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同位素分层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宗宇 张光辉 +1 位作者 聂振龙 南云驹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中的D ,18O ,3 H和14 C含量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与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性 ,反映了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条件的差别以及地下水不同的形成机制 .深层地下水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形成 ...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中的D ,18O ,3 H和14 C含量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与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性 ,反映了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条件的差别以及地下水不同的形成机制 .深层地下水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形成 ,其δ(D)和δ(18O)值与全新世补给形成的浅层地下水相比 ,分别贫 4× 10 -3 ~ 16× 10 -3 和 1× 10 -3 ~ 2× 10 -3 ,说明末次冰期时期年均气温较低 .古地下水中D和18O的大陆梯度与全新世以来地下水中的梯度基本相同 ,说明在过去 30 0 0 0a来尽管气温发生变化 ,但中国北方大陆的大气循环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地下水同位素分层现象反映了 3种不同的补给机制及参与现代水循环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同位素 古气候 古水文 补给机制 可持续利用 中国
下载PDF
近50年来我国北方典型区域地下水演化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宗宇 王莹 +1 位作者 刘君 卫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文章在总结中国北方地下水最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西北内陆盆地、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为典型区,对近50年来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北方盆地和平原地下水系统演化具有渐变性和突变性特征,但在不... 文章在总结中国北方地下水最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选择西北内陆盆地、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为典型区,对近50年来区域地下水系统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北方盆地和平原地下水系统演化具有渐变性和突变性特征,但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区域地下水系统已经变得脆弱,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地下水补给演变表现为山前平原地带的补给能力减弱,河道补给减弱或消失,中下游农业区地下水补给强度增大,总补给量呈现减小的趋势;其中,西北内陆盆地下水补给的减少与上游水资源利用过度、渠系防渗程度提高有关;而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减少与降雨量的减少和山区河流拦蓄水量的增加有关。伴随着补给模式的改变,地下水流场演变表现为普遍出现持续性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西北干旱区表现为山前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泉流量减少、溢出带下移;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表现为溢出带消失、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并发展,区域地下水流被截断,形成以降落漏斗为中心的局部水流系统。地下水化学场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化学类型变化、矿化度增大,污染组分增加。自西北内陆盆地至华北平原、松嫩平原,水化学变化强度明显增加,以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最为明显。本文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地下水演变的适应性对策,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给机制 地下水演变 水位降落漏斗
下载PDF
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机理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政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通过降雨转化为地下水的过程分析,论述了土壤水转化为地下水的内在原因及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关键词 降雨入渗补给 地下水 土水势能 重力水库容 机理
下载PDF
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地热水起源和补给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坤 王东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3-209,共7页
研究地下水补给机制,须确定补给水来源、补给区位置、补给期、补给通道和补给速率等。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地下水补给,是以水中同位素组成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为基础。一方面,同位素组成在从热源向采样点运移途中不受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基... 研究地下水补给机制,须确定补给水来源、补给区位置、补给期、补给通道和补给速率等。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地下水补给,是以水中同位素组成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为基础。一方面,同位素组成在从热源向采样点运移途中不受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基本保持不变,因此,适于作标记或示踪剂;另一方面,它们对于温度变化、水-岩相互作用、蒸汽散发、不同来源水的混合稀释和表面蒸发十分敏感,因此,适于作这些过程的地质指示剂。在地热调查中用得最多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氚和^(14)C,它们可用来测定地热水年龄,或查明近期大气降水所占份额。在循环型地热水中,在δD值和δ^(18)O值之间具有类似于现代大气降水的线性关系,其δ^(18)O值略高于当地大气降水,其δD值低于当地大气降水,δD和δ^(18)O值随纬度和高程变化。据20世纪80年代末检测,其氚比值一般少于1T.R.。由此可知,循环型地热水是老水(前核试爆水)。事实上,华北平原深层循环型地热水的^(14)C年龄逾20000a。因此,其贫氘特征则指示古大气降水的补给发生于逾20000a BP的冷湿期。在封存型热卤水中,Cl-Na型热卤水的^(40)Ar/^(36)Ar值为大陆型值域,δD值域接近于在硬石膏化过程中脱出的石膏结晶水的值域,说明在地层剖面中巨厚硬石膏形成时由石膏脱出的结晶水参与了热卤水的形成;而Cl-Ca型烃矿床卤水贫氘富钙,其氘和^(18)O接近初生水值域,^(40)Ar/^(36)Ar值接近海岭型值域,反映水和烃二者均来自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地热水 补给机制
