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地震带近期地壳形变分析及地震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爽 时爽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3-429,共7页
利用1999—2018年天山地震带GPS连续站及流动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分别计算了1999—2007期,2009—2013期,2013—2017期的滑动速率,结合天山地震带基线及区域应变结果分析天山地震带近期地壳形变情况,对天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 利用1999—2018年天山地震带GPS连续站及流动站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球面块体模型分别计算了1999—2007期,2009—2013期,2013—2017期的滑动速率,结合天山地震带基线及区域应变结果分析天山地震带近期地壳形变情况,对天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挤压滑动速率有微弱的调整,基线结果显示北天山断裂带中西段远场挤压应变加载增强,同时还表现出时空非线性变形过程,需关注其强震危险。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挤压速率处于稳定的高值状态,2013—2017期的挤压速率达到了(-12.5±2.0) mm/a,跨越南天山断裂带西段的基线和应变都是以挤压状态为主,结合地震活动状态的分析,认为该段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震带 线性球面块体模型 滑动速率 基线 应变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研究天津地区近期运动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爽 杨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3-58,89,共7页
利用最新GPS连续站与流动站观测数据,得到天津地区的速度场及时间序列结果,结合区域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天津地区近期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从速度场结果来看,天津地区2013—2017期的速度场较周围区域数值较小,水平运动较弱;从水平时间序列... 利用最新GPS连续站与流动站观测数据,得到天津地区的速度场及时间序列结果,结合区域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天津地区近期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从速度场结果来看,天津地区2013—2017期的速度场较周围区域数值较小,水平运动较弱;从水平时间序列结果来看,天津地区的GPS测站以稳定的速度向东南运动,从垂直时间序列来看,北部以稳定的速率上升,南部以稳定的速率下降;从区域应变结果来看,整体以稳定的速率积累,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速度场 水平时间序列 垂向时间序列 区域应变
下载PDF
基于GNSS观测的阳江地区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争光 邓志辉 +2 位作者 王雄健 刘吉平 王小娜 《华南地震》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地壳形变监测与分析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性的重要手段。利用阳江地区GNSS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各GNSS站点速度场、站点间基线时间序列及区域应变率场的数据;根据获取的阳江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状态,综合研究了阳江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结... 地壳形变监测与分析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性的重要手段。利用阳江地区GNSS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各GNSS站点速度场、站点间基线时间序列及区域应变率场的数据;根据获取的阳江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状态,综合研究了阳江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结果表明:阳江地区各GNSS站点水平运动方向都为东南向,与华南块体运动方向一致;东北部站点运动速率大于西南部站点,显示北西向断层右旋剪切运动特征;不同方向GNSS基线都以缩短为主,量值较小,无明显突变,说明该区域目前处于应力积累状态;面应变总体不大,从东向西减小,剪切应变在西南部和东部地区较高,而其它地区较低,高值与低值的陡变带则可能是地震孕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阳江 时间序列 区域应变 形变特征
下载PDF
基于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的区域应变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永前 张淑亮 李宏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95-1100,共6页
基于山西北部忻州地区5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计算小时值、1 d、5 d和30 d均值的应变参数,并利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法计算潮汐因子。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ε_(1)、最小主应变ε_(2)、面应变ε_(a)和剪切应变ε_(s)的变... 基于山西北部忻州地区5套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计算小时值、1 d、5 d和30 d均值的应变参数,并利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法计算潮汐因子。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ε_(1)、最小主应变ε_(2)、面应变ε_(a)和剪切应变ε_(s)的变化率相对恒定,主方向φ大体不变,潮汐因子玫瑰图变化也较小,表明该区域应变场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研究结果与该区当前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及断层活动性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 区域应变场 应变参数 潮汐因子
下载PDF
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变化的理论解释及应用实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李春贵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4,共8页
对区域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的变化进行了理论解释,可以得到小地震的发生率和累计次数与区域应变能量积累速度呈正比,并且发生率取不同值及累计次数曲线斜率产生变化时,区域应变能量的积累状态不同。并针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不同... 对区域小地震发生率和累计次数的变化进行了理论解释,可以得到小地震的发生率和累计次数与区域应变能量积累速度呈正比,并且发生率取不同值及累计次数曲线斜率产生变化时,区域应变能量的积累状态不同。并针对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的不同小区域计算了小地震的累计次数及发生率,表明在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前,区域小地震累计次数曲线斜率及发生率均会发生变化,显示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前,其区域应力状态会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震发生率 小地震累计次数 区域应变能 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
