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方文学、区域文学到地方路径——对“地方路径”研究若干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怡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9,F0002,178,共9页
现代中国文学“地方路径”研究的提出可以置放在从地方文学、区域文学以及文学地理学的发展线索中来加以认识。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地方路径”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将有意识地超越“地域文学”或者“地方文学”的方式,实现我们联结民族、... 现代中国文学“地方路径”研究的提出可以置放在从地方文学、区域文学以及文学地理学的发展线索中来加以认识。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地方路径”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将有意识地超越“地域文学”或者“地方文学”的方式,实现我们联结民族、沟通人类的文学理想。“地方路径”的提出是对文学与文化研究之“空间意识”的深化,也是对域外中国学研究动向的一种有益回应。中国学者对“地方路径”问题的发现在根本上还是一种自我发现或者说自我认知深化的结果,是创立中国学术主体性的积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路径 地方文学 区域文学 文学地理学
原文传递
“地域文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曾大兴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地域文学"与"区域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地理边界又比较模糊的文学,就是"地域文学";反之,其内部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并不高,其地域性并不同一,其地理边界... "地域文学"与"区域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地理边界又比较模糊的文学,就是"地域文学";反之,其内部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不一致,二者之间的融合度并不高,其地域性并不同一,其地理边界又很清晰的文学,就是"区域文学"。对于"地域文学"的认定,不能仅仅依据作家的籍贯,还应同时考虑作品的产生地以及作品所写的题材等要素。"地域文学"是在特定的时空产生并发展的,它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关于"地域文学"的研究,应该是文学史的方法和文学地理学的方法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地域文学 文学史 文学地理学 方法
下载PDF
区域文学——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晓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共6页
区域文学研究在 90年代以来得到迅疾发展。这既是对 80年代开始的文学的文化研究视角的延伸 ,也是近年来愈益迅猛的全球化浪潮和国内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区域文学研究的特殊性在于它从社会的行政区划出发 ,从中引出区域文学发展... 区域文学研究在 90年代以来得到迅疾发展。这既是对 80年代开始的文学的文化研究视角的延伸 ,也是近年来愈益迅猛的全球化浪潮和国内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区域文学研究的特殊性在于它从社会的行政区划出发 ,从中引出区域文学发展的固有规律 ,因而不同于对自然形成的地域文学的研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文学发展的道路应是从区域文学到国家文学再到世界文学 ,而不是过去所理解的从地域文学到民族文学再到世界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学 地域文学 民族文学 国家文学 新视野
下载PDF
文学地理与文化深描 被引量:9
4
作者 秦红增 东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共4页
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 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但"地方性"会随着作家的成长和视野的开阔慢慢地放大,有的写作是挣脱"地方性"的,是在寻找人类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地方文学 地方性知识 深描
原文传递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辨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郝明工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区域文化是民族国家之内在特定时期与环境中存在着的,拥有意识文化、地区文化、地缘文化、民族文化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且具有着意识形态主导性、行政区划限定性、人文地理稳定性、民族归属独特性这四大特征的阶段性文化现象.区域文学... 区域文化是民族国家之内在特定时期与环境中存在着的,拥有意识文化、地区文化、地缘文化、民族文化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且具有着意识形态主导性、行政区划限定性、人文地理稳定性、民族归属独特性这四大特征的阶段性文化现象.区域文学就是以区域文化为审美对象,拥有意识文化导向、地区文化限度、地缘文化特性、民族文化底蕴这四大文化内涵,地域文学的政治性需要与地方文学的地方性表达趋于一致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文学 意识文化 地区文化 地缘文化 民族文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勇 李春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0-36,共7页
