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刘文新 张平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8-407,共10页
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从网络普及率、网络信息资源丰度及互联网商业应用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并设计了互联网发展指数(IDI)、从人均的角度反... 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问题。从网络普及率、网络信息资源丰度及互联网商业应用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并设计了互联网发展指数(IDI)、从人均的角度反映互联网发展的综合水平。表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梯度不同的是,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稍高于中部地区;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互联网发展综合水平的差异同样显著,按照IDI值大小被划分为6个等级。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区域人口素质水平、区域信息和知识生产能力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区域差异的解释能力最强,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和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也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互联网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辽宁省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平宇 刘文新 马延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7-450,共4页
多尺度上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网络地理的前沿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上。文章以辽宁省为例,探讨中观尺度上互联网用户分布及空间特征,分析了互联网普及率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0... 多尺度上互联网发展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是网络地理的前沿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上。文章以辽宁省为例,探讨中观尺度上互联网用户分布及空间特征,分析了互联网普及率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2000年至2003年辽宁省互联网普及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辽宁省互联网发展具有极强的地域集中性和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并且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区域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基础设施、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区域非农化水平、地理区位因素则未对辽宁省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辽宁
下载PDF
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文清 李明贤 周冀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从"两大烟区"(南、北烟区)和"五大烟区"(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淮烟区、北方烟区)2个层面,对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呈现&... 从"两大烟区"(南、北烟区)和"五大烟区"(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淮烟区、北方烟区)2个层面,对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呈现"北烟南移"格局,尤其是向西南地区迁移的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区位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进行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并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变迁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的变迁受到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黄淮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人均耕地、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对于西南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种植 区域布局 主产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西省夏季雷暴的区域性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贾朝阳 王盘兴 +1 位作者 李丽平 梁亚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山西省69个测站1971-2004年夏季雷暴日数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雷暴日数可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北部区、南部盆地区、南部山地区和中部区,其时间系数曲线显示:北部区雷暴呈少—多—少的变化趋势,... 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山西省69个测站1971-2004年夏季雷暴日数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雷暴日数可划分为4个区域,分别是北部区、南部盆地区、南部山地区和中部区,其时间系数曲线显示:北部区雷暴呈少—多—少的变化趋势,南部盆地区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南部山地区和中部区有增多趋势。进一步使用NCEP/NCAR资料,分别对北部区和南部盆地区雷暴异常时的同期500hPa环流场、水汽通量矢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北部区雷暴的异常,与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贝加尔湖)环流异常和西北路水汽通量矢量异常有关;而南部盆地区的雷暴异常,与副热带地区环流异常和西南水汽通量矢量异常有关,说明了两地区雷暴影响因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区域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集聚、辐射与创新:大学城对其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个案 被引量:5
5
作者 高璐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5-158,共4页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引擎,在以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城作为一种文化促进和发展模式,以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成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作为典型个案,分析其建设与区... 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引擎,在以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城作为一种文化促进和发展模式,以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成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以上海松江大学城作为典型个案,分析其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其具有的集聚、辐射、创新互动效应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城 区域经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烤烟生产区域布局的变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嫄嫄 苏新宏 +2 位作者 何雷 吕嘉伟 袁苗 《河南科学》 2017年第3期486-493,共8页
