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洲灌区水氮减施密植玉米的光合源动态和产量表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喜军 魏廷邦 +1 位作者 樊志龙 柴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2-1310,共9页
为进一步探索河西绿洲灌区玉米在水、氮减量的条件下能否支撑较高的种植密度而获得高产,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传统灌水(W1)和生育期减量20%灌水(W2)2个灌水梯度,高施氮(450 kg·hm^-2,N1)、减量30%施氮(300 kg·hm^-2、N2)2... 为进一步探索河西绿洲灌区玉米在水、氮减量的条件下能否支撑较高的种植密度而获得高产,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传统灌水(W1)和生育期减量20%灌水(W2)2个灌水梯度,高施氮(450 kg·hm^-2,N1)、减量30%施氮(300 kg·hm^-2、N2)2个施氮水平和D1(7.5万株·hm^-2)、D2(9.75万株·hm^-2)、D3(12万株·hm^-2) 3个种植密度,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采用水氮耦合组合,测定玉米生育期内光合源动态、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在生育后期W2N2玉米光合势(LAD)与W1N1无显著差异,在W2N2条件下,D2的LAD较D1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增加8.7%,D2与D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W2N2条件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终与W1N1持平,D2干物质积累量较D1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平均增加21.1%,D2与D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D2玉米籽粒产量在W2N2与W1N1间保持同等水平,较D1玉米籽粒产量提高9.0%~33.7%;灌水和施氮因素对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均不显著,而在同等水、氮条件下,D3玉米穗粒数较D1降低了5.9%~26.1%,千粒重降低了9.2%~12.3%。综上,D2水平使减量灌水、减量施氮条件下的玉米在生育后期仍然保持较大的LAD,为玉米产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从而获得高产。本研究结果为通过水氮减施实现资源节约的高效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灌区 水氮减施 密度 光合势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