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良 吕琳 +1 位作者 龙村 楼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3月534例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其中体外循环组239例,男185例、女54例,平均年龄(59.1±...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3月534例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其中体外循环组239例,男185例、女54例,平均年龄(59.1±9.4)岁;非体外循环组295例,男233例、女62例,平均年龄(60.3±8.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术前资料、体外循环相关资料、红细胞输血量等数据,对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4,95%CI 1.02~1.07,P=0.001)、体重(OR=0.95,95%CI 0.93~0.97,P〈0.001)、吸烟(OR=0.61,95%CI 0.39~0.94,P=0.027)、术前HCT水平(OR=0.90,95%CI 0.85~0.96,P=0.001)和体外循环(OR=4.90,95%CI 3.11~7.71,P〈0.001)。而体外循环时,转机参数中的最低血红蛋白(OR=0.63,95%CI 0.47~0.84,P=0.002)是红细胞输血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体重、不吸烟、术前HCT水平、体外循环为CABG围手术期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在转机参数中最低血红蛋白浓度为红细胞输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红细胞输血 危险因素 血液保护
原文传递
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情况及其输血疗效分析
2
作者 章容 康凯 +5 位作者 谢江 林雨薇 李族军 许基平 练正秋 李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调查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体分布特点,并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本院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共12235名,筛选出抗体筛查阳性患者,收集其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输血史、妊娠... 目的调查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体分布特点,并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本院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共12235名,筛选出抗体筛查阳性患者,收集其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输血史、妊娠史,分析其抗体分布情况;同时从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筛选出治疗用血患者,根据DAT结果以及输注红细胞成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输血前后Hb值。结果患者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96%(118/12235)。其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最为常见(27.43%,48/175),其次为MNS系统(8.57%,15/175)和Lewis系统(6.29%,11/175);主要为抗-E(18.29%,32/175)、抗-M(8.00%,14/175)和抗-Le a(5.71%,10/175)。将62名治疗用血患者根据DAT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分为A组和B组、DAT阴性为C组,3组红细胞输注后的Hb值均高于输注前,A组输血前后Hb值(g/L):(59.19±15.67)vs.(77.52±15.09),B组输血前后Hb值(g/L):(56.35±14.08)vs.(74.44±15.63),C组输血前后Hb值(g/L):(56.00±12.06)vs.(75.00±4.7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的抗-E最为常见。对贫血患者选择合适的红细胞进行输注,每输注1U红细胞Hb平均升高6~7g/L,疗效较好。针对DAT阳性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红细胞输注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以一种整体、动态观评估及评价红细胞输注的指征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郝一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红细胞输注发挥供氧功能涉及外源氧的供给、红细胞与氧的结合、携带氧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输、氧从红细胞中被释放及组织细胞摄取氧的连续过程。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都将影响红细胞氧供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以一种整体动态观围绕... 红细胞输注发挥供氧功能涉及外源氧的供给、红细胞与氧的结合、携带氧的红细胞在血液中的运输、氧从红细胞中被释放及组织细胞摄取氧的连续过程。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都将影响红细胞氧供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应以一种整体动态观围绕上述过程来进行红细胞输血指征及输血后疗效的评估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输血指征 输血疗效
下载PDF
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董祥翠 高元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比较输注洗涤红细胞与去自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B组输注去白红细胞,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输注洗涤红细胞与去自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B组输注去白红细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h后实验室指标、症状改善、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24h后Hb、RBC、Rtc和TBIL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A组、B组治疗后HB、RBC、Rte、TBIL分别为(72.15±6.46)g/LVS.(69.95±6.45)g/L、(2.73±1.77)×10^12/LVN.(2.71±0.23)×10^12/L、(20.02±2.12)%VS.(20.59±2.02)%、(40.51±3.79)tzmol/LVS.(40.18±3.80)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缓解程度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24h后的总有效率(94.00%)略低于B组(9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0.617);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VS.8.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1.000)。结论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去白红细胞均可以显著改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症状,疗效可靠;考虑洗涤红细胞价格相对较低廉,故推荐应用洗涤红细胞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洗涤红细胞 输血 去白红细胞
下载PDF
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与红细胞输血无效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春丽 牛梦林 张改英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析红细胞输血无效与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临床输血患者1 987例,发现无效红细胞输血者196例,应用LISS/Coombs卡重新检测输血前样本,分析是否存在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情况。统计分析低效价不规... 目的探析红细胞输血无效与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临床输血患者1 987例,发现无效红细胞输血者196例,应用LISS/Coombs卡重新检测输血前样本,分析是否存在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情况。统计分析低效价不规则抗体与妊娠次数、输血次数、年龄、性别、输血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1 987例临床输血病例出现红细胞输血无效196例(9.9%),其中因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漏检引起输注无效30例(15.3%)。极易出现红细胞输血无效为妊娠次数≥3次(χ~2=4.32,P=0.04)、输血次数≥3次(χ~2=6.43,P=0.01)、男性(χ~2=9.32,P<0.01)、年龄>60岁(χ~2=6.74,P=0.01)及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迟发性输血反应)者。结论低效价不规则抗体是输血无效的原因之一,与妊娠次数、妊娠史、输血次数、性别、年龄、输血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血无效 不规则抗体 低效价
下载PDF