利用1980—2015年间烤烟生产数据,分析我国"北烟南移"趋势特征格局及其成因.从"南北大烟区"、"五大烟区"和省域3个层面认为区域布局南迁,由黄淮烟区向西南烟区迁移趋势较为明显,省域间则是云贵川逐渐取... 利用1980—2015年间烤烟生产数据,分析我国"北烟南移"趋势特征格局及其成因.从"南北大烟区"、"五大烟区"和省域3个层面认为区域布局南迁,由黄淮烟区向西南烟区迁移趋势较为明显,省域间则是云贵川逐渐取代豫鲁成为烤烟生产主要省份.该格局的形成是农户在一定外在条件引导下种植行为选择的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各地区烤烟生产比较优势差异、卷烟消费市场导向及国家局政策的调控.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有利于烤烟生产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生产 区域布局 布局变迁 成因
下载PDF
区域经济活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会 程萌勋 张诗雨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32-439,共8页
以安徽省2001—2018年的经济活力为研究对象,构建影响经济活力的指标群。首先基于经济活力的定性化,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经济活力影响因素组合模型,并将经济活力综合得分作为其代表性指标“经济活力指数”;随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建立... 以安徽省2001—2018年的经济活力为研究对象,构建影响经济活力的指标群。首先基于经济活力的定性化,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经济活力影响因素组合模型,并将经济活力综合得分作为其代表性指标“经济活力指数”;随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建立经济活力影响因素独立模型;最后以安徽省过去18年经济活力为基数,运用时间序列预测原理建立经济活力预测模型,以未来2年为短期,9年为长期,分析经济活力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组合模型中,社会保障与生产和社会产出效益对经济活力影响较大;在独立模型中,就业率是首要影响因子,企业单位数是次要影响因子,其他因子对经济活力的影响程度较小;在预测模型中,无论长期还是短期,经济活力的发展都呈现平稳、积极正向的发展态势。最后结合3种模型结果的共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活跃安徽省经济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活力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法 安徽省
下载PDF
区域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增铮 张福浩 +1 位作者 赵阳阳 仇阿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87,共7页
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是建立在“临近相关”假设前提下的一种有效探测空间连续异质性方法,但地理空间中存在“临近异质”的空间离散情况。地理加权回归算法无法充分拟合这种非线性特征,导致其在解算离散异质性时面临区域临界处拟合不充分的... 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是建立在“临近相关”假设前提下的一种有效探测空间连续异质性方法,但地理空间中存在“临近异质”的空间离散情况。地理加权回归算法无法充分拟合这种非线性特征,导致其在解算离散异质性时面临区域临界处拟合不充分的问题,影响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区域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区域空间权重计算策略有效筛选观测点,修正空间核函数,构建区域空间权重,实现空间权重的优化。以武汉市住宅销售价格为例,从区域影响因子有效性、模型性能及模型拟合效果3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影响因子的引入,对固定型带宽和调整型带宽下的模型精度均有显著提升;从武汉城区住宅销售价格实例看,受教育因素影响的区域影响因子对模型精度提升最好;同时在固定型带宽下模型R2提升21.84%,MSE提升37.09%。说明在考虑区域影响因素后,模型的精度得到了提高,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核函数 空间权重 区域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改进破产理论的初始水权2层次优化分配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 王永强 方德斌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结合区域影响因子和行业影响因子,分析流域管理者、区域管理者和行业用户的博弈关系,提出适用于水权分配的改进破产理论规则,建立可用于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基于改进破产理论的初始水权2层次优化分配模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不同来水条件的... 结合区域影响因子和行业影响因子,分析流域管理者、区域管理者和行业用户的博弈关系,提出适用于水权分配的改进破产理论规则,建立可用于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基于改进破产理论的初始水权2层次优化分配模型。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不同来水条件的某流域的初始水权分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既能满足流域初始水权的公平合理分配,又能够促进区域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破产理论 初始水权分配 区域影响因子 行业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检验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威 李政旸 +4 位作者 杨慧 蔡冰冰 杨嫚 丁若璠 覃成林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05-513,541,共10页
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分组.利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截面模型对各分组进行OLS检验.结果发现,在HH组和LL组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依据空间趋同俱... 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分组.利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截面模型对各分组进行OLS检验.结果发现,在HH组和LL组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依据空间趋同俱乐部不具有遍在性的特点,选择地方因子和具有地方效应的全局因子,构建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分析框架.使用固定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对各空间趋同俱乐部的影响因子进行双重筛选和检验,依据其检验生成的主成分分析报告,得到各空间趋同俱乐部的重要影响因子,有区域发展政策、投资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等.根据不同年份俱乐部成员的数量变化以及经济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探讨了空间趋同俱乐部的形成与演进机制.可为我国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相关的政策信息,为区域选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循环等,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俱乐部趋同 空间趋同俱乐部 影响因子 形成机制
原文传递
俄方对《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小琴 《俄罗斯学刊》 2011年第6期42-49,共8页
