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江敏 高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1,共5页
随着体验经济背景下小长假的实施及休假制度的推进,环城游憩发展迅猛,但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投资效益低等问题.旅游者重视购买和消费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体验,提升环城游憩地竞争力的前提是了解游客体验价值... 随着体验经济背景下小长假的实施及休假制度的推进,环城游憩发展迅猛,但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投资效益低等问题.旅游者重视购买和消费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体验,提升环城游憩地竞争力的前提是了解游客体验价值构成.研究在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对环城游憩体验价值测量指标进行提炼归类.在收集812位环城游憩游客体验价值问卷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环城游憩体验价值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 体验价值 结构体系
下载PDF
国内外环城游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江敏 谭丽娟 李薇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随着国民旅游休闲需求增长、长短假期与带薪休假的灵活应用,人们的旅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处在从观光发展模式向休闲发展模式过渡的阶段,环城游憩发展迅猛。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环城游憩的相关概念、空间结构研... 随着国民旅游休闲需求增长、长短假期与带薪休假的灵活应用,人们的旅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国旅游业正处在从观光发展模式向休闲发展模式过渡的阶段,环城游憩发展迅猛。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环城游憩的相关概念、空间结构研究、行为特征研究及发展意义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得出环城游憩研究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 行为特征
下载PDF
基于SEM的城乡环城游憩行为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江敏 柴亚朵 高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175-181,共7页
基于1665份武汉市居民环城游憩的调查问卷,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体验价值、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关系,验证“旅游体验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模型(TEVSB),揭示城乡环城游憩行为机理。其中有3个环节互相嵌套,一是体验价... 基于1665份武汉市居民环城游憩的调查问卷,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体验价值、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之间的作用关系,验证“旅游体验价值—满意度—行为意向”模型(TEVSB),揭示城乡环城游憩行为机理。其中有3个环节互相嵌套,一是体验价值内部凸显的层次作用;二是情境价值和情感价值的中介作用;三是认知价值对行为意向的直接作用,功能价值、经济价值、情境价值及情感价值通过游客满意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结论提出了促进城乡环城游憩地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 行为机理 SEM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的环城乡村游憩潜力评价与类型区划——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4
作者 于鑫磊 马晓冬 甄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乡村游憩带是传统环城游憩带中的一个重要环带,随着我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和城市后郊区化的发展,传统乡村游憩的功能与空间格局均发生了重构,这种重构在城郊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基于对新时期乡村游憩资源新的认知观,多... 乡村游憩带是传统环城游憩带中的一个重要环带,随着我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和城市后郊区化的发展,传统乡村游憩的功能与空间格局均发生了重构,这种重构在城郊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基于对新时期乡村游憩资源新的认知观,多维构建环城乡村游憩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阐释研究区内乡村游憩潜力特征及分布规律,并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划分发展类型、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铜山区乡村游憩中的生态观光潜力和农事参与潜力普遍较高,康养休闲潜力和民俗体验与文化传承潜力普遍较低.铜山区乡村游憩发展潜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吕梁山一带、中西部近城区一带和北部环微山湖一带.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将铜山区划分为乡村综合游憩区、乡村生态康养休闲区、乡村农事观光体验区和乡村风土民俗娱乐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产主义乡村 后郊区化 环城乡村游憩 空间重构 潜力评价 铜山区
下载PDF
城市化发展对环城游憩带影响的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乔海燕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9-73,共5页
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要素对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 Belt Around Metropolis,ReBAM)的影响,并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运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因子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ReBAM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对ReBAM影响最大的... 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各要素对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 Belt Around Metropolis,ReBAM)的影响,并以上海市为例,通过运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因子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影响ReBAM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对ReBAM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经济因素、智力因素、人口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三大要素对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深层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城游憩带(ReBAM) 影响因素 上海
下载PDF
城乡和谐型环城游憩带的构建分析——基于共生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鲍富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年第3期66-71,共6页
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现状,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国家旅游局据此提出了2007年"和谐城乡游"的主题。而处于城乡交错地带的环城游憩带,起着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环城游憩带能... 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现状,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国家旅游局据此提出了2007年"和谐城乡游"的主题。而处于城乡交错地带的环城游憩带,起着联系城市和乡村的关键作用。通过构建环城游憩带能推动城乡和谐发展,对创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共生理论解析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共生关系,并分析了构建城乡和谐型环城游憩带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城乡和谐型 环城游憩带
下载PDF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评价体系与北京市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仁杰 杨紫英 +1 位作者 孙桂平 郭风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6-1426,共11页
基于当前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提出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概念,用于描述环城游憩带的发展阶段与状态。建立了内部结构、区域整合、配套设施、网络空间信息4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因子的成熟度评价体系,实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定量评价,... 基于当前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提出了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的概念,用于描述环城游憩带的发展阶段与状态。建立了内部结构、区域整合、配套设施、网络空间信息4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因子的成熟度评价体系,实现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定量评价,并将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近成熟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以距市中心10km为单元,将北京环城游憩带划分13个圈层,对每个圈层进行成熟度评价。结果显示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状态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在成熟度随距离衰减的整体趋势中存在明显波动。40~100km圈层是北京环城游憩带发展相对活跃的区域,也将成为北京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并趋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成熟度 评价体系 圈层 北京
原文传递
河北省城郊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康嘉 王翠清 +2 位作者 李倩 吴永超 郑丽丽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基于边缘效应理论、环城游憩带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城郊旅游的价值为出发点,分析河北省城郊旅游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城郊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即:打通城郊旅游中的“城”与“郊”、协调城郊旅游中的“青山”与“... 基于边缘效应理论、环城游憩带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城郊旅游的价值为出发点,分析河北省城郊旅游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城郊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即:打通城郊旅游中的“城”与“郊”、协调城郊旅游中的“青山”与“金山”、协调城郊旅游的“快”与“慢”、提升城郊研学旅游的“软”与“硬”、拓展城郊旅游的“白”与“黑”、融合城郊旅游中的“新”与“旧”。旨在为河北省城郊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旅游 高质量发展 边缘效应 环城游憩带 需求层次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