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在不同麻醉深度指数下行气管拔管对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雁 胡荣辉 郑兰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指数时(NT值),拔除气管导管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行鼻内镜下低温射频腺样体消融术扁桃体切除术... 目的探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指数时(NT值),拔除气管导管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行鼻内镜下低温射频腺样体消融术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7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无刺激反应拔管时的NT值自动纳入A、B、C 3组:A组NT值95~100(23例),B组NT值80~94(25例), C组NT值65~79(28例)。比较各组患儿术毕疼痛评分、苏醒时间、低氧血症等拔管后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儿的认知功能。结果 A组苏醒疼痛评分高于B、C组(P<0.05),B组拔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C组(P<0.05),C组苏醒时间多于A、B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儿术后1、3和7 d的MMSE评分、MoCA评分较术前1 d均降低,但术后B组1 d和3 d的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A、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NT值在80~94之间时,拔除气管导管可有效提高患儿苏醒质量,改善患儿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苏醒质量 儿童 气管导管拔除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洛尔用于无痛胃肠镜镇静麻醉和麻醉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苗荷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9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对镇静、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均给予艾司洛尔,A组剂量为0.5 mg/kg,B组为1.0 mg/kg,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T0、T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洛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对镇静、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均给予艾司洛尔,A组剂量为0.5 mg/kg,B组为1.0 mg/kg,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T0、T1、T2、T3四个时段,A组患者的MAP分别为(79.6±3.9) mmHg、(85.0±5.0)mmHg、(83.7±3.0) mmHg、(84.1±4.9)mmHg,HR分别为(79.6±3.9)次/min、(85.6±5.0)次/min、(83.4±3.0)次/min、(84.1±4.9)次/min;B组MAP分别为(79.4±4.0)mmHg、(80.2±4.4) mmHg、(80.2±4.0) mmHg、(80.5±4.6)mmHg,HR分别为(79.5±4.3)次/min、(80.4±4.6)次/min、(80.5±4.2)次/min、(80.7±4.8)次/min.A组在T0时段的MAP、HR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段均明显高于B组,P< 0.05.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留院观察时间:A组分别为(2.7±0.1)min、(30.3±6.6) min,B组分别为(2.6±0.2) min、(30.5±6.0)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1.0 mg/kg为艾司洛尔的有效使用剂量,它可以有效维持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稳定性,此剂量用药方案应当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 镇静麻醉 麻醉复苏 艾司洛尔 不同剂量
下载PDF
术毕维持输注瑞芬太尼对麻醉苏醒的影响
3
作者 韩彬 郑鸣薇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期87-88,136,共3页
目的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循环系统高动力反应。本文意在研究全麻苏醒期维持瑞芬太尼输注对于心血管反应、呛咳体动、苏醒快慢的影响。方法 60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D组(n=... 目的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循环系统高动力反应。本文意在研究全麻苏醒期维持瑞芬太尼输注对于心血管反应、呛咳体动、苏醒快慢的影响。方法 60例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D组(n=30)及瑞芬太尼组R组(n=30)。手术结束时,D组停止用药,R组则维持静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拔除气管内导管。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苏醒期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D组在苏醒时出现HR增快,MAP升高;R组HR升高不明显,MAP下降。在D组中出现恶心呛咳及体动例数比R组多。结论术毕维持瑞芬太尼输注可减少麻醉苏醒拔管时呛咳及体动,稳定血流动力学并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麻醉苏醒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因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54
4
作者 赵海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1500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与躁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500例患者中,发生躁动282例,占18.8%,手术类型中以耳鼻喉...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1500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与躁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500例患者中,发生躁动282例,占18.8%,手术类型中以耳鼻喉手术的躁动发生率最高,为56.1%(101/180),其次是胸部手术,为37.1%(23/62);全凭静脉麻醉的躁动发生率为12.6%(120/956),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的29.8%(162/544)(P<0.05);使用盐酸纳美芬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9.3%(101/345),高于未使用者的15.7%(181/1155)(P<0.05);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6.9%(20/289),低于未使用者的21.6%(262/1211)(P<0.05);躁动相关的各种不良刺激中,以疼痛、气管插管刺激、尿道插管刺激为主,躁动发生率分别是47.8%、24.8%、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躁动的发生与手术类型、麻醉、催醒、术后镇痛方式、不良刺激紧密相关,护理人员需保持患者呼吸,控制疼痛,尽可能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实施心理干预,降低躁动发生率,保证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手术 麻醉复苏期 躁动 护理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彭丽 朱云峰 +2 位作者 幸吉娟 全伟斌 周朝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22-2825,共4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施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分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施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分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观察记录基础值(T1)、拔管前(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心率(HR),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躁动评分(SAS)。结果:F组内各时点的S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的各时点HR及S组内的各时点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苏醒时间短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拔管的应激反应,镇痛作用强,苏醒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小儿腹腔镜 麻醉恢复质量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超男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6期119-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效果。方法:将1164例全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躁动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发生率。结... 目的:研究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效果。方法:将1164例全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躁动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麻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麻醉恢复期病人中的应用较常规护理有效降低了躁动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恢复期 躁动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
7
作者 佘本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4期146-146,14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围手术期耳蜗温度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行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围手术期耳蜗温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在拔管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出室时间的比较上,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术后 麻醉恢复期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