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禾 邢更彦 +6 位作者 杨传铎 张新宇 姜川 吴奋起 白晓东 高春华 叶启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右旋转20°完整标本刚度测试后,行L3椎体楔形截骨,后方小关节切除,制备椎体骨折脱位标本,并进行DRFS内固定,同法测试脱位后及内固定后各项运动刚度。1998年4月-2002年10月,对3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32.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4例,L2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2例,爆裂骨折16例,骨折脱位13例。结果骨折脱位标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的刚度较完整标本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FS内固定后标本各项运动的刚度均高于骨折脱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标本后伸刚度高于完整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运动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由46.2%±7.5%和76.4%±2.4%恢复至89.8%±4.6%和94.1%±1.5%,伤椎中点高度由术前60.8%±6.4%恢复至90.7%±2.9%,Cobb角由术前(26.3±5.9)°降至(5.2±1.8)°,以上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均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5例A级,恢复至B级2例,3例无变化;6例B级恢复至C级4例,D级2例;13例C级恢复至D级6例,E级7例;7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自行研制的DRFS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理活动要求。DRFS具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功能,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定量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钟红刚 张兴平 +4 位作者 金阳 李茂林 孟和 张连仁 刘庆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7-149,共3页
本文介绍我们在中西医结合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基础上,利用我们在生物力学原理指导下研制的卡式骨圆针变形传感器(专利号ZL00201477.7),对骨折治疗过程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通过定量监测临床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活动,使... 本文介绍我们在中西医结合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基础上,利用我们在生物力学原理指导下研制的卡式骨圆针变形传感器(专利号ZL00201477.7),对骨折治疗过程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通过定量监测临床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活动,使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得到更好的疗效和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复位固定器 生物力学 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