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smatched effects of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 on hepatic steat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7
1
作者 Waqar Khalid Saeed Dae Won Jun +5 位作者 Kiseok Jang Sang Bong Ahn Ju Hee Oh Yeon Ji Chae Jai Sun Lee Hyeon Tae K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48期5477-5490,共14页
AIM To validate the effects of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RIP3) delet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an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action.METHODS Wild-type(WT) and RIP3 knockout(KO) mice w... AIM To validate the effects of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RIP3) deletion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and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action.METHODS Wild-type(WT) and RIP3 knockout(KO) mice werefed normal chow and high fat(HF) diets for 12 wk. The body weight was assessed once weekly. After 12 wk, the liver and serum samples were extracted. The liver tissue expression levels of RIP3, 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apolipoprotein-B, X-box binding protein-1,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 fatty acid synthas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 diglyceride acyltransferas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and interleukin-6 were assessed. Oleic acid treated primary hepatocytes from WT and RIP3 KO mice were stained with Nile r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chemokine(C-X-C motif) ligand(CXCL) 1, CXCL2, and TNF-α, in monocytes was evaluated.RESULTS RIP3 KO HF diet fed mice showed a significant gain in body weight, and liver weight, liver to body weight ratio, and liver triglycerides were increased in HF diet fed RIP3 KO mice compared to HF diet fed WT mice. RIP3 KO primary hepatocytes also had increased intracellular fat droplets compared to WT primary hepatocytes after oleic acid treatment. RIP3 overexpression decreased hepatic fat content.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s secretion markers(microsomal triglyceride transfer protein,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and apolipoprotein-B)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n RIP3 KO mice. The overall NAFLD Activity Score was the same between WT and RIP3 KO mice; however, RIP3 KO mice had increased fatty change and decreased lobular inflammation compared to WT mice. Inflammatory signals(CXCL1/2, TNF-α, and interleukin-6) increased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 and pancaspase inhibitor(necroptotic condition) treatment in monocytes. Neutrophil chemo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CROPTOSIS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STEATOSIS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孙琳琳 施益金 +2 位作者 施卉 陈万杰 顾锦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HY)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心肌细胞用DHY(80μmol/L预处理4 h,用正常葡萄糖(NG)5.5 mmol/L或高糖(HG)33.3 mmol/L刺激48 h。随后利用MTT法评估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评估细胞损伤程度,...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HY)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心肌细胞用DHY(80μmol/L预处理4 h,用正常葡萄糖(NG)5.5 mmol/L或高糖(HG)33.3 mmol/L刺激48 h。随后利用MTT法评估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评估细胞损伤程度,二氢乙锭(DHE)和MitoSOX染色评估氧化应激水平,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蛋白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与HG组相比,DHY显著增强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活性(P=0.003),减少LDH释放(P=0.001),减弱DHE和MitoSOX染色荧光强度,显著抑制RIPK3蛋白表达(P<0.01),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P<0.01)。结论DHY增强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活性,减轻损伤程度,可能与DHY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弱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高糖 氧化应激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田蓟苷抗脑缺血再灌注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宁 郑瑞芳 +4 位作者 都研文 王文 孙芳玲 刘砥威 邢建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74-1980,共7页
目的研究田蓟苷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16 h后缺氧培养6 h、复氧培养2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程序性坏死模型,在缺氧前6 h给予田蓟苷进行干预。采用Hoechs... 目的研究田蓟苷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序性坏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16 h后缺氧培养6 h、复氧培养2 h建立脑缺血再灌注程序性坏死模型,在缺氧前6 h给予田蓟苷进行干预。采用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坏死细胞数目;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 PTP)的变化;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相关蛋白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混合系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钙/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II(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 MK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hosphoglycerate mutase family 5,PGAM5)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田蓟苷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细胞上清中LDH活性和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m PTP开放被显著抑制(P<0.05);细胞RIPK3、MLKL、Ca MKⅡ和PGAM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田蓟苷可能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途径,保护线粒体,从而发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蓟苷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程序性坏死 线粒体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中的坏死性凋亡: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龙秀艳 朱宁馨 +4 位作者 邱佳宁 余小渔 阮曦贤 王晓艳 田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9-1298,共10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复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IBD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坏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复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IBD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坏死性凋亡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细胞肿胀、质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继而引起细胞死亡并促进炎症的发生。研究发现IBD患者病变标本的坏死性凋亡水平升高,在IBD动物模型中抑制坏死性凋亡能够减轻炎症程度,表明坏死性凋亡与IBD的发病机制相关。然而,由于细胞坏死性凋亡调控的复杂性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功能的多样性,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坏死性凋亡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IBD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5
