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情感方式与关系进路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于思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7,135,共8页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技术怀旧"能够帮助人们管理由技术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填补新技术带来的兴奋感与旧技术象征的稳定性之间的情感隔阂,构成对自我的稳固定义。然而,文化工业对时代要素的再生产消解着真正的公共记忆,使技术怀旧沦为当下情境的再现,无法摆脱回归理想化过去的窠臼。有鉴于此,技术怀旧研究应当采取动态关系进路下开放的相对主义方法体系,在物质与现象叙事之外探寻技术怀旧主体的社会身份及其对媒介技术变迁的想象与感知,从"事实的角度"转向"关注的角度",促使技术怀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为人类构建共同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怀旧 修复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记忆的技术 技术的记忆
原文传递
历史的忧郁与消失的未来——《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现代自性危机
2
作者 赖同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通过虚构第三个千年英格兰的未来,书写了英国被后帝国殖民忧郁所笼罩的民族心态,并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文化帝国主义下,地方性在面对“美国化”的全...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英格兰,英格兰》通过虚构第三个千年英格兰的未来,书写了英国被后帝国殖民忧郁所笼罩的民族心态,并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文化帝国主义下,地方性在面对“美国化”的全球化的脆弱性与后现代主义社会下个人追寻主体的同一性的困难。巴恩斯的书写是一种反思型怀旧,指向一种更为真实的未来,并在其中将对真实未来的希望寄托于人与人、人与生活之间的文化亲密性上,体现了其之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忧郁 反思型怀旧 文化帝国主义 自性危机
下载PDF
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更新思考
3
作者 宋子健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第12期56-57,共2页
城市历史街区是记忆的遗产,其承载着数代人的繁衍、生息与老去,见证了时事变迁与思潮流转,凝聚成无法复制的“文化乡愁”,成为城市的独特风景。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从怀旧视角思考历史城区更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修复型怀旧下... 城市历史街区是记忆的遗产,其承载着数代人的繁衍、生息与老去,见证了时事变迁与思潮流转,凝聚成无法复制的“文化乡愁”,成为城市的独特风景。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从怀旧视角思考历史城区更新存在的问题,探讨修复型怀旧下的怀旧虚化及反思型怀旧缺失后历史街区“灵韵”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修复型怀旧 反思型怀旧
下载PDF
工业废墟的历时呈现北京老鼎丰总部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怡晨 《时代建筑》 2023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文章从历时性的视角对工业废墟改造更新的新旧关系展开探讨.北京老鼎丰总部设计处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中.在这种时间悬置性的表现上,如恩的设计语言保持了一贯的明晰与细致:新旧嫁接、材料对比、并置组合,将原有的老厂房划分为承载不... 文章从历时性的视角对工业废墟改造更新的新旧关系展开探讨.北京老鼎丰总部设计处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中.在这种时间悬置性的表现上,如恩的设计语言保持了一贯的明晰与细致:新旧嫁接、材料对比、并置组合,将原有的老厂房划分为承载不同时间切面的各个层面.一切的新旧变化,都呈现出一种对工业废墟的时间重构.设计为工业废墟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怀旧"引入工业废墟的历时呈现,从而赋予普通废墟以历史的理解、当下的存在和未来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墟 适应性改造 历时性 反思型怀旧
下载PDF
Food Nostalgia and the Contested Time
5
作者 Jin FE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6年第1期58-85,共28页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several narratives that express nostalgia through the food of Nanjing, especially those representing the famous halal (qingzhen 清真) restaurant Ma Xiangxing 马祥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several narratives that express nostalgia through the food of Nanjing, especially those representing the famous halal (qingzhen 清真) restaurant Ma Xiangxing 马祥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how narrative time can be manipulated in order to variously position and frame history. After outlining the context of prevalent cultural nostalgia in contemporary China, I begin with a publicity narrative generated by Ma Xiangxing. I then move on to literary representations by authors such as Wu Jingzi 吴敬梓, Huang Shang 黄裳, and Ye Zhaoyan 叶兆言. Finally, I look at "Nanjing 1912," a high-end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district that attempts to invoke the Republican era in order to attract consumers. As food nostalgia evolved from a rebellion against modernity to a marketing strategy in China, it has generated narratives that embody a mix of restorative and reflective nostalgia. A linear narration of history and tradition coexists with a circular narration that challenges its accuracy; thus, not only does originality eventually become a meaningless concept, but simulation also precedes and creates reality in the general commercialization of nostalgia in post-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nostalgia Ma Xiangxing NANJING narrative time restorativenostalgia reflective nostalgia post reform China
原文传递
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怀旧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3期30-37,共8页
怀旧是现代性语境之下人类个体维护并重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现代性所导致的身份危机或存在焦虑感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怀旧叙事,稳固并重申自我身份。然而,不同的怀旧模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长日... 怀旧是现代性语境之下人类个体维护并重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现代性所导致的身份危机或存在焦虑感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怀旧叙事,稳固并重申自我身份。然而,不同的怀旧模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复原性怀旧企图重构一个单一、固定、排外的英国身份,这种身份的合法性最终为小说叙事自身所解构。相反,《群山淡景》中悦子的反思性怀旧则通过反讽式、碎片化的叙事,成功重构了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非本质主义身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身份认同 石黑一雄
下载PDF
“反思”和“修复”:两种乡愁乌托邦的现代生成和文学表达——以1920年代鲁迅与废名的乡土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桂尽贤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381-396,539,共17页
"乡愁乌托邦"是现代性体验的重要构成,充当了一种心灵防卫机制,弥合现代性造成的断裂。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剧烈变化造就了中国1920年代独特的情感结构,并在其具体的形成过程中裂变为不同的类型,鲁迅的"反思型"和... "乡愁乌托邦"是现代性体验的重要构成,充当了一种心灵防卫机制,弥合现代性造成的断裂。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剧烈变化造就了中国1920年代独特的情感结构,并在其具体的形成过程中裂变为不同的类型,鲁迅的"反思型"和废名的"修复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类型。"乡愁乌托邦"是一个时空综合体的现代情感结构,这两种类型对时间上的回溯可分为"意愿记忆"与"非意愿记忆";在空间想象上分别对应着绘画中的"乡村木刻版画"与"山水写意画"。"乡愁乌托邦"是带有中国经验的审美意识形态,其特殊性是通过回望过去从而获取一种抵抗现实困境与建设未来的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结构 “反思型”乡愁乌托邦 “修复型”乡愁乌托邦 中国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