下载PDF
藏南隆子县模麓温泉群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鹏 孙明露 +8 位作者 张云辉 荣峰 达娃 万忠焱 刘恭喜 彭清华 胡华山 旦增 刘振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39,共18页
藏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新的地热资源开发靶区。本文以藏南桑日-错那活动构造带内模麓温泉群为研究对象,以水化学和氢氧氚同位素为研究方法,分析模麓温泉群的水岩作用、热储温度、补给来源及径... 藏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是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成为新的地热资源开发靶区。本文以藏南桑日-错那活动构造带内模麓温泉群为研究对象,以水化学和氢氧氚同位素为研究方法,分析模麓温泉群的水岩作用、热储温度、补给来源及径流时间,揭示了地热水的成因机制。模麓地热水pH在6.6~7.2之间,TDS为1908mg/L~2326 mg/L,水化学类型以HCO_(3)·Cl-Na型和HCO_(3)·Cl-Na·Ca型为主。地热水中主要阴阳离子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和少量地球深部物质。利用硅-焓方程法和硅-焓图解法计算的初始热储温度为198℃~256℃,冷水混入比例为68%~85%。此外,对地热水中的Li、B、F等微量元素分析得出,研究区温泉水中微量组分除来自水-岩作用外,应该还与深部流体的混入有关,且该地区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5652m~5664m,模麓地热水中的氚含量<0.5TU,表明其地热水为老水,有更长的径流时间,为水-岩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宿麦郎曲河水为新水,补给径流时间短。研究区地热水与围岩遮拉组砂板岩发生水-岩作用,进行离子交换作用,在地下水运移过程中加热形成地热水,最终在有利构造部位出露形成温泉群。本次研究初步揭示了藏南模麓温泉的成因机制,可为藏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麓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 热储温度 补给来源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北方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补给机制:以羊庄岩溶水系统为例
6
作者 康凤新 郑婷婷 +4 位作者 冯亚伟 徐秋晓 刘彬涛 王义生 李传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82,共15页
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 为建立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提高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计算精度,笔者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山东羊庄封闭式泉排型岩溶水系统开展了岩溶水均衡试验研究,积累了40余年的监测试验数据。根据长期野外水均衡要素观测资料,推导出裸露型、半覆盖型和覆盖型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与降水量P和地下水位埋深D的相关方程,以及可调控的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系列,揭示了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与α变化机制。结果表明:α随水位埋深D的改变而改变,每个降水量P段分别对应一个最大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_(max)和最大降水入渗补给量即补给极限G_(max),相应的水位埋深便是最佳水位埋深D_(critical)。D>D_(critical)时,包气带截留量随着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α<α_(max);D<D_(critical)时,地表径流量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减小而增大,α<α_(max)。不同的降水量段对应不同的D_(critical),降水量增大时,对应的α_(max)及D_(critical)也增大。在任意水位埋深时,G_(max)为蓄满产流临界降水量与包气带最大截流量之差。本研究解决了岩溶区降水入渗补给的关键科学问题,即揭示降水入渗补给机制、建立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量和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提升了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基础性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包气带截留量 蓄满产流量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补给机制 羊庄盆地 北方岩溶区
下载PDF
Recharge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North west India:Insights from isotope-geospatial modelling approach
7
作者 Annadasankar Roy Sitangshu Chatterjee +5 位作者 Uday Kumar Sinha Anil Kumar Jain Hemant Mohokar Ajay Jaryal Tirumalesh Keesari Harish Jagat Pant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7-262,共16页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dwindling ground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largest regional aquifer system in North West India,raising concern over freshwater availability to about 182 million population residing in th...