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5
1
作者 费腾 陈增淦 +4 位作者 张璟 潘建锋 李朔 郭常安 阎作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 评价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直头、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25 - 46岁FicatⅡ-Ⅲ期(Ⅱ期8例、Ⅲ期6例)股骨头坏死手术病例14例、共14髋进... 目的 评价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直头、进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25 - 46岁FicatⅡ-Ⅲ期(Ⅱ期8例、Ⅲ期6例)股骨头坏死手术病例14例、共1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5岁,随访时间24个月,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症状缓解程度、髋关节功能改善(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估(X线). 结果 术后2年,患者Harris评分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68.47±5.33)分和(86.80±4.72)分,评分平均提高1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24,P<0.01);X线显示术后术侧股骨头坏死无进展,无塌陷.结论 通过Smith-Peterso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直头、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直肌 腓骨 带血管骨移植
原文传递
吻合神经血管的股直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改进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大平 关德宏 +2 位作者 徐学武 郭铁芳 韩雪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索吻合神经血管的动力性功能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方法 自 1994年以来我们在股直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解剖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带神经和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7例。结果 术后... 目的 探索吻合神经血管的动力性功能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方法 自 1994年以来我们在股直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解剖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带神经和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 7例。结果 术后患者于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 2例在术后 8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 ,另 5例均在术后 10~ 12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结论 带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 ,既有利于劈裂肌肉瓣时避免血管神经损伤 ,又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悬吊下垂的口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直肌肌瓣游离移植 股直肌 面瘫 治疗
原文传递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股直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军 邓宁 +3 位作者 杨启灿 戴浩华 莫丕禄 朱崇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股直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5月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股直肌骨瓣移植手术... 目的观察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股直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5月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股直肌骨瓣移植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32)和单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28)。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6~55岁,平均40. 3岁;致伤原因:跌伤20例,道路交通伤12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17~25岁,平均41. 1岁;致伤原因:跌伤19例,道路交通伤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愈合、股骨头改变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股骨头塌陷2例,股骨头坏死1例;对照组患者中股骨颈骨折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2例,股骨头塌陷3例,股骨头坏死2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 4%,显著低于对照组(32. 1%,P <0. 05)。根据治疗后Harris评分,观察组患者中优20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 6%;对照组患者中优14例,良7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75. 0%,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股直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可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加压螺钉 股直肌 骨瓣移植 内固定 青壮年
下载PDF
针刀干预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股直肌Akt/m TOR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昕怡 马诗凝 +3 位作者 张伟 谢汶姗 陈烯琳 郭长青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9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后Akt/mTOR及4E-BP1、p70s6k的基因表达变化,分析针刀修复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兔股直肌细胞的机制。方法:SPF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正常组不予处理,其余3组参照改良的Videman...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后Akt/mTOR及4E-BP1、p70s6k的基因表达变化,分析针刀修复膝骨性关节炎(KOA)模型兔股直肌细胞的机制。方法:SPF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正常组不予处理,其余3组参照改良的Videman左后腿伸直位固定制动法造模。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治疗4周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股直肌细胞中的Akt、mTOR、4E-BP1、p70s6k基因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Akt、mTOR、4E-BP1、p70s6k基因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电针、针刀干预后,电针组mTOR、p70s6k基因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1),但Akt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针刀组Akt、mTOR、p70s6k基因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4EBP1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通过上调股直肌Akt、mTOR和p70s6k的基因表达对兔KOA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电针 膝骨性关节炎 股直肌 Akt/mTOR通路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股直肌超声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晶 修忠标 +5 位作者 林巧璇 卢莉铭 郭泽兴 王椿 赵红佳 宫玉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测,观察KOA患者股直肌超声形态变化,并分析其与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KOA的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6月,...