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08
1
作者 王惠群 靳家玉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1,I001,共4页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患者 (服药组 ) ,从月经第 1天起予米非司酮每日 2 5mg口服 ,连续 90d ,应用彩色...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患者 (服药组 ) ,从月经第 1天起予米非司酮每日 2 5mg口服 ,连续 90d ,应用彩色超声检查服药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 ,以及血清激素水平、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停药后立即手术 ,并配对选 2 0例临床情况相似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及部分肌层组织的ER、PR水平。结果 服药后子宫肌瘤平均缩小 (37.3± 19.0 ) % ( x±s,下同 )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 7.4± 2 1.9) % ,血清激素水平仍维持卵泡期水平 ,服药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0 1) ,而肌层组织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ER、PR及服药组PR在肌瘤组织中均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 ,而服药组ER在肌瘤与肌层组织中相近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 ,可明显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R、PR ,而对子宫肌层组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原文传递
米非司酮对离体异位与在位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4
2
作者 江静 吴瑞芳 +2 位作者 王振海 孙辉臣 李彬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8-221,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 (ER、PR)含量 ,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分析 2 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 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 ,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 (ER、PR)含量 ,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 ,分析 2 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 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 ,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 (1× 10 -6mol/L和 1× 10 -4mol/L)作用后的变化 ,并以 13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ER、PR含量呈明显周期性变化 ,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组织化学评分 (下同 )为 2 77± 0 32与2 2 0± 0 2 6 ,P <0 0 5 ]。内异症的异位内膜 ,增殖期ER(腺体 0 6 5~ 2 17,间质 0 45~ 1 0 3)、PR含量(腺体 0 5 5~ 1 77,间质 0 40~ 1 2 7)显著低于在位内膜 (ER :腺体 1 5 0~ 3 2 3,间质 0 80~ 1 96 ;PR :腺体 1 5 5~ 3 34 ,间质 0 98~ 2 5 0 ,P <0 0 5~ 0 0 1) ;分泌早期无差异 ;分泌晚期腺体ER含量 (3 2 7±0 31)、PR含量 (3 33± 0 2 3)与间质ER含量 (1 87± 0 31)显著高于在位内膜 (分别为 0 2 8± 0 11、0 36± 0 2 3和 0 2 6± 0 15 ,P <0 0 1) ,而间质PR含量无差异。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 (P <0 0 1) ,且米非司酮浓度越高 ,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细胞培养 雌激素受体 孕酮受体
原文传递
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的急性临床病理学试验 被引量:60
3
作者 罗新 宋雯霞 +2 位作者 洪莉 吴秀枝 常明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77-280,T002,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被射频消融热毁损肌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变化 ,循证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微创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需行子宫全切的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 目的 :通过观察被射频消融热毁损肌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变化 ,循证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微创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需行子宫全切的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头对其行射频消融 ,其中 2 8例消融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急性试验组 ) ,征得同意 2例于消融治疗 3d后切除子宫 (慢性试验组 )。试验组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对照组取材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消融的肌瘤组织。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微创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的表达消失或减低 ,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这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制和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自凝刀靶点 治疗 子宫肌瘤 急性临床病理学试验
下载PDF
正常早孕与流产患者蜕膜局部PRL、P、E_2水平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昆明 归绥琪 +1 位作者 蒋立辉 刘承权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比较正常早孕组与流产组蜕膜催乳素 (PRL)、孕酮 (P)、雌二醇 (E2 )及其受体水平的差异 ,探讨它们在维持早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 18例与保胎失败流产的 12例蜕膜组织 ,应用放免法测定蜕膜匀浆PRL、P、E2 水平 ... 目的 :比较正常早孕组与流产组蜕膜催乳素 (PRL)、孕酮 (P)、雌二醇 (E2 )及其受体水平的差异 ,探讨它们在维持早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 18例与保胎失败流产的 12例蜕膜组织 ,应用放免法测定蜕膜匀浆PRL、P、E2 水平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相应激素受体 (PRLR、PR、ER)的表达。结果 :正常早孕组蜕膜匀浆PRL、P水平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 ) ,正常早孕组PRLR、PR表达亦显著高于流产组 (P <0 .0 5&0 .0 1)。结论 :蜕膜局部正常水平的P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早孕 流产 蜕膜 催乳素 孕酮 雌二醇 孕酮受体 雌二醇受体
下载PDF