俄罗斯2020年前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面向亚太地区,缩小欧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因素是俄东部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也亟须与俄加强合作。两国首脑于2009年签订... 俄罗斯2020年前战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面向亚太地区,缩小欧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因素是俄东部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也亟须与俄加强合作。两国首脑于2009年签订《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205个重大项目带动双边地区各领域合作。俄境内《规划纲要》的推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俄联邦对地方的支持、投资环境及政策因素等。其中,俄部分人士对《规划纲要》所持的反对立场未从俄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发,片面强调地区合作的消极影响,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 地区合作 进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12
作者 袁泉 张莲 +1 位作者 李奇明 张尧 《特区经济》 2019年第7期31-35,共5页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远景目标任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2005-2016年的建设进程进行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指数处于0.053-0.934之间,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第二,生态环境、综合立...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远景目标任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2005-2016年的建设进程进行综合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指数处于0.053-0.934之间,整体上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第二,生态环境、综合立体交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发展五个维度指数均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且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贡献率依次降低;第三,从区域层面看,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建设进程指数均值分别为0.173,0.201和0.573,下游地区建设进程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建设进程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区域生态文化发展综合测度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基于河北省的分析
13
作者 郑艳玲 石宝军 高建山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10,共6页
依据生态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与特征,从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与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五个方面考察区域生态文化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7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河北省2005-2013年生态... 依据生态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与特征,从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与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五个方面考察区域生态文化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7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河北省2005-2013年生态文化发展水平与建设绩效进行了测度,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度,并分别对重要影响因子与一般影响因子的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生态文化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增长率呈现波动态势;影响因子对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强度与作用方向各不相同,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规避和改善生态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弱项与不足问题,切实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文化 测度 河北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CGE模型的洪灾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长三角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玲 张伟 刘宇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1,共7页
全面分析洪灾对流域内各子行政区的经济损失可以为精准化灾害管理政策和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长江三角洲流域(简称长三角流域)为例,建立了长三角流域内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 全面分析洪灾对流域内各子行政区的经济损失可以为精准化灾害管理政策和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长江三角洲流域(简称长三角流域)为例,建立了长三角流域内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深入分析了2011年长三角流域洪灾对流域内上海、浙江和江苏经济影响的空间和行业特征,并且构建间接影响系数来反映流域内不同区域和行业受洪灾的间接波及程度。结果表明:洪灾对长三角流域内3个省市经济冲击幅度明显不同,农业和房地产业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从波及程度来看,上海受洪灾的间接影响波及程度要高于流域内江苏和浙江;食品制造加工业和纺织工业间接影响波及程度要高于其他行业。本文认为,多区域CGE模型不但能够定量化评估洪灾的对流域内经济的间接影响,并且可以细致地反映间接影响在流域内部的区域和行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 长三角流域 多区域CGE模型 间接经济损失 间接影响系数
原文传递
塔城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井立红 井立军 +3 位作者 高婧 米热古丽 谢芳 马岭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126,共7页
利用塔城地区8个气象站1960~2006年实测日照时数、降水量、总/低云量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47a塔城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利用塔城地区8个气象站1960~2006年实测日照时数、降水量、总/低云量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47a塔城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EOF第1、2特征向量分别描述了塔城地区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变化及南北两大气候区日照时数分布的不同特点;2)塔城地区月均日照时数除1、2、11、12月显著减少;7、8月呈不显著减少外,其余各月均呈不显著增多趋势;冬季日照时数以-6.1 h/10a的速率显著减少,其趋减幅度远大于夏、秋季,春季则呈不显著增多趋势;年均日照时数以-17.3h/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在80年代初之后发生了突变,自1983年以后日照时数逐渐减少;3)塔城地区作物生长季(4-10月)日照时数以34.3 h/10a的速率不显著增多;4)近47a塔城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及低云量(8成日数增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集成分析的环渤海地区河流硝酸盐污染解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冷佩芳 李发东 +4 位作者 古丛珂 朱农 乔云峰 郝帅 杜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7-1548,共12页
