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互动论:基于“做性别”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晴锋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9,共11页
自从坎迪斯·韦斯特和唐·齐默尔曼的《做性别》一文发表以来,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革命,即社会性别从一种"结构性规定"转变成"互动式达成"。"做性别"视角强调性别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征... 自从坎迪斯·韦斯特和唐·齐默尔曼的《做性别》一文发表以来,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革命,即社会性别从一种"结构性规定"转变成"互动式达成"。"做性别"视角强调性别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征,性别成为不断进行过程中的社会互动的产物。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在反思"做性别"视角的基础上形成了另外两种性别研究范式,即"消解性别"和"再做性别"。这三种性别研究范式可被统称为"性别互动论",它们都强调性别的达成、解构或重构是在情境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性别互动论的意义在于重新将性别斗争权力归还给个体,使每一次日常互动成为潜在的重要赋权机会。该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传统的性别阶序及其运作机制,并促成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性别” 消解性别 再做性别 性别不平等
原文传递
在家庭与性别之间:农村青年女性的“做女儿”实践
2
作者 杨祖丽 郑丹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5,共14页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 韦斯特和齐默尔曼的“做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在特定情境下的互动式达成,拓展了将性别实践仅视为角色或制度结果的传统性别理论。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妻子或母亲的性别实践,忽视了原生家庭中的青年女性。做妻子、母亲的女性通常更主动,处于平等或优势地位,传统文化中女儿在性别和代际两个维度均处于下位且难以退出,这使得“做女儿”的性别实践更能呈现不同性别观念的交互影响与互构。以王芳哥哥出轨事件为例,本文指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女性的性别实践在传统与现代力量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性,教育和经济提升确实能给女性赋权,但并不必然导致女性观念变化和地位的根本改变。基于理性的女儿偏爱观以及女性主义理论作为异文化,对于“做女儿”实践可能产生重大冲击。即便如此,在情感压力下采纳家庭主义性别观念维系家庭和谐仍是农村青年女性“做女儿”的首要原则。性别平等价值观的践行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做女儿 做性别 再做性别 家庭和谐 性别平等
下载PDF
中国女性反化妆性别经验的质性考察——以“返璞归真|AwakendPhoenixes”豆瓣小组为例
3
作者 吴海荣 赖茗薪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一批中国青年女性正经历从化妆转变为不化妆。研究发现,反化妆对青年女性来说是一种认知重构后的性别实践,同时,放弃化妆被她们视为抵抗父权制的微观政治诉求。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采取组合化和策略化的方式使用媒介。中国青年女性的反化... 一批中国青年女性正经历从化妆转变为不化妆。研究发现,反化妆对青年女性来说是一种认知重构后的性别实践,同时,放弃化妆被她们视为抵抗父权制的微观政治诉求。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采取组合化和策略化的方式使用媒介。中国青年女性的反化妆实践,一方面体现了对消费主义的一定抵制,展现了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她们对美的认知较为切面化和功能化。媒介在女性反化妆实践中起到了基础设施的作用,然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该实践在“再做性别”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化妆经验研究 再做性别 豆瓣小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