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鳙源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肠道病理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芸娜 尚信池 +5 位作者 张培军 卢玉婷 刘佳 汪惠庆 闫子豪 李月红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5期296-302,共7页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 为确定患病鳙鱼致病菌及筛选敏感药物,通过平皿划线法从患病鳙鱼血液及体表溃烂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JL9510,该菌株在电镜下呈短杆状,在LB固体培养基上呈透明状菌落。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结果证明,该菌株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置信度为99.9。通过16S rRNA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分析,发现菌株JL9510与已知菌株JQ657818.1 Yersinia ruckeri聚为一支,确定其是一株鲁氏耶尔森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为患病鳙鱼的致病菌。VITEK 2 Compact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结果显示,鲁氏耶尔森氏菌JL9510有较高的致病力,且对氟苯尼考敏感,对环丙沙星耐药。试验的抗生素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鲁氏耶尔森氏菌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耶尔森氏菌 分离鉴定 回归感染 病理损伤
下载PDF
大口黑鲈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超 董浚键 +3 位作者 刘志刚 孙成飞 赵飞 叶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共8页
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 为查明2020年春季广东省佛山市某养殖场人工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该研究对患病大口黑鲈鱼苗肝脏组织中分离的一株细菌GZXR2020进行了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全长序列,BLAST显示其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高于99.5%和98.3%。根据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45个理化项目的鉴定结果、羊血琼脂平板溶血实验呈β-溶血的结果,进一步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并结合补充理化鉴定结果,可判断此分离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A.veronii bv.sobria)。人工回归感染实验采用低、中、高3种菌液浓度(3×10^(7)、1.5×10^(8)和3×10^(8)CFU·mL^(−1))进行腹腔注射攻毒,可分别导致7%、40%和100%的死亡率,证实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是引起此次大口黑鲈暴发性死亡的致病原。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在所检测的17种抗菌药物中,该菌株对大观霉素、氟罗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维氏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 gyrB基因 生理生化鉴定 人工回归感染 耐药分析
下载PDF
患病草鱼肠道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邹升 龚亮 +6 位作者 李东杰 曹丽娜 李艳平 何昊城 丁学知 易敢峰 夏立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自环洞庭湖区精养鱼池患病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4种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和在线比对,并对草鱼进行回归感染。随后进行4种病原菌的药敏特征、溶血活性试验,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了6种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自环洞庭湖区精养鱼池患病草鱼肠道中分离获得4种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和在线比对,并对草鱼进行回归感染。随后进行4种病原菌的药敏特征、溶血活性试验,并利用PCR方法检测了6种毒力因子的携带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别为温和气单胞菌、异常嗜糖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和格氏乳球菌;4种病原菌回归感染草鱼,均能使草鱼患病致死,自死亡的草鱼体内均能分离得到相应感染的病原菌;4种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在脱纤维绵羊血血平板上检测到了温和气单胞菌、异常嗜糖气单胞菌AaB007的溶血活性;PCR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携带多种毒力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环洞庭湖区草鱼精养鱼池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病原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回归感染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中华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湾 王琳 +2 位作者 朱雅琳 钱国英 徐洁皓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5-93,共9页
于浙江省余姚市明凤淡水养殖场某养殖基地采集病鳖,利用血平板从肝脏、脾脏以及心脏中分离细菌,对分离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判定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huringiensis),通过药敏试验、毒力因子检测及... 于浙江省余姚市明凤淡水养殖场某养殖基地采集病鳖,利用血平板从肝脏、脾脏以及心脏中分离细菌,对分离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判定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huringiensis),通过药敏试验、毒力因子检测及回归感染试验,证明该菌为该养殖场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菌,确定该菌含有非溶血性肠毒素(nheA)和与腹泻毒素相关的溶血素BL(hblC)两种毒力因子,并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罗红霉素、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本研究为中华鳖相关细菌性疾病的防控和相关疫苗的制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苏云金芽孢杆菌 毒力因子 药敏实验 回归感染试验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5
作者 石瑞雪 李艳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123-129,共7页
为了判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发病致死的原因,从发病濒死虾肝胰脏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通过对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确认其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 为了判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发病致死的原因,从发病濒死虾肝胰脏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通过对该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分析及进化树构建确认其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3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30种药物均敏感。通过回归感染实验推测其可能参与克氏原螯虾的致病过程。本实验结果为克氏原螯虾E.profundum的病原鉴定和药物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profundum 病原鉴定 16SRRNA基因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下载PDF
杂交鲟源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人工感染后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分析
6
作者 刘家星 陶丽竹 +6 位作者 陈健 杨马 魏文燕 李良玉 陈霞 唐洪 张小丽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25-131,142,共8页
为了查明引起四川省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发病的病原菌并探究感染病原菌后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试验首先从患病濒死杂交鲟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细菌... 为了查明引起四川省某鲟鱼养殖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发病的病原菌并探究感染病原菌后组织中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试验首先从患病濒死杂交鲟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测定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后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选择农业农村部推荐的3种水产养殖用兽药(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磺胺甲基异口恶唑)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病原菌感染后杂交鲟肝脏、肾脏、脾脏和血液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患病濒死杂交鲟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经细菌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分离菌对250 g杂交鲟的LD_(50)为7×10^(6) cfu/尾。感染分离菌后的杂交鲟出现与患病杂交鲟一致的临床症状,经再次分离和鉴定,得到同一株维氏气单胞菌。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和磺胺甲基异口恶唑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中度敏感。感染分离菌的杂交鲟肝脏、肾脏和血液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0~24小时之间呈上升趋势,在第24小时达到峰值;脾脏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感染后第0~6小时之间呈上升趋势,在第6小时达到峰值;4个组织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第24~72小时之间呈下降趋势,在第72~168小时之间保持平稳。而健康杂交鲟4个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说明引起杂交鲟患病的致病性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HSP70基因可能参与杂交鲟感染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分离 鉴定 维氏气单胞菌 HSP70 人工回归感染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