地域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这一问题中还有很多关系并未梳理清楚。京派文学界定的歧义恰恰说明了文学流派及地域文学形成和发展的种种复杂因素。文学流派与地域文学更重要的资源是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复杂关... 地域文学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这一问题中还有很多关系并未梳理清楚。京派文学界定的歧义恰恰说明了文学流派及地域文学形成和发展的种种复杂因素。文学流派与地域文学更重要的资源是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复杂关系、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多层互动、文学性与文化性的多重交叉。地域文学的研究空间和着重点,应该向文化方面拓展,应该更关照文化的复杂性所形成的意义,既不能就文学谈文学,也不能简单地把地域文化看作是地域文学的惟一参照,文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 地域文学 地域文化 全球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地域文学英译出版的瓶颈与出路——以江苏文学为例
7
作者 蒲阮利 冯正斌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5,共8页
当代江苏文学是中国文学版图中蔚为可观的一部分,其英译出版是推动当代中国地域文学“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以21位当代江苏代表作家为例,从国内出版与国外出版两个维度耙梳相关作品的英译出版现状,并依托亚马逊图... 当代江苏文学是中国文学版图中蔚为可观的一部分,其英译出版是推动当代中国地域文学“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以21位当代江苏代表作家为例,从国内出版与国外出版两个维度耙梳相关作品的英译出版现状,并依托亚马逊图书平台与Factiva全球多语种新闻数据库,缕析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群体的反馈实情。研究发现,在国内外出版机构合力下,当代江苏文学英译出版数量众多、规模可观,但存在本土出版力量式微、译作推广方式受限、国际传播效能不足诸类问题。文学作品的英译出版与国际传播并非朝夕之功,通过增强自主出版意识、加大本土出版力度,并联通海外优秀出版机构与意见领袖提升出版质量与宣传效能,可以助力当代中国地域文学英译出版渐入佳境,反哺文化强国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文学 地域文学 英译出版 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洪映红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 闽南语民间歌谣中的"过番歌"和"讨海歌"地域特点鲜明,内容比重较大,是对闽台地域文化的一种揭示和还原。对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个案探析旨在阐释其诙谐性格,而主要源自于闽南语民间歌谣的闽南语歌曲,则是对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地域性格再造。闽台闽南语民间歌谣的传承和变异关系是闽台地域文学血脉交融的产物,传承性变异使得地域文学呈现出历史性、地方性和创造性的特色,充溢活态的、永久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民间歌谣 地域文化 地域性格 地域文学
下载PDF
晚明山东文坛宗尚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潇 裴世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万历后的晚明诗坛上,山东作家人才辈出、引人注目。其总体取向是导源历下诗风,倡导浑厚雅正。万历前期,以公鼐、冯琦、于慎行、邢侗等人为代表,反对模古剿袭,弘扬“齐风”,倡言革新;万历后期,王象春、公、李若讷等人主张重开诗界,抒写... 万历后的晚明诗坛上,山东作家人才辈出、引人注目。其总体取向是导源历下诗风,倡导浑厚雅正。万历前期,以公鼐、冯琦、于慎行、邢侗等人为代表,反对模古剿袭,弘扬“齐风”,倡言革新;万历后期,王象春、公、李若讷等人主张重开诗界,抒写忧时愤世之情。崇祯间,赵士、宋玟、丁耀亢、赵进美、姜垓等人在齐鲁与复社遥相呼应,主张诗风宏大雅重,祈冀以文学起衰振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文 晚明 地域文学 山东
下载PDF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如安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6-99,共4页
宁波地域文学的教学长期来还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现阶段宁波高校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和加强地域文学知识,有意识地渲染一些乡土特色,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的做法上,应该将课堂上的灵活讲授与课堂外的有效实践结合起来。
关键词 地域文学 服务地方 乡土性
下载PDF
追忆与重构——论梁晓声《人世间》的哈尔滨书写
11
作者 李宏悦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地域空间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如:绍兴与鲁迅、湘西与沈从文、高邮与汪曾祺、呼兰与萧红等。由地域生成的文化气质会成为作家独特的标志,也相应地显现在作品之中。梁晓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他的家乡自然成为了其进行文学城市空... 地域空间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如:绍兴与鲁迅、湘西与沈从文、高邮与汪曾祺、呼兰与萧红等。由地域生成的文化气质会成为作家独特的标志,也相应地显现在作品之中。梁晓声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他的家乡自然成为了其进行文学城市空间建构的原型。以地域性的视角切入《人世间》,多元包容的异域文化、北国冰城的气候环境和豪爽仁义的风俗人情展现出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别样魅力,梁晓声以浓烈深厚的故乡情怀对哈尔滨文学形象进行了追忆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世间》 梁晓声 地域文学 哈尔滨书写
