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苯基咔唑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8
1
作者 付慧英 吴欢荣 +1 位作者 肖斐 邵丙铣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0-284,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N-苯基咔唑的衍生物:3-2-(3,3-二腈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苯基-咔唑(PNCa-2CN)。PNCa-2CN的甲醇溶液光致发光光谱和固体膜光致发光光谱峰值分别位于598nm和660nm。以PNCa-2CN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掺杂在A ... 设计合成了一种N-苯基咔唑的衍生物:3-2-(3,3-二腈基亚甲基-5,5-二甲基-1-环己烯基)乙烯基-N-苯基-咔唑(PNCa-2CN)。PNCa-2CN的甲醇溶液光致发光光谱和固体膜光致发光光谱峰值分别位于598nm和660nm。以PNCa-2CN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掺杂在A lq3中,制备了结构为ITO/NPB/A lq3:PNCa-2CN(5%)/A lq3/Mg:Ag/Ag的具有较高发光效率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峰值为600nm,在外加20V直流电压时达到2372cd.m-2的发光亮度,100mA.cm-2和20mA.cm-2其亮度分别为323cd.m-2和64cd.m-2,器件最大流明效率达到1.3 lm.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红色发光 N-苯基咔唑
原文传递
染料掺杂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伟明 朱文清 +3 位作者 张步新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0,共3页
In order to us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in display application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tain red emitting light. There are two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d emitting light: doping high fluorescent dyes i... In order to us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in display application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tain red emitting light. There are two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d emitting light: doping high fluorescent dyes in host or using metal complexes. Phosphorescent dyes has been used efficiently recently. In this letter, we demonstrate r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 wit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consisting of aluminum tris(8 hydroxyquinoline) (Alq 3) doped with the dye DCM and DCJTB, which the emission color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DCM and DCJTB. The typical cell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ITO/ hole transport layer (60nm, TPD) /emitting layer(60nm, Alq 3 + red dopant) /LiF(0.5~2nm) /Al(150nm)]. For DCM doped devices, the maximum luminance of 148000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0.51, y =0.47) and 5730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0.58, y =0.42) are measured for DCM concentration of 0.2% and 2% in Alq 3, respectively; and for DCJTB doped devices, 17400 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 x =0.51, y =0.46) and 3846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0. 63, y =0. 37) are obtained for DCJTB concentration of 0. 2 % and 2% in Alq 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发光 有机薄膜 发光二极管 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红色OLED器件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玉琦 朱文清 +2 位作者 张志林 蒋雪茵 余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1-275,共5页
