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低温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聚合粒度分布和成核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洪涛 谭必恩 +1 位作者 胡芳 李建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 (NH4 ) 2 S2 O8/ Na HSO3研究了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低温下的细乳液共聚合 ,细乳液单体液滴在亚微米级 (1 0 0~ 40 0 nm) .测定了聚合过程中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变化 ,发现细乳液聚合随引发剂、乳化剂和共乳化... 用氧化还原引发剂 (NH4 ) 2 S2 O8/ Na HSO3研究了苯乙烯 (St) /丙烯酸丁酯 (BA)低温下的细乳液共聚合 ,细乳液单体液滴在亚微米级 (1 0 0~ 40 0 nm) .测定了聚合过程中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变化 ,发现细乳液聚合随引发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浓度的增加 ,乳胶粒子尺寸变小 ,分布变宽 ,并且比相同条件下传统乳液聚合的粒子大 .计算了聚合过程中粒子数变化规律及乳化剂覆盖率 ,讨论了细乳液与传统乳液中引发剂、乳化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及成核机理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粒度分布 成核机理 苯乙烯 丙烯酸丁
下载PDF
有关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平 谢洪泉 +1 位作者 侯笃冠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 以两性共聚物为稳定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引发丙烯酸铵进行反相乳液聚合 ,以制备高性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剂、引发剂、共聚单体及链转移剂对聚合的影响。指出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能作为稳定剂 ;过氧化苯甲酰 -二甲基苯胺及叔丁基过氧化氢 -焦亚硫酸钠两种氧化还原引发剂均能在 35℃引发聚合 ,得到 1.5 %白浆粘度分别达 9.2× 10 4m Pa.s及 8.7× 10 4m Pa.s的产物。丙烯酸铵与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酸增稠剂 氧化还原引发剂 涂料印花增稠剂
下载PDF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玉米淀粉与丙烯酸钠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岳英 张国莹 夏春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该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产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达到64.04%、73.82%、86.43%.该文还对该引发体系... 该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玉米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并对重要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产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达到64.04%、73.82%、86.43%.该文还对该引发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丙烯酸 接枝共聚 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不同种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淀粉与丙烯酸接枝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存国 孙琳 +4 位作者 林琳 董晓臣 袁涛 肖红杰 赵树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0-292,296,共4页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H2O2、K2S2O8-Na2S2O3、Mn3+及Ce4+等不同种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用FTIR、XRD、DSC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氧...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H2O2、K2S2O8-Na2S2O3、Mn3+及Ce4+等不同种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用FTIR、XRD、DSC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分析和吸水性能测试结果比较,研究表明采用K2S2O8-Na2S2O3做引发体系时,接枝产物的吸水倍率最高,吸去离子水近1000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淀粉 丙烯酸 氧化-还原引发剂 接枝共聚
下载PDF
AMPS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耐盐抗温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谭颖 李志强 +2 位作者 张志成 潘振远 车吉泰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47-48,52,共3页
使用新型氧化 -还原引发剂 ,采用水溶液共聚合 ,低温引发的方法合成了AMPS二元或三元共聚物。结果表明 ,AMPS共聚物的耐盐抗温性能优于PAM ,并随AMP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AMPS共聚物 合成 耐盐抗温性能 研究 氧化-还原引发剂 水溶液共聚合 聚合物驱油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银(II)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1010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盈海 刘卫宏 +1 位作者 赵敏 孟劲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97-600,共4页
二过碘酸合银(II)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1010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刘盈海刘卫宏赵敏孟劲功(河北大学化学系保定071002)关键词二过碘酸合银(II)钾,尼龙1010,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接枝共... 二过碘酸合银(II)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1010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刘盈海刘卫宏赵敏孟劲功(河北大学化学系保定071002)关键词二过碘酸合银(II)钾,尼龙1010,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目前Ce(IV)被认为是一种十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 二过碘酸合银钾
下载PDF
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秋勇 许永东 +1 位作者 陈小平 马玉刚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2,共3页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体系引发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相关机理的介绍,通过对常温合成与加热合成过程中引发剂产生自由基原理的比较,以及对国内常温合成聚羧酸减水剂所用引发剂的类型及种类进行介绍,并对常温合成减水剂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常温合成 氧化还原 引发剂 机理