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膝关节肌骨超声检测,观察KOA患者股直肌超声形态变化,并分析其与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障碍的相关性,为KOA的康复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6月,纳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门诊和住院的60例单膝患病KOA患者,患膝设为观察组,健膝设为对照组,每组各60个膝关节。所有患者双膝关节均采用超声测量股直肌羽状角、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以及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评分,并分析观察组股直肌超声检测指标与WOMAC评分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股直肌羽状角、肌肉厚度及横截面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WOMAC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直肌羽状角、肌肉厚度及横截面积与WOMAC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OA患者股直肌肌纤维排列紊乱,发生萎缩,导致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日常功能障碍,故临床制订康复方案时应注重股直肌病灶的治疗和强化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股直肌 肌骨超声 形态学 WOMAC评分
下载PDF
基于早期股直肌超声纹理特征的首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王靓 王海播 +3 位作者 翟萌龙 崔少帅 李文娟 王冠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0-336,共7页
目的基于早期股直肌超声纹理特征,构建首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n=304)和测试集(n=76)。两组均... 目的基于早期股直肌超声纹理特征,构建首次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0天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及验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n=304)和测试集(n=76)。两组均在插管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使用床旁超声收集纹理特征参数。训练集依据第30天是否死亡为终点事件分为死亡组(n=80)和幸存组(n=224)。采用广义估计模型筛选患者30天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通过校准图和Hosmer-Lemeshow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年龄、氧合指数(P/F)、患肾脏疾病、使用类固醇激素、股直肌厚度变化率、均值和角二阶距是首次机械通气患者30天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32(95%CI 0.767~0.898)和0.819(95%CI 0.722~0.916),提示模型的区分度良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Hosmer-Lemeshow分别为5.969(P=0.651)和4.336(P=0.826),校准曲线与对角线重合度较高,说明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好。结论本研究基于早期股直肌超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地预测首次机械通气患者30天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股直肌 纹理分析 有创机械通气 预测模型 股直肌厚度变化率 角二阶距
下载PDF
10s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sEMG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乐军 黄勇 +1 位作者 龚铭新 马国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0-55,共6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指标探索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方法:以8名专业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自身体重8%的负荷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时域分析、小波包...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信号指标探索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方法:以8名专业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以自身体重8%的负荷全力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利用时域分析、小波包分析、非线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记录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提取RMS、MNF、10~50Hz频段能量、C(n)指标,通过观察不同运动阶段内各分析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股直肌神经肌肉活动特征。结果:RMS和C(n)表现出随运动时间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0~50Hz频段能量在蹬踏启动后快速衰减,之后保持稳定。MNF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变化不大。结论:10~50Hz频段内的能量随肌肉力量的减小而递减;神经系统对股直肌支配的紧张度降低、股直肌收缩和舒张的转换节奏加快等原因引起c(n)在开始阶段增加,而其之后的下降可能与肌肉内ATP、CP耗尽引起的肌肉疲劳有关;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温度的变化、肌肉深部和浅部运动单位募集数量变化、肌肉力量和肌肉硬度的变化是RMS产生变化的原因;整个过程中MNF在不同阶段内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运动过程中影响MNF不同因素的作用相互抵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自行车 股直肌 神经肌肉活动
下载PDF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晶 林巧璇 +4 位作者 卢莉铭 郭泽兴 刘洪 张良志 修忠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股直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KOA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24只,体质量(2.0±0.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兔股直肌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KOA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选取6月龄新西兰雄性兔24只,体质量(2.0±0.5)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8只。改良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固定制动6周复制KOA模型,针刀组采用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经筋病灶点鹤顶次、髌外上、髌内上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空白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干预。治疗结束后1周,采用肌骨超声观察股直肌羽状角(pennation angle,PA),肌肉厚度(muscle thickness,MT),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弹性应变率比值(atrain ratio,SR)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股直肌组织形态、肌纤维数量及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股直肌组织肌原纤维、肌节和肌丝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股直肌PA、MT和CSA均较空白组小(P<0.05),针刀组较模型组大(P<0.05)。