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uspended cell line from Trichoplusia ni (Lepidoptera):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被引量:9
1
作者 Min-Juan Meng Tian-Long Li +1 位作者 Chang-You Li Guo-Xun L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23-428,共6页
A suspended cell line from Trichoplusia ni embryos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susceptibility to 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MNPV) infection was investigated. This cell line had charac... A suspended cell line from Trichoplusia ni embryos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susceptibility to 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MNPV) infection was investigated. This cell line had characteristics distinct from the BTI-Tn5B 1- 4 cell line (Tn5B 1-4) from T. ni in growth, and showed approximately the same responses to AcMNPV infection, production of occlusion bodies, and levels of recombinant protein expression. No clumps were observed at maximum cell density at late-log phase in shake-flask or T-flask cultures, and thus the cells represent a useful new contribution for baculovirus research. The cells consist of two major morphological types: approximately 70% spindle-shaped cells and 30% round cells. The cell line was highly susceptible to virus infection and produced around 107 AcMNPV occlusion bodies per cell, on average. Production of β-galactosidase and 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was high with 3.97 ± 0.13 × 10^4 IU/mL and 3.48 ± 0.40IU/mL, respectively. This cell line may be applicable for studies of scale-up production of viruses or baculovirus-insect cell expression. We also believe the new line can be a source for cell clones with higher production of virus and recombinant proteins compared to the parent or other existing cell lines such as Tn5B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 RAPD-PCR recombinant protein expression suspended cell line
原文传递
Recombinant human zona pellucida proteins ZP1, ZP2 and ZP3 co-expressed in a human cell line 被引量:7
2
作者 MirjanaMartic EricK.Moses +5 位作者 TimE.Adams DeYiLiu DebraA.Gook ClaireGarrett MarjorieE.Dunlop GordonH.W.Baker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3,共11页
Aim: To produce biologically active recombinant human (rh) ZP proteins in a human cell for use in sperm function tests. Methods: The 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 line 293T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rhZP1, rhZP2 and rhZP3... Aim: To produce biologically active recombinant human (rh) ZP proteins in a human cell for use in sperm function tests. Methods: The 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 line 293T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rhZP1, rhZP2 and rhZP3 proteins individually and together by co-expression. Presence of these proteins in the culture medium and cell lysate was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The effect of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on the human AR was assessed. Results: RhZP2 and rhZP3 were secret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whereas rhZPl was found only in the cell lysate. Interestingly, when all zona pellucida proteins were co-expressed in the same cells, rhZPl was also secret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However,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all three ZP proteins in sufficient concentration and evidence of heavy glycosylation on gel electrophoresis, biological activity to induce the AR was not observed. Conclusion: RhZP1, rhZP2 and rhZP3 were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the 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 line 293T. It appears that an interaction amongst these proteins may be required for release of rhZPl from the cell. Although this approach is not satisfactory for producing active human ZP proteins, it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P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osome reaction GLYCOSYLATION human cell line recombinant proteins zona pellucida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反义重组腺病毒联合放射线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运军 马林 +1 位作者 隋建丽 周平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反义重组腺病毒联合放射线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人EGFR的cDNA片段被反向亚克隆入E1/E3缺失的 5型腺病毒载体中而得到AdE5 ,EGFR反义RNA的表达由CMV启动子控制。进而研究其联合γ射线对人乳腺癌...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反义重组腺病毒联合放射线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人EGFR的cDNA片段被反向亚克隆入E1/E3缺失的 5型腺病毒载体中而得到AdE5 ,EGFR反义RNA的表达由CMV启动子控制。