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中国华北地区女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期的临床病理因素——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佩 梁赫 +7 位作者 易宗毕 张粟 江泽飞 佟仲生 王佳玉 范金虎 乔友林 徐兵河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目的]探讨华北地区乳腺癌术后复发不同时间间隔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华北地区3家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 [目的]探讨华北地区乳腺癌术后复发不同时间间隔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华北地区3家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术后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近期复发和远期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规律和特点。[结果] 69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45.28岁,其中394例患者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56.6%),3年以上复发转移患者共302例(43.4%)。本研究发现近期复发患者(DFS<36个月)具有初诊年龄低、淋巴结转移≥4个、肿瘤直径>2cm、雌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特点;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术后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是复发转移间隔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数≥4个、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表达阳性、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发生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应进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转移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2012—2014年全国多中心术后复发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晓冉 闫慧姣 +3 位作者 王佳玉 范金虎 徐兵河 乔友林 《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79-985,共7页
[目的]探讨术后复发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医院的、全国多中心、3年(2012—2014年)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纳入术后复发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收集并分析其人口统... [目的]探讨术后复发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医院的、全国多中心、3年(2012—2014年)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纳入术后复发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收集并分析其人口统计学信息、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诊疗特点及预后信息。[结果]共纳入术后复发TNBC患者455例,平均年龄46岁,中位无病生存时间20个月。相较非TNBC,TNBC在无病生存时间、肝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辅助化疗和分布地区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2(OR=0.817,95%CI:0.678~0.985,P=0.034)和新辅助化疗未达病理完全缓解(OR=0.757,95%CI:0.609~0.942,P=0.012)是术后复发TNBC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数大于2和新辅助化疗未达病理完全缓解的TNBC患者,术后应进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复发转移 回顾性研究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他莫昔芬与托瑞米芬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卢强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6期128-129,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他莫昔芬(TAM)与托瑞米芬(TOR)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复发或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AM组和TOR组。在内分泌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分别抽取空腹静脉... 目的比较分析他莫昔芬(TAM)与托瑞米芬(TOR)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复发或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AM组和TOR组。在内分泌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肝功能及血脂检测,并比较TAM组和TOR组的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TAM组和TOR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2.1%、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组的TG显著降低,HDL显著升高,较T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TOR与TAM的疗效及肝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但TOR具有一定改善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莫昔芬 托瑞米芬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附118例分析)
4
作者 王天昌 张凤翥 +3 位作者 李明道 王明树 徐雨 曾海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4-16,共3页
总结我院1979年3月至1989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五年以上随访的乳腺癌118例,其中87例接受化疗。两组(化疗与非化疗组)分期构成、手术方式、腋淋巴结转移及年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组的五年生存率(78.16%)明显高于非化疗... 总结我院1979年3月至1989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五年以上随访的乳腺癌118例,其中87例接受化疗。两组(化疗与非化疗组)分期构成、手术方式、腋淋巴结转移及年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组的五年生存率(78.16%)明显高于非化疗组(48.39%);相反,五年复发转移率前者(22.99%)明显低于后者(51.61%) (P<0.01)。文中强调了术后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辅助化疗 生存率 复发转移率
下载PDF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近中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福君 焦德超 +3 位作者 李传行 吴沛宏 段光峰 吴月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3063-3067,共5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盆腔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为55岁。可评价病灶32个,病灶最大径3...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后盆腔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为55岁。可评价病灶32个,病灶最大径3.0~12.2cm,平均值4.8cm。病例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G)为100~160Gy,局部麻醉CT导向下采用2.96×10^7B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0.5~1.0cm植入盆腔病灶内,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随访结束32个局部病灶评价CR10/32,PR13/32,SD5/32,PD4/32,临床受益率87.5%(CR+PR+SD),1年累计局部控制率为83.3%,2年累积局部控制率为62.5%;总体1年生存率87.7%,2年生存率73.1%,3年生存率45.7%,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疼痛缓解率21/23(91.3%)。近期副反应轻微,远期副反应主要表现为3例Ⅰ-Ⅱ级放射性肠炎,1例Ⅰ级放射性膀胱炎,1例下肢长期麻木感,未见大出血、急性肺栓塞、盆腔脓肿、肠瘘、肠穿孔、窦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复发/转移性盆腔恶性肿瘤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复发转移 盆腔肿瘤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翠 李亚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6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6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方案,研究组给予全身化疗方案+PD-1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指标水平及Kamofsky评分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毒性作用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患者总生存期。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75%(30/32)、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血清SCC、PL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LMR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am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1、2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期高于或长于对照组(P<0.05)。2组毒性作用多数为1~2级。