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
1
作者
李芳柏
王旭刚
+1 位作者
周顺桂
刘承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3-1351,共9页
综述了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的结构、形态及其转化;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异化铁还原作用下的有机氯转化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转化与脱氯转化过程。氧化转化包括暗态下的化学氧化与光化学氧化过...
综述了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的结构、形态及其转化;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异化铁还原作用下的有机氯转化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转化与脱氯转化过程。氧化转化包括暗态下的化学氧化与光化学氧化过程;脱氯转化包括脱氢卤化、加氢脱氯、脱双卤、二聚脱氯与亲核置换脱氯等反应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受胶体界面pH、Eh、水溶性有机物、金属离子、铁氧化物形态与铁还原细菌等的显著影响。有机氯非生物转化的化学-微生物耦合机制、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对界面有机氯非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红壤胶体界面有机氯污染的综合调控技术方法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有助于推动土壤胶体界面环境化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胶体
铁氧化物
有机氯
非生物转化
界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病原菌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文强
刘星
+1 位作者
蔡鹏
黄巧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研究了pH和KCl离子强度对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影响,结合表面物化性质和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分析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拟合Freundlich方程(R2>0.97),...
研究了pH和KCl离子强度对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影响,结合表面物化性质和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分析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拟合Freundlich方程(R2>0.97),猪链球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分配系数(Kf)是大肠杆菌的4.5倍~6.1倍,细菌在去有机质胶体表面吸附的Kf值为含有机质胶体的2.4倍~3.2倍。比表面积越大或zeta电位绝对值越小,细菌吸附能力越强,吸附态细菌位于距红壤胶体表面90~100 nm处的次级小能位置。随着体系pH降低(9.0~4.0)或离子强度增大(1~10 mmol L-1),细菌与红壤胶体互作能障降低,细菌吸附量增大,吸附机制符合DLVO理论;而在高离子强度下(50~100 mmol L-1),猪链球菌吸附量降低了3.4%~5.6%,表明除DLVO作用力外,非DLVO作用力如空间位阻排斥和疏水作用对吸附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胶体
猪链球菌
大肠杆菌
吸附
DLVO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壤胶体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
19
3
作者
夏良树
黄欣
+2 位作者
曹存存
吕俊文
陈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92-1699,共8页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某铀矿山附近土壤中的红壤胶体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吸附平衡时间、铀溶液初始浓度、胶体用量、胶体粒径和有机质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某铀矿山附近土壤中的红壤胶体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吸附平衡时间、铀溶液初始浓度、胶体用量、胶体粒径和有机质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越小,胶体粒径越小,胶体对U(Ⅵ)的吸附量越大;单位质量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量随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红壤胶体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25℃、pH值为3.5、离子强度为0.001mol/L时,粒径小于1μm的红壤胶体的饱和吸附量qmax为76.76μg/mg。红壤胶体吸附铀酰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与吸附相关的主要基团为羟基、羰基、Si—O、Si—O—Fe等。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胶体
吸附
U(Ⅵ)
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25
1
作者
李芳柏
王旭刚
周顺桂
刘承帅
机构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3-135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770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36533)
文摘
综述了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的结构、形态及其转化;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异化铁还原作用下的有机氯转化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转化与脱氯转化过程。氧化转化包括暗态下的化学氧化与光化学氧化过程;脱氯转化包括脱氢卤化、加氢脱氯、脱双卤、二聚脱氯与亲核置换脱氯等反应过程。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主要受胶体界面pH、Eh、水溶性有机物、金属离子、铁氧化物形态与铁还原细菌等的显著影响。有机氯非生物转化的化学-微生物耦合机制、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对界面有机氯非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红壤胶体界面有机氯污染的综合调控技术方法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有助于推动土壤胶体界面环境化学的发展。
关键词
红壤胶体
铁氧化物
有机氯
非生物转化
界面
Keywords
red soil
colloids
interface
iron
oxides
organchlorines
abiotic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X13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病原菌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文强
刘星
蔡鹏
黄巧云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96,408250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6Z302)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1066)资助
文摘
研究了pH和KCl离子强度对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影响,结合表面物化性质和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分析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拟合Freundlich方程(R2>0.97),猪链球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分配系数(Kf)是大肠杆菌的4.5倍~6.1倍,细菌在去有机质胶体表面吸附的Kf值为含有机质胶体的2.4倍~3.2倍。比表面积越大或zeta电位绝对值越小,细菌吸附能力越强,吸附态细菌位于距红壤胶体表面90~100 nm处的次级小能位置。随着体系pH降低(9.0~4.0)或离子强度增大(1~10 mmol L-1),细菌与红壤胶体互作能障降低,细菌吸附量增大,吸附机制符合DLVO理论;而在高离子强度下(50~100 mmol L-1),猪链球菌吸附量降低了3.4%~5.6%,表明除DLVO作用力外,非DLVO作用力如空间位阻排斥和疏水作用对吸附也有贡献。
关键词
红壤胶体
猪链球菌
大肠杆菌
吸附
DLVO理论
Keywords
red soil
colloids
Streptococcus
suis
Escherichia
coli
Adsorption
DLVO
theor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壤胶体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
19
3
作者
夏良树
黄欣
曹存存
吕俊文
陈伟
机构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92-169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975070)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2A120)
文摘
采用静态法研究了某铀矿山附近土壤中的红壤胶体在不同pH值、离子强度、吸附平衡时间、铀溶液初始浓度、胶体用量、胶体粒径和有机质条件下对U(Ⅵ)的吸附影响,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越小,胶体粒径越小,胶体对U(Ⅵ)的吸附量越大;单位质量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量随铀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红壤胶体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25℃、pH值为3.5、离子强度为0.001mol/L时,粒径小于1μm的红壤胶体的饱和吸附量qmax为76.76μg/mg。红壤胶体吸附铀酰离子前后的红外光谱表明,与吸附相关的主要基团为羟基、羰基、Si—O、Si—O—Fe等。红壤胶体对铀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红壤胶体
吸附
U(Ⅵ)
机理
Keywords
red soil
-
colloid
adsorption
U(VI)
mechanism
分类号
X59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壤胶体铁氧化物界面有机氯的非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李芳柏
王旭刚
周顺桂
刘承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病原菌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赵文强
刘星
蔡鹏
黄巧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红壤胶体对U(Ⅵ)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夏良树
黄欣
曹存存
吕俊文
陈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