进而研究其联合γ射线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1成克隆能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MDA MB 2 31细胞被AdE5感染后 ,EGFR蛋白质的表达被强烈地抑制。AdE5感染后以γ射线照射细胞 ,成克隆能力被抑制。且这种作用与病毒量和照射剂量相关联。进而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30 0pfu/细胞的AdE5感染可使MDA -MB- 2 31细胞摆脱对放射线抗拒的G0 +G1期 ,进入对放射线敏感的G2 +M期 ,从而使AdE5联合放射线表现为协同效应。结论 以腺病毒载体介导的EGFR反义RNA转导可有效地用于针对EGFR的反义治疗策略 ,提高放射线对乳腺癌细胞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腺病毒 放射线 乳腺癌 癌细胞 EGFR RNA反义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GFP/HBV X融合蛋白重组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林 范红梅 +5 位作者 陈幼明 谢奇峰 吴盟 陈雪娟 李刚 高志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2-115,125,共5页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BVX蛋白(HBx)与GFP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以进一步研究HBx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法从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中扩增HBV ...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BVX蛋白(HBx)与GFP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以进一步研究HBx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法从adr亚型HBV质粒pHBV DNA中扩增HBV X基因片段,PCR产物经HindⅢ和KpnⅠ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的相应酶切位点,转化宿主菌DH5#,采用上述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GFP-HBx;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C1质粒、pGFP-HBx重组质粒DNA转染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G418选择抗性细胞克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挑取表达GFP的抗性克隆扩大培养、传代。采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HBV X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GFP-HBV X重组表达载体pGFP-HBx;将pEGFP-C1、pGFP-HBx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经G418筛选15d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将带绿色荧光的抗性克隆细胞扩大培养并经传代70次,细胞仍表达强的荧光蛋白。RT-PCR检测表明转染pGFP-HBx重组体的HepG2/GFP-HBx细胞有HBV X转录、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FP-HBV X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GFP-HBx;获得了稳定表达GFP-HBx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系,这为进一步研究HBx的生物学功能以及HBx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重组体 细胞系
下载PDF
构建过表达TRPV1基因的Caco-2细胞株
5
作者 李琬仪 杨佳欣 王远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02-507,共6页
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辣椒素受体基因TRPV1过表达的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稳定重组株.将双酶切后的慢病毒空载体pCDH和TRPV1全基因PCR产物通过T4 DNA Ligase连接,构建包含TRPV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DH-TRPV1.将过表达载体pCDH-TRPV1转... 采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辣椒素受体基因TRPV1过表达的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稳定重组株.将双酶切后的慢病毒空载体pCDH和TRPV1全基因PCR产物通过T4 DNA Ligase连接,构建包含TRPV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DH-TRPV1.将过表达载体pCDH-TRPV1转化DH 5α感受态细菌,大量扩繁后提取过表达载体pCDH-TRPV1的质粒,与psPAX2和pMD两种含有慢病毒包装所必需元件的质粒混合,再与脂质体混合制备脂质体-载体混合液.将脂质体-载体混合液转染至单层的293T细胞中,培养48h进行病毒包装.收集富含慢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上清液,超离心纯化成浓缩病毒,然后再与polybrene一起感染单层Caco-2细胞,通过GFP绿荧光信号来筛选获得TRPV1基因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通过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blot检测TRPV1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Caco-2-TRPV1重组细胞株的TRPV1的mRNA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aco-2-GFP对照细胞(P<0.05).成功构建了TRPV1基因过表达的稳定细胞株,为后续辣椒素降脂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正向调控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PV1基因 基因过表达 重组细胞株 CACO-2 人结直肠腺癌细胞
下载PDF
转基因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4/TNF)的建立及其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邱庆明 陆云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408-409,共2页
目的 :研究转基因肝癌细胞和其来源肝癌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构建含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 TNFα基因 )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其导入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 0 4。通过 MTT比色法测定比较转基因肝癌细胞株及未转基因肝癌... 目的 :研究转基因肝癌细胞和其来源肝癌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构建含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 TNFα基因 )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其导入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 0 4。通过 MTT比色法测定比较转基因肝癌细胞株及未转基因肝癌细胞株的生物活性。结果 :成功建立转基因肝癌细胞株。MTT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的肝癌细胞株生长速度显著减慢。结论 :TNF基因转入肝癌细胞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载体 TNF基因 MTT比色法 肝肿瘤
下载PDF