研究组血小板下降和转氨酶升高比例分别为37.50%(12/32)和28.12%(9/32),高于对照组的18.75%(6/32)和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贫血、白细胞下降、恶心、腹泻、乏力等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发生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带状疱疹、过敏等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提高了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了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状态,毒性作用较少,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复发转移性 全身化疗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 鳞状细胞癌抗原 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血小板/淋巴细胞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晓军 左富义 于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第9期828-830,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患者为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7例,应用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 目的:观察和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患者为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7例,应用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两周方案(FOLFIRI),尼妥珠单抗剂量200mg·m-2,每2周(200mg·m-2)1次维持。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17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7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47.1%。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迟发性腹泻、胆碱能综合征等。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复发转移 尼妥珠单抗 伊立替康
下载PDF
Novel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被引量:1
8
作者 Molly E.Heft Neal Catherine T.Haring +3 位作者 Jacqueline E.Mann J.Chad Brenner Matthew E.Spector Paul L.Swiecicki 《Journal of Cancer Metastasis and Treatment》 2019年第11期36-46,共11页
Unresectabl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cancer is an incurable disease with survival of approximately 12 months. Head and neck tumors exhibit numerous derangement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at aid in ... Unresectabl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cancer is an incurable disease with survival of approximately 12 months. Head and neck tumors exhibit numerous derangement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at aid in immune evasion and may serve as targets for future therapies. Pembrolizumab is now approved as a first line therapy. Despite the promise of currently approved immunotherapies there continues to be low response rates and additional strategies are needed. Here, alterations in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re reviewed with a focus on novel immunologic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THERAPY head and neck immune evasion immune derangement checkpoint inhibitors recurrent/metastatic
原文传递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 systematic review of phase-3 clinical trials
9
作者 Jissy Vijo Poulose Cessal Thommachan Kainicka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22年第5期388-411,共24页
BACKGROUND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who are not candidates for local salvage therapy and of those diagnosed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disease are dismal.A ... BACKGROUND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who are not candidates for local salvage therapy and of those diagnosed with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disease are dismal.A relatively new systemic therapy option that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HNSCC is immunotherapy usi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The safety profile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se agents demonstrated in early phase clinical trials paved the way to the initiation of several promising phase-3 trials in the field.AIM To evaluate the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CIs in HNSCC,based on published phase-3 clinical trials.METHODS We searched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and Scopus to identify published literature evaluating immunotherapy using ICIs in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NSCC(R/M HNSCC)and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HNSCC).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standardized search terms and keywords including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ecurrent,metastatic,locally advanced,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monoclonal antibodies,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4(CTLA-4),and phase-3 clinical trial.A sensitive search filter was used to limit our results t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ESULTS Five phase-3 clinical trials have reported the data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unotherapy in HNSCC so far:Four in R/M HNSCC and one in LAHNSCC.In patients with R/M HNSCC,anti-PD-1 agents nivolumab and pembrolizumab demonstrated improved survival benefits in the second-line treatment setting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of care(standard singleagent systemic therapy).While the net gain in overall survival(OS)with nivolumab was 2.4 mo[hazard ratio(HR)=0.69,P=0.01],that with pembrolizumab was 1.5 mo(HR=0.80 nominal P=0.0161).The anti-PD-L1 agent durvalumab with or without the anti-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4 agent tremelimumab did not result in any benefi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current/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mmunotherapy Monoclonal antibody
下载PDF
Tau蛋白表达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紫杉醇化疗敏感性关系
10
