固结出发,分析土体受力不但在微观上的等向受力,在...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软土处理的需求加大,真空预压处理软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但在真空预压的影响深度方面,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较少,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文章从土体三维固结出发,分析土体受力不但在微观上的等向受力,在宏观上受到真空压力差的影响,而且真空压力差增加了真空度的影响深度。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得出真空预压影响深度可以达到排水板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固结 孔隙水压力 加固深度
下载PDF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公式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学亮 《山西建筑》 2003年第17期28-30,共3页
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的公式作了分析 ,应用Menard理论 ,推导出了地基加固深度的经验公式 ,经在某工程中实际应用 ,验证了该公式的可靠性及适用性。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地基 地基加固 强夯法 可靠性 加固深度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焊缝缺陷漏磁场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巍 戴光 +2 位作者 陈志华 孙立强 赵鹏霄 《无损检测》 2012年第8期10-16,78,共8页
漏磁检测技术对钢板对接焊缝检测鲜有应用,根据铁磁性焊缝的特点,针对焊接结构中较敏感的裂纹缺陷,探讨应用漏磁法检测钢板对接焊缝裂纹缺陷。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FEM),建立了焊缝三维FEM模型;对比分析焊缝不同区域存在裂纹时漏磁... 漏磁检测技术对钢板对接焊缝检测鲜有应用,根据铁磁性焊缝的特点,针对焊接结构中较敏感的裂纹缺陷,探讨应用漏磁法检测钢板对接焊缝裂纹缺陷。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FEM),建立了焊缝三维FEM模型;对比分析焊缝不同区域存在裂纹时漏磁场分布规律;建立不同焊缝余高包含相同尺寸裂纹的三维FEM模型,分析由于焊缝余高的存在对裂纹检出率的影响;研究在焊缝余高3 mm结构条件下,漏磁场磁感应强度分量峰值随裂纹深度的变化规律,得到漏磁场相关对比分析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漏磁法适用于钢板对接焊缝缺陷的检测研究;焊缝余高越小,可获得更高的缺陷检出率;漏磁场磁感应强度分量峰值均随裂纹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焊缝 漏磁场 焊缝余高 裂纹深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真空预压加固深度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春勇 《东北水利水电》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本文依据真空预压现场监测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在真空预压过程中沿深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软土层厚度以及排水板打设深度等条件,认为在现有数据条件下真空预压加固有效深度与排水板打设深度密... 本文依据真空预压现场监测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在真空预压过程中沿深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软土层厚度以及排水板打设深度等条件,认为在现有数据条件下真空预压加固有效深度与排水板打设深度密切有关。至少可以达到排水板打设深度(23m)以下2~3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预压 加固深度 软土路基
下载PDF
多级支护非对称受荷基坑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军 程华强 +2 位作者 冯晓腊 熊宗海 徐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32-737,共6页
采用多级支护施工方法可以减少基坑支撑数量,降低施工成本。单侧多级支护会导致基坑受力不对称,影响基坑变形特性,现有相关研究较少。依托武汉市某工程案例,在Plaxis软件中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考虑土体效应变特性的HS本构模型,... 采用多级支护施工方法可以减少基坑支撑数量,降低施工成本。单侧多级支护会导致基坑受力不对称,影响基坑变形特性,现有相关研究较少。依托武汉市某工程案例,在Plaxis软件中建立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考虑土体效应变特性的HS本构模型,研究多级支护非对称受荷基坑的变形特性,并开展留台宽度、高度以及加固深度等关键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多级支护使基坑产生非对称变形,围护结构发生远离基坑的位移;留土抵抗围堰变形的同时会增加基坑的不对称受力;两级支护间加固土深度对减小土体位移有显著作用,增加到一定深度后效果提高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支护 非对称 基坑变形 留台尺寸 加固深度
原文传递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沁兵 牛明哲 王鹏宾 《山西建筑》 2008年第4期146-147,共2页
介绍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计算方法修正系数法、经验公式法和规范查表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得出了计算有效加固深度只能在梅纳公式的基础上,由经验系数法或经验公式法等其他方法确定的结论。
关键词 强夯法 有效加固深度 计算
下载PDF
粉土地基强夯加固效果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吉成 余湘娟 +2 位作者 陈永辉 高磊 王春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以绍兴新东线软基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对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进行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夯击次数、夯击能、落距和水位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锤侧土体塑性应变等值线近似于半椭圆形,随夯击次数的增加,塑性区逐渐增大... 以绍兴新东线软基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ABAQUS对强夯加固粉土地基进行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夯击次数、夯击能、落距和水位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锤侧土体塑性应变等值线近似于半椭圆形,随夯击次数的增加,塑性区逐渐增大,且其增量以夯锤侧下方为主;不同夯击能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与累积夯沉量比值介于4~5;"轻锤高落"产生的锤土接触应力峰值较"重锤低落"大,但衰减速度更快;地下水位越高,浅部土体强夯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及其增幅越大;降低水位可显著提升强夯加固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地基 强夯法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加固深度