C型凝集素受体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细胞间黏附分子3非整合素细胞表达模型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宇 姚煦 +2 位作者 顾汉艳 王宝玺 刘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7-460,共4页
目的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细胞间黏附分子3非整合素(DC—SIGN)细胞表达模型,为后续进行DC—SIGN蛋白受体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PCR扩增获得DC—SIGN分子的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 目的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细胞间黏附分子3非整合素(DC—SIGN)细胞表达模型,为后续进行DC—SIGN蛋白受体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PCR扩增获得DC—SIGN分子的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质粒(PCMV—EGFP),EGFP位于Dc—SIGNN末端,转染人胚肾细胞癌I-IEK293T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SIGN重组分子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SIGN—EGFP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情况,并进一步检测转染表达的DC—SIGN受体对过敏原抗原的识别和内吞过程。结果构建的荧光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Western印迹证明DC—SIGN表达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DC—SIGN融合质粒的HEK293T细胞的DC—SIGN受体表达量增多(约50%)。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绿色荧光标记的DC—SIGN位于细胞膜上,可结合红色荧光素标记的过敏原抗原Derp2,并可将Derp2内吞人细胞内。结论构建的DC—SIGN—EGFP融合蛋白在293T细胞内表达后具有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特征性分布,可被DC—SIGN特异性抗体识别并具有摄取过敏原功能,是研究DC—SIGN分子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有丝分裂原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抗原 尘螨属 细胞系 肿瘤
原文传递
稳定表达CD163蛋白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凯 冯磊 +2 位作者 郑其升 侯继波 陈溥言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570,共6页
以RT-PCR方法从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获得CD163 cDNA序列,然后测序鉴定,对突变碱基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碱基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4.0-CD163,通过BamHⅠ/Not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使用脂质体... 以RT-PCR方法从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获得CD163 cDNA序列,然后测序鉴定,对突变碱基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碱基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0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4.0-CD163,通过BamHⅠ/Not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其正确性。使用脂质体2000将pcDNA4.0-CD163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系3D4/21(CRL-2843),通过Zeocin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表达CD163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系。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结果表明CD163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已表达。通过Zeocin抗性筛选,共获得8株表达CD163的重组细胞株,IFA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CD163定位于重组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去除筛选抗性后连续传代10代,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确定重组细胞株在10代内性状稳定,说明稳定表达CD163的猪肺泡巨噬细胞系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3 猪肺泡巨噬细胞 重组细胞系
下载PDF
ST8Sia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与鉴定及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金宜 富炜琦 +2 位作者 杜冠华 王金华 杨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3-739,共7页
目的构建ST8Sia1基因过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ST8Sia1的细胞株,检测ST8Sia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PCR反应扩增ST8Sia1基因片段,双酶切目的基因片段和pEGFP-C1载体以及pHBLV-CMV-MCS-3flag-EF1-ZsGreen-T2A-Puro载体,分... 目的构建ST8Sia1基因过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ST8Sia1的细胞株,检测ST8Sia1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PCR反应扩增ST8Sia1基因片段,双酶切目的基因片段和pEGFP-C1载体以及pHBLV-CMV-MCS-3flag-EF1-ZsGreen-T2A-Puro载体,分别将目的基因片段和不同载体连接,得到ST8Sia1-pEGFP-C1重组载体和重组慢病毒载体。采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进行鉴定。分别用不同载体转染黑色素瘤细胞WM451,筛选建立稳定过表达ST8Sia1的细胞株,Real-time PCR检测稳转细胞ST8Sia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稳转细胞中ST8Sia1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稳转细胞的生长增殖活性;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稳转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成功构建ST8Sia1-pEGFP-C1重组质粒及ST8Sia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发现ST8Sia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效率较高,建立稳定过表达ST8Sia1的WM451细胞株,发现ST8Sia1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结论成功构建了ST8Sia1过表达载体,并发现ST8Sia1过表达能够促进黑色素瘤细胞WM451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8Sia1 黑色素瘤 重组质粒 过表达载体 稳转细胞株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过表达FGFR2重组HEK293细胞株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阳曼 王海龙 +2 位作者 赵影 李小燕 陈小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构建含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蛋白2(FGFR2)基因序列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获得过表达FGFR2的重组病毒颗粒;用重组病毒颗粒感染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并用嘌呤霉素(20?g/ml)进行筛选,最终获得... 构建含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蛋白2(FGFR2)基因序列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获得过表达FGFR2的重组病毒颗粒;用重组病毒颗粒感染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并用嘌呤霉素(20?g/ml)进行筛选,最终获得过表达FGFR2的重组细胞株。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结果显示,该重组细胞株与空白对照HEK293细胞相比能高表达FGFR2,实时荧光定量核苷酸扩增试验(QPCR)和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结果表明FGFR2蛋白下游相关通路的u PA等分子的转录和分泌水平上调,克隆形成试验也证实重组HEK293细胞促增殖能力增强。结果表明,该重组过表达FGFR2的细胞模型可用于下一步的功能研究以及靶向FGFR2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慢病毒包装 过表达 重组细胞株