下载PDF
基于区域应变效应的冲击地压孕育及预警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月征 王涛 +2 位作者 纪洪广 向鹏 彭华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29,共8页
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孕育、诱发过程有采场范围外更大规模工程岩体的参与,为探明此类灾害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相关性、冲击灾源体与周边区域应力环境之间的耦合致灾机制和定量关系,基于应力连续监测技术开展了冲击地压灾害的区域应变效应... 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孕育、诱发过程有采场范围外更大规模工程岩体的参与,为探明此类灾害与区域应力场之间的相关性、冲击灾源体与周边区域应力环境之间的耦合致灾机制和定量关系,基于应力连续监测技术开展了冲击地压灾害的区域应变效应观测与特征分析。建立了针对冲击地压矿井区域应力监测的钻孔应变观测系统,实现了采场及冲击"相关区域"地层应力的动态监测;提出了钻孔应变数据特征分析参量"应变比速率"的概念,用于量化分析区域应力的演变趋势。研究表明,矿山开采中的冲击地压孕育、诱发过程伴随着区域应力场的调整,且钻孔应变实测数据验证了传统采动影响范围以外更大区域的应变效应;冲击地压发生前,相关区域的钻孔应变出现了"增高→极大值→降低→趋于稳定值"的"凸"型变化过程;应变比速率呈现出"0→正→0→负→0"变化过程,为分析冲击地压灾害孕育状态及预测预警提供了新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区域应变效应 应变比速率 孕育机制
原文传递
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爽 王洪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5,共7页
基于200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块体模型和GPS剖面方法分别计算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度,并结合跨断裂带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断裂带现今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从速度场变化来看,2013—2015期的速度场在川滇块体东北部... 基于2009年以来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块体模型和GPS剖面方法分别计算川滇块体东边界主要断裂带的滑动速度,并结合跨断裂带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断裂带现今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从速度场变化来看,2013—2015期的速度场在川滇块体东北部有东向增加的微弱变化;从滑动速率结果来看,鲜水河北段的左旋走滑运动有所增强,拉张运动有所增加;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普遍有微弱的增强;从去掉线性的区域应变时间序列结果来看,小江断裂带南段主张应变在2014年底出现了趋势性转折,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边界 块体模型 GPS剖面 滑动速率 GPS区域应变
下载PDF
利用钻孔应变与GPS资料联合对忻州地区应变场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永前 张淑亮 李宏伟 《山西地震》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基于忻定盆地内的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应变参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面应变和剪切应变的变化率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主方向也较为恒定,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该区域GPS观测值解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忻定盆地内的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应变参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5个测点的最大主应变、最小主应变、面应变和剪切应变的变化率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主方向也较为恒定,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该区域GPS观测值解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研究区的应变场处于较稳定的挤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四分量钻孔应变 区域应变场 应变参数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缺血性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慧 左后娟 +3 位作者 马飞 李瑞 王红 张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脏扩大且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84例患...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脏扩大且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的84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NICM组43例和ICM组41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分析NICM和ICM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结果NICM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ICM组明显减低(P<0.05),但两组间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D-STE结果显示NICM组和ICM组整体纵向应变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ICM组心尖段局部纵向应变值(RLS)增高(P<0.05),基底段RLS降低(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基底段RLS/(中间段RLS+心尖段RLS)比值区别NICM与ICM的价值最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792,截断值为0.47,灵敏度为63.4%,特异度为88.4%。结论NICM和ICM患者具有不同的二维应变超声特点;2D-STE应变分析有助于NICM和ICM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非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左心室功能 整体纵向应变 局部纵向应变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晚期蛋白L1的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装配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兰兰 谷鸿喜 +5 位作者 初明 王燕 庄敏 商庆龙 凌虹 张凤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387,共5页
