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西南下元古界八都群的地质年代学 被引量:30
1
作者 胡雄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C00期18-24,共7页
下元古界八都群是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为早前寒武纪浙闽克拉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常规锆石U-Pb法、锆石蒸发Pb法、Sm-Nd、Rb-Sr等时线法确定八都群的成岩时代为2050-... 下元古界八都群是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为早前寒武纪浙闽克拉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常规锆石U-Pb法、锆石蒸发Pb法、Sm-Nd、Rb-Sr等时线法确定八都群的成岩时代为2050-2400Ma,区域变质作用和克拉通化时间为1900±1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下元古界八都群 地质年代学 变质岩系 前寒武纪 成岩时代 克拉通化时间 区域变质作用
下载PDF
西天山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变质岩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有为 于海峰 +6 位作者 王志军 潘明臣 潘玉 鲁红峰 李红梅 王福君 郭洪方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2期158-163,134,共7页
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是沿西天山构造带展布的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构造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分布的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包括糜棱岩、固结型碎裂岩与未固结型碎裂岩)构... 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是沿西天山构造带展布的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构造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沿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分布的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包括糜棱岩、固结型碎裂岩与未固结型碎裂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演化序列,它们是不同演化阶段(时间),不同演化层次(空间)的产物.根据变质岩的时空演化特点可以看出,自泥盆纪早古南天山洋闭合碰撞之后,西天山构造带仍处在南北挤压应力场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构造带 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 动力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
下载PDF
微量元素在变质岩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邢志贵 蒋学君 许小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3,共4页
方法利用微量元素丰度值变化规律与测井资料相配合,对东胜堡-静安堡潜山带内幕地层进行对比。目的解决其潜山带岩性识别难度大.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结果以微量元素集聚变化的特征为主,结合岩性组合和斯伦贝谢测井资料,建立了两个... 方法利用微量元素丰度值变化规律与测井资料相配合,对东胜堡-静安堡潜山带内幕地层进行对比。目的解决其潜山带岩性识别难度大.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结果以微量元素集聚变化的特征为主,结合岩性组合和斯伦贝谢测井资料,建立了两个标志层,在此基础上,将潜山带地层进行了对比,并自下而上划分了七个岩性段。结论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潜山带内幕地层对比是可行的,而且效果较理想.并为在变质岩中进行地层对比与岩性划分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测井曲线 标志层 变质岩地层
下载PDF
沱沱河地区宁多岩群变质岩的特征及意义
4
作者 杨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宁多岩群变质岩主要以区域变质岩为主,包括有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动力变质岩仅在宁多岩群边界断裂分布,它们多数经韧性变形改造形成糜棱岩,部分岩石后又经脆性变形产生碎裂。通过... 宁多岩群变质岩主要以区域变质岩为主,包括有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形成的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和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动力变质岩仅在宁多岩群边界断裂分布,它们多数经韧性变形改造形成糜棱岩,部分岩石后又经脆性变形产生碎裂。通过对本区变质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叠加关系研究,确定了本区变质岩至少经历了四期变质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岩 动力变质岩 变质相 变质变形
下载PDF
嫩江地区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构造背景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志辉 刘丹 牛亚斐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2期277-282,共6页
按板块构造划分,嫩江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交会部位,区内多期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强烈,是研究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研究区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区域地质背景着手,结合现有的区域地层和构造资料... 按板块构造划分,嫩江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交会部位,区内多期次的构造叠加作用强烈,是研究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之一。从研究区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区域地质背景着手,结合现有的区域地层和构造资料,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变质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野外地质产状和岩石共生组合的分析、变质作用及变质相的划分、构造环境判别等方法对区内中晚加里东期所经历的构造背景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弧后拉张→岛弧火山喷发沉积→弧后边缘海盆地伸展→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内中晚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系的研究,对于重建嫩江地区加里东期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变质岩 岩石学特征 变质作用 原岩恢复 构造背景 黑龙江嫩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