原文传递
Wnt蛋白拮抗剂Frzb的cDNA克隆、重组慢病毒构建以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玉玲 裴哲 +4 位作者 王晶 魏枭 曾中秋 陈雨文 唐亚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5-778,共4页
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索作为Wnt蛋白拮抗剂sFRP(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家族成员之一的Frzb/sFRP3在肝癌细胞中的抗癌潜力,本研究主要通过RT-PCR以及慢病毒表达系统进行了Frzb的cDN... 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探索作为Wnt蛋白拮抗剂sFRP(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家族成员之一的Frzb/sFRP3在肝癌细胞中的抗癌潜力,本研究主要通过RT-PCR以及慢病毒表达系统进行了Frzb的cDNA克隆、重组慢病毒构建以及肝癌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从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获得Frzb cDNA片段并经测序证实;与此同时,将Frzb cDNA分别构建至以绿色荧光蛋白或嘌呤霉素抗性为报告基因的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VX-IRES-ZsGreen1-Frzb及pLVX-Puro-Frzb,通过酶切和测序获得正确的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其次,通过Lenti-X?Lentiviral Expression Systems将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sPAX2、pMD2.G共转染HEK293T细胞,48 h后制备重组慢病毒悬液,随后感染HEK293T细胞,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验证了Frzb(FLAG标签)在细胞中的正确表达;最后,将Frzb重组慢病毒悬液感染肝癌HepG2细胞,经2μg/mL嘌呤霉素筛选成功地获得了稳定表达Frzb的细胞株.以上结果表明慢病毒表达体系对Wnt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ZB 肝癌细胞HEPG2 克隆 重组慢病毒 稳定细胞株
原文传递
肝癌Wnt通路可溶性跨膜受体Frizzled-7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裴哲 曾中秋 +3 位作者 陈雨文 李文华 TANG Yunjie 唐亚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6-1079,共4页
Wnt信号的异常持续激活可导致肝癌的发生发展,跨膜受体Frizzled-7在绝大多数肝癌临床肿瘤组织中呈现高度表达特征.为探索可溶性跨膜受体sFZD7在肝癌细胞中的抗癌活性,本研究主要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sFZD7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实现其... Wnt信号的异常持续激活可导致肝癌的发生发展,跨膜受体Frizzled-7在绝大多数肝癌临床肿瘤组织中呈现高度表达特征.为探索可溶性跨膜受体sFZD7在肝癌细胞中的抗癌活性,本研究主要通过分子克隆手段构建sFZD7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实现其在肝癌细胞Mahlavu中的超量表达,并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sFZD7的肝癌细胞株,从而为研究sFZD7在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具体方法是首先提取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总RNA,通过RT-PCR获取sFZD7 cDNA片段,分别将其插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 LVX-IRES-Zs Green1与p LVX-Puro中,并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以验证该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其次,包装sFZD7重组慢病毒,并将制备的重组慢病毒悬液感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FZD7的表达.最后,通过病毒感染与嘌呤霉素筛选获取稳定表达sFZD7的Mahlavu细胞株.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已经成功地获得sFZD7慢病毒重组表达质粒p LVX-IRES-Zs Green1-sFZD7与p LVX-Puro-sFZD7;与此同时,已获得sFZD7重组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后已通过荧光显微镜技术及Western blot证实了sFZD7的正确表达;此外,通过该sFZD7重组慢病毒感染肝癌Mahlavu细胞并经嘌呤霉素筛选手段成功地获得了稳定表达sFZD7的肝癌细胞株.上述结果可为sFZD7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与分子机制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 sFZD7 肝癌 重组慢病毒 Mahlavu 稳定细胞系
原文传递
A novel package system based on an EBV replicon vector for producing high titer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13
作者 Yan, ZY Yao, EM +2 位作者 Zhang, T Shu, YL Hou, YD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20期1741-1744,共4页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was a human parvovirus considered as a gene delivery vehiclefor human gene therapy. Recombinant AAV vector (rAAV) could mediate the foreign DNAintegration into chromosome and establish a s... 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 was a human parvovirus considered as a gene delivery vehiclefor human gene therapy. Recombinant AAV vector (rAAV) could mediate the foreign DNAintegration into chromosome and establish a stable expression in the infected cells. As a viraltransduction vector, rAAV wa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retrovirus vector for its high safety.no pathogenicity, and capacity of infecting postmitosis cells. The current strategy for prod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AAV VECTOR EBV REPLICON VECTOR PACKAGE cell line.