作者 文正燕 孙传俊 杨献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67)、肝硬化(LC)组(n=61)和肝细胞肝癌(HCC)组(n=47);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对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组受试者PBMC中MLKL、RIPK3、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364、1009.381、159.407,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HB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组(P<0.05)。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HBV感染组患者PBMC中MLKL mRNA表达与RIPK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4、0.432、0.449,P<0.01),MLKL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56、-0.378、-0.721,P<0.01),RIPK3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15、-0.400、-0.416,P<0.01)。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CHB和HCC的AUC分别为0.918、0.859和0.912,三者联合鉴别CHB和HCC的AUC为0.945。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LC和HCC的AUC分别为0.768、0.834和0.839,三者联合鉴别LC和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CASPASE-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RIP1/RIP3通路介导氯化血红素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兴奋 王汉东 +1 位作者 林元相 陈伏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5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通路是否参与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以及研究Necrostatin-1(Nec-1)在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中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hemin(0、25、50、100μmol/L...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RIP3通路是否参与氯化血红素(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以及研究Necrostatin-1(Nec-1)在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中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给予不同浓度的hemin(0、25、50、100μmol/L)作用HT-22细胞24 h后测定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用Necrostatin-1、zVAD和活性氧(ROS)清除剂叔丁基茴香醚(BHA)分别处理hemin诱导的HT-22细胞,24 h后分别测定各组PI^+细胞数、细胞存活率,使用MitoSox Red指示ROS水平。最后研究使用siRNA敲低RIP3水平对hemin诱导HT-22细胞死亡的影响,测定各组PI^+细胞数、细胞存活率及ROS水平。结果Hemin可剂量依赖性的诱导HT-22神经细胞死亡;RIP1抑制剂Necrostatin-1可显著抑制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PI^+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提高,并且减少ROS积聚;BHA可显著减少hemin诱导的HT-22细胞的PI^+细胞数。更进一步的使用siRNA敲低RIP3表达水平可以显著减少hemin诱导的HT-22细胞死亡,PI^+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ROS积聚水平显著减低。结论RIP1/RIP3通路及ROS可能介导hemin诱导的HT-22海马神经元细胞死亡,Necrostatin-1在其中起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Necrostatin-1
原文传递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云 龚伟伟 +1 位作者 钟素芬 孟国梁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Y)对小鼠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d^(-1)),连续5 d,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2... 目的: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Y)对小鼠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d^(-1)),连续5 d,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2周后给予DHY 250 mg/(kg·d^(-1))灌胃,期间每2周定期监测小鼠空腹血糖。12周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含量,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蛋白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去乙酰化酶3(sirtuin 3,SIRT3)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蛋白表达。结果:DHY降低STZ诱导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和HbA1c水平,增加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心室舒张期E峰和A峰血流比值,抑制MDA水平,增强T-AOC,上调SIRT3表达,下调RIPK3表达。结论:DHY增加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中SIRT3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减弱坏死性凋亡,增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DCM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二氢杨梅素 氧化应激 去乙酰化酶3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小鼠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斌 马强 杜美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05例NSTE-ACS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05例NSTE-ACS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43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2例。另选取6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作为SAP组,6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IP3水平,采用GRACE评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进行评分。并对NSTE-ACS患者在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P组、NSTEMI组血浆RIP3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NSTEMI组血浆RIP3水平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7,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NSTE-ACS患者血浆RIP3水平与GRACE评分相关(Beta=0.454,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是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OR=1.014,95%CI:1.001~1.028,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和GRACE评分预测出院6个月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840(0.718,0.961)和0.890(0.827,0.