目的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 )哈尔滨地区分离株的晚期蛋白L1,并分离纯化由L1蛋白在细胞中自主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 ,为HPV16预防性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获得含有HPV16L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使目的蛋白L1在... 目的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 )哈尔滨地区分离株的晚期蛋白L1,并分离纯化由L1蛋白在细胞中自主组装成的病毒样颗粒 ,为HPV16预防性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获得含有HPV16L1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使目的蛋白L1在昆虫细胞中表达 ;对重组杆状病毒的扩增条件及L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优化 ;电镜下观察昆虫细胞中晚期蛋白装配成病毒样颗粒的情况 ,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纯化病毒样颗粒 ,并经Westernblot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了稳定表达L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 ;以MOI值为 0 .2感染昆虫细胞可获得较高滴度的重组病毒 ,以MOI值为 10感染昆虫细胞可获得较高水平的L1蛋白表达 ;电镜下可观察到昆虫细胞核内直径为 5 5nm的病毒样颗粒 ;病毒样颗粒可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结论 获得人乳头瘤病毒哈尔滨地区分离株L1蛋白可在昆虫细胞中自主装配的病毒样颗粒并成功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晚期蛋白L1 基因表达 病毒样颗粒 HPV16 地区分离株
原文传递
三峡地下厂房区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贵庆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66-71,共6页
对传统的地应力反演分析方法进行了优缺点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构造应变的地应力回归分析方法,从理论上,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利用传统边界应力回归分析方法和本文方法分别计算了三峡地下厂房区地应力,对比结果表明,本... 对传统的地应力反演分析方法进行了优缺点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构造应变的地应力回归分析方法,从理论上,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利用传统边界应力回归分析方法和本文方法分别计算了三峡地下厂房区地应力,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整体精度高于传统方法;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也高于传统方法。建议在以后的地应力反演分析中可参考本文基于区域构造应变的地应力回归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地应力 边界应力 区域构造应变 地应力回归分析方法
下载PDF
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Dynamic Pattern of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and Several Strong Earthquakes such as Lijiang(M_s7.0)and Menyuan(M_s6.4)Earthquakes
12
作者 Wang Shuangxu Jiang Zaisen +1 位作者 Zhang Xi Chen B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0年第3期30-41,共12页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from regional preciseleveling data and gaining dynamic pattern combining with deformation data on spanningfaults,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dynami...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from regional preciseleveling data and gaining dynamic pattern combining with deformation data on spanningfaults,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moderatelystrong earthquakes such as Lijiang (M_s 7.0) and Menyuan (M_s 6.4) earthquakes occurredin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rea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Yunnan and Qilianshan-Hexiregion.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facts, by studying the time-space nonhomogeneity and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status, some criteria for judging the medium. and short-termstrong seismic risk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dynamic information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VERTICAL strain rate DYNAMIC PATTER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Medium- and short-term prediction criter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下载PDF
海的印记——珠海电视中心环境设计
13
作者 张玉竹 梁伊任 《中国园林》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珠海电视中心的环境设,以基地的地域空间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性分析与有机组织,建立起进行环境设计的总体概念,以及蕴涵了地域环境特色的景观体系。并在园林景名对园林意境的表达,绿色材料、高新技术的应用对造园手法的延... 珠海电视中心的环境设,以基地的地域空间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性分析与有机组织,建立起进行环境设计的总体概念,以及蕴涵了地域环境特色的景观体系。并在园林景名对园林意境的表达,绿色材料、高新技术的应用对造园手法的延伸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海电视中心 环境设计 风景园林 规划设计 绿色材料
下载PDF
黑龙江省德都地震发生前后依安102井水位异常及其分析
14
作者 丁成儒 《防灾减灾学报》 1993年第4期49-55,共7页
概述了依安102井水位、声响的映震异常特点,指出了异常水位、异常声响,并非人为因素造成,不受大气降水过程的干扰影响,提出了孕发地震的区域应力—应变异常场同映震水位、映震声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结论认为,依安102井的水位... 概述了依安102井水位、声响的映震异常特点,指出了异常水位、异常声响,并非人为因素造成,不受大气降水过程的干扰影响,提出了孕发地震的区域应力—应变异常场同映震水位、映震声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结论认为,依安102井的水位异常、声响异常,同孕发德都地震的应力—应变区域异常相呼应,依安102井所在地处于德都地震孕震应力场直接影响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应力—应变异常场 水位异常 声响异常
下载PDF