下载PDF
《潞安诗钞》前后编初探
12
作者 任聪颖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2-100,共9页
《潞安诗钞》是收录明清两代山西潞安府诗歌的总集,分前后两编。前编辑录于清初康熙年间,编者为程之玿;后编辑录于清道光年间,主编者为常煜。《潞安诗钞》以“诗以人重,人以诗传”为选诗原则,前后编在征诗方法、甄选标准、编辑体例等方... 《潞安诗钞》是收录明清两代山西潞安府诗歌的总集,分前后两编。前编辑录于清初康熙年间,编者为程之玿;后编辑录于清道光年间,主编者为常煜。《潞安诗钞》以“诗以人重,人以诗传”为选诗原则,前后编在征诗方法、甄选标准、编辑体例等方面一脉相承,选诗的同时,还为所选诗人编写小传。《潞安诗钞》前后编在保存乡邦文献、记录民俗风尚、考见人物盛衰等方面的趣向是一致的。由于成书时代的差异,其中所蕴含的选诗思想亦不尽相同。前编侧重以诗存史,借选诗展现明清易代之际时局动荡的史实与治乱兴衰的机兆;后编选诗具有润色鸿业、裨补政教的倾向,借选诗呈现格高调古、雅正平和的诗学主张。《潞安诗钞》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识,对山西上党地区的文学世家、诗学名家及文学社团、诗人间的交游活动予以专门的关注。它与山西省内其他地方诗歌总集一起构筑了山右诗学的文献基础,不啻为明清诗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其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应该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 明清诗学 《潞安诗钞》
下载PDF
略论金代山西文人与地域文学的发展及原因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万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7,共8页
金代山西地域文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金太祖到海陵王迁都之前(1115-1153),是金代山西地域文学的复苏期。二是海陵王迁都之后到章宗朝(1153-1209),是金代山西文学的发展期。三是从卫绍王到金亡(1209-1234),是金代山西文学... 金代山西地域文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金太祖到海陵王迁都之前(1115-1153),是金代山西地域文学的复苏期。二是海陵王迁都之后到章宗朝(1153-1209),是金代山西文学的发展期。三是从卫绍王到金亡(1209-1234),是金代山西文学的繁荣期。金代山西地域文学在金末迎来鼎盛局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原文化重心的北移;二是"壬辰北渡"时期山西士人的回归;三是金末山西文人的忠国意识与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山西 地域文学 文人
下载PDF
地方志的使用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深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强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1期12-18,92,共8页
文学地理学以文学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其关注的是文学的地方性,与具有地理属性的地方志有着天然的契合。在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时,地方志能够提供更为全面且精确的文学家数量;在探讨地域文学的风格时,地方志能够展现文学... 文学地理学以文学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其关注的是文学的地方性,与具有地理属性的地方志有着天然的契合。在考察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时,地方志能够提供更为全面且精确的文学家数量;在探讨地域文学的风格时,地方志能够展现文学演变的规律和轨迹;在方志的序跋和风俗志等的记载中,可以考察出文学对地域形象的塑造。对于文学地理学来说,方志不仅是一份静态的文献资料,而且其所提供的“方志性”研究方法已成为文学地理学研究的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艺文志》 文学地理 文学书写 地域文学
下载PDF
地方认同与文学传统:论高启的苏州书写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8,共9页
高启的生活形态是南宋以来士人地方化趋势的典型呈现,而其包括《姑苏杂咏》在内的大量苏州风土诗则表现了宋元以来的“文学地方化”趋势。《姑苏杂咏》的书写形式受地方志影响较大:其创作因阅读郡志而发,呈现出独特的“不在场”写作方式... 高启的生活形态是南宋以来士人地方化趋势的典型呈现,而其包括《姑苏杂咏》在内的大量苏州风土诗则表现了宋元以来的“文学地方化”趋势。《姑苏杂咏》的书写形式受地方志影响较大:其创作因阅读郡志而发,呈现出独特的“不在场”写作方式;其编纂体例和题下注都接近地方志,甚至很多题下注直接截取自《吴郡志》和《苏州府志》。同时,高启诗的写作也显现出吴中文学传统的强大影响:在题材上,高启多写吴中风物;在形式上,高启诗继承了中晚唐吴中文人的联句传统;高启多以吴声歌曲旧题为题,并继承了传统吴声的特点,即“吴体”、杂言体与三三七句式;吴中文学悠远的隐逸传统也深深影响了高启及其诗作。此外,从高启的诗论中还可以看到皮陆《〈松陵集〉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启 地域文学 文学地志化 吴中文学
下载PDF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与百年流变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策策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4,共9页
