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却勒1井原油的重排藿烷系列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68
1
作者 肖中尧 黄光辉 +2 位作者 卢玉红 吴懿 张秋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37,共3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却勒 1井古近系发现的原油存在高丰度的重排藿烷系列及C3 0 未知三萜类化合物 ,C19—C2 6三环萜呈现以C19为主峰逐渐下降的分布形式 ,具有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中 ,仅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却勒 1井古近系发现的原油存在高丰度的重排藿烷系列及C3 0 未知三萜类化合物 ,C19—C2 6三环萜呈现以C19为主峰逐渐下降的分布形式 ,具有陆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中 ,仅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湖相泥岩存在高丰度的重排藿烷系列 ,表明却勒 1井原油源自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 ,而恰克马克组湖相泥岩主要沉积于富含钙质的弱碱性环境 ,适度碱化条件下黏土矿物的催化作用有助于重排藿烷的形成。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油源对比 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 却勒1井
下载PDF
川中侏罗系原油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组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1
2
作者 朱扬明 钟荣春 +1 位作者 蔡勋育 罗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60,共8页
川中石龙场油田侏罗系湖相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异常丰富,经GC/MS和GC/MS/MS分析,检出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及未知结构的早洗脱重排藿烷三个完整系列。17α(H)-重排藿烷相对含量最高,碳数分布范围为C27、C29~C35,分布模... 川中石龙场油田侏罗系湖相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异常丰富,经GC/MS和GC/MS/MS分析,检出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及未知结构的早洗脱重排藿烷三个完整系列。17α(H)-重排藿烷相对含量最高,碳数分布范围为C27、C29~C35,分布模式与正常藿烷相似,C30化合物为主峰,C31以上化合物每个碳数有两个异构体。18α(H)-新藿烷系列含量明显低于重排藿烷,主要有Ts和C29Ts两个化合物,可能还存在C30的同系物。早洗脱重排藿烷系列碳数为C29~C35,C31以上每个碳数有一对异构体,具有与正常藿烷和重排藿烷相似的分布特征。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先质物可能是细菌藿类物质。其形成过程与氧化性且富含粘土的沉积环境性质有密切联系,高成熟度条件下有利于它们的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类 17α(H)-重排藿烷 18α(H)-新藿烷 早洗脱重排藿烷 原油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地质体中高丰度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成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1-4,共4页
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在地质体中广泛分布于烃源岩与原油中,是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具有高丰度重排藿烷类的烃源岩和原油研究成果屡见报道,但其来源与成因尚不清楚。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从沉积有机质和... 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在地质体中广泛分布于烃源岩与原油中,是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具有高丰度重排藿烷类的烃源岩和原油研究成果屡见报道,但其来源与成因尚不清楚。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从沉积有机质和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分离、富集、纯化以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入手,结合高丰度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古生物学及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地质体中高丰度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成因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类 形成机理 研究现状 地质体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一类新的原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包建平 王志峰 +3 位作者 朱翠山 汪立群 陈琰 周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841,共13页
各类生物标志物的组成特征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油田原油具有姥植比高(Pr/Ph>2.0),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0.5~0.7)、重排藿烷(diaC_(30)H/C30H=0.2~0.4)和新藿烷(C_(29)Ts/C_(29)H=0.4~0.7)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低(... 各类生物标志物的组成特征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油田原油具有姥植比高(Pr/Ph>2.0),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0.5~0.7)、重排藿烷(diaC_(30)H/C30H=0.2~0.4)和新藿烷(C_(29)Ts/C_(29)H=0.4~0.7)含量中等,伽马蜡烷含量低(伽马蜡烷指数<0.05)的特征,它们源于该地区发育的下侏罗统淡水湖沼相烃源岩;而柴西北区咸水湖相原油的姥植比低(Pr/Ph<0.8),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0.1)、重排藿烷(diaC_(30)H/C30H<0.05)和新藿烷(C_(29)Ts/C_(29)H=0.2~0.4)含量低和伽马蜡烷含量高(伽马蜡烷指数=0.4~0.8),这一系列特征与柴西地区发育的古近系—新近系咸水湖相烃源岩一致。但是,东坪地区原油呈现完全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主要表现为丰富的伽马蜡烷(伽马蜡烷指数=1.2~3.0)与高含量的新藿烷(C_(29)Ts/C_(29)H>1.5)、重排藿烷(diaC_(30)H/C30H>0.7)和重排甾烷(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0.4)并存,这与地质样品中伽马蜡烷和重排类标志物的分布特征相矛盾,因为依据现有的认识无法解释这一特殊地球化学现象。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表明东坪地区原油所具有的特殊生物标志物组合并非源于不同类型原油之间的混合,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尽管其确切的地球化学意义和形成条件目前并不清楚。由此可见,东坪地区原油为柴达木盆地一个新的原油类型,推测其烃源岩可能形成于偏酸性的咸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蜡烷 新藿烷 重排甾烷 重排藿烷 原油 东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热力作用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敏 李谨 陈菊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3-1039,共7页