模型组股直肌SR较空白组增大(P<0.05),针刀组较模型组减小(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股直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股直肌肌束排列紊乱,少量炎细胞浸润;针刀组股直肌肌束排列趋于整齐,炎细胞减少;模型组在固定视野内肌纤维数量较空白组增加(P<0.05),平均横截面积较空白组减小(P<0.05);针刀组在固定视野内肌纤维数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平均横截面积较模型组增加(P<0.05)。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股直肌纤维整体排列欠规整,Z线断裂不连续;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股直肌纤维排列趋于整齐,Z线较整齐。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松解股四头肌经筋病灶点能够有效改善KOA兔股直肌组织病理形态和结构,促进骨骼肌慢性损伤的修复和重建,这可能是针刀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股直肌 肌骨超声 弹性成像 电镜
下载PDF
表面肌电评价不同运动强度和收缩方式的股直肌疲劳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志强 《湖北体育科技》 2007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利用表面肌电对股直肌运动进行全程监测,通过相关指标判断在三种不同收缩方式、不同时间段股直肌疲劳的程度并探讨产生疲劳的机理。方法:(1)运动方式:以25%、40%、55%、70%、85%MVC负荷强度坐在肌力凳上采取向心、等长和离心收缩进行下... 利用表面肌电对股直肌运动进行全程监测,通过相关指标判断在三种不同收缩方式、不同时间段股直肌疲劳的程度并探讨产生疲劳的机理。方法:(1)运动方式:以25%、40%、55%、70%、85%MVC负荷强度坐在肌力凳上采取向心、等长和离心收缩进行下肢负重蹬伸运动。(2)肌电测试:采用表面肌电测量得出表面肌电图各指标参数。结论:iMEG值和P-P峰值能较好地反映人体肌肉运动疲劳的状态;不同时间段肌肉一次收缩的时间是一个能反映肌肉疲劳的良好机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直肌 疲劳 表面肌电 评价 积分肌电 峰-峰值
下载PDF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叶斌 苗华 +3 位作者 于光生 薛惠祥 周建生 张长春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为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及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6 0侧成尸下肢标本 ,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1)股外侧皮神经干 80 %斜跨切口线下部 ;第一分支阔筋膜浅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 ... 目的 :为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及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6 0侧成尸下肢标本 ,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1)股外侧皮神经干 80 %斜跨切口线下部 ;第一分支阔筋膜浅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 (6 .2± 2 .5 )cm ,主干阔筋膜深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 (1.6± 1.2 )cm ,此段主干位于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 ,周围充满脂肪组织。 (2 )股直肌直头呈圆柱形 ,其前内侧是股三角 ,后外侧是髋关节囊 ,仅遮挡髋关节囊前内侧 1 6部分。 (3)股神经股外侧肌支从前内上行向下外斜跨切口延长线 ,分数支入股外侧肌 ,其最上支与切口延长线交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 (12 .4± 2 .6 )cm ,结论 :(1)此入路浅层分离时应先在髂前上棘下 5 .0cm以内的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脂肪组织中寻找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然后再分离切口下部浅筋膜。 (2 )在深层分离时应沿股直肌直头外侧深入至髋关节囊 ,切匆误入其前内侧的股三角。股直肌直头如果没有挛缩 ,可不必切断 ,以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3)切口如需向下延长时 ,不宜超过髂前上棘下 9.0cm ;如果必须再延长应向外侧偏斜 ,以免伤及股神经股外侧肌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前外侧入路 解剖学 股外侧皮神经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股直肌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许程晨 张梦澄 +4 位作者 冯俊成 翟晨骏 朱琦 潘宏华 刘晨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8-1273,1304,共7页
目的:探究股直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与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PC,分为非... 目的:探究股直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与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2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PC,分为非PPC组和PPC组。两组患者术前股直肌检查均采用常规超声联合SWE,测量股直肌厚度(rectus femoris thickness,RF_(thick))、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RF_(csa))及剪切波弹性速度平均值(mean shear wave velocity,CS_(mean))。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与股直肌超声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与PPC发生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联合诊断公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分析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对PPC的预测价值。结果:PPC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股直肌CS_(mean)呈负相关(P<0.001);年龄与股直肌CS_(mean)单独预测PPC的效能较低,两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714。结论:股直肌CS_(mean)分析预测PPC的发生具有可行性,结合年龄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无创、快速评估胸腔镜手术患者发生PPC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并发症 股直肌 剪切波弹性成像 二维超声
下载PDF
Ultra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n calcific tendinopathy of the rectus femoris tend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2
作者 Chang Han Lee Min-Kyun Oh Jun-Il Yo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2期3772-3777,共6页