原文传递
癌胚抗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亮 刘涛 穆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7,I0008,共4页
目的制备抗癌胚抗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方法利用PCR方法,将GPC3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6b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的GPC3融合蛋白对Balb/c小鼠脾内包埋免疫,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 目的制备抗癌胚抗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方法利用PCR方法,将GPC3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6b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后的GPC3融合蛋白对Balb/c小鼠脾内包埋免疫,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Western blot法筛选及鉴定分泌特异性抗GPC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肝癌细胞中GPC3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GPC3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重组GPC3蛋白。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1株稳定分泌抗GPC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单克隆抗体能与HepG2细胞内GPC3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特异性抗人GPC3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类 抗体 单克隆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杂交瘤 细胞系 肝细胞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单克隆抗体 GPC3
下载PDF
膀胱上皮特异性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金伟伟 何向东 +7 位作者 王志平 王德贵 魏海燕 周钦 田俊强 付生军 王含章 张红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0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构建特异作用于尿路上皮细胞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RT-PCR测定人类uroplakinⅡ(hUPⅡ)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联合受体(CAR)对多重细胞系的影响。瞬时转染和荧光素酶检测分析技术测定hU... 目的构建特异作用于尿路上皮细胞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 RT-PCR测定人类uroplakinⅡ(hUPⅡ)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柯萨奇病毒腺病毒联合受体(CAR)对多重细胞系的影响。瞬时转染和荧光素酶检测分析技术测定hUPⅡ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构建重组腺病毒Ad-UPⅡ-E1A和Ad-UPⅡ-Null,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PCR技术检测其构建的正确性。Western blot分析细胞感染重组腺病毒后腺病毒E1A蛋白在膀胱癌细胞株BIU-87中的表达。测定重组腺病毒Ad-UPⅡ-E1A对于膀胱癌细胞系BIU-87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膀胱癌细胞系BIU-87细胞表达hUPⅡ和CAR,其中hUPⅡ启动子具有高活性。在细菌技术上使用同源重组,将hUPⅡ启动子和E1A基因插入到5型的重组腺病毒的基因组中。在BIU-87细胞感染重组腺病毒Ad-UPⅡ-E1A后,E1A蛋白的表达呈强阳性。MTT分析证实重组腺病毒Ad-UPⅡ-E1A抑制了膀胱癌BIU-87细胞的生长。结论 hUPⅡ启动子有高组织特异性。重组腺病毒Ad-UPⅡ-E1A对膀胱癌细胞系BIU-87细胞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人类uroplakinⅡ 膀胱癌细胞株
下载PDF
重组细胞色素P4503A4和P4503A22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研究
16
作者 薛正楷 魏泓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109,共8页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巴马小型猪细胞色素P4503A22和P4503A4稳定表达重组肝癌细胞株微粒体,分析比较二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以P4503A特异性代谢底物硝苯地平(NF)、睾酮及其抑制剂酮康唑(KCZ)为探针药物,将探针药物与重组P4503A4,P4... 目的:利用已建立的巴马小型猪细胞色素P4503A22和P4503A4稳定表达重组肝癌细胞株微粒体,分析比较二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以P4503A特异性代谢底物硝苯地平(NF)、睾酮及其抑制剂酮康唑(KCZ)为探针药物,将探针药物与重组P4503A4,P4503A22细胞微粒体在优化的微粒体浓度、药物浓度、孵育时间等条件下进行体外孵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药物代谢(抑制)动力学参数,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4503A22的硝苯地平、睾酮的代谢活性均低于P4503A4(p<0.05);酮康唑对P4503A4和P4503A22的硝苯地平代谢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但酮康唑对P4503A4的抑制活性强于P4503A22(p<0.05).结论:无论是代谢底物或抑制底物活性,重组P4503A22细胞微粒体活性均低于重组P4503A4细胞微粒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细胞 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3A4 细胞色素P4503A22 药物代谢
下载PDF
