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制及协同发展——以大连市为例 被引量:31
1
作者 韩增林 赵玉青 +1 位作者 闫晓露 钟敬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共10页
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引领地方绿色发展方向,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滨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在阐述GEP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 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为手段评估生态系统状况,引领地方绿色发展方向,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文章以滨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对象,在阐述GEP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基础上,对大连市2005、2010和2015年三期GEP进行核算,从时空维度对GEP—经济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予以分析,并就推动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大连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处于上升趋势,实际增值141.95亿元,增幅37.1%,但调节服务价值实际增值仅为10.9亿元,实际增幅5.68%;②2005—2015年,庄河市GEP综合指数上升程度最大,增长率达140.02%,只有长海县GEP综合指数有所降低,下降率为30.61%;③2005—2015年,大连市经济与GEP主要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经济滞后变为中度协调—生态滞后,耦合协调发展持续转好,但GEP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GEP核算可以体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定量反映生态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生态旅游示范区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视角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30,共10页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利用2007-2016年间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来分析创...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利用2007-2016年间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来分析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政策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增强环境规制效果,扩大生态资本。在示范区创建的初期,该政策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生态旅游示范区对人均收入和生态资本的的正向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对环境规制的作用期则较短。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区域经济 绿色发展 环境规制 准自然实验
原文传递
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异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舒成 朱沛阳 许波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结合江西省绿色发展特色,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等4个维度构建江西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泰尔指数(Theil Index)、莫兰指数(Moran Index)对2009—2019年... 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结合江西省绿色发展特色,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等4个维度构建江西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泰尔指数(Theil Index)、莫兰指数(Moran Index)对2009—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实际提出了促进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鹰潭、南昌、景德镇、新余、吉安、赣州、九江、抚州、宜春、上饶、萍乡;(2)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总体差异近年来正在不断降低,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开始趋于地域均衡;(3)江西省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且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市空间集聚处于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区域分异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绿色生产 绿色生活 空间集聚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气候资源投入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测度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利国 谭笑 +1 位作者 肖晴川 刘爱文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文章将气候生产潜力作为气候资源投入要素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体系,使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3—2020年中国内地地区31个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使用SDM模型和Shapley值对区域差异成因... 文章将气候生产潜力作为气候资源投入要素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体系,使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3—2020年中国内地地区31个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使用SDM模型和Shapley值对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解析,结果如下:(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逐渐超越其他地区成为农业生态效率“领头羊”。(2)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逐渐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特征。(3)SDM模型显示,受灾率、财政支农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负相关,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正相关。(4)Shapley值分解显示,工业化水平是导致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贡献率呈增长趋势,受灾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种植结构和财政支农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气候生产潜力 区域差异 农业资源 财政支农 种植结构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地域性绿色建筑: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晓艳 刘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8-192,共5页
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思考,两种设计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比较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利用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地域建筑则更加注重自然与文化的因素,而这些都是当代建筑设计应该... 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思考,两种设计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比较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利用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地域建筑则更加注重自然与文化的因素,而这些都是当代建筑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文章从两者的思想发展及关系出发,分析地域性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既需要考虑地域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更需要社会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和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地域建筑 文化 自然 绿色技术 社会认知
下载PDF
基于改进密切值法的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少飞 赵鑫 陈翔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160,共9页
推进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提升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绿色技术保障能力、绿色技术投入能力和绿色技术产出能力角度构建了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密切... 推进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提升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从绿色技术保障能力、绿色技术投入能力和绿色技术产出能力角度构建了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密切值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将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划分为5类,对我国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省际差异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并从优化配置绿色技术创新资源、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和发挥先进绿色技术示范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区域工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绿色创新 工业技术 密切值法 优化配置资源 支持体系
下载PDF
协调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思考--借鉴莱茵河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经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娟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绿色协调发展之路,这是长江经济带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应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失衡、顺应国际流域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目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绿色要素流...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绿色协调发展之路,这是长江经济带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应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失衡、顺应国际流域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目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绿色要素流动不自由、绿色主体功能约束不强、绿色公共服务不均等和资源环境承载不协调。欧洲国家在治理莱茵河流域过程中,积累了绿色要素整体流动、绿色空间整体布局、绿色服务整体提升、绿色治理整体推进等经验,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协调发展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促进绿色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绿色主体功能约束水平、实现绿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增强绿色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这样才能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区域协调 长江经济带 生态文明 绿色协调
下载PDF
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评价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玉 穆璐璐 赵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1-44,共4页
绿色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评价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影响绿色产业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 绿色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评价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影响绿色产业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三个维度构建了绿色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测算了2015年各省份绿色产业发展指数。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大部分省份在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上位居前列,而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在绿色产业发展效率上优势较明显。根据不同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质量和效率将各省份划分为四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绿色产业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下载PDF