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尹俊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洗涤红细胞输注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对比两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胆红素、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前后血红蛋白、胆红素、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红细胞输注 悬浮红细胞输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下载PDF
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周燕 温丽娜 +1 位作者 周冰 杨鹏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61-63,78,共4页
目的:评估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1年12月-2017年12月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 目的:评估患者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与普通悬浮红细胞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贵州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2001年12月-2017年12月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引起FNHT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Jadad量表,对收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134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所致的FNHTR的风险明显低于普通的悬浮红细胞[RR=0.55,95%CI(0.12,0.86),P=0.003]。结论: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可显著降低FNHTR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输注 白细胞滤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马光丽 方炳木 +5 位作者 曲志刚 江锦红 汪笑秋 刘永华 章俏雷 王晓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 目的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χ2=81.49,P=0.00)、感染(χ2=33.32,P=0.00)、肝脾肿大(χ2=4.81,P=0.03)和恶性肿瘤(χ2=105.7,P=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红细胞输注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0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笔者对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3年1-6月的红细胞输注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红细胞输注后影响其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456份红... 目的: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笔者对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3年1-6月的红细胞输注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红细胞输注后影响其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45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697次,无效输注107次,占15.3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有4个:输血次数、女性妊娠次数、伴随发热以及恶性肿瘤性疾病。结论: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可能是通过免疫因素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而发热及恶性肿瘤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效果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Effect of Point-of-care Hemoglobin/Hematocrit Devices and Autologous Blood Salvage on Reduction of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被引量:4
10
作者 Wei-yun Chen Xue-rong Yu +2 位作者 Jiao Zhang Qing Yuan Yu-guang Hu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6年第2期83-88,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int-of-care hemoglobin/hematocrit(POC HGB/HCT) device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 on the amount of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conservation in clin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int-of-care hemoglobin/hematocrit(POC HGB/HCT) device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 on the amount of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conserv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A total of 46 378 medical records of 22 selected hospitals were reviewed. The volume of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 and plasma, number of patients transfused, number of 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salvage, total volume of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and amount of surgery in the year of 2011 and 2013 were tracked. Paired t-test was used in intra-group comparison, while t-test of two isolated samples carried out in inter-group comparison. P<0.05 was defined 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sults In the hospitals where POC HGB/HCT device was used(n=9), the averag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per 100 surgical cases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2011(39.86±20.20 vs. 30.49±17.50 Units, t=3.522, P=0.008). In the hospitals without POC HGB/HCT meter, the index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2013 and 2011. The averag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2013 than in 2011 in the hospitals where intra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salvage ratio [autologous transfusion volume/(autologous transfusion volume+allogeneic transfusion volume)] was increased(n=12, t=2.290, P=0.042).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above index was found in the hospitals whose autologous transfusion ratio did not grow. Conclusion Intraoperative usage of POC HGB/HCT devices and increasing autologous transfusion ratio could reduce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OF-CARE hemoglobin/hematocrit devices 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management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transfusion practices
下载PDF
