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祁丽丽 胡亚妮 +1 位作者 来海欧 刘永宏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5期761-762,共2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治疗。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分析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治疗。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的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记录。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分别做出"焦虑障碍(PSAD)"、"抑郁障碍(PSDD)"的诊断。所有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对有PSAD、PSDD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果:120例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中情感障碍总共发生68例,其中轻、中度抑郁障碍28例,轻、中度焦虑障碍发生66例。脑卒中后康复患者多易出现情绪障碍,常有抑郁、焦虑、紧张、恐惧、强迫、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等神经心理学改变。情绪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入院时NIHSS评分及BI评分有关。伴发抑郁障碍患者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的恢复,抑郁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康复患者多易出现情绪障碍,应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 神经心理学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卫 江文宇 吴娟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8例确诊并开始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与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研究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8例确诊并开始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与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专门认知康复训练,并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分:分别采用Fugl-Meyer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5.9±1.71)分、Fugl-Meyer评分(56.92±1.86)分、Barthel评分(68.13±3.64)分;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1.68±1.7)分、Fugl-Meyer评分(41.22±1.47)分、Barthel评分(51.56±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康复干预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雪敏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年第9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康复组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并进行简要康复锻炼指导,术后3h开始康复训练,详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康复组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并进行简要康复锻炼指导,术后3h开始康复训练,详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结果:两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早期康复训练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介入康复4周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55.90±9.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78±8.78)分(P<0.05);Fugl-Meyer评分为(86.89±7.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5±6.38)分(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09±0.52)分,低于对照组的(5.76±0.63)分(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治疗有效地提高ADL及Fugl-Meyer评分,降低NIHSS评分,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 康复介入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向玲 李萃萃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3222-3223,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x2=2.81,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良好率(6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x2=2.69,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Effect of six-month standardized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6
作者 Yulian Zhu Yongshan Hu Yi Wu Congyu Jiang Wenke Fan Limin Sun Zhen Xie Li Shen BingZhu Yulong Ba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BACKGROUND: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but there is deficiency of corresponding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 BACKGROUND: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but there is deficiency of corresponding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tandardized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o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ithin 6 months after attack. DESIGN: A clinical observation. SETT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Eighty-two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hanghai Huashan Hosptial from January 1999 to June 2003, including 49 males and 33 females, 40 - 80 years of age, with a mean age of (65 ±11) years old. Inclusive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standards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et by Fourth National Academic Meeting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1995,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new attack of cerebral infarction or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confirmed by CT or MRI to be initial patients; They should be accorded with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within 1 week after stabilization of life signs, Glasgow coma score 〉 8 points, 40 - 80 years of age, with disturbance of limb function. Informed consent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the patients or their relatives. Exclusive criteria: Patients were excluded due to active liver disease, liver and kidney malfunctio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malignant tumor, history of dementia, failure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tetraplegia; cerebral infarction or cerebral hemorrhage for more than 3 weeks; unable to be followed up due to in other cities and provinces; psychiatric history; deafness and muteness.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the patients or their relatives, the patients who accepted the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program were enrolled as the treatment group (n =42), and the others as the control group (n =40). Approval was obtained from the ethical committee of the hospital. METHODS: All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physical therapy occupational therapy STROKE HEMIPLEGIA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modified Barthel Index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患者的作用
7
作者 喻新华 王鹏 +3 位作者 张胜 杨巍 徐再锋 陈绘景 《中国康复》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期脱失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MMT门诊114例脱失患者采用门诊、家属、社区及公安为干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提供社会保障,社区... 目的:分析海洛因依赖患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期脱失患者综合干预的效果,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MMT门诊114例脱失患者采用门诊、家属、社区及公安为干预主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提供社会保障,社区戒毒及转诊等干预方式。综合干预前后比较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干预主体的有效率。结果:经过最长1个月的综合干预后,61.4%的脱失患者重新回到治疗中。不同干预主体及干预方式在对因健康、旅居外地、妊娠、经济及自认为戒毒成功等原因脱失治疗的患者干预前后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MT脱失患者的综合干预需要卫生、公安、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戒毒作用,提高戒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康复治疗 综合干预 脱失率
下载PDF
FMT: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nd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for COVID-19
8
作者 Fengqiong Liu Shanliang Ye +4 位作者 Jingsu Wang Xin Zhu Yuanfei Liu Yong Li Zhaoqun De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年第6期49-53,共5页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which was outbreak in December 2019 Wuhan,China,has spread to more than 100 countries.In addition to respiratory symptoms,COVID-19 can also cause some digestive symptoms such as nau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which was outbreak in December 2019 Wuhan,China,has spread to more than 100 countries.In addition to respiratory symptoms,COVID-19 can also cause some digestive symptoms such as nausea and diarrhea.As a variet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a dysbiosis in both airway microbiota and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COVID-19 may cause digestive symptoms through a constant cross-talk between the system which is known as the Gut_Lung Axis.Additionally,lymphopenia and hypercytokinemia were also common in COVID-19 patients which suggest that COVID-19 could compromise the immune system.Given the fact that gut microbiota not only could maintain immune homeostasis and immune responses at local mucosal surfaces,but also has distal protective effects and protect against respiratory virus.FM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immunity and w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y for individuals with viral infection.However,currently no direct clinical evidence proved that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has the therapeutic role in treatment of COVID-19,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biota and immunity after viral infection,we speculate that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might be a new therapeutic option or at least adjuvant therapeutic choice.In this Personal View,we describe the five aspects:COVID-19 and compromised immunity system,Microbiota,immune system and viral infection,FMT,immunity and virus infection,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FMT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otential Therapeutic rehabilitative intervention