作者 周婕 谭小军 +3 位作者 何伟星 韩国栋 陈贵全 李洪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紫杉醇药物姑息性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3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转移病灶的组织样本中Tau蛋白的表达水平,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紫杉醇药物姑息性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3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转移病灶的组织样本中Tau蛋白的表达水平,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其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与紫杉醇类药物姑息性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8.68%(39/136),Tau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身体密度、ECOG分值、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增殖指数Ki-67及P53阳性表达均无相关性,但与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且,Tau蛋白的表达与紫杉醇药物性化疗疗效相关(P<0.01)。结论 Tau蛋白表达水平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紫杉醇类药物姑息性化疗敏感性呈负相关,临床检测Tau蛋白表达可能可作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行紫杉醇类药物性姑息性化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复发转移 乳腺癌 紫杉醇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王娟 曹剑锋 +2 位作者 何云华 单桂芹 葛方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及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6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 目的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及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60例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CC、CEA、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CC、CEA、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0%,低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用于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中近期疗效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可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铂类 复发转移性 头颈部鳞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被引量:31
12
作者 汤钊猷 周信达 +14 位作者 林芷英 杨秉辉 马曾辰 叶胜龙 吴志全 樊嘉 刘银坤 刘康达 钦伦秀 田健 孙惠川 贺斌 夏景林 邱双健 周俭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23-27,共5页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at the Liver Cancer Institute of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in the recent yea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at the Liver Cancer Institute of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in the recent yea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Methods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updat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above mentioned areas are summarized Results Surgical resec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prognosis of HCC, the 5 year survival were 63 4% for small HCC resection (n=806), 39 6% for large HCC resection (n=1061), 64 7% for cytoreduction (using hepatic artery cannulation and ligation) and sequential resection of initially unresectable HCC (n=93), 56 0% for cytoreduction using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and followed by resection (n=65), and 22 4% for hepatic resection with removal of tumor thrombi in portal vein (n=103) Unfortunately, the 5 year recurrent rat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HCC was up to 61 5%, which was mainly a result of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and multicentric origin of HCC Clinically, re resection of subclinical recurrence yielded 56% of 5 year survival (n=202);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Interferon, or LAK/IL 2 therapy have decreased 3 year recurrent rate from 33% to 11%-18% In experimental aspect, metastatic human HCC model in nude mice (LCI D20) and HCC cell line with metastatic potential (MHCC97) have been established; studies on HCC invasiveness in the molecular level revealed similar results that reported in other solid cancers, and small HCC showed slightly bett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compared with large HCC;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that reflecting angiogenesis adversely correlated with 5 year survival of small HCC;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s using antisense H ras, bispecific antibody, BB94, as well as anti angiogenic agents (TNP470, suramin, CAI, heparin, antisense VEGF, etc )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and lung metastasis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METASTASIS metastatic model tumor invasiveness ANGIOGENESIS experimental treatment
原文传递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鲍健 孙祥 +3 位作者 李红霞 刘柳 汪毅 耿春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5期2958-2962,共5页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 阿帕替尼 晚期 复发转移食管癌 疗效 T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农先胜 黄显实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单药或联合用药作为姑息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单药方案:20例患者每天予卡培他滨2510mg/m2,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2周后休息1周为1个周期。联合用药方案:17例... 目的评价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单药或联合用药作为姑息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卡培他滨单药方案:20例患者每天予卡培他滨2510mg/m2,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服用2周后休息1周为1个周期。联合用药方案:17例予卡培他滨联合吉西他滨(GX方案);15例予卡培他滨联合长春瑞滨(NX方案);20例予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TX方案)。每例患者至少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卡培他滨单药方案的有效率为25.0%,中位疾病进展期(TTP)为3.2个月。联合方案中GX方案的有效率为29.4%,TTP为3.7个月;NX方案的有效率为26.7%,TTP为3.5个月;TX方案的有效率为35.0%,TTP为3.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皮肤色素沉着、恶心、呕吐、厌食、疲劳等,少数患者出现口腔炎、头晕、腹泻和胸闷。Ⅲ~Ⅳ级毒副反应主要发生在TX方案,发生率为15%。结论作为姑息治疗方案,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率均≥25%,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比单药组提高,疾病控制的时间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延长。患者对卡培他滨单药及联合用药的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转移性乳腺癌 卡培他滨 多西紫杉醇 吉西他滨 长春瑞滨 联合用药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1
15
作者 彭理 赵佳琳 +3 位作者 赵大春 张燕娜 茅枫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ER、PR、Cer...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ER、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的表达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ER阳性率由60.7%变为57.1%,表达不一致率为12.5%(7/56);PR阳性率由55.4%变为44.6%,表达不一致率为16.1%(9/56);Cerb-B2阳性率由19.1%变为29.5%,表达不一致率为9.1%(4/44);Ki-67指数表达不一致率为24.5%(12/49);P53阳性率由37.5%变为55.6%,表达不一致率为13.3%(6/45)。结论检测复发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能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原发灶 复发转移灶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Cerb-B2受体
下载PDF