下载PDF
地基加固深度对矩形综合管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鑫 张缤 黄运峰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反映地基加固深度对软土地基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为例,通过对加固综合管廊断面宽度范围内的土体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地基加固深度(0~4.8 m)对软土地基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综合管廊结... 为反映地基加固深度对软土地基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以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为例,通过对加固综合管廊断面宽度范围内的土体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地基加固深度(0~4.8 m)对软土地基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综合管廊结构竖向位移和宽度范围内的地表土体竖向位移随地基加固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地表竖向位移受地基加固深度的影响较大,而在综合管廊宽度范围外,地表竖向位移随地基加固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其受地基加固深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综合管廊 加固深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岩溶地质条件下双层强夯地基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赫 李凤岭 +1 位作者 马永峰 房师涛 《石油工程建设》 2017年第1期6-12,共7页
目前强夯地基处理中多采用单层强夯法,少有涉及双层强夯法。岩溶地质条件下地基存在溶洞时,单层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可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双层强夯加固处理地基。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 目前强夯地基处理中多采用单层强夯法,少有涉及双层强夯法。岩溶地质条件下地基存在溶洞时,单层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可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双层强夯加固处理地基。以中国石油云南1 000万t/a炼油工程地基处理实践为背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方法,分析了底层强夯加固效果;采用多道瞬态面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及静载试验方法,对顶层强夯加固处理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如下:场地底层强夯后,除少数测点和部分深度外,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顶层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满足设计要求;依托工程地质条件下底层和顶层3 000、4 000、5 000、6 000、8 000、10 000、12 000和15 000 kN·m强夯能级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不小于3.5、6、6、7、8、10、12和14 m。期望上述结论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基处理 双层强夯 能级匹配 加固深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压缩模量
下载PDF
混凝土梁桥剩余使用寿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立业 孙利民 +1 位作者 郭学东 董丽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8,共6页
为揭示混凝土梁桥剩余使用寿命的演化规律,在分析混凝土碳化及钢筋腐蚀过程的基础上,研究钢筋腐蚀对梁桥承载能力的影响,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能力的降低,以混凝土梁桥达到承载能力极限作为剩余使用寿命的终结标准,提出了梁桥剩余... 为揭示混凝土梁桥剩余使用寿命的演化规律,在分析混凝土碳化及钢筋腐蚀过程的基础上,研究钢筋腐蚀对梁桥承载能力的影响,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能力的降低,以混凝土梁桥达到承载能力极限作为剩余使用寿命的终结标准,提出了梁桥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模型。借助随机过程方法,得到混凝土梁桥中钢筋开始腐蚀、锈胀开裂以及达到承载能力极限时的钢筋腐蚀深度与剩余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分别建立了剩余使用寿命的表达式。结果表明,混凝土梁桥在使用10.07~10.97年后钢筋开始腐蚀;当钢筋腐蚀深度为0.047mm时,混凝土开裂,导致钢筋腐蚀速度加快;当钢筋腐蚀深度为1.591~1.595mm时,混凝土梁桥达到承载能力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桥 梁桥 工程结构 剩余使用寿命 钢筋腐蚀 腐蚀深度 承载能力
下载PDF
主动区土体加固对深厚淤泥质土地铁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学聪 范存新 +2 位作者 郭兵 田德新 刘得俊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研究主动区加固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影响,以昆山地铁时代大厦站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不同加固深度、宽度、强度情况下,主动区加固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动区加固深度和宽度... 为研究主动区加固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影响,以昆山地铁时代大厦站基坑为背景,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不同加固深度、宽度、强度情况下,主动区加固土体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动区加固深度和宽度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值,会导致地连墙水平位移减少,但加固效果存在差异;采用“宽度小,深度大”的加固形式可以提高加固效果;减小一定范围内的加固土体强度对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影响极小;主动区土体的不同加固深度、宽度、强度对深厚淤泥质土地铁深基坑变形有一定的影响,需在实际工程中密切关注。为基坑结构的变形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区加固 深厚淤泥质土 加固宽度 加固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