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生复合微粉活性评价及其对胶砂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辉
谢祥兵
+2 位作者
王凯威
李军
王鹏涛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8期133-137,150,共6页
以建筑固废砖粉和混凝土粉、工业固废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成再生复合微粉,以再生复合微粉掺量、水胶比、养护龄期为变量进行胶砂强度试验,采用火山灰比强度法对其活性进行评价,并通过DSC-TG对其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
以建筑固废砖粉和混凝土粉、工业固废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成再生复合微粉,以再生复合微粉掺量、水胶比、养护龄期为变量进行胶砂强度试验,采用火山灰比强度法对其活性进行评价,并通过DSC-TG对其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增大,胶砂强度降低;随着龄期延长,强度降幅逐渐减小,随其掺量逐渐增大,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再生复合微粉掺量≤25%时,活性指数均值为0.745,90 d龄期时,其活性指数大于1。DSC-TG分析表明,掺入再生复合微粉并未改变水泥水化产物种类,再生复合微粉火山灰效应显著降低CH含量,降幅为15.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复合微粉
胶凝材料
活性评价
力学性能
比强度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积沙与再生复合微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超
林鑫
+1 位作者
刘化威
胡天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15-5422,共8页
以废弃砖和混凝土制成再生复合微粉部分取代水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以风积沙部分取代河砂协同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采用修正的Andreasen-Andersen(MAA)颗粒堆积模型设计配合比。建立了考虑风积沙...
以废弃砖和混凝土制成再生复合微粉部分取代水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以风积沙部分取代河砂协同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采用修正的Andreasen-Andersen(MAA)颗粒堆积模型设计配合比。建立了考虑风积沙和再生复合微粉火山灰活性的抗压强度增长预测模型。研究了风积沙和复合微粉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积沙等质量取代河砂的取代率为30wt%、复合微粉等质量取代水泥的取代率为10wt%时,UHPC力学性能最优。颗粒材料的粒径分布最佳,形成了较高密实度的基体。同时,风积沙和复合微粉活性成分的水化贡献改善了UHPC的微观结构,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风积沙
再生复合微粉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研究
3
作者
关虓
张源
+2 位作者
孙甲
邱继生
李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5,共7页
为研究再生复合微粉复掺比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的影响机理,用宏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复掺比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砖粉对混凝土的改善效...
为研究再生复合微粉复掺比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的影响机理,用宏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复掺比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砖粉对混凝土的改善效果优于再生混凝土粉,且掺入合理的再生复合微粉会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各组相显微硬度关系为:骨料相>砂浆相>界面过渡区相,且界面过渡区厚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界面过渡区厚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关系显著,呈线性负相关,所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高。界面过渡区厚度能准确地表征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宏观性能变化规律,当再生混凝土粉/再生砖粉为2∶8时,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C30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
劈裂抗拉强度
显微硬度
界面过渡区
灰色关联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生复合微粉活性评价及其对胶砂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辉
谢祥兵
王凯威
李军
王鹏涛
机构
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省乾坤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郑州航空港汇港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8期133-137,150,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8514)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210231001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A560024)。
文摘
以建筑固废砖粉和混凝土粉、工业固废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成再生复合微粉,以再生复合微粉掺量、水胶比、养护龄期为变量进行胶砂强度试验,采用火山灰比强度法对其活性进行评价,并通过DSC-TG对其水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增大,胶砂强度降低;随着龄期延长,强度降幅逐渐减小,随其掺量逐渐增大,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再生复合微粉掺量≤25%时,活性指数均值为0.745,90 d龄期时,其活性指数大于1。DSC-TG分析表明,掺入再生复合微粉并未改变水泥水化产物种类,再生复合微粉火山灰效应显著降低CH含量,降幅为15.52%。
关键词
再生复合微粉
胶凝材料
活性评价
力学性能
比强度法
Keywords
recycled
composite
micro
-
powder
cementitious
material
activity
evalu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specific
strength
method
分类号
TU528.09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积沙与再生复合微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超
林鑫
刘化威
胡天峰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15-542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8251,51878546)
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JC-46)
+2 种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ZDCXL-SF-03-03-02
2020SF-367)
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7KTPT-19)。
文摘
以废弃砖和混凝土制成再生复合微粉部分取代水泥作为辅助胶凝材料,以风积沙部分取代河砂协同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采用修正的Andreasen-Andersen(MAA)颗粒堆积模型设计配合比。建立了考虑风积沙和再生复合微粉火山灰活性的抗压强度增长预测模型。研究了风积沙和复合微粉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积沙等质量取代河砂的取代率为30wt%、复合微粉等质量取代水泥的取代率为10wt%时,UHPC力学性能最优。颗粒材料的粒径分布最佳,形成了较高密实度的基体。同时,风积沙和复合微粉活性成分的水化贡献改善了UHPC的微观结构,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风积沙
再生复合微粉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Keywords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eolian
sand
recycled
composite
micro
-
powder
mechanical
property
micro
structure
分类号
TU528.04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研究
3
作者
关虓
张源
孙甲
邱继生
李乐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65,共7页
基金
陕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3-JC-YB-285)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102/6000210425)。
文摘
为研究再生复合微粉复掺比对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的影响机理,用宏微观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复掺比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灰色关联法探究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砖粉对混凝土的改善效果优于再生混凝土粉,且掺入合理的再生复合微粉会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各组相显微硬度关系为:骨料相>砂浆相>界面过渡区相,且界面过渡区厚度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界面过渡区厚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关系显著,呈线性负相关,所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高。界面过渡区厚度能准确地表征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宏观性能变化规律,当再生混凝土粉/再生砖粉为2∶8时,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C30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
劈裂抗拉强度
显微硬度
界面过渡区
灰色关联法
Keywords
recycled
composite
micro
-
powder
concret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micro
hardness
interface
transition
zone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生复合微粉活性评价及其对胶砂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王辉
谢祥兵
王凯威
李军
王鹏涛
《新型建筑材料》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风积沙与再生复合微粉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超
林鑫
刘化威
胡天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3
再生复合微粉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性能研究
关虓
张源
孙甲
邱继生
李乐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