中国的"乡土文学"因其现代意识而与世界文学时刻处在互动之中,也与中国文化、社会、历史深具精神关联,是感知现代中国文学之中国-世界、传统-现代丰富性的最好入口,也是研究现当代中国本土文学的一个极佳样本,为我们提供了中... 中国的"乡土文学"因其现代意识而与世界文学时刻处在互动之中,也与中国文化、社会、历史深具精神关联,是感知现代中国文学之中国-世界、传统-现代丰富性的最好入口,也是研究现当代中国本土文学的一个极佳样本,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文学在本土-民族-世界的维度中如何继承开拓的可贵经验,是探究当代"中国问题"的一个有效维度。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乡土文学"的内部研究,忽略了"乡土文学"早期的理论建构特点及这一概念产生的社会土壤、历史语境和文化动因。本文从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地域文化等角度综合考察"乡土文学"的缘起及其为何被命名为"乡土文学",探讨"乡土文学"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在"乡土文学"的发展与流变中窥探其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丰富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地域文学 乡土教育 国民文学
下载PDF
从学官角色看韩愈贬潮与区域文学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夏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长期任职国子监的经历,促使韩愈学官社会角色形成,表现在其独特精深的教育思想、以教化为己任的师道观念、个性化的儒家文化宣扬策略、以及印记鲜明的文学创作等方面。从与常衮的比较可知,韩愈在潮州兴学崇教等各种活动,均有明显的自觉... 长期任职国子监的经历,促使韩愈学官社会角色形成,表现在其独特精深的教育思想、以教化为己任的师道观念、个性化的儒家文化宣扬策略、以及印记鲜明的文学创作等方面。从与常衮的比较可知,韩愈在潮州兴学崇教等各种活动,均有明显的自觉性,是学官角色内化的表征。学官角色通过贬潮对区域文学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以兴学为基础推进潮州和袁州的文学教育,二是以宣扬礼乐文化为媒介形成区域文学中心,三是以地域文化双向互动传播为介质扩大区域文学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官角色 韩愈 贬谪 区域文学 互动互通
下载PDF
地域文学的审美审视与反思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斌洁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
对地域文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前沿,但关于地域文学的理论和操作层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再审视与再反思。尤其是全球化浪潮加剧,逐渐对地域文学构成消解,回归地域文学的传统定位迫不及待。根据地域文学独具的审美特性,厘清构成地域... 对地域文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前沿,但关于地域文学的理论和操作层面,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再审视与再反思。尤其是全球化浪潮加剧,逐渐对地域文学构成消解,回归地域文学的传统定位迫不及待。根据地域文学独具的审美特性,厘清构成地域文学的诸要素,有助于消除全球化对地域文学的侵蚀。作家在进行地域文学创作时,也应依据地域文学的审美特性,运用恰当的手法,回归地域文学传统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 审美 全球化
下载PDF
四川当代散文的版图与美学磁场建构——评《四川当代散文史论》
19
作者 白浩 范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孔明玉、冯源新著《四川当代散文史论》,从“传统、变动、现代”三个维度探寻四川散文作家作品创作的历史继承和时代特征,是区域性文学发展史中重要的学术尝试,对“四川当代散文”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具有原创建构之功,在“史”与“论”... 孔明玉、冯源新著《四川当代散文史论》,从“传统、变动、现代”三个维度探寻四川散文作家作品创作的历史继承和时代特征,是区域性文学发展史中重要的学术尝试,对“四川当代散文”整体把握和审美评价具有原创建构之功,在“史”与“论”上均有学术研究的独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学 《四川当代散文史论》 空间理论
下载PDF
吴越文化与21世纪以来的浙江非虚构文学
20
作者 齐童巍 尹丹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浙江作家在非虚构文学创作中,通过西湖叙事、良渚叙事等途径,深入地体察绵延于浙江历史之中的吴越文脉。作家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追寻、思考历史当事人的人生轨迹时,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浙江社会的脉动,感知到历史发展的步伐,感觉到身处... 浙江作家在非虚构文学创作中,通过西湖叙事、良渚叙事等途径,深入地体察绵延于浙江历史之中的吴越文脉。作家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追寻、思考历史当事人的人生轨迹时,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浙江社会的脉动,感知到历史发展的步伐,感觉到身处历史进程中的人们的情感指向。浙江的非虚构影视、非虚构文学与浙江经济社会生活的密切互动,恰恰体现了非虚构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在内容和精神上的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媒介 地域文学 信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