下载PDF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
9
作者 赵宝龙 沈静静 施永斌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索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率 ,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 ,对 10 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庭主要照料者进行三年的家访干预 ,并设 10 4例未干预者对照。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逐年... 目的 :探索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复发率 ,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 ,对 10 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庭主要照料者进行三年的家访干预 ,并设 10 4例未干预者对照。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复发率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逐年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干预组家庭主要照料者的CES—D总分和SAS总分逐年下降 ,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社区康复 家庭干预 对照研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仲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早期康复训练组术后3h即详细指导患者开...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64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早期康复训练组术后3h即详细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术后2周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应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效果。结果术后2周早期康复训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早期康复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夏维 严洁 毛文君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495-497,521,共4页
目的了解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206例机械通气大于48 h的患者,其中54例发生VAP,152例无VAP发生,比较VAP和非VAP两组... 目的了解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206例机械通气大于48 h的患者,其中54例发生VAP,152例无VAP发生,比较VAP和非VAP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我院ICU VAP发生率为26.2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长、ICU住院时间长、脑血管病、肿瘤术后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康复治疗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VAP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预防V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早期康复治疗
下载PDF
延续性康复干预对化疗后鼻咽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建萍 毛蓉娟 +1 位作者 章传凤 闵小玲 《癌症进展》 2018年第9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康复干预对鼻咽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66例鼻咽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延续性康复干预)和对照组83例(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化疗不良反... 目的分析延续性康复干预对鼻咽癌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66例鼻咽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延续性康复干预)和对照组83例(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化疗不良反应、应对方式、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张口困难严重、口干严重和有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61%、21.69%、63.86%,均低于对照组的51.81%、55.42%、8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8+水平及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的百分比为96.39%,高于对照组的7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疲劳、恶心呕吐、疼痛、食欲下降、便秘、腹泻、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性康复干预可以减轻化疗后鼻咽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积极应对,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康复干预 鼻咽癌 情绪 应对方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均仪 徐珊 +2 位作者 常虹 王袖平 林敏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4期25-26,33,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日...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优于对照组76.67%,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还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梗死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静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小清 高崇 +1 位作者 滕安琪 马松武 《临床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PC-708A静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C-708A静态平衡仪治疗,... 目的研究PC-708A静态平衡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C-708A静态平衡仪治疗,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两组平衡能力、ADL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C-708A静态平衡仪提供视觉反馈、提高治疗的注意力及兴趣,能更好的改善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静态平衡仪 自理能力
原文传递
4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井文 《甘肃医药》 201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并辅以传统的按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神经科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之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和ADL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神经功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早期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遂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本科选择130例没有康复禁忌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两组进行分析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规范的神经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Bobath技术进行一个月的早期运动康复锻炼后,对每例患者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和末期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CCS评分(9.49±7.45)分,对照组(17.7±8.59)分;MBI评分治疗组(79.7±23.5)分,对照组(38.8±24.2)分,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逐步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康复性指导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IL-6与细胞粘附因子-1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建英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干预对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探讨护理对细胞粘附因子-1以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对参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干预对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探讨护理对细胞粘附因子-1以及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胎膜早破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对参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性指导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并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和细胞粘附因子-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孕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和细胞粘附因子-1水平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参照组的降低程度不如研究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干预有利于缓解产妇的消极情绪,降低产妇的血清IL-6水平和细胞粘附因子-1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化产妇的分娩结局,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康复性指导干预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细胞粘附因子-1 血清IL-6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倪荣福 黄国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9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6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3个月内就诊)46例和对照组(3个月后就诊)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86例,按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3个月内就诊)46例和对照组(3个月后就诊)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QOL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QOL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21.39±6.57;12.53±6.88,P<0.05),但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QOL评分(78.55±8.32)高于对照组(69.98±14.0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2期14-15,105,共3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康平县人民医院诊疗的24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康平县人民医院诊疗的24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为1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患者上下肢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康复,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性护理干预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运用床边系统评估对脑梗死偏瘫者康复锻炼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20
作者 谢丽斓 刘海燕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运用床边系统评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方便选取该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先后顺序分为基础组(n=34)和研究组(n=35),其中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干... 目的运用床边系统评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锻炼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方便选取该院就诊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先后顺序分为基础组(n=34)和研究组(n=35),其中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康复锻炼护理,运用床边系统评估2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质量(ADL)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90.56±5.48)分以及ADL评分(70.5±5.60)分,与基础组患者FMA评分(68.59±5.89)分以及ADL评分(61.9±5.50)分,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7、6.433,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用床边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语言、行为以及心理等各项功能,并积极采取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系统评估 脑梗死偏瘫 康复锻炼护理 干预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