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上)
被引量:
8
1
作者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2,197,共10页
当代形而上学处在一个举步维艰的没落时代。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形而上学,被视作“物理学之后”,它到黑格尔臻于成熟之后便走向衰亡;中国先秦的形而上学则是“伦理学之后”,它于《周易》和道家哲学中发端,两千年间没...
当代形而上学处在一个举步维艰的没落时代。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形而上学,被视作“物理学之后”,它到黑格尔臻于成熟之后便走向衰亡;中国先秦的形而上学则是“伦理学之后”,它于《周易》和道家哲学中发端,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只有充实与合流,在当代也被时代精神弃置一旁。目前从根本上区分中西形而上学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前提。追溯中西形而上学的源头和流变可以发现,西方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语言的逻辑功能、系词“是”的存在论认识功能之上的,中国形而上学则是建立在语言的非逻辑功能之上,即由语言悖论和沉默所体现的隐喻、暗示、象征、类比功能之上的。这两种形而上学各有胜场,但也各有致命的盲区,后者正是双方都走向衰落的理论上的根本原因。因此,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必须突破双方各自的理论边界,吸收对方的长处,在语言的双重功能(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之上提升到“语言学之后”,才有成功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之后
伦理学之后
存在论
语言学之后
道论
形而上学的重建
原文传递
通之道(引论)——一种新的形上学之思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根友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58-78,198,共21页
通之道,即是将"通"的现象作为一种哲学的形上学预设,以之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通"的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形态,其主要内容是以人性中所蕴涵的"通性"作为其核心内容。所...
通之道,即是将"通"的现象作为一种哲学的形上学预设,以之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通"的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形态,其主要内容是以人性中所蕴涵的"通性"作为其核心内容。所谓"通性",即让不通的变成可通的,让已通的保持通畅性的某种势或力量。就其主体能动性一面而言,这种势与力量当然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心力"。而这种"心力",就其内涵而言,包括人的欲望、情感、意志与理智混合组成的一种主观性的能量。就其客体而言,当然是某种材料、能量、信息之间具有的可融合性、可交流性与可通性。简言之,"通性"即是主体之人的"心力"利用适当的材料、能量与信息编码,实现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从而让人类始终保持与宇宙的无限相遨游的自由意志与实践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之道
通之象
通性
形而上学重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方环境伦理的哲学视域与道德重建
3
作者
洪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18,共10页
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原则、伦理范畴和德行规范的知识体系,是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一种价值理论。环境伦理理念突破了传统伦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和价值原则,使人置身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系统之中去思考和...
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原则、伦理范畴和德行规范的知识体系,是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一种价值理论。环境伦理理念突破了传统伦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和价值原则,使人置身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系统之中去思考和探究伦理道德问题。文章阐释了环境伦理的理论内涵、理论前提和依据,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形而上学对环境伦理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环境伦理问题的道德重思和环境伦理逻辑建构的合理性分析,文章认为,建构人与自然互养相生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我、自然、社会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相生
道德重建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9,共8页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q...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所以迹"的问题,即没有触及哲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或存在及哲学由此源头活水而流变的问题。这就使得所谓"哲学"成为了一种凝固不变的、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成为了一种关于"器"而不是"道"的言说,从而丧失了存在的开放性、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核心任务,既不是回到前现代的形而上学,也不是遵从后现代主义的拒绝形而上学,而是从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去重建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合法性
哲学的源头活水
所以为法
所以迹
重建形而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上)
被引量:
8
1
作者
邓晓芒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2,197,共10页
文摘
当代形而上学处在一个举步维艰的没落时代。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形而上学,被视作“物理学之后”,它到黑格尔臻于成熟之后便走向衰亡;中国先秦的形而上学则是“伦理学之后”,它于《周易》和道家哲学中发端,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只有充实与合流,在当代也被时代精神弃置一旁。目前从根本上区分中西形而上学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前提。追溯中西形而上学的源头和流变可以发现,西方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语言的逻辑功能、系词“是”的存在论认识功能之上的,中国形而上学则是建立在语言的非逻辑功能之上,即由语言悖论和沉默所体现的隐喻、暗示、象征、类比功能之上的。这两种形而上学各有胜场,但也各有致命的盲区,后者正是双方都走向衰落的理论上的根本原因。因此,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必须突破双方各自的理论边界,吸收对方的长处,在语言的双重功能(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之上提升到“语言学之后”,才有成功的希望。
关键词
物理学之后
伦理学之后
存在论
语言学之后
道论
形而上学的重建
Keywords
after
physics
after
ethics
ontology
after
linguistics
Taoism
reconstruction
of
metaphysics
分类号
B081.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通之道(引论)——一种新的形上学之思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根友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2013年第1期58-78,198,共21页
文摘
通之道,即是将"通"的现象作为一种哲学的形上学预设,以之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通"的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形态,其主要内容是以人性中所蕴涵的"通性"作为其核心内容。所谓"通性",即让不通的变成可通的,让已通的保持通畅性的某种势或力量。就其主体能动性一面而言,这种势与力量当然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心力"。而这种"心力",就其内涵而言,包括人的欲望、情感、意志与理智混合组成的一种主观性的能量。就其客体而言,当然是某种材料、能量、信息之间具有的可融合性、可交流性与可通性。简言之,"通性"即是主体之人的"心力"利用适当的材料、能量与信息编码,实现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从而让人类始终保持与宇宙的无限相遨游的自由意志与实践上的可能性。
关键词
通之道
通之象
通性
形而上学重建
Keywords
way
of
penetration
forms
of
penetration
penetration
tendency
reconstruction
of
metaphysics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08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方环境伦理的哲学视域与道德重建
3
作者
洪丽
机构
辽宁大学哲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18,共10页
基金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研究”(19AKS003)
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的历史观演进逻辑研究”(18YJA720010)
+1 种基金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黑格尔哲学中的生命理论研究”(19YJC720018)
201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爱默生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精神价值研究”(L19BWW010)。
文摘
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原则、伦理范畴和德行规范的知识体系,是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一种价值理论。环境伦理理念突破了传统伦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和价值原则,使人置身于一个整体的自然环境系统之中去思考和探究伦理道德问题。文章阐释了环境伦理的理论内涵、理论前提和依据,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形而上学对环境伦理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环境伦理问题的道德重思和环境伦理逻辑建构的合理性分析,文章认为,建构人与自然互养相生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我、自然、社会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相生
道德重建
形而上学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thics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moral
reconstruction
metaphysics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
被引量:
4
4
作者
黄玉顺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9,共8页
文摘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所以迹"的问题,即没有触及哲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或存在及哲学由此源头活水而流变的问题。这就使得所谓"哲学"成为了一种凝固不变的、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成为了一种关于"器"而不是"道"的言说,从而丧失了存在的开放性、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核心任务,既不是回到前现代的形而上学,也不是遵从后现代主义的拒绝形而上学,而是从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去重建形而上学。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合法性
哲学的源头活水
所以为法
所以迹
重建形而上学
Keywords
Chinese
philosophy
legitimacy
headstream
of
philosophy
the
origin
of
legislation
the
origin
of
tracks
reconstruct
ing
metaphysics
分类号
B20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上)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2
通之道(引论)——一种新的形上学之思
吴根友
《哲学分析》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西方环境伦理的哲学视域与道德重建
洪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追溯哲学的源头活水——“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再讨论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