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dwindling ground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largest regional aquifer system in North West India,raising concern over freshwater availability to about 182 million population residing in this region.Widespread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have resulted severe groundwater pollution in this area,demanding a systematic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proactive measures.Convention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s encounter drawbacks due to subjectivity,complexity,data-prerequisites,and spatial-temporal constraints.This study incorporates isotopic information into a weighted-overlay framework to overcome the above-mentioned limitations and proposes a nove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The isotope methodology provides crucial insights on groundwater recharge mechanisms(18O and 2H)and dynamics(3H)-often ignored i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Isotopic characterisation of precipitation helped in establishing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LMWL)as well as inferring contrasting recharge mechanism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aquifers.Shallow aquifer(depth<60 m)showed significant evaporative signature with evaporation loss accounting up to 18.04%based on Rayleigh distillation equations.Inter-aquifer connections were apparent from Kernel Density Estimate(KDE)and isotope correlations.A weighted overlay isotope-geospatial model was developed combining 18O,3H,aquifer permeability,and water level data.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s of study area fall under least(0.29%)and extremely(1.79%)vulnerable zones respectively,while majority of the study area fall under moderate(42.71%)and highly vulnerable zones(55.20%).Model 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groundwater NO3-concentration,which showed an overall accuracy up to 82%.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was performed for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permeability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ensitive input parameter,followed by 3H,18O,and water level.Comparing the vulnerability map with Land Use Land Cover(LULC)and population density maps helped in precisely identifying the high-risk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pollution Data scarcity recharge mechanism Rayleigh distillation Isotope-geospatial mode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西安与咸阳孔隙型热储尾水回灌堵塞机理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郑磊 马致远 +2 位作者 郑会菊 何丹 李妍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0-45,共6页
在分析西安与咸阳两市地质条件、热储环境特征和水化学类型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理论模拟、室内堵塞模拟试验及现场回灌试验多种方法耦合的方法,对西安、咸阳孔隙型热储尾水回灌堵塞机理进行对比研究。动态岩心驱替试验结果... 在分析西安与咸阳两市地质条件、热储环境特征和水化学类型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理论模拟、室内堵塞模拟试验及现场回灌试验多种方法耦合的方法,对西安、咸阳孔隙型热储尾水回灌堵塞机理进行对比研究。动态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西安回灌模拟试验各个堵塞率均大于咸阳回灌一号井堵塞率。两地化学、微生物堵塞对比显示,西安回灌井水体含铁量高,在回灌过程中产生大量铁细菌及铁类矿物黏泥,而咸阳回灌井水体铁类矿物影响微乎其微。研究表明,在开放环境下,地下水中Fe2+与空气中的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O3和Fe(OH)3等矿物沉淀,这些胶状沉淀物进入地层后造成了堵塞。试验表明,西安三桥回灌井回灌地层适宜性不及咸阳回灌一号井;且西安三桥回灌井开放式回灌方式加重了化学、微生物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热储流体 回灌 堵塞机理 地热资源 西安市 咸阳市
下载PDF
雅砻河流域补给源及径流变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敏 李晓 宋凯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12期29-31,72,共3页
雅砻河是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之一,依据雅砻河某水文站提供的水文资料,运用基流分割法计算出雅砻河流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次为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该流域消融期径流量的变化与温度、降水相关性极高:温度升高,降... 雅砻河是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之一,依据雅砻河某水文站提供的水文资料,运用基流分割法计算出雅砻河流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次为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该流域消融期径流量的变化与温度、降水相关性极高:温度升高,降雨增多,径流量相应的增加,反之则反,气温对径流起着积极主导作用;非消融期径流与温度、降水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径流 补给源 基流分割 变化机制 雅砻河
下载PDF
一种远程分布式雷达组网数据回灌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斌 任磊 +1 位作者 王枭雄 王丽华 《现代导航》 2019年第4期304-307,共4页