近几十年全球人口剧增,粮食生产及燃料消耗都增加了地表水中的氮负荷,而地表水是连接大陆氮库和海洋氮库的重要通道,地表水中的硝酸盐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河口及沿海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因此研究近海河流的氮污染情况、确定影响因素将会为近... 近几十年全球人口剧增,粮食生产及燃料消耗都增加了地表水中的氮负荷,而地表水是连接大陆氮库和海洋氮库的重要通道,地表水中的硝酸盐的增加将直接导致河口及沿海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因此研究近海河流的氮污染情况、确定影响因素将会为近海营养物质的控制及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以环渤海地区的入海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公开数据建立环渤海地表水硝酸盐数据库集成分析,研究入海河流的水体硝酸盐的时空污染特征及其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地表水中硝酸盐浓度的变化范围在0.0~76.4 mg·L^(-1),与溶解氧、总氮、总磷和电导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在空间变化方面,黄河下游及浑太河上游流域硝酸盐污染较为严重.在除去来自城市污废水排放的人工河道带来的硝酸盐浓度异常值后,丰水期(平均浓度4.55 mg·L^(-1))与平水期(平均浓度5.39 mg·L^(-1))的硝酸盐浓度的平均水平较枯水期(平均浓度4.03 mg·L^(-1))更高,且浓度的变化范围(丰水期:0.00~34.90 mg·L^(-1);平水期:0.00~31.00 mg·L^(-1))亦大于枯水期(0.00~25.64 mg·L^(-1)).影响因素方面,硝酸盐浓度与降水量有显著相关性(r=0.122,p=0.01).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表明耕地与建设用地是硝酸盐的主要来源,林地和草地对硝酸盐污染有改善作用.硝酸盐的入海通量约为33.4×10~4t·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河流 硝酸盐污染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入海通量
原文传递
极地环境下人体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雅 孙金海 +1 位作者 万建华 高磊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9-292,296,共5页
该文对极地环境中严寒、干燥、辐射、高海拔、心理、饮食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针对存在的长期性、全面性、适应性等研究不足,提出通过完善研究机制、增加适应性训练研究、优化科学实验等方案,促进极地医学的发展。
关键词 极地 影响因素 环境 医学 健康
原文传递
寒冷地区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春雷 刘晓艳 +2 位作者 张雷 李英丽 初磊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低温影响人工湿地污水的处理效果,限制了人工湿地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文章综合分析了影响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提出:潜流式的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保温特点,在潜流湿地土壤上面铺盖一定厚度的覆盖物可以提高保温效果,... 低温影响人工湿地污水的处理效果,限制了人工湿地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文章综合分析了影响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提出:潜流式的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保温特点,在潜流湿地土壤上面铺盖一定厚度的覆盖物可以提高保温效果,再选择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复合垂直流等可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有关实例也证明:通过合理的设计,人工湿地可以在寒冷地区成功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影响因素 越冬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不同来源地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奇 蔡昕妤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12,F0003,共10页
比较传统的市场规模、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一般影响因素,我国地区之间的环境规制差异也可能会对FDI的流入量产生影响。区别于已有以FDI总量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我国22个省份2004~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环境规... 比较传统的市场规模、劳动力、土地成本等一般影响因素,我国地区之间的环境规制差异也可能会对FDI的流入量产生影响。区别于已有以FDI总量为研究对象,本文基于我国22个省份2004~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不同来源地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环境规制严格程度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差异对日本和新加坡的FDI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对其他国家(地区)而言,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香港和韩国更看重中国大陆的市场和资本聚集度,而欧美发达国家偏好那些技术缺口较小、劳动力质量较高的地区,劳动力成本已经不再成为主要关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不同来源地 环境规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江源果洛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20
作者 马玉花 刘金青 +1 位作者 沈洁 赵洪奎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2期74-78,93,共6页
利用三江源果洛地区6个站1980—2019年的日照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三江源果洛地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近40年的日照时数以-40.2 h/(10 a)的趋势显著减少;日照时... 利用三江源果洛地区6个站1980—2019年的日照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三江源果洛地区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近40年的日照时数以-40.2 h/(10 a)的趋势显著减少;日照时数在春、夏、秋、冬四季均呈减少趋势,变化率分别为-11.4 h/(10 a)、-8.2 h/(10 a)、-11.8 h/(10 a)、-8.2 h/(10 a);月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呈“三峰三谷”型,4月为全年日照时间最多的月份;根据Hurst指数的H值判断,日照时数变化与过去一致,呈较强的减少趋势,四季以及各站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亦与过去一致;日照时数的变化与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低云量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总云量、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果洛地区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