红细胞输注对神经外科ICU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生吉 陈毅 +5 位作者 陈才华 蔡敬 江川 文唐敏 游闳玮 王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评价红细胞输注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O 2)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38例患者,在红细胞输注前、输注结束以及输注后6、12、18和24 h检测患者rSO 2,同时... 目的评价红细胞输注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O 2)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神经外科ICU治疗的38例患者,在红细胞输注前、输注结束以及输注后6、12、18和24 h检测患者rSO 2,同时检测患者血红蛋白、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和体温。计算动脉氧含量(CaO 2)、中心静脉氧含量(CcvO)和脑氧摄取分数(CFOE)。评价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输注后患者CaO 2(F=4.457,P<0.001)、CcvO 2(F=7.022,P<0.001)与ScvO 2(F=3.487,P=0.005)较红细胞输注前(基线期)显著提高,氧提取分数(OE)较基线期显著降低(F=7.022,P=0.001)。在研究期间,患者系统性血液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F=0.858,P=0.970)和CVP(F=0.725,P=0.610),血流灌注指数(F=1.520,P=0.184)和灌注变异指数(F=0.611,P=0.695)与基线期比较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红细胞输注6 h后,患者脑损伤侧与脑正常侧rSO 2较基线期均显著提高(P<0.05),并在红细胞输注后24 h持续保持高水平,而CFOE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能够增加神经外科ICU住院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神经外科和输血科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rSO 2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红细胞输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输注 局部脑氧饱和度 神经外科
下载PDF
骨科患者手术用血分析和术前最大红细胞备血量方案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俊龙 甘新宇 +2 位作者 张利 黎欢 彭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982-986,共5页
目的建立骨科患者手术最大备血量目录(MSBOS)以指导骨科手术输血和输血科科学合理备血。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输血科采供血信息软件收集本院骨科2014年~2018年择期手术申请备血量和手术输血量数据,按照手术名称分类,计算手术输... 目的建立骨科患者手术最大备血量目录(MSBOS)以指导骨科手术输血和输血科科学合理备血。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输血科采供血信息软件收集本院骨科2014年~2018年择期手术申请备血量和手术输血量数据,按照手术名称分类,计算手术输血率和人均红细胞输注量,参照手术MSBOS算法和大出血风险,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建立骨科患者MSBOS。结果1)共纳入骨科择期手术3730例,术前备血总量10183.8 U,围术期输血1084例,总输血量3498.9 U,输血率29.1%(1084/3730),手术患者输血量[1~17.5(3.21±1.89)]U/例。2)建立起本院骨科手术的MSBOS,根据手术备血情况,将手术分为需要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2~8 U)2类。结论输血科根据骨科日常手术用血情况建立MSBOS,不但有益于更科学、合理地指导骨科手术备血、保障手术安全,而且可优化血液库存管理、为建立其他用血科室手术MSBO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输血 最大备血量 输血率 红细胞输注 患者血液管理 输血相容性试验
下载PDF
红细胞输注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蔡姣 赵珣 +1 位作者 李君 陈茂琼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22-727,共6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输注(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单/多胎,Apgar评分)、住院情... 目的分析红细胞输注(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记录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单/多胎,Apgar评分)、住院情况(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相关情况(RBCT前Hb值,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首次RBCT日龄,每次RBCT量,累计RBCT量,累计RBCT次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RBCT治疗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RBCT治疗的306例新生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35.29%(108/306);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机械通气时间、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住院时间、首次RBCT日龄、每次RBCT量、累计RBCT次数及累计RBCT量是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及出生后第1周医源性失血量是RBCT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新生儿住院期间RBCT治疗常见并发症,出生后第1周时的医源性失血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贫血 红细胞输注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谢娟 凌玉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分析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Rh(D)阴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围产期输注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组),241例未输注红细胞(未输注红细胞组)。分析产妇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 目的分析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Rh(D)阴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围产期输注红细胞(输注红细胞组),241例未输注红细胞(未输注红细胞组)。分析产妇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影响因素。结果输注红细胞组与未输注红细胞组孕周及双胎妊娠、产前Hb<100g/L、瘢痕子宫、剖宫产、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量>1000mL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Hb<100g/L(OR=29.031,P<0.01)、剖宫产(OR=13.074,P<0.01)和产后出血量>1000mL(OR=23.756,P<0.01)是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180例产妇于分娩前贮存式自体备血共219U,其中28例产妇回输了自体血(回输率为15.56%)。结论产前Hb<100g/L、剖宫产和产后出血量>1000mL是Rh(D)阴性产妇围产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出血风险的Rh(D)阴性产妇进行贮存式自体备血,既可缓解异体血液资源紧缺,又可保障产妇安全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产妇 围产期 红细胞输注
原文传递
早产儿贫血与输血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琦 李宇丹 +1 位作者 许婧 李冬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输血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日龄≤48 h入院且住院时间≥7 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血红蛋白值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 目的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输血现状。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日龄≤48 h入院且住院时间≥7 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血红蛋白值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并分析影响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9例,其中贫血组88例,非贫血组81例。2组间辅助生殖受孕[47(53.409%)vs 33(40.741%),P<0.05]、基础血红蛋白值[180.395(176.282,184.508)vs 162.841(158.596,167.085),P<0.05]、母孕期贫血[27(30.682%)vs 12(14.815%),P<0.05]、晚发型败血症[64(72.727%)vs 31(38.272%),P<0.05]、机械通气治疗[46(52.273%)vs 10(12.346%),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1(57.955%)vs 26(32.099%),P<0.05]、凝血功能异常[27(30.682%)vs 11(13.580%),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31.276(26.885,35.666)vs 15.798(14.251,17.3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辅助生殖、母孕期贫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凝血功能异常及平均住院天数≥20 d为危险因素。住院期间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的患儿共40例(23.669%),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次数≥3次8例(45.2%),多次输注组(输红细胞≥3次)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高于非多次输注组。结论产母妊娠期贫血、辅助生殖受孕、机械通气治疗、凝血功能异常及平均住院天数≥20 d均是影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可能与多次输血存在相关性,但尚无明确证据证明输血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贫血 红细胞输注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概率的研究