基于循环经济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韩传峰 廖少纲 刘惠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5-58,共4页
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黄河三角洲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循环经济 区域经济 绿色技术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以长沙安沙镇美村创客项目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石磊 陈楚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2-780,共9页
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环境及地域文脉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而提出系统的八大要素:场地空间布局、景观绿化、交通组织和辅助设施、节能、环境质量、建筑造型、文化... 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环境及地域文脉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而提出系统的八大要素:场地空间布局、景观绿化、交通组织和辅助设施、节能、环境质量、建筑造型、文化传承和生活延续。在此基础上,以湖南长沙安沙镇美村创客项目为实例,对评价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 地域文化 绿色建筑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原型-转译”营建策略——以新加坡绿色建筑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媛 王竹 +2 位作者 钱振澜 王焯瑶 傅嘉言 《南方建筑》 2020年第1期28-34,共7页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物气候界面等4个方...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物气候界面等4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变。“原型-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地区气候 绿色建筑 原型 转译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治理逻辑与规划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德高 孙娟 +3 位作者 刘迪 闫岩 朱碧瑶 赵宪峰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55,共11页
响应全球城市区域的空间治理的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体化治理构架,本文结合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载体”的跨界一体化地区治理逻辑,以及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共... 响应全球城市区域的空间治理的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体化治理构架,本文结合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载体”的跨界一体化地区治理逻辑,以及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共同目标-关键行动-示范项目”的技术逻辑,总结归纳了示范区一体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符合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办法要求的前提下,响应治理逻辑下的三个创新:一是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安排转向自下而上的“共识”和“契约”;二是从面面俱到转向聚焦“有限目标”、直指跨界协同难点的“战略破题”;三是从理想终极蓝图转向适应市场不确定性的渐进式政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地区 区域治理 规划逻辑 长三角 生态绿色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下载PDF
绿色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地区差异及空间收敛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跃 刘莉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1004,共14页
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指标,借助重心模型、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方法,分析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东西... 基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指标,借助重心模型、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方法,分析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地区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东西方向的非均衡性大于南北方向;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呈现东-中-西梯度式递减格局,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2)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总体差异不断减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总体差异呈波动扩大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第一来源;(3)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4)收敛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人力资本和市场规模对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东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收敛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收敛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 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北京艺术中心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14
作者 朱颖秋 赵天 +2 位作者 董红霞 金颖 包延慧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2期1420-1423,共4页
结合剧院功能特点和项目周边的绿色生态条件,北京艺术中心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立了涵盖区域规划和建筑本体层面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系统性集成开放共享、绿色外围护结构、可再循环材料应用、高效机电系统、室内空气品质、水资源利用、海绵... 结合剧院功能特点和项目周边的绿色生态条件,北京艺术中心的绿色建筑设计建立了涵盖区域规划和建筑本体层面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系统性集成开放共享、绿色外围护结构、可再循环材料应用、高效机电系统、室内空气品质、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等七大类别主要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全面提升项目的节能、节材、节水和减碳水平。结果表明,本项目年单位面积碳排放仅为75.87 kgCO_(2)/(m^(2)·a),较参照建筑碳排放降低比例约为16%,并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技术认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剧院 区域绿色 生态设计 建筑本体 绿色设计
下载PDF
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统计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
15
作者 陈黎明 李恬曦 张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42,共11页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命题。评估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选取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东部地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程度最高;(2)东部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差异最大;(3)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存在稳定的β收敛特征。研究结论对于缩小地区间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差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时空演变特征 地区差异 收敛特征 熵值法 价值观念 绿色生产
下载PDF
继往向新:延续地域性绿色健康建筑的人文设计理念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正功 陈婷 +1 位作者 李铮 郭丹丹 《当代建筑》 2021年第9期21-26,共6页
本文首先对"绿色健康"建筑理念的起源和其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做概览式的回顾,反思绿色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和建筑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苏州传统地域建筑环境调节的营造智慧,并以建筑师主导的绿色健康... 本文首先对"绿色健康"建筑理念的起源和其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做概览式的回顾,反思绿色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和建筑师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苏州传统地域建筑环境调节的营造智慧,并以建筑师主导的绿色健康建筑创作实践为载体,尝试探讨延续地域文化的绿色健康建筑设计策略和实践路径。最后,指出延续地域性的人文设计理念对我国绿色健康建筑设计的长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 地域性 绿色健康 苏州园林 设计实践
下载PDF
开发区设立、区域偏向与企业绿色创新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洋冬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63,共15页
绿色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研究开发区设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结合开发区政策的区域偏向特征,探讨开发区设立对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逻辑机理。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从整... 绿色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研究开发区设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结合开发区政策的区域偏向特征,探讨开发区设立对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差异及其逻辑机理。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从整体上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并且激励作用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开发区设立的中西部偏向有损经济的可持续性,开发区设立对东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并且从长期来看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仍然激励不足。研究还发现,开发区绿色创新激励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可能主要来源于不同地区之间市场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本地竞争、对外开放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由此可见,开发区设立只有与本地经济特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创新与环境治理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设立 区域偏向 绿色创新 多期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基于区域差异化视角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大庆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贾佳 荆忠伟 李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82,共6页
科学识别生态源地、合理构建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措施。基于区域差异化视角,以大庆市主城区为例,通过景观指数法与风险"源(source)-汇(sink)"法的协同使用,识别出大同区、... 科学识别生态源地、合理构建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措施。基于区域差异化视角,以大庆市主城区为例,通过景观指数法与风险"源(source)-汇(sink)"法的协同使用,识别出大同区、红岗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和萨尔图区的区域生态源地。基于多层级网络构建原则,使用最小成本路径(LCP)方法生成城市生态廊道,整合多级廊道的空间结构,优化大庆市主城区的GI网络布局。结果表明,区域差异化源地筛选耦合多层级网络构建的研究思路契合了地方性研究的特殊性,有效改善了资源型城市各区之间源地分布不均、网络结构偏倚的传统布局,优化了区域尺度下生态源地的连通性及城市生态空间保护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区域差异化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源地 最小成本路径 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青海省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煜 王军 +3 位作者 任娟 王晋 黄杰 吴鑫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6,共4页
基于对青海省气候、资源、经济、文化、行政区划等方面特征因素的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了5个地域特征综合分区;在对比分析国标及其他省市既有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探索构建了青海省地域适宜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关键词 地域适宜性 绿色建筑 设计标准 青海省
原文传递
区域一体化与城市群绿色发展——基于长三角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格 高达 吕世公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31,共10页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扩容 绿色发展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