土质边坡剖面上动力响应异常点与潜在滑动面位置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自铭 冯仲林 殷世林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数值分析对土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在土质边坡剖面上动力响应参数分布异常的地方跟通常认为的潜在滑动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在坡体内发生较大剪应变处土体的动力特性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从而使动力传递异常。
关键词 动力响应 剪应变集中区 动力特性 土质边坡 滑动面
下载PDF
平板镦粗方形截面毛坯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助柏 邓冬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47-49,共3页
利用ANSYS软件,对平板镦粗方形截面毛坯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刚性区及毛坯的形状变化与压下量的关系,以及纵向中心对称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与参数l/h(l为方柱体的横截面边长,h为方柱体的高)的关系,并得出了内部最... 利用ANSYS软件,对平板镦粗方形截面毛坯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刚性区及毛坯的形状变化与压下量的关系,以及纵向中心对称面上的应力应变分布与参数l/h(l为方柱体的横截面边长,h为方柱体的高)的关系,并得出了内部最大拉应力所在位置,与不产生内部拉应力的最小尺寸比l/h的值。从而定量地验证了方柱体镦粗的刚塑性拉应力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制定镦粗及拔长工艺参数提供了定量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区 拉应力 方形截面毛坯 数值模拟 平板镦粗
下载PDF
Energy Absorption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Lotus-type Porous Coppers in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被引量:2
17
作者 Weidong Li Kai Xu +3 位作者 Honghao Li Haoling Jia Xinhua Liu Jianxin xi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1353-1361,共9页
As metallic foams used for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industries, recently invented lotus-type porous metals are viewed as potential energy absorbers. Yet, solid conclusion on their eligibility ... As metallic foams used for energy absorption in the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industries, recently invented lotus-type porous metals are viewed as potential energy absorbers. Yet, solid conclusion on their eligibility as energy absorbers is still in question, particularly when compression is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al orientation of cylindrical pores. In this work,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lotus-type porous coppers in the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is investigated at strain rates from 0.001 s^(-1) to^2400 s^(-1). The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energy absorption efficiency are calculated to be4–16 k J/kg and 0.32–0.7, respectively, slightly inferior to metal foams and the same porous solid compressed in the parallel direction due to the shortened extent of the plateau stress region.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is examined experiment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Both suggest that gradual squeeze and collapse of pores are the mechanisms accommodating the energy absorption. The deformation is generally evenly distributed over pore ligaments and independent of strai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tus-type porous structure Energy absorption Plateau stress region Plastic collapse strain rate effect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核心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清波 古兆云 +2 位作者 徐肇 甘人宝 李载平 《肝脏病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29-32,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PCR)方法,分别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为HBsAg(+)、HBeAg(+)、抗HBc(+)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第一组),HBV标志为HBsAg(+)、抗HBe(+)和抗HBc(+)... 应用聚合酶链(PCR)方法,分别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为HBsAg(+)、HBeAg(+)、抗HBc(+)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8例(第一组),HBV标志为HBsAg(+)、抗HBe(+)和抗HBc(+)的慢性乙型肝炎21例(第二组),以及HBV标志与第二组相同的体检健康的正常人15例(第三组)。其PCR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1.4%和33.3%。第二组与第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毒的复制与病情活动有关。对PCR扩增后阳性的30例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有5例前核心区基因有变异,均见于第二组病例中。第一组病例无穷变株出现,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突变情况为:2例1898位G→A突变,其中1例临床表现为重型肝炎,1例为1901位G→A突变,1例为1891位T→C突变,另1例为1839位A→G突变。后二种突变形式目前尚未见报道,所有这些均表明HBV标志为HB-sAg(+)、抗HBe(+)和抗HBc(+)的慢乙肝病例,HBV前核心区基因变异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病毒迫于机体免疫压力所产生的免疫逃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突变株 前核心区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