采用DCJTB作为红色染料,以绿色发光材料Alq,Gaq,Inq作主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结构为ITO/TPD/Mq(M=Al3+,Ga3+,In3+)∶DCJTB/Alq/LiF的一系列红色OLED器件,目的在于研究主体与客体发光分子间的能级匹配情况对载流子的注入、限制、激子的复合... 采用DCJTB作为红色染料,以绿色发光材料Alq,Gaq,Inq作主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结构为ITO/TPD/Mq(M=Al3+,Ga3+,In3+)∶DCJTB/Alq/LiF的一系列红色OLED器件,目的在于研究主体与客体发光分子间的能级匹配情况对载流子的注入、限制、激子的复合及发光色纯度方面的影响。同时研究了DCJTB的掺杂浓度,发光层中发光基质与掺杂染料之间的能带匹配,以及器件的各有机层之间的能带匹配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在ITO/TPD/Alq(Gaq,Inq)∶DCJTB/Alq/LiF/Al器件中,发光层中存在着从Mq向DCJTB的能量传递,Alq,Gaq,Inq与DCJTB之间的能带匹配显著地影响着这些器件的发光性能,如最大发光亮度、发光效率、色度 电压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红色发光 能量传递 能带匹配 OLED 发光特性
下载PDF
ZnAl_(2)O_(4):Mn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4
作者 吕莉 刘琳 +2 位作者 韩梅杏 杨慧君 刘会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3-1121,共9页
以共沉淀法与煅烧法联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ZnAl_(2)O_(4):xMn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中[AlO_(6)]的八面体位可以有效被Mn^(4+)替代。通过荧光激发和发射... 以共沉淀法与煅烧法联用,成功制备了一系列ZnAl_(2)O_(4):xMn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研究了样品的形貌和物相特征,结果表明尖晶石结构的ZnAl_(2)O_(4)中[AlO_(6)]的八面体位可以有效被Mn^(4+)替代。通过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现Mn^(4+)在ZnAl_(2)O_(4)体系中掺杂可以显示出明亮的红色发光(发射峰值位于680 nm处)。比较不同Mn^(4+)浓度(Mn与Al的物质的量之比)掺杂样品的发光强度时发现,Mn4+最佳掺杂浓度为0.06%。通过德克斯特公式分析了发光强度与浓度关系,探究浓度猝灭机制,结果表明最邻近离子之间能量传递造成Mn4+浓度猝灭的发生。为了提高Mn4+的发光强度,选择了7种金属离子(Li^(+)、Na^(+)、K^(+)、Ca^(2+)、Sr^(2+)、Sn^(2+)和Ga^(3+))与Mn^(4+)共掺杂进入ZnAl_(2)O_(4)基质中,其中效果较突出的为Li^(+)和Ga^(3+),其共掺杂使Mn^(4+)发光强度分别增强0.6倍和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煅烧 ZnAl_(2)O_(4):Mn 红光发射 共掺杂 发光性能
下载PDF
红光拓宽型植物照明用荧光粉La_(2)MgTiO_(6)∶Pr^(3+),Mn^(4+)的合成和发光性质探究
5
作者 胡一凡 陈嘉婷 +2 位作者 王延惠 王维昊 卢永虹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2-1828,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_(2)MgTiO_(6)∶Mn^(4+)、La_(2)MgTiO_(6)∶Pr^(3+)、La_(2)MgTiO_(6)∶Pr^(3+),Mn^(4+)单掺杂和双掺杂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a_(2)MgTiO_(6)∶Mn^(4+)、La_(2)MgTiO_(6)∶Pr^(3+)、La_(2)MgTiO_(6)∶Pr^(3+),Mn^(4+)单掺杂和双掺杂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荧光粉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La_(2)MgTiO_(6)∶Mn^(4+)、La_(2)MgTiO_(6)∶Pr^(3+)、La_(2)MgTiO_(6)∶Pr^(3+),Mn^(4+)荧光粉且均为纯相;样品的粒径为1~2μm;La_(2)MgTiO_(6)∶Mn^(4+)在650~750 nm的红光发射是来自Mn^(4+)的2 E 1→4 A 2跃迁,La_(2)MgTiO_(6)∶Pr^(3+)在红光区域600~660 nm具有强烈的发射,归属为Pr^(3+)的3 P 0→3 H 6和3 P 0→3 F 2跃迁。当Mn^(4+)与Pr^(3+)共同掺杂于La_(2)MgTiO_(6)时,来自Mn^(4+)、Pr^(3+)不同波段的红光发射使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植物光敏色素P r与P fr吸收光谱的重叠程度大幅增加,表明Mn^(4+)、Pr^(3+)共掺有效拓宽了La_(2)MgTiO_(6)荧光粉的红光发射区域,更符合植物照明的需求,在LED植物照明领域具有更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MgTiO_(6) 荧光粉 红光发射 光敏色素 Mn^(4+) Pr^(3+) 植物照明
下载PDF
使用AlQ的高效率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璐 于军胜 +2 位作者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2-784,共3页
以8-羟基喹林铝(AlQ)为主体材料,通过4(Dicyanomethylen)-2-methyl-6-(P-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红色发光材料的掺杂,制备了AlQ:Rubrene:DCM体系的高效率、高亮度的红色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N'-Di-[(1-naphth... 以8-羟基喹林铝(AlQ)为主体材料,通过4(Dicyanomethylen)-2-methyl-6-(P-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红色发光材料的掺杂,制备了AlQ:Rubrene:DCM体系的高效率、高亮度的红色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AlQ:Rubrene(3%):DCM(3%)/AlQ/Mg:Ag/Al,亮度为4330cd/m2,色坐标为(0.51,0.44),最大流明效率为6.77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Q 掺杂 流明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 红色发光
下载PDF