下载PDF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在氯化锌溶液中的聚合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占平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一种有机过氧化物(OPO)和有机还原剂(ORA)组成的新引发体系,在ZnCl2溶液中研究了AN-MA-IA的溶液共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初始聚合反应速度与两种引发剂各自浓度的1/2次方成正比,与单体浓度[M]的3/2... 以一种有机过氧化物(OPO)和有机还原剂(ORA)组成的新引发体系,在ZnCl2溶液中研究了AN-MA-IA的溶液共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初始聚合反应速度与两种引发剂各自浓度的1/2次方成正比,与单体浓度[M]的3/2次方成正比,并求得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9.91kJ/mol。聚合体浆液稳定,可直接纺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氯化锌 聚丙烯腈纤维 聚合 溶剂 纺丝
下载PDF
高聚合度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钟宏 闻振乾 +1 位作者 符剑刚 张文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制备高分子量的CPAM。研究了影响AM与DMDAAC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因素,得到了优化条件为:单体浓度为30%,DMDAAC与AM摩尔比为5∶95,聚合温度为30℃,低温段引发剂用量为0.05... 采用丙烯酰胺(AM)与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制备高分子量的CPAM。研究了影响AM与DMDAAC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因素,得到了优化条件为:单体浓度为30%,DMDAAC与AM摩尔比为5∶95,聚合温度为30℃,低温段引发剂用量为0.05‰(占单体质量分数,下同),K2S2O8与NaHSO3质量比为1∶1,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用量为0.025‰,尿素用量为4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用量为0.05‰,在此优化条件下聚合反应16 h后得到分子量为1.217×107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CPAM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水处理和固液分离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氧化还原引发剂 絮凝剂 自由基聚合
下载PDF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新型两性共聚物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玉贵 王秋霞 谭业邦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DM PS),用核磁共振对DM PS进行表征,并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K2S2O8)-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试剂为乳化剂,DM PS两性单体与丙烯酰胺(... 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DM PS),用核磁共振对DM PS进行表征,并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K2S2O8)-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Span80试剂为乳化剂,DM PS两性单体与丙烯酰胺(AM)共聚制得具有反聚电解质性质的两性共聚物poly(AM-co-DM PS),考察了影响反相乳液聚合的因素。获得最佳反应条件:35℃,V(环己烷)∶V(水)=2∶3,ρ(Span80)=2.0g/dL,m(DM PS)∶m(AM)=0.30,ρ(DM PS+AM)=30g/dL,c(K2S2O8)=3.2mm ol/L,c(TMEDA)=4.0mm ol/L,在此条件下,两性共聚物的特性黏数为6.5dL/g,收率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聚合 两性共聚物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 N-二甲基-N-丙磺酸胺盐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下的淀粉、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祥义 徐晓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9-161,共3页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20为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过硫酸钾为3.1mmol/L,亚硫... 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20为乳化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在过硫酸钾为3.1mmol/L,亚硫酸氢钠为3.1mmol/L,单体丙烯酸浓度为2.6mol/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3h,乳化剂浓度为5%时,单体转化率为92.6%、淀粉接枝率为43.2%、淀粉接枝效率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接枝共聚反应 反相乳液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下载PDF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1010上接枝共聚合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盈海 刘卫宏 +3 位作者 于同利 范志涛 王逢利 王兰芬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二过碘酸含铜(Ⅲ)钾(简称Cu(Ⅲ))为氧化剂,尼龙1010自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尼龙1010表面引发丙烯聚合反应.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表征,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关键词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 尼龙1010 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万涛 申红 李祥 《弹性体》 CAS 2002年第2期9-13,共5页
本文以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丙烯酸 -丙烯酸羟乙酯为聚合体系 ,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氧化剂 /还原剂用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特性粘度、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并与过硫酸铵单组分... 本文以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丙烯酸 -丙烯酸羟乙酯为聚合体系 ,以过硫酸铵 /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氧化剂 /还原剂用量、不同反应温度、不同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特性粘度、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并与过硫酸铵单组分引发进行了比较 ,用红外光谱 (IR)和差热分析 (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以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 ,过量的还原剂起阻聚或缓聚的作用 ,采用复合乳化剂体系可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乳液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丙烯酸酯乳液共聚物 合成 研究 氧化还原 引发剂