重组CYP3A46细胞微粒体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17
作者 薛正楷 魏弘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巴马小型猪CYP3A46重组细胞微粒体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比较分析,为巴马小型猪应用于临床前药理试验提供科学依据。分析重组CYP3A4、CYP3A46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Vmax、Km(S50)、Clint及IC50均表明:CYP3A46的硝苯地平... 通过对巴马小型猪CYP3A46重组细胞微粒体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比较分析,为巴马小型猪应用于临床前药理试验提供科学依据。分析重组CYP3A4、CYP3A46细胞微粒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Vmax、Km(S50)、Clint及IC50均表明:CYP3A46的硝苯地平、睾酮的代谢活性及酮康唑的抑制活性均比较接近CYP3A4(P>0.05),CYP3A46是否是CYP3A4的同源酶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细胞 微粒体 人CYP3A4 小型猪CYP3A46 药物代谢
下载PDF
重组大鼠白介素3对培养的大鼠正常骨髓细胞及其白血病细胞的影响
18
作者 任蕴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将携带大鼠白介素3(rIL-3)全基因的pILR1质粒转染猴肾COS-1细胞,表达制备了重组rIL-3(rrIL-3).用半固体培养系统和液体培养测定了rrlL-3对大鼠正常骨髓细胞及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LT12的影响... 将携带大鼠白介素3(rIL-3)全基因的pILR1质粒转染猴肾COS-1细胞,表达制备了重组rIL-3(rrIL-3).用半固体培养系统和液体培养测定了rrlL-3对大鼠正常骨髓细胞及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LT1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表达的rrIL-3剂量依赖地明显促进BN大鼠正常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并进一步观察到无论在半固体培养系统或液体培养中,rrIL-3具有抑制白血病LT12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样呈量一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 重组 白血病细胞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荷瘤裸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黎红 周玲 +1 位作者 朱燕 李风琴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 2002年第2期34-35,共2页
观察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YH - 16 )对人肝癌Be174 0 2 细胞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人胃癌SGC790 1细胞系在裸小鼠体内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每日尾静脉注射给药 ,YH - 16的剂量分别为 1.5、0 .75、0 .4mg/kg ,共给药 14次。结果表... 观察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YH - 16 )对人肝癌Be174 0 2 细胞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人胃癌SGC790 1细胞系在裸小鼠体内的抑制作用。试验采用每日尾静脉注射给药 ,YH - 16的剂量分别为 1.5、0 .75、0 .4mg/kg ,共给药 14次。结果表明YH - 16对上述三种人癌细胞系有明显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Be174 0 2 为 45 .6 7、43.0 8和 40 .0 0 % ;Hela为 40 .70、30 .15和2 4.12 % ;SGC790 1为 5 1.89、44 .34和 35 .85 %。YH— 16各给药组动物健康状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荷瘤裸小鼠 治疗作用 人癌细胞系
下载PDF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Rh-endostatin(YH-16) 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辉塔 邓洁 +2 位作者 于世英 王馨 陈元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ndostar(rh-endostatin,YH-16)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herapy,the transplantatio...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ndostar(rh-endostatin,YH-16)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on lung adenocarcinoma A549 in mice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of combined therapy,the transplantation tumor models of A549 lung adenocarcinoma were established.When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tumor reached 1.0cm,all nud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Endostar group,radiotherapy group,radiotherapy plus Endostar(combined treatment)group,and control group(n=6 in each group).The largest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neoplasms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A549 xenografted tumor 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RADIOTHERA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