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ACS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升高,并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对患者近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RACE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在肺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学柯 潘灵辉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程序性坏死是由死亡受体介导的不依赖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的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凋亡不同,其具有坏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程序性坏死受自噬、细胞器和蛋白质转换调节,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肠病... 程序性坏死是由死亡受体介导的不依赖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的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凋亡不同,其具有坏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程序性坏死受自噬、细胞器和蛋白质转换调节,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肠病和老年痴呆等多种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在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部炎症和哮喘等)的发病过程中程序性坏死也起重要作用,其参与调控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程序性坏死与其他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系尚未阐明,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程婷婷 吕美玲 +1 位作者 李丹斌 李宇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05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CHD组145例和CAG阴性对照...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05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CHD组145例和CAG阴性对照组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IP3水平,比较CHD组和对照组血浆RIP3水平,观察血浆RIP3水平与老年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CHD组和对照组血浆RIP3水平分别为418.20(332.04,511.62) ng/L和317.19(262.67,343.82) ng/L,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55,P<0.001)。CHD组患者按发作类型分层,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按病变血管数目分层,多支病变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是老年CHD患者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Beta=0.49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预测CHD及冠状动脉重度病变(Gensini评分>40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36,0.855)和0.844(0.780,0.909)。结论:CHD患者血浆RIP3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新靶点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晓璟 明英姿 +2 位作者 牛英 刘倩雯 叶啟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5-770,共6页
程序性坏死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凋亡通路抑制条件下,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可调控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具备典型的坏死样形态学特征,可触发显著的炎症反应。含死亡域的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在程序... 程序性坏死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凋亡通路抑制条件下,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可调控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具备典型的坏死样形态学特征,可触发显著的炎症反应。含死亡域的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在程序性坏死的调节中发挥特异性激酶作用,且可被坏死性抑制剂特异性抑制。程序性坏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研究已发现其在心、肾、脑组织及视网膜等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作为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亚丽(综述) 朱蕾(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急性肺损伤(ALI)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参与油酸诱导的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过程(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龙 姚敦琛 +8 位作者 余雨中 陈秉钧 李晟杰 胡桂和 奚畅 王梓晖 李建华 龙捷 涂永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1-668,共8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程序性坏死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尾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制备大鼠ARDS模型,并观察4 h。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肺干湿重比(lung wet-dry weight ratio,W... 本研究旨在明确程序性坏死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尾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制备大鼠ARDS模型,并观察4 h。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肺干湿重比(lung wet-dry weight ratio,W/D)、肺组织HE染色及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来评估ARDS模型。通过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沉淀观察RIPK1和RIPK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OA注射4 h后,与对照组比较,OA组大鼠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W/D、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蛋白浓度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而氧合指数(Pa O2/Fi O2)下降;OA组大鼠肺组织中RIPK1、RIPK3、MLKL表达明显增加,且RIPK1与RIPK3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以上结果表明,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分泌增加,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被激活并表达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可能在ARDS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这可能为治疗ARDS的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型。通过ELISA检测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沉淀观察RIPK1和RIPK3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OA注射4 h后,与对照组比较,OA组大鼠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W/D、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蛋白浓度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上升,而氧合指数(Pa O_2/Fi O_2)下降;OA组大鼠肺组织中RIPK1、RIPK3、MLKL表达明显增加,且RIP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程序性坏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LKL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机制及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2 位作者 刘海旺 张欣颖 孙林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肿瘤细胞由于凋亡机制的失调而具有耐药性。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坏死性凋亡给结直肠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坏死性凋亡是一种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表现为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主要通过RIPK1和RIPK3调控,并且由MLKL执行完成。目前,基于坏死性凋亡的结肠直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正在进行,提示坏死性凋亡将为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篇综述重点阐述坏死性凋亡,并讨论坏死性凋亡在结直肠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坏死性凋亡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振 郭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235例TIA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235例TIA患者(TIA组)纳入研究,另匹配与TIA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当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RIP3水平,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级评分。TIA患者在出院后至少随访90 d,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再发TIA、脑梗死及死亡,以此将TIA患者进一步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 TIA组血浆RIP3水平(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437.61(364.63,483.67) vs. 379.18(330.54,405.41),Z=5.966,P<0.001],事件组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500.31(470.53,534.92) vs. 423.20(360.88,481.08),Z=5.419,P<0.001]。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0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是TIA患者ABCD2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0.531,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500 pg/m L是TIA患者出院90 d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71,95%CI 1.327-13.105,P=0.01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和ABCD2评分预测出院90 d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分别为0.821(0.751,0.891)和0.879(0.816,0.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4,P>0.05)。结论血浆RIP3对TIA患者近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 预后
下载PDF
RIP3在脓毒血症AKI小鼠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18
作者 张舒 苏保林 +2 位作者 王亮亮 汤水福 陈刚毅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AKI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RIP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采用与10 mg/kg LPS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LPS刺激...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AKI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RIP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采用与10 mg/kg LPS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LPS刺激组通过10 mg/kg LPS作用24 h;LPS+GSK′872组则用5μM/kg GSK′872预处理15 min再给予10 mg/kg LPS作用24 h。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取血标本检测血中血肌酐、血尿素氮、SOD及MDA水平,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RI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LPS刺激组小鼠血中血肌酐、血尿素氮增加,肾组织中MDA增加,SOD下降,PAS染色提示肾损伤明显,RIP3蛋白的表达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LPS+GSK′872组小鼠血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中MDA降低,SOD增加,PAS染色显示肾损伤减轻。结论:抑制RIP3可减轻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RIPK1,RIPK3及MLK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肖真 张银妆 +1 位作者 匡圆圆 马琦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HD...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血浆程序性坏死标志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及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住院患者190例以及健康受试者70例。根据CHD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4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5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n=42)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n=46)。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UAP组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NSTEMI组及STE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而NSTEMI组与STEMI组血浆RIPK1,RIPK3及MLK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并且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RIPK1,RIPK3,MLKL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平均随访24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及未发生MACE组。与未发生MACE组相比较,发生MACE组血浆RIPK1,RIPK3及MLKL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RIPK1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1),RIPK3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永锋 李小荣 +5 位作者 赖薇薇 朱飞宇 谭鑫 鲜维 康品方 王洪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2月~2020年10月...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与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中受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激酶RIP1、RIP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探讨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RIP1/RIP3-MLKL在HF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20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HF患者(NYHAⅡ~Ⅳ级)。正常对照组(n=21),Ⅱ级(n=20),Ⅲ级(n=33),Ⅳ级(n=43)。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RIP1/RIP3-MLKL表达水平和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心功能Ⅳ级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的临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功能Ⅱ、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II级组相比,心功能Ⅲ、Ⅳ级组RIP1、RIP3、MLKL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Ⅲ级组相比,心功能Ⅳ级组RIP1、MLKL表达量增加(P<0.05)。WB检测RIP1/RIP3-MLKL通路中各蛋白表达量,均存在上调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F患者RIP1/RIP3-MLKL表达量与Scr、AST、LVEDD、NT-ProBNP呈正相关(r=0.375、0.231、0.238、0.339、0.299、0.373、0.228、0.256、0.253、0.184、0.189、0.18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68、-0.234、-0.322,P<0.05)。此外对临床随访结果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RIP1/RIP3-MLKL表达量更高组临床预后指标更差。结论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在HF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加,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慢性HF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RIP1 RIP3 MLKL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