雷达数据高速回灌是现代工程装备研究和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协助试验系统进行算法验证、参数修改等工作,而远程分布式雷达组网数据回灌除了要考虑数据回灌的时效性之外,还要考虑各试验平台的时间一致性。本文就此设计和实现了一种... 雷达数据高速回灌是现代工程装备研究和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协助试验系统进行算法验证、参数修改等工作,而远程分布式雷达组网数据回灌除了要考虑数据回灌的时效性之外,还要考虑各试验平台的时间一致性。本文就此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远程分布式雷达组网数据回灌的方法,内容包括系统框架设计,技术要点难点,工作流程,并以一实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经试验验证,该方法效果良好,能够满足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雷达组网 数据回灌 时间机制
下载PDF
有咸水区深层淡水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卞学洛 《地下水》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天津市东丽区第四系 组深层淡水在长期较强开采状态下未发生水位持续下降及大面积深层淡水咸化污染,十余年来地层沉降基本消失。该地多年来中更新统淡水及上更新统、全新统咸水水位具有同步不等幅的动态,证明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地层中...  天津市东丽区第四系 组深层淡水在长期较强开采状态下未发生水位持续下降及大面积深层淡水咸化污染,十余年来地层沉降基本消失。该地多年来中更新统淡水及上更新统、全新统咸水水位具有同步不等幅的动态,证明它们之间联系密切,地层中渗透系数小于10-3m/d的历次海侵沉积层及压实的粘土层具有半透膜特性,咸水越流补给第 承压含水组的是淡水。适量加大 组淡水开采强度,使其产生越流系统,稳定后不会再加大地面沉降。最终使全新统地下水下入渗水位降低,夺取潜水蒸发的水量。在有咸水分布区,地表入渗水是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可持续利用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淡水 可持续利用 越流补给 入渗机理 地面沉降 污染 半透膜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下水补给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世博 聂振龙 +4 位作者 申建梅 崔亚莉 王哲 孟令群 刘学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机制,分析了采自浅井、深井及湖泊的35个水样的Cl-浓度、TDS含量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根据巴丹吉林水源地及周边水化学水平分布特征,结合研究区气象和水文条件、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流场发现,... 为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机制,分析了采自浅井、深井及湖泊的35个水样的Cl-浓度、TDS含量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根据巴丹吉林水源地及周边水化学水平分布特征,结合研究区气象和水文条件、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流场发现,戈壁区地下水对沙漠区地下水无明显补给作用,但是沙漠区、戈壁区及山区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关系表明,沙漠区地下水来源于南部山区及戈壁区的地下水或降水。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沙漠边缘分布大量洪积黏土,认为沙漠外围山区、山前戈壁带降水在季节性河道形成的脉冲式洪流是沙漠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这一认识不仅解释了采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技术进行分析而获得不同结论的原因,而且有利于地下水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补给机制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洪水 巴丹吉林沙漠
下载PDF
Responses of groundwater system to water development in northern China
13
作者 WANG Ying CHEN Zong-yu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2期69-80,共12页
The increased demands on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ern China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oundwater systems in the last three to four decades, including reductions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capacity and overall wate... The increased demands on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ern China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groundwater systems in the last three to four decades, including reductions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capacity and overall water quality. These changes limit the potential for groundwater uses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surrounding groundwater system use in the eight basins of northern China as water resourc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charge zone has shifted from the piedmont to the agricultural area, and that the total recharge rate in the basins tended to decrease. This decrease in arid inland basins was mainly caused by both the excessive use of water in the watershed area and irrigated channel anti-seepage. In semi-arid basins, the decrease observed i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is related to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precipitation and increasing river impoundment. In addition, intensiv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has resulted in disturbances to the groundwater flow regime in arid and semi-arid inland basins. Arid inland basins demonstrated fast falling groundwater levels in the piedmont plains resulting in declines of spring flow rates and movement of spring sites to lower locations. In the semi-arid basins, i.e.