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模式及其土壤恢复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苑秋 杜天真 +2 位作者 郭晓敏 杨国平 罗良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7,共4页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 以江西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9种模式重建的林龄10年的森林,调查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全P、速效P明显增加,而且增加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土壤全钾、有效钾都较大程度提高。(2)土壤有机质、全氮浓度随土层深度明显下降,有效磷、有效钾、有效氮浓度则随土层深度平缓下降,全磷、全钾浓度随土层变化不明显。(3)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也呈较大幅度降低;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呈不同幅度增加;不同重建模式总孔隙度变化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第四纪红粘土 森林模式 土壤恢复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水印 余明泉 +1 位作者 朱玲 秦晓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01),微生物量...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01),微生物量N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33.67mg/kg)、针阔混交林(30.64mg/kg)、无林荒草地(28.09mg/kg)、针叶林(23.46mg/kg);微生物C量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181.67mg/kg)、针阔混交林(162.75mg/kg)、无林荒草地(139.68mg/kg)、针叶林(136.57mg/kg)。季节对微生物量N的影响差异为极显著(P<0.001),对微生物量C的影响差异为显著(P<0.05),微生物量C、N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微生物量C、N均与土壤全N、全C呈显著相关,能有效地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综合来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阔叶林最好,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无林荒草地和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微生物量C N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凤 黄荣珍 +3 位作者 樊后保 肖龙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219,共5页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粘土 重建森林 多样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林恢复27年后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荣珍 李凤 +3 位作者 肖龙 樊后保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黏土 重建森林 直径分布 Weibull模型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秦晓蕾 余明泉 +1 位作者 杨清培 刘苑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铵态N:无林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硝态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无林地...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铵态N:无林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硝态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无林地;矿质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无林地>针叶林。(2)在所有重建模式中NH4+-N是有效N的主体部分,氨化过程更强烈。(3)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354),而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均为极显著(P<0.001),硝化速率、矿化速率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无林地。总体来看,无论是有效N含量还是N矿化速率阔叶林均为最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植被重建模式。深入开展生态系统N平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评价重建森林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氮矿化 土壤氮素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夏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格局动态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志坚 刘亮英 +4 位作者 刘苑秋 吴春生 丘满圆 郭锦荣 邓文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4,共7页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增加,且离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中等程度变异;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均能较好的拟合成球状模型(决定系数均>0.804),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主要以土壤母质、地形等引起的结构性变异为主。从时间序列上看,恢复25 a土壤水分块金值、基台值、块金系数均显著增大,总的变异性增加,且由随机因素造成的变异比重加大;从土层角度来看,同一恢复年限内,自然恢复草地基台值上层(0~20 cm)>下层(20~40 cm),块金值、块金系数则表现为上层<下层,下层土壤水分随机变异强于上层。重建森林的3个指标均表现为上层>下层,且表层随机性变异更大;随恢复时间增加,森林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程度加大,斑块更为破碎化,自然恢复草地0~20 cm和20~40 cm两土层变程均显著变大,土壤水分空间延续范围变大;增加取样密度和加大研究尺度更能揭示退化红壤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格局 地统计学
下载PDF
退耕还林(草)政策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何明骏 郑少峰 李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21-26,共6页
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草)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论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吴起县为例,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否达... 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草)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仅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作用。论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吴起县为例,实证分析了退耕还林(草)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而且还取决于以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对吴起的实证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后农业土地经营在向集约化和产业化转变,农村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该地区正在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植业收入的格局。但是,这种变化尚在初级阶段,还很脆弱,今后仍需作进一步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吴起县 退耕还林 经济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 收入结构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DEA分析--以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博文 姚顺波 +1 位作者 李桦 刘广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51-57,共7页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仍不足。为了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充分合理利用投入的农用物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DEA 生产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