GT方案与XT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缪捷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3期3442-3445,共4页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GT)及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XT)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GT组18人,第1天紫杉醇175mg/m^2静滴3小时,第1、8天吉...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GT)及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XT)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GT组18人,第1天紫杉醇175mg/m^2静滴3小时,第1、8天吉西他滨1 000mg/m^2静滴30分钟,21天为一周期;XT组18人,第1天多西他赛75mg/m^2静滴1小时,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mg/m^2口服Bid,周期同为21天。化疗期间观察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每两周期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GT组CR为11.1%,PR为38.9%,SD为27.8%,DCR为77.8%;XT组CR为5.6%,PR为44.4%,SD为22.2%,DCR为72.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T组中位TTP为8.7个月,XT组中位TTP为7.8个月,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毒副反应方面GT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XT组高,XT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GT组,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T方案与XT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紫杉醇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下载PDF
扶正消岩汤联合N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晓丽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9期911-915,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消岩汤联合N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发转移性乳腺癌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NP方案化疗为主治疗,治疗组(35例)在NP方案基础上加服扶正消积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化疗后毒副反应... 目的观察扶正消岩汤联合N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复发转移性乳腺癌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NP方案化疗为主治疗,治疗组(35例)在NP方案基础上加服扶正消积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化疗后毒副反应、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KPS积分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实体瘤疗效情况等。结果治疗组除失眠健忘、手足麻木及肝肾功损害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症状改善程度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D3+、CD4+、CD4+/CD8+、Nk细胞改善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细胞阳性率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EA、CA153、CA125数值较前均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积分分别为(89.118±4.125)(78.371±3.663),说明治疗组在改善KPS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1.2%、68.6%,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情况比较,2组有效率(RR)分别为41.18%、14.29%,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7.06%、91.43%,治疗组在R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DCR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消岩汤联合N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在增强化疗效果,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免疫,降低肿瘤标志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消岩汤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NP方案 扶正固本 软坚散结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练英妮 毛进星 +2 位作者 陈玉兰 欧庆莲 曾志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74例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检测两组循环肿瘤细...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74例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检测两组循环肿瘤细胞,评价与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4%,对照组为52.9%,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反应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化疗后血小板抑制情况较对照组严重(P<0.05)。化疗开始前后,循环肿瘤细胞呈阳性率由71.8%逐步下降至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移、化疗后循环肿瘤细胞状态以及化疗方法是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晚期鼻咽癌效果较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可作为评估化疗效果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顺铂 复发或转移性晚期鼻咽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毅娟 刘慧 +1 位作者 卫莉 白献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 研究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2015年1-7月9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研究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2015年1-7月9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和总体健康状况)、焦虑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总体健康状况得分为(80.52±23.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18.43)分(P〈0.05).观察组的焦虑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6%、31.3%(P〈0.05).结论 针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对症护理可以减少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损伤,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乳腺癌 化疗 不良反应 对症护理
原文传递
抗EGFR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晔 张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0-123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EGFR结合,是抑制EGFR信号转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多种基于EGFR受体及其通路相关的靶向药物中,西妥昔单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药物,已于2020年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SCCHN(recurrent/metastatic SCCHN,R/M SCCHN),随着西妥昔单抗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国晚期SCCHN患者整体的治疗模式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靶向和免疫药物在SCCHN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其中西妥昔单抗治疗R/M SCCHN在EGFR检测、药物应用时机、联合方案和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共识就西妥昔单抗用于R/M SCCHN一线、二线以及联合免疫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合文献及中国临床实践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治疗方案予以推荐,希望对西妥昔单抗规范化治疗SCCHN患者及优化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经过多轮商议和探讨,共识小组的专家汇总出以下推荐意见。在分子检测方面,R/M SCCHN患者无需常规检测EGFR以指导临床实践,抗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EGFR信号转导起到抗肿瘤作用。一线治疗中,对于铂类药物耐受患者,建议6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75 mg/m^(2),5-FU 750 mg/m^(2)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有5-FU治疗禁忌证、持续静脉输液不方便、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缺乏症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建议4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顺铂75 mg/m^(2),每3周1次)+多西他赛(75 mg/m^(2),每3周1次)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共识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