基于新型有机红色材料的薄膜电致发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步新 马昌期 +3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张宝文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一种名为N ,N 双 [4 [2 ( 4 二氰甲烯基 6 甲基 ) 4H 吡喃 2 基 ]乙烯基 ]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 (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 (给电子基 )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 (受电子基 )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 对一种名为N ,N 双 [4 [2 ( 4 二氰甲烯基 6 甲基 ) 4H 吡喃 2 基 ]乙烯基 ]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 (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 (给电子基 )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 (受电子基 )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 ,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的ITO/CuPc/DPPP/BDCM/Mg∶Ag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压为 1 9V时亮度达到 5 82cd/m2 。且此器件的发光颜色不随外加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红色发光 电致发光 二氰甲烯基 三苯胺
下载PDF
Ru(bpy)_3^(2+)聚电解质光致发光电致发光性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虹 张成波 +3 位作者 刘晓冬 阚士董 马於光 沈家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以Ru(bpy) 2 + 3 作为发光材料研制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分别以水溶性聚乙烯基氯化铵 (PAA)和聚苯乙烯基磺酸钠 (PSSTS)作为母体材料 ,研究了聚阴阳离子对器件性质的影响。通过对器件结构、母体浓度、掺杂浓度进行优选 ,得到结构为ITO/P... 以Ru(bpy) 2 + 3 作为发光材料研制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分别以水溶性聚乙烯基氯化铵 (PAA)和聚苯乙烯基磺酸钠 (PSSTS)作为母体材料 ,研究了聚阴阳离子对器件性质的影响。通过对器件结构、母体浓度、掺杂浓度进行优选 ,得到结构为ITO/PVK/Ru∶PAA/LiF/Al的器件。这一器件开启电压为 3 5V ,效率为 1 1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材料 红光发射 器件结构 聚阴阳离子 掺杂浓度 母体浓度 荧光材料
下载PDF
ADN掺杂的高效率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军胜 李璐 +3 位作者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李伟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59,共3页
针对目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普遍存在效率低的缺点,以9,10-di-beta-naphthylanthracene(AND)为主体材料,利用真空蒸镀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基于ADN的结构为ITO/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 针对目前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普遍存在效率低的缺点,以9,10-di-beta-naphthylanthracene(AND)为主体材料,利用真空蒸镀双掺杂的方法,制备了基于ADN的结构为ITO/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ADN:AlQ(20%):DCJTB(2%)/AlQ/Mg:Ag/Al的红光掺杂器件。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亮度可以达到3000cd/m2,EL光谱的峰值为598nm,色纯度CIE坐标为(0.59,0.41),最大流明效率为2.54lm/W,比AlQ为单一主体材料的红光掺杂器件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 掺杂 流明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 红色发光
下载PDF
基于新型红色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10
作者 张步新 马昌期 +3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张宝文 许少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1-562,565,共3页
对一种名为N ,N 双 [4 [2 (4 二氰甲烯基 6 甲基 ) 4H 吡喃 2 基 ]乙烯基 ]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 (BDCM )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 ,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 (给电子基 )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 (受电子基 )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 对一种名为N ,N 双 [4 [2 (4 二氰甲烯基 6 甲基 ) 4H 吡喃 2 基 ]乙烯基 ]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 (BDCM )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 ,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 (给电子基 )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 (受电子基 )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 ,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ITO CuPc DPPP BDCM Mg∶Ag的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在外加 19V直流电压时达到 5 82cd m2 的发光亮度。