BACKGROUND Calcific tendinopathy denotes calcific deposits in a specific tendon.It is also known as calcifying tendinitis,calcifying periarticulitis,or periarticular apatite deposition disease.Recently,extracorporeal ... BACKGROUND Calcific tendinopathy denotes calcific deposits in a specific tendon.It is also known as calcifying tendinitis,calcifying periarticulitis,or periarticular apatite deposition disease.Recently,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relieving and treating pain in calcific tendinopathy.CASE SUMMARY A 36-year-old female patient suffered from left hip joint pain for six months.The pain was increased during abduction of the hip,waking,and jumping.B-mode ultrasonography was performed by a physiatrist with an L12-5 linear transducer.A single session of ESWT was given in the marking area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at 4 Hz,2500 shots with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 using energy of 0.1 mJ/mm2.The hip pain of the patient slowly decreased within 4 wk after starting the ESWT.After six weeks of ESWT,her hip pain was completely resolved.However,the size of calcification showed almost no reduction in simple radiography at the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a very good modality not only for diagnosing calcified tendinitis by classical appearance,but also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ESWT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us femoris Calcific TENDINOPATH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ULTRASONOGRAPHY HIP Joi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miR-222在大鼠骨骼肌损伤再修复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童鑫 于新凯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2-1317,共6页
为分析miR-222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选取跑台诱导骨骼肌损伤模型,参照Armstrong的实验动物模型,选取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股直肌损伤模型,在下坡跑运动结束后的不同时刻取材,对血清CK水平进行检测,对股直肌冰冻切片... 为分析miR-222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选取跑台诱导骨骼肌损伤模型,参照Armstrong的实验动物模型,选取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股直肌损伤模型,在下坡跑运动结束后的不同时刻取材,对血清CK水平进行检测,对股直肌冰冻切片(HE染色;横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采用RT-PCR试验对miR-222水平进行检测。血清CK在股直肌运动后损伤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持续增高;HE染色发现:安静对照组显示肌纤维排列紧密规律,大小均匀,呈多边形;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不同时刻取材的组织切片染色显示肌纤维之间间隙变大,形状不规律,呈肿胀状态;miR-222在运动后表达较对照组整体上调。一次性长时间下坡跑运动可导致大鼠股直肌损伤,损伤后2周肌纤维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通过血清CK的变化特点,血清CK可作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评价的敏感指标之一。一次性下坡跑诱导的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中miR-222表达上调,促进了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222 股直肌 离心运动 CK
原文传递
紧身压迫对踏蹬至疲劳过程中股直肌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金鳌 陆阿明 徐勤儿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指标定量反映中度和高度紧身压迫在恒定负荷踏蹬至疲劳过程中对股直肌sEMG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以期为紧身运动服装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12名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健康男性大学生...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指标定量反映中度和高度紧身压迫在恒定负荷踏蹬至疲劳过程中对股直肌sEMG特征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以期为紧身运动服装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12名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健康男性大学生为试验对象,在3种不同程度紧身压迫状态下,分别以中强度和大强度负荷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恒速踏蹬运动至疲劳,共计6次测试;在对受试者一侧下肢股直肌的iEMG和MPF肌电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和信号处理后,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试验数据间差异的统计和比较。结果:(1)与无紧身压迫相比,外加中度紧身压迫在中等强度踏蹬运动中,对股直肌iEMG及MPF的整体变化特征无明显影响;(2)外加中度紧身压迫在大强度踏蹬运动后期,以及外加高度紧身压迫在中强度踏蹬运动后期,均使股直肌iEMG(%)值的总体增长幅度较无紧身压迫时有所减少,MPF(%)值的总体降低趋势较无紧身压迫时有所下降;(3)外加高度紧身压迫在大强度踏蹬运动后期,使股直肌iEMG(%)值的总体增长幅度较无紧身压迫时有所增加,MPF(%)值的总体降低趋势较无紧身压迫时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身运动装 压迫度 运动强度 踏蹬运动 股直肌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下载PDF
非疲劳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的阻力方式特异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红春 王健 陶嵘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1,68,共4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技术(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探讨伸膝运动时传统重力阻力(gravitational resistance,GR)和液压阻力(hydraulic resistance,HR)条件下股直肌的收缩特点,比较两种阻力的专项适宜性。方法:在相似的运动范围、...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图技术(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探讨伸膝运动时传统重力阻力(gravitational resistance,GR)和液压阻力(hydraulic resistance,HR)条件下股直肌的收缩特点,比较两种阻力的专项适宜性。方法:在相似的运动范围、速度以及起动阻力条件下,11名运动员分别在重力式和液压式伸膝训练器上完成10次伸膝练习,对获得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整流、滤波、振幅标准化、时间标准化处理,比较峰值时刻(peak timing,PT)与持续时间(duration,D)的差异。结果:重力装置条件下的PTGR=32.7±6.5,明显快于液压装置下的PTHR=45.6±8.2,P=0.001;前者持续时间DGR=57.3±6.5,明显短于后者DHR=73.6±6.7。结论:液压训练装置的阻力具有峰值时间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提高游泳、皮划、赛艇等项目的力量训练的专项化程度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建议这类项目多采用此类阻力装置发展专项力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专项力量 重力阻力 液压阻力 伸膝运动 股直肌
原文传递