下载PDF
室温制备含不饱和聚醚侧链聚羧酸减水剂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林 赵明锐 +4 位作者 类彦辉 薄强龙 温达 刘杰 寿崇琦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6期57-59,共3页
通过向含有聚醚大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等的混合水溶液体系中加入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方法使体系共聚,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含有聚醚侧链、羧基和磺酸基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很好地克服了传统聚羧酸减水剂只能在... 通过向含有聚醚大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等的混合水溶液体系中加入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方法使体系共聚,在室温条件下制备出含有聚醚侧链、羧基和磺酸基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很好地克服了传统聚羧酸减水剂只能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制备的缺陷,制备的减水剂具有固含量高、掺量低、分散性好、混凝土减水率高、对混凝土有良好的保坍和增强作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制备 氧化还原引发剂 聚羧酸减水剂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祥义 徐晓军 《胶体与聚合物》 2005年第2期14-15,18,共3页
研究了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 研究了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考察了不同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并确定反应较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接枝共聚反应 马铃薯淀粉 亚硫酸氢钠 引发剂浓度 单体转化率 过硫酸钾 单体浓度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接枝效率 红外光谱 低温快速 聚合反应 接枝率 共聚物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降解天然橡胶与丙烯酸酯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祥义 付惠 何森泉 《弹性体》 CAS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 N,N 二甲基苯胺(BPO 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降解天然橡胶胶乳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聚合,以过氧化苯甲酰 N,N 二甲基苯胺(BPO DMA)为氧化还原引发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引发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加料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可使聚合反应低温快速进行,过量还原剂起阻聚作用,采用复合乳化剂可提高聚合反应速度和乳液稳定性,补加料可提高接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引发 降解 天然橡胶 丙烯酸酯 共聚 接枝共聚 单体转化率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下载PDF
K_2S_2O_8/NaHSO_3引发MMA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的接枝聚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宇海银 凌青 +3 位作者 孙益民 李华春 龙惠惠 左光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50-352,共3页
采用K2 S2 O8/NaHSO3 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上接枝聚合 ,考察了反应条件 ,如引发剂浓度、温度。
关键词 羟丙甲基纤维素 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聚合 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K2S2O8 NAHSO3 MMA
下载PDF
丙烯酸单体用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还原聚合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克阳 张苏姣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1-45,共5页
阐述了丙烯酸单体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的“还原聚合’.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主要受还原剂用量的影响,在低温下聚合可获得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
关键词 丙烯酸 氧化-还原 引发剂 还原聚合 聚丙烯酸钠
下载PDF
KPS-CuSo_4-Na_2SO_3参与的无皂液聚合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李宗 邹友思 +1 位作者 陈世群 潘容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研究了MMA-St在氧化还原引发剂KPS-CuSO_4-Na_2SO_3存在下的快速无皂乳液聚合.当[MMA]=0.51mol/L、[St]=0.49 mol/L、70℃对,在[KPS]=2.77×10^(-3)mol/L、[CuSO_4]=1.50×10^(-5)mol/L、[Na_2SO_3]=2.77×10^(-3) mol/L条... 研究了MMA-St在氧化还原引发剂KPS-CuSO_4-Na_2SO_3存在下的快速无皂乳液聚合.当[MMA]=0.51mol/L、[St]=0.49 mol/L、70℃对,在[KPS]=2.77×10^(-3)mol/L、[CuSO_4]=1.50×10^(-5)mol/L、[Na_2SO_3]=2.77×10^(-3) mol/L条件下反应100min,转化率大于90%;讨论了胶乳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求出了聚合反应活化能E_a=81.6 kJ/mol和聚合反应速率常数k_p=321.9 L/m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甲基 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桂红 刘晴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探讨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引发剂用量和不同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摩尔比时,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有明... 探讨了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溶液聚合中的引发作用,观察到在相同聚合条件下,不同引发剂用量和不同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摩尔比时,丙烯酰胺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速率和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20%时,AM单体转化率较高,达到95%;引发剂用量为0.15%时,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较大,为158万;亚硫酸氢钠与过硫酸钾的摩尔比为0.6时,转化率和聚合速率最大;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指数为0.53,与自由基聚合双基终止条件下的理论值0.5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氧化还原引发剂 丙烯酰胺 聚合动力学 转化率 聚合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