可手术的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慧明 张保宁 +1 位作者 宣立学 赵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分析LuminalA型、Luminal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和Basal—like型4种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探讨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免疫组化方法能明确判定受体状况的... 目的分析LuminalA型、Luminal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和Basal—like型4种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生存状况,探讨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免疫组化方法能明确判定受体状况的乳腺癌患者408例,比较各型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LuminalA型248例,占60.8%;LuminalB型32例,占7.8%;HER-2型51例,占12.5%;Basal—like型77例,占18.9%。HER-2型乳腺癌≤45岁者明显少于其他亚型,Basal—like型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比例低于其他亚型,LuminalB型晚期病例多于其他亚型,而HER-2型早期病例多于其他亚型。获得随访的243例患者中,复发或转移58例,死亡51例。LuminalA型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LuminalB型和Basal—like型(均P〈0.05)。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型和Basal-like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83%、86.15%、86.70%和79.85%,LuminalA型高于Basal-like型(P=0.008)。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型和Basal—like型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52%、68.88%、75。83%和71.66%,LuminalA型高于LuminalB型和Basal-like型(P=0.0481和P:0.0306)。结论中国人各亚型乳腺癌的构成比与欧美国家接近,LuminalA型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预后较好,Basal.1ike型和LuminalB型所占比例较小,但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分型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VEGF和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24
6
作者 罗璐 朱凤川 +1 位作者 曾耀英 马炎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研究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求从蛋白水平阐明无排卵型功血的出血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VEGF、ER和PR在 2 0例正常增... 研究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求从蛋白水平阐明无排卵型功血的出血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VEGF、ER和PR在 2 0例正常增殖期和 6 0例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选用微血管密度标记物CD34,测定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 (MVD)。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蛋白和MVD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 (P <0 0 5和P <0 0 1 ) ;而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子宫内膜腺上皮PR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增殖期 (P <0 0 5和P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 (r =0 6 6 6 ,P <0 0 5 ) ;与腺上皮PR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6 2 9,P <0 0 5 )。正常增殖期内膜与功血增殖期内膜比较 ,腺上皮VEGF和PR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首次指出病理表现为单纯性增生和复合性增生的无排卵型功血患者 ,其子宫异常出血与子宫内膜VEGF和PR的表达失调有关。PR间接作用于无排卵型功血子宫内膜腺上皮VEGF ,使后者分泌减少 ,微血管形成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排卵型功血 子宫内膜 VEGF 雌激素受体 表达 孕激素受体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下载PDF
黄体功能缺陷与子宫内膜效应不良患者的内分泌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苗厚 张振国 +1 位作者 江森 许燕雪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黄体功能缺陷(LPD)和子宫内膜效应不良(IER)患者的内分泌特征。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性配体饱和竞争、葡聚糖活性碳吸附分析法,测定LPD、IER患者和月经周期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激素水平及同一... 目的:分析比较黄体功能缺陷(LPD)和子宫内膜效应不良(IER)患者的内分泌特征。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性配体饱和竞争、葡聚糖活性碳吸附分析法,测定LPD、IER患者和月经周期正常者(对照组)的血清激素水平及同一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结果:LPD患者黄体期的雌、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与对照组无差异(P>0.1);而IER患者整个月经周期的血清雌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但黄体期的血清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1),子宫内膜增生期的胞浆雌激素受体、胞核孕激素受体和整个月经周期的胞浆孕激素受体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5)。结论:LPD和IER是内分泌特征根本不同的两种情况,LPD主要表现为黄体细胞分泌雌、孕激素功能下降,子宫内膜相应受体含量正常;IER则为整个周期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及相应受体合成障碍,而黄体分泌孕激素的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退化 子宫内膜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IER LPD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技术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影响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罗新 宋雯霞 +2 位作者 吴秀枝 常明伟 邱学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204-206,F003,共4页
目的 :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后 ,观察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 ,初探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需开腹行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行肌瘤部位射频消融 ,治... 目的 :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后 ,观察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 ,初探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需开腹行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行肌瘤部位射频消融 ,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作为试验组 ,并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 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治疗的肌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射频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子宫肿瘤 病理学 临床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及雌、孕激素受体测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留霞 杨池荪 +1 位作者 乔杰 李美芝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改变。方法对39例PCOS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ER及PR,并以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改变。方法对39例PCOS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ER及PR,并以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34例(87.2%)PCOS患者子宫内膜呈无排卵型,内膜增殖症发生率为51.3%(20/39),内膜腺体发育不同步为35.9%(14/39),内膜间质反应不良为46.2%(18/39)。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殖期ER、PR较正常妇女增多(P<0.05),内膜增殖症者间质PR减少(P<0.05)且分布不均匀。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和局部ER、PR减少或缺乏,可能是不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子宫内膜 受体.雌激素 受体.孕酮
原文传递
ER和PR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甘露 段华 +2 位作者 汪沙 徐倩 汤一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ER及PR的表达情况,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中度宫腔粘连[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5~8分]患...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ER及PR的表达情况,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宫腔粘连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中度宫腔粘连[美国生育学会(AFS)评分5~8分]患者20例,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中以环状电极刮取粘连组织周围的子宫内膜,获取0.5 cm3子宫内膜组织作为粘连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各10例);同期选择因不孕症行宫腔镜手术,术中未发现宫腔异常的患者26例,于宫体上部子宫内膜较厚处取材,获取0.5 cm3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增殖期和分泌期各13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α、ER-β和PR的表达情况。 结果(1)ER和PR的表达部位:ER和PR阳性表达于两组子宫内膜的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核。(2)ER-α、ER-β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粘连组的增殖期(0.657±0.028、0.493±0.023)及分泌期(0.537±0.020、0.365±0.0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分期(0.586±0.025、0.437±0.022,0.459±0.025、0.323±0.017;P均〈0.01)。ER-α、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粘连组在增殖期分别为2.524±0.296、1.947±0.3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增殖期(1.049±0.303、1.050±0.282),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80,P〈0.01;t=-6.927,P〈0.01);在分泌期分别为1.977±0.333、1.345±0.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泌期(0.647±0.242、0.599±0.229),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15,P〈0.01;t=-6.883,P〈0.01)。(3)PR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PR蛋白的表达水平,粘连组的增殖期(0.248±0.025)和分泌期(0.194±0.024)分别与对照组的相应分期(0.234±0.019,0.186±0.0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50,P=0.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宫腔粘连
原文传递
3.0T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倩 刘万花 +1 位作者 王瑞 叶媛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分析定量动态增强MRI(DCE-MRI)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个获得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乳腺癌病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定量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b值取800 s/mm^2... 目的分析定量动态增强MRI(DCE-MRI)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个获得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乳腺癌病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定量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b值取800 s/mm^2)扫描,所有病灶测量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ADC值。根据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病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23个病灶纳入分子分型研究,其中Luminal A型24个、Luminal B型73个、HER-2过表达型15个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11个。ER、PR与K^trans、Kep、ADC值均呈负相关,其中ER与ADC值的相关性最大(r=-0.252,P=0.004),PR与K^trans值的相关性最大(r=-0.257,P=0.004);HER-2与Ve值及ADC值均呈正相关(r=0.187,P=0.037);Ki-67的表达率与K^trans呈正相关(r=0.226,P=0.012),而与Kep、Ve及ADC值均无相关性(P>0.05)。不同分子分型间K^trans值、Kep值、Ve值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值诊断TNB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0.904)。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分子分型,其中Kep值对TNBC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图像增强 预后 病理学 外科 受体 erbB-2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KI-67抗原
下载PDF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郁雯 姜英 王晓玲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 ,同时用磁性微粒载体免疫酶联法 (IEMA)测定血清...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 ,同时用磁性微粒载体免疫酶联法 (IEMA)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和孕酮 (P)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GF)水平。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 ER、EGFR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肌层组织 (P<0 .0 5 ,P<0 .0 1) ,子宫肌瘤组织 PR表达显著高于 ER表达 (P<0 .0 0 5 ) ,肌瘤组织和肌层组织分泌期 EGFR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P<0 .0 5 )。子宫肌瘤组分泌期血清 E2 、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0 1) ,肌瘤组和对照组分泌期 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增生期 (P<0 .0 0 1)。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与血清 E2 、P水平升高和子宫组织 ER、PR和 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P可能诱导 EGF的分泌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R PR EGFR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慧明 宣立学 +2 位作者 高纪东 张保宁 赵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6-510,共5页
目的比较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丰富三阴性乳腺癌的防治资料,为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明确判定受体状况的40... 目的比较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丰富三阴性乳腺癌的防治资料,为乳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明确判定受体状况的408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比较,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组资料中确认三阴性乳腺癌77例,占乳腺癌患者的18.9%(77/408)。所有患者中位随访64个月(3~79个月)。408例病例中,复发或转移58例,死亡51例,三阴性乳腺癌中复发或转移19例,死亡1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较轻,肿瘤体积较大,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显著性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86.4%和77.7%)均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3.4%和87.9%)(P均〈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78.4%和72.8%)均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2.4%和85.8%)(P均〈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预后比非三阴性乳腺癌差,需要进一步开展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性激素水平与ER、PR的表达在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苹 陈怡君 +2 位作者 吴黎雅 魏霖 李秀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研究性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表达在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肝郁气滞型组、痰瘀互结型组和冲任失调型组,采用酶免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血清雌激素(E2)、孕酮(P... 目的研究性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表达在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肝郁气滞型组、痰瘀互结型组和冲任失调型组,采用酶免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血清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及乳腺组织ER、PR的表达。结果乳腺增生各证型组与正常组E2、PRL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各证型中,肝郁气滞型组PRL高于冲任失调型组(P<0.01);冲任失调型组P值与肝郁气滞型组和痰瘀互结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各项性激素指标在乳腺增生病各证型中虽有所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乳腺增生组织中ER、PR表达高于正常组(P<0.01),各证型中冲任失调型组高于肝郁气滞型和痰瘀互结型组(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水平失调以及ER、PR高表达致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强可能是乳腺组织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各证型中性激素水平、ER、PR表达的差异性可作为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囊性病 乳腺 辨证分型 性激素类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硐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温绍艳 韩芸蔚 +4 位作者 马祥敏 张矫 崔文静 曹旭晨 王欣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和ER-/PR-/HER-2+型乳腺癌的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 目的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表达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和ER-/PR-/HER-2+型乳腺癌的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500例,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12例,ER+/PR+/ttER-2-型乳腺癌患者310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78例。比较3组患者的钼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与ER+/PR+/HER-2-组比较,具有较高的病理组织学分级(P〈0.001)。三阴性乳腺癌组钼靶X线检查多表现为肿物,其中单纯肿物占58.0%,肿物伴钙化占19.6%。三阴性乳腺癌组肿物边缘多表现为光滑(47.1%),高于ER+/PR+/HER-2-组(9.8%,P=0.032)和ER-/PR-/HER-2+组(0,P=0.028)。三阴性乳腺癌组钼靶X线检查较少表现为钙化,其中单纯钙化占13.4%,肿物伴钙化占19.6%。三阴性乳腺癌组钙化多为良性钙化(70.3%),明显高于ER+/PR+/HER-2-组(23.1%,P=0.002)和ER-/PR-/HER-2+组(10.2%,P〈0.001)。结论不吲类型的乳腺癌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其钼靶影像学表现也不尽相同,乳腺癌的钼靶影像学特征町帮助临床医师预测乳腺癌类型和患者的预后,以及评估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敏感性,有利于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钼靶影像特征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组织病理变化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宋雯霞 罗新 +1 位作者 吴秀枝 常明伟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观察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后组织的病理改变和雌孕激素受体 (ER、PR)表达的情况 ,探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刀行射频治疗 ,2 8例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2例 3d后切除... 目的 :观察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后组织的病理改变和雌孕激素受体 (ER、PR)表达的情况 ,探讨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刀行射频治疗 ,2 8例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2例 3d后切除子宫 ,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 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选同一患者子宫上未做射频治疗的肌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射频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低表达是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病理学 雌激素受体 孕酮受体 治疗
下载PDF
卡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文明 张频 +9 位作者 张柏林 王翔 徐晓洲 郑闪 王佳玉 蔡锐刚 袁苑 马飞 樊英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70-774,共5页
目的评价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的优选化疗方案。方法收集31例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的ⅡA-ⅢC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新辅助化疗效果、生存状况、手术效... 目的评价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的优选化疗方案。方法收集31例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的ⅡA-ⅢC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新辅助化疗效果、生存状况、手术效果及其与免疫组化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31例乳腺癌患者中,30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新辅助化疗,1例因首次应用紫杉醇过敏而改用其他方案。28例可评价临床疗效,1例未评价疗效,1例化疗1周期无法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为85.7%,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4.3%),部分缓解20例(71.4%),疾病稳定3例(10.7%),疾病进展1例(3.6%)。临床降期率为85.7%。31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3.5%,其中3-4级发生率为74.2%,无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行保乳手术患者4例,改良根治术23例。术后获病理完全缓解(pCn)者11例,pCR率为40.7%,其中乳腺pCR率为44.4%(12/27),腋下淋巴结pCR率为77.8%(21/27)。新辅助化疗临床评价为CR的4例患者均获pCR。出现复发转移者8例,其中局部区域复发者1例,远处转移者7例;出现在确诊后2年内者6例。11例pCR患者中,无病生存者10例,确诊后45个月出现肺转移者1例,现带瘤生存。死亡6例。本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未达到,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62.0%和74.7%。结论卡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客观有效率高,pCR率优于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方案,耐受性良好,是治疗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优选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激素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化学疗法 辅助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巨乳症的临床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秦映芬 沈寒蕾 +1 位作者 黄松 韦敏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研究巨乳症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10例巨乳症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结果 巨乳症乳腺组织光镜下以间质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及血管增生为主 ,ER(+)或ER和PR(+)为75 %。
关键词 巨乳症 病理学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女性乳腺肥大症 免疫表型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分子生物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永清 郑美珠 +1 位作者 黎莉 左文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乳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关系尚不完全明了,原因之一是AR检测方法和截断值不同,以及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目的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乳腺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关系尚不完全明了,原因之一是AR检测方法和截断值不同,以及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等表达判定标准不完全一致所致。本研究按照2015年《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的判定标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防治中心单一治疗组2014-04-01-2016-12-31连续收治来自山东地区的221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R、E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TNM分期及肿瘤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21例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74.7%。≤35岁的乳腺癌患者AR阳性率为55.6%,>35岁的AR阳性率为71.1%;肿瘤最大径≤2cm AR阳性率为77.4%,肿瘤最大径2~5cm AR阳性率为74.5%,肿瘤最大径≥5cm AR阳性率为80.0%;腋窝淋巴结有转移AR阳性率为77.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AR阳性率为75.2%;肿瘤组织学Ⅰ级AR阳性率为74.3%,组织学Ⅱ级AR阳性率为77.6%,组织学Ⅲ级AR阳性率为72.9%。AR阳性率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腋窝淋巴结状态均无相关性,均P值>0.05。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82.0%,E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57.4%;P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85.8%,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63.8%。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86.8%,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率为71.0%。Ki-67高表达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针刺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龚东方 陆智华 +1 位作者 邝幸华 肖曼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针灸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剌组、中药组、针刺加中药组(简称针药组)以及三苯氧胺西药组(简称西药组)共6组;除正常组外,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 [目的]研究针灸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剌组、中药组、针刺加中药组(简称针药组)以及三苯氧胺西药组(简称西药组)共6组;除正常组外,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对除模型组外的4个治疗组分别施以针刺、中药、中药加针剌和三苯氧胺的治疗措施;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乳头高度,计算治疗后大鼠第2对乳腺标本在光镜下的乳腺每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比正常组高,乳腺导管扩张,小叶、腺泡数明显增加,乳腺组织ER受体和PR受体表达的计分值也比正常组高(均P<0.01),说明造模成功;经治疗,针刺、中药、针刺加中药以及三苯氧胺均使乳头高度降低(均P<0.01),乳腺每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减少(P<0.05或P<0.01),乳腺组织ER、PR受体表达降低(P<0.05或P<0.01),但均未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均P<0.05);其中针药组和西药组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均比单纯针刺组或单纯中药组略优,针药组和西药组两者作用相仿。[结论]过度雌激素的刺激可能主要通过ER、PR的介导使大鼠乳腺组织增生,针刺、中药和西药三苯氧胺均对乳腺增生有抑制作用,而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针灸疗法 中药疗法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