通过对87个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烃源岩和松辽盆地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热力作用对烃源岩重排藿烷组成特征的影响强烈。随成熟度的变化,来自两套沉积体系的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分布相似,随成熟度增大17α(... 通过对87个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煤系烃源岩和松辽盆地湖相烃源岩样品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热力作用对烃源岩重排藿烷组成特征的影响强烈。随成熟度的变化,来自两套沉积体系的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分布相似,随成熟度增大17α(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相对丰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Ro:0.80%~0.90%(生油窗)时达峰值。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的成熟度与绝对浓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在R_o:0.50%~0.70%(未熟—低熟)阶段,重排藿烷绝对浓度较大;在R_o:0.70%~0.80%(成熟)阶段,重排藿烷的绝对浓度显著降低。不同沉积环境中重排藿烷的参数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揭示:在重排藿烷的形成过程中,热力作用的影响要强于沉积环境和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形成机理 热力作用 烃源岩
下载PDF
烃源岩热模拟实验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菊林 张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2-678,共7页
为了探索热演化程度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通过对渤海湾盆地PL-1井未成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分析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组成随热模拟实验温度变化特征以及重排藿烷参数与热演化程度的关系。在烃... 为了探索热演化程度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通过对渤海湾盆地PL-1井未成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分析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组成随热模拟实验温度变化特征以及重排藿烷参数与热演化程度的关系。在烃源岩的不同热演化阶段,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变化特征不同。烃源岩热模拟实验250℃时的重排藿烷绝对浓度相对于烃源岩原样中的重排藿烷绝对浓度略有升高;250~400℃时的重排藿烷绝对浓度均逐渐降低。在热模拟实验中重排藿烷绝对浓度降低比例呈现出高成熟阶段〉成熟阶段〉低成熟阶段的规律;在300~400℃对应的成熟—高成熟阶段,化合物绝对浓度降低幅度呈现出17α(H)-藿烷〉18α(H)-新藿烷〉17α(H)-重排藿烷的特征。17α(H)-重排藿烷参数在低成熟—成熟阶段基本不变,在成熟—高成熟阶段逐渐增大。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是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主要阶段,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对重排藿烷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重排藿烷参数可以作为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有效的成熟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重排藿烷 成熟度 地球化学意义 烃源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高桥地区延长组重排类藿烷分布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君妍 陈世加 +3 位作者 邹贤利 姚泾利 李勇 苏凯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4-84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高桥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段烃源岩中检测出异常高丰度的重排类藿烷化合物。通过对不同层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和探讨,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GC-M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高桥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长9段烃源岩中检测出异常高丰度的重排类藿烷化合物。通过对不同层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对比和探讨,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GC-M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源岩中含17α(H)-重排藿烷、早洗脱重排藿烷以及18α(H)-新藿烷(Ts和C29Ts)这3个系列重排藿烷类化合物。根据重排藿烷相对丰度存在的差异,可以将烃源岩划为以17α(H)-C30藿烷(C30H)为主峰,以17α(H)-C30重排藿烷(C30*)为主峰和以18α(H)-C27新藿烷(Ts)为主峰的3种类型。此外,早洗脱重排藿烷常与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以及18α(H)-新藿烷相伴出现,且这3类重排藿烷富集的烃源岩中同时富含重排甾烷和重排补身烷,说明重排类化合物的形成可能受控于相似的机制。各项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分析表明,高黏土含量、氧化性淡水沉积环境和以陆源植物为主的母质来源更利于烃源岩中高丰度重排类藿烷化合物的形成,较高的热成熟度促进藿烷重排反应的发生,但要考虑高成熟度下化合物裂解速率不同而造成的含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a(11)-重排藿烷 早洗脱重排藿烷 18a(11)-新藿烷 重排补身烷 成熟度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ur rearranged hopane series in geological bodies and their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s 被引量:2
8
作者 Honglei Li Lian Jiang +1 位作者 Xiaohui Chen Min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50-557,共8页
Saturated fractions in a total of 23 oil samples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from the Songliao, Tarim,and Ordos Basins have been analyzed by GC–MS and GC–MS–M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retention, mass spectral c... Saturated fractions in a total of 23 oil samples and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from the Songliao, Tarim,and Ordos Basins have been analyzed by GC–MS and GC–MS–M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retention, mass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literature, a complete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 ranging from C27 to C35(without C28) in the 17a(H)-diahopane series and early-eluting rearranged hopane series is identified. Compounds in the 18a(H)-neohopane series(Ts and C29Ts) and21-methyl-28-nor-hopane series(29Nsp and 30Nsp) are also noted. These four series of rearranged hopanes seem to occur in both brackish-saline lacustrine and coal measure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coal measure and swamp environments being under an oxic condition, compared with brackish-saline lacustrines, are presumably more helpful to the formation of 30 E. Diversity in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rearranