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友情·乡情·雅情:梅尧臣礼物酬答诗的情感析微 被引量:2
1
作者 苏碧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0-37,共8页
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馈赠活动频繁。作为受赠主体的梅尧臣以诗歌为回礼进行酬答,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礼物酬答诗,呈现了文人间以物为媒介展开的文学交游。在礼物酬答诗中,梅尧臣融入个人境遇,寄寓了因馈赠而带来的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主要... 北宋时期,文人之间的馈赠活动频繁。作为受赠主体的梅尧臣以诗歌为回礼进行酬答,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礼物酬答诗,呈现了文人间以物为媒介展开的文学交游。在礼物酬答诗中,梅尧臣融入个人境遇,寄寓了因馈赠而带来的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主要有可慰藉惨淡人生的友情、可熨帖漂泊心灵的乡情和可超越世俗生活的雅情等三种。经由梅尧臣的书写,这类诗歌中的情感由于具有了特定指向而不流于普泛化,因为蕴含了个体真挚感受而不止于应酬性。此类题材诗歌是了解宋代文人交游细节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有助于更为立体地探索梅尧臣丰富的情感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礼物酬答诗 友情 乡情 雅情
下载PDF
孟浩然赠答诗的主体情性书写
2
作者 罗谨思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9-23,共5页
唐代诗人孟浩然交游甚广,创作了数量颇多的赠答诗,在这些赠答诗中他抒发情志、张扬自我,呈现了复杂多变的主体情性。透过诗中的长安与“翻飞”意象,可以窥见一个积极用世却仕途失意的儒生形象,而考索桃源和归乡意象,则可以会面一位幽居... 唐代诗人孟浩然交游甚广,创作了数量颇多的赠答诗,在这些赠答诗中他抒发情志、张扬自我,呈现了复杂多变的主体情性。透过诗中的长安与“翻飞”意象,可以窥见一个积极用世却仕途失意的儒生形象,而考索桃源和归乡意象,则可以会面一位幽居田园、闲适自得的隐士。孟浩然在部分赠答诗中张扬主体情性、抹去寄赠对象,从而更新和丰富了赠答诗的创作模式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赠答诗 情性书写
下载PDF
唐代婚恋赠答诗的情感解读——以传统婚姻中夫妻(妾)为例
3
作者 张诗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99-103,共5页
唐代在婚姻方面开放的风气和相对通融的法律,使得夫妇关系亦随之相应地进步。基于婚恋赠答诗在唐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且夫妇通过赠答诗表达离愁别绪、同甘共苦及哀思悼亡之情愫,因此文章从内容上对唐代婚恋赠答诗进行情感解读,品味这些... 唐代在婚姻方面开放的风气和相对通融的法律,使得夫妇关系亦随之相应地进步。基于婚恋赠答诗在唐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且夫妇通过赠答诗表达离愁别绪、同甘共苦及哀思悼亡之情愫,因此文章从内容上对唐代婚恋赠答诗进行情感解读,品味这些诗作流露出的感情,挖掘其背后蕴藏的异彩纷呈的往事,从而进一步了解在那个时代步入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在情感上面临的挫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婚恋赠答诗 离愁别绪 同甘共苦 哀思悼亡 夫妻
下载PDF
诗史关系探微
4
作者 孙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7期46-50,共5页
对诗歌阐释来说,背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诗史相通"的传统背景下,晚唐首次出现"诗史"一词,至宋接受"诗史"说,将诗歌的纪事功能放在首位。而明代一些学者对诗史说并未完全接受,在主情的诗歌创作观念... 对诗歌阐释来说,背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诗史相通"的传统背景下,晚唐首次出现"诗史"一词,至宋接受"诗史"说,将诗歌的纪事功能放在首位。而明代一些学者对诗史说并未完全接受,在主情的诗歌创作观念影响下重新思考二者之关系,出现了反"诗史"的逆流;清代学者在宋人"诗史"说基础上发明诗了"诗史互证"的阐释学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相通 诗史 纪事 反“诗史” 诗史互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