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继霞 王华春 樊骋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81,共15页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 科学测度和分析“双碳”目标下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对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内涵出发,基于碳汇、碳排放和面源污染视角构建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混合超效率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01—2020年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但呈现下降趋势,三大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的区域分布格局。②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是中国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区域内基尼系数超过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除粮食主产区外,全国及其他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或多级分化现象。④除粮食主产区存在发散特征外,全国、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状况、城镇化率等对不同粮食功能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耕地利用 生态效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收敛性
下载PDF
不同地区枣树干腐病病原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孟颢光 魏晨星 +5 位作者 祁魏峥 文才艺 王留超 万鑫茹 臧睿 赵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有效防控枣树干腐病,以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斑分离物为材料,采用ITS和EF-1α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室内接种方法,对枣树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病原菌包括葡萄座... 为有效防控枣树干腐病,以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斑分离物为材料,采用ITS和EF-1α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以及室内接种方法,对枣树干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47株不同来源的枣树干腐病病原菌包括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希氏座腔菌(Spencermartinsia viticola)、平截色二孢(Diplodia mutila)、色二孢菌(D. seriata)和火炬树暗葡腔菌(Phaeobotryon rhois)5个种,其中,S. viticola的分离频率最高,约65.96%,B. dothidea的分离频率次之,为17.02%;河南和河北的优势病原菌分别为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色二孢菌(D. seriata),山西、甘肃和宁夏的优势病原菌均为希氏座腔菌(S. viticola);枣树干腐病的5种病原菌中B. dothidea的致病力最强,P. rhois的致病力最弱;病原菌S. viticola在山西和河北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强,在河南、宁夏和甘肃的分离株致病力较弱。以上研究表明,枣树干腐病的病原主要由5种葡萄座腔科的真菌组成,不同地域的优势病原菌存在差异;此外,不同地区的同种病原菌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种病原菌株间的致病力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干腐病 病原真菌 病原鉴定 致病力 地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