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Song-nen Plain,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s developed and intersected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The semi-arid basin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Song-nen Plain have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hydrochemical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characterized by changing water type including increase of TDS and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harge mechanism Groundwater depletion Aquifer exploitation Arid area
下载PDF
广州市剑岭村岩溶塌陷机理分析
14
作者 黄于新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分析,从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岩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运移特征、物探解译、钻探验证等方面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岩溶地区的地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构造裂隙 越流补给 岩溶地面 塌陷机理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补给机制的源解译
15
作者 黄磊 高瑞忠 +3 位作者 卢俊平 秦子元 苟青松 侯泽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73-76,共4页
吉兰泰盐湖是我国大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长期开采,湖区脆弱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制约盐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查明控制盐湖发展的水文地质特征,利用GIS系统对空间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剖析,融合遥感影像解译,揭示了吉兰泰湖盆... 吉兰泰盐湖是我国大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长期开采,湖区脆弱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制约盐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查明控制盐湖发展的水文地质特征,利用GIS系统对空间多源地学信息进行剖析,融合遥感影像解译,揭示了吉兰泰湖盆地层岩性、地貌、浅层地下水等水文地质特征要素,并从地表水汇集规律及地下水补给机制解译了盐湖成盐物质潜在水源载体的补给来源。研究成果对于评估研究区未来可开采石盐资源潜力与保障盐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泰盐湖 水文地质特征 遥感解译 补给机制
原文传递
人工回灌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学钰 张文静 +3 位作者 何海洋 石旭飞 王寒梅 焦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4-1409,1433,共7页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有关评价人工回灌过程对地下水化学场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手段,对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主要溶质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 人工回灌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有关评价人工回灌过程对地下水化学场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手段,对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主要溶质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水岩反应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回灌过程中,地下水的主要离子成分主要受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及含水层矿物相(方解石、白云石、钾长石)溶解作用的影响;受回灌过程中地下厌氧环境向好氧环境发展的影响,含水介质中的As、Cr、Fe等元素存在溶出趋势,回灌后As-Fe元素的变化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随着回灌时间的增加,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其水化学类型由初始的Cl-HCO3-Na型逐步向Cl-HCO3-Na-Ca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回灌 地下水 室内模拟实验 水岩作用机理
下载PDF
人工回灌过程中胶体对CHCl_(3)形成机制的影响
17
作者 张文静 文宗 +2 位作者 刘丹 柴娟芬 陈学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75-2282,共8页
以揭示回灌过程中CHCl_(3)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的二次形成作用为研究目标,通过批实验分析有、无胶体条件下不同水化学条件对CHCl_(3)生成速率及生成量的影响,并结合切向流超滤技术和原子力电镜扫描(AFM)表征手段分析CHCl_(3)-SiO_(2)胶... 以揭示回灌过程中CHCl_(3)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的二次形成作用为研究目标,通过批实验分析有、无胶体条件下不同水化学条件对CHCl_(3)生成速率及生成量的影响,并结合切向流超滤技术和原子力电镜扫描(AFM)表征手段分析CHCl_(3)-SiO_(2)胶体协同作用模式.结果表明,CHCl_(3)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在特定的反应时间内,高氯/TOC比率、高pH值、低离子强度均会促进CHCl_(3)的二次形成.SiO2胶体的存在会影响反应前体物的吸附,使各时刻CHCl_(3)生成作用均受到抑制,并对水中的CHCl_(3)有强吸附作用.结果可为人工回灌过程中CHCl_(3)的二次形成作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回灌 消毒副产物(DBPs) 三氯甲烷 胶体效应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