同时 ,此器件的发光色度具有不随所加电流密度变化而改变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材料 有机薄膜 红色发光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基于脱氢枞酸二芳胺的D-A-D型聚集诱导红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
11
作者 许立君 窦立薇 +3 位作者 罗汉荣 高宏 商士斌 宋湛谦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以12-脱氢枞酸二芳胺为供体(D),蒽醌基团为受体(A),通过C-N偶联的方法合成D-A-D型化合物6,6'-((9,10-二氧代-9,10-二氢蒽-2,6-二基)双((4-甲氧基苯基)氮二基))双(7-异丙基-1,4-二甲基-1,2,3,4,4a,9,10,10-八氢蒽-1-羧酸酯)(2DDPA-A... 以12-脱氢枞酸二芳胺为供体(D),蒽醌基团为受体(A),通过C-N偶联的方法合成D-A-D型化合物6,6'-((9,10-二氧代-9,10-二氢蒽-2,6-二基)双((4-甲氧基苯基)氮二基))双(7-异丙基-1,4-二甲基-1,2,3,4,4a,9,10,10-八氢蒽-1-羧酸酯)(2DDPA-AQ),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表征其结构。测试2DDPA-AQ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及寿命、溶致变色效应、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和抗光漂白特性;通过理论计算探讨其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DDPA-AQ在甲苯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449 nm,在甲苯中和固体状态下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630和653 nm,呈现红光发射;2DDPA-AQ在正己烷、环己烷、甲苯、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中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78、584、630、638、645、650 nm。2DDPA-AQ的最大发射波长随溶剂极性的增大依次红移,表明其具有溶致变色效应和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行为。2DDPA-AQ的荧光发射强度随水/四氢呋喃(H2O/THF)中水体积分数的变化趋势表明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2DDPA-AQ在水体积分数为95%的H2O/THF中经连续30 min的紫外灯照射后,其荧光发射强度仅轻微减弱,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光漂白特性。由实验所得数据计算2DDPA-AQ的HOMO/LUMO能级为-5.18 eV/-2.86 eV,带隙值为2.32 eV,按理论计算2DDPA-AQ的HOMO/LUMO能级为-4.91 eV/-2.14 eV,带隙值为2.77 eV,实验值与理论值略有偏差,由数据可知:2DDPA-AQ具有较窄带隙,符合红光分子的带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枞酸二芳胺 蒽醌 D-A-D型 聚集诱导红光发射
下载PDF
橘红色发光的八羟基喹啉锌和1,4-二乙烯基苯的交替共聚物(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福顺 王广 +4 位作者 马东阁 苏光平 王利祥 景遐斌 王佛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经由配位聚合反应 ,合成了八羟基喹啉锌和 1 ,4 二乙烯基苯的交替共聚物。所合成的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在 36 5nm的紫外光照射下 ,聚合物呈现强的橘红色发光 ,在乙氰溶液中的最大发光峰位在 5 71nm。热失重分析表... 经由配位聚合反应 ,合成了八羟基喹啉锌和 1 ,4 二乙烯基苯的交替共聚物。所合成的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在 36 5nm的紫外光照射下 ,聚合物呈现强的橘红色发光 ,在乙氰溶液中的最大发光峰位在 5 71nm。热失重分析表明 ,这种含Znq2 的聚合物具有稳定的热力学性质 ,热失重 5 %的温度大于 4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金属配位聚合物 橘红色发光 八羟基喹啉锌 1 4-二乙烯基苯
下载PDF
红闪光对绿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德红 龙丽萍 黄发祥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红闪光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实验发现,与普通的日光生长条件相比,经红闪光(加普通绿光和蓝光)处理的绿豆幼苗的茎生长比较快,而叶片生长比较缓慢。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少,叶重也较轻,示红闪光使绿豆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受阻... 红闪光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实验发现,与普通的日光生长条件相比,经红闪光(加普通绿光和蓝光)处理的绿豆幼苗的茎生长比较快,而叶片生长比较缓慢。同时,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少,叶重也较轻,示红闪光使绿豆幼苗的干物质积累受阻。这种差别随红闪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明显。此外,红闪光还大大增强了+1叶的UBE强度。这些结果表明,红闪光处理不利于绿豆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闪光 绿豆 生长发育 叶绿素 超弱生物光子发射
下载PDF
有机添加剂在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鑫妍 孙冠伟 +2 位作者 刘喆 孟凡源 苏仕健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为了得到高色纯度、高发光效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的深红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LED),本文选用乙胺碘(Ethylammonium Iodide(EAI))作为有机添加剂,掺杂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CsPbBr0.5I2.5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采用旋涂的方法且在... 为了得到高色纯度、高发光效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的深红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LED),本文选用乙胺碘(Ethylammonium Iodide(EAI))作为有机添加剂,掺杂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CsPbBr0.5I2.5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采用旋涂的方法且在不使用反溶剂的情况下,得到不同EAI掺杂比例的钙钛矿薄膜。经研究发现,当掺杂摩尔比例为0.5∶1(EAI∶Pb2+)时,钙钛矿薄膜平整致密,经钝化后的钙钛矿晶粒最小,约为40 nm。以此钙钛矿薄膜为发光层,制备结构为ITO(90 nm)/PVK(30 nm)/perovskite(40 nm)/TPBi(55 nm)/CsF(1.2 nm)/Al(120 nm)的深红光钙钛矿发光器件,其启亮电压为2.7 V,最大亮度为32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7%,发光峰为680 nm,色坐标为(0.71,0.28)。因此,有机添加剂EAI可以有效抑制钙钛矿大晶粒生长,同时降低缺陷态密度,利用简单的溶液加工技术和分子尺度自组装工艺得到了高质量薄膜,进而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深红光钙钛矿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溶液加工 深红光发光 乙胺碘 电致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荧光纳米材料SiNWs:Eu^(3+),Y^(3+)的制备及其红光发射特性
15
作者 李莉 王峰 +2 位作者 耿小丕 范志东 杨瑞臣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利用金属(Au-Al)作为催化剂,基于固-液-固生长机制,在单晶Si(100)表面生长出高密度、大面积的Si纳米线(Si NWs)。为了提高Si NWs:Eu^(3+)的红光发射强度,高温下利用Y^(3+)、Eu^(3+)共掺杂Si纳米线,制备了荧光纳米材料Si NWs:Eu^(3+),Y^(... 利用金属(Au-Al)作为催化剂,基于固-液-固生长机制,在单晶Si(100)表面生长出高密度、大面积的Si纳米线(Si NWs)。为了提高Si NWs:Eu^(3+)的红光发射强度,高温下利用Y^(3+)、Eu^(3+)共掺杂Si纳米线,制备了荧光纳米材料Si NWs:Eu^(3+),Y^(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该材料的物质特性。结果显示,在最佳激发波长为395 nm时,Si NWs:Eu^(3+),Y^(3+)荧光纳米材料最强荧光波长为619 nm(5D0→7F2)。同时还出现了576 nm(5D0→7F0)、596 nm(5D0→7F1)、658 nm(5D0→7F3)和708 nm(5D0→7F4)四条谱带。当Y^(3+)掺杂摩尔比例为2. 5%时,Eu^(3+)红光发射强度较未掺杂Y^(3+)时提高了约110%。分析认为,Eu^(3+)会占据Y^(3+)的两个位置:C2位和S6位。而C2位因缺少反演对称性,电偶极输运是允许的,所以对5D0→7F2态跃迁起到了增强的作用。此外,波长为619 nm处的红光发射峰值半高宽由未掺杂Y^(3+)时的10. 2 nm降低到了7. 2 nm,有利于提高样品在荧光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纳米线 Eu^(3+) Y^(3+)掺杂 荧光纳米材料 红光发射
下载PDF
Eu3+激活的La2(Mo,S)2O9粉体的结构及光致发光 被引量:2
16
作者 宫慧丽 石士考 +3 位作者 高元哲 王继业 宋会花 周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7-2251,共5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稀土Eu3+激活的La2Mo2-ySyO9(y=0~0.07)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并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少量S取代Mo进入晶格后,样品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仍为β-La2Mo2O9立方相,但晶胞参数随S掺杂浓度的... 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稀土Eu3+激活的La2Mo2-ySyO9(y=0~0.07)钼酸盐红色荧光粉,并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少量S取代Mo进入晶格后,样品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仍为β-La2Mo2O9立方相,但晶胞参数随S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光致发光测试表明:样品均显示Eu3+的红光特征发射(5D0→7F2),主发射峰位于615nm附近;以615nm为监测波长所得的激发光谱中,位于465nm对应于Eu3+的线谱跃迁(7F0→5D2)最强,尤其当掺杂少量S后,Eu3+的红光发射强度明显增加,可达到La2Mo2O9:Eu发光强度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盐 三价铕离子 光致发光 红光发射增强 掺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