16
作者 黄培菊 王晟 梁杰贤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3-324,329,共13页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预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概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MICS的患者1837例,按照8.5∶1.5的比例随机分层划分为训练集(1562例... 目的探讨机器学习预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患者术中红细胞输注概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MICS的患者1837例,按照8.5∶1.5的比例随机分层划分为训练集(1562例)和测试集(275例)。使用训练集在H2O.ai平台自动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选择最佳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可视化解释。结果1837例MICS患者中,男820例,女1017例,年龄18~83岁,平均(48.3±15.0)岁。MICS术中输注红细胞的发生率为11.3%(207/1837)。自动化建立的59个机器学习模型中,基于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算法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AUC=0.880,95%CI:0.832~0.927,P=0.029)。GBM模型中最关键的变量是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最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其权重百分比为23.54%,其次是术前HCT(16.01%)、CPB时间(9.09%)、外科医生团队(8.36%)、BMI(4.94%)、身高(4.47%)、心脏停搏液类型(4.45%)等。结论在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中,基于GBM算法的模型表现出最佳性能,可以有效、准确地预测红细胞输注风险,提供了一个可解释的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推进MICS患者的科学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红细胞输注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竺青 陈富强 +3 位作者 魏蕾 刘丽丽 孙桂芝 赵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5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输注红细胞的192例DAT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分为输注有效组和输注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病性质、血液制品情况、伴随症状等... 目的探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输注红细胞的192例DAT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分为输注有效组和输注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病性质、血液制品情况、伴随症状等,并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92例DAT阳性患者中,红细胞输注无效者37例;既往输血次数、是否恶性疾病、血液制品储存时间、血液制品品种、是否伴随感染、是否伴随发热、是否伴随肝脾肿大均与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输血次数(OR=2.678)、恶性疾病(OR=3.485)、血液制品储存时间(OR=2.764)、血液制品品种(OR=2.602)、发热(OR=2.951)均为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既往输血次数、原发病性质、血液制品储存时间、血液制品品种、伴随发热均可对DAT阳性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产生影响,故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输血策略,以改善DAT阳性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红细胞输注 影响因素 输血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春娅 孙晓琳 +4 位作者 封彦楠 张晓娟 姜旭 于洋 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血前后基本信息及血液信息,以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为因变量,其他调查指标为自变量,...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血前后基本信息及血液信息,以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为因变量,其他调查指标为自变量,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8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输注红细胞409次,影响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因素包括患者输血前脉搏、身高、体重、单次红细胞输血量、红细胞保存天数。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尽量选择保存天数较短的红细胞输注,对处于血型转型期的患者,应根据具体血清学格局制定个体化的输血策略输注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红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ABO血型
下载PDF
早产儿红细胞输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一涵 曾超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红细胞输注是治疗早产儿贫血的重要手段。但在以下3个方面还存在争议:(1)早产儿红细胞输注相关并发症;(2)早产儿红细胞输注指征;(3)针对早产儿红细胞制品的选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上述问题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有些已应用于临床。这... 红细胞输注是治疗早产儿贫血的重要手段。但在以下3个方面还存在争议:(1)早产儿红细胞输注相关并发症;(2)早产儿红细胞输注指征;(3)针对早产儿红细胞制品的选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上述问题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有些已应用于临床。这些理念及措施的实施使早产儿贫血得到必要、及时的治疗,降低了早产儿红细胞输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儿的预后。现就早产儿红细胞输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红细胞输注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小兰 宋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髓衰竭性疾病(BMFD)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5月收治入本院的81名BMFD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情况,运用血红蛋白(Hb)作为量化判断依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患者红细胞输注... 目的探讨影响骨髓衰竭性疾病(BMFD)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5月收治入本院的81名BMFD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情况,运用血红蛋白(Hb)作为量化判断依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多种因素。结果 81例患者进行了229次红细胞输注,输注无效129例次,约占51.97%。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与出血、肝脾肿大、感染、输血次数、贫血程度和BSA有关,经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中感染、出血、输血次数是影响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 BMFD患者RBC输注疗效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临床医生应做到输注个体化,可通过减少输注次数,改善出血情况,避免发热期间输注来改善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衰竭性疾病 红细胞输注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