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和神经入肌点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洪武 薛黔 杨方玖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查清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直肌神经入肌点;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5具童尸股直肌肌内神... 目的查清人股直肌肌内神经分布,测定神经入肌点,为临床外科提供肌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大体解剖法观察20具尸体股直肌的形态学特点,并以髂前上棘为骨性标志,定位股直肌神经入肌点;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探讨5具童尸股直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结果股直肌是由短肌纤维和肌内腱板构成的羽肌。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行于肌内腱板两侧,分别支配肌的外上部和内下部。股直肌外上部、内下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髂前上棘10.23±0.97cm和14.48±1.12cm。结论①股直肌有2支一级神经支支配,神经支配有一定的区域性。②股直肌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与肌构筑学特点有关。③股直肌的神经入肌点集中在股前部上2/5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神经 神经入肌点 股直肌
下载PDF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晶 曾维铨 +5 位作者 林巧璇 卢莉铭 郭泽兴 刘洪 张良志 修忠标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从组织学、分子学层面分别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纤维化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体质量(2.0±0.5)kg的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 目的:从组织学、分子学层面分别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纤维化的影响,揭示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体质量(2.0±0.5)kg的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Videman法左后肢伸直位石膏固定制动6周复制KOA兔模型,参照Lequesne MG膝关节级别评分、X线和MRI膝关节影像学检测及股直肌病灶点触诊评价造模成功。针刀组采用经筋理论指导下在股四头肌常见经筋病灶点"鹤顶次"(足阳明经筋病灶点,股四头肌肌腱髌骨正上缘附着处)"、髌外上"(足阳明经筋病灶点,股外侧肌肌腱髌骨外上缘附着处)"、髌内上"(足阳明经筋病灶点,股内侧肌肌腱髌骨内上缘附着处)上行针刀松解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只做同样的抓取和固定,不予针刀治疗。干预结束1周后,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股直肌组织形态和胶原容积分数改变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纤维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股直肌Ⅰ型胶原纤维(ColⅠ)、波形蛋白(VIM)、α-肌动蛋白(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纤维化相关mRNA和蛋白的影响。结果:(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可见整齐的被红染的骨骼肌纤维;模型组可见骨骼肌纤维破坏,被大量蓝染的胶原纤维包绕;针刀组可见骨骼肌纤维较为整齐,被少量蓝染的胶原纤维包绕。模型组股直肌胶原容积分数较空白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较模型组股直肌胶原容积分数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ColⅠ、VIM、α-SMA mRNA表达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刀组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ColⅠ、VIM、α-SMA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经筋理论 经筋病灶点 股直肌 骨骼肌纤维化
下载PDF
股直肌、缝匠肌皮瓣移位修复腹壁缺损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红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1-174,191,共4页
在32侧成年标本上,观察了股直肌、缝匠肌皮转移瓣有关血管蒂.血管蒂根部体表投影点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7.4、6.3cm 处,距两肌表面投影线分别为2.7、1.9cm.股直肌、缝匠肌血管蒂起点处外径分别为3.8、1.5mm、血管蒂长为5.2、1.9cm.... 在32侧成年标本上,观察了股直肌、缝匠肌皮转移瓣有关血管蒂.血管蒂根部体表投影点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7.4、6.3cm 处,距两肌表面投影线分别为2.7、1.9cm.股直肌、缝匠肌血管蒂起点处外径分别为3.8、1.5mm、血管蒂长为5.2、1.9cm.两肌合并移位时较窄处为3.8cm,较宽处为6.2cm.两肌同时转移可达同侧脐区上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直肌 缝匠肌 腹壁缺损 皮瓣
下载PDF
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华 艾健 +3 位作者 朱清广 房敏 孙武权 龚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蠕变率、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弹性模量的影响。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手法组。手法组: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行按揉法,力量0.5 kg、频率120次/min、时间8 min/次。3次/周,共实施4周;空白组、模型组不予处理。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与膝关节及髂骨相连的股直肌试件,进行生物力学相关数据测试。结果股直肌蠕变率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股直肌应力松弛率、最大应变指标中,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股直肌最大应力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5),弹性模量指标中,模型组低于空白组和手法组(P<0.01,P<0.01)。结论手法能够改善膝骨关节炎兔股直肌生物力学性能,有助于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手法 股直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内旋转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进 陈士文 +2 位作者 俞鹏 陶恒 刘宏升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2,15,共4页
目的为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向内旋转应用于临床腹股沟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提出新术式。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42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观察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进入股直肌的部位和在股直肌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股... 目的为股直肌近端肌皮瓣向内旋转应用于临床腹股沟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和提出新术式。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42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观察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进入股直肌的部位和在股直肌的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结果股直肌近端由旋股外侧动脉提供血供,以降支为主。股直肌全长13.4±3.8cm,起止点直径为3.1±0.4mm、1.9±0.8mm;降支到股直肌有肌皮支2支以上,平均2.5支;股直肌的上支动脉(61.3±6.8)%和下支(91.0±5.6)%来自降支,且下支为股直肌的主要营养血管,下支起始处的外径及长度为2.4±0.4mm、7.6±2.3cm。结论股直肌近端带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可以形成具有血管蒂长肌皮瓣;在股直肌近端离断髂前下棘的肌肉附着处并向下内旋转,临床可用于腹股沟部软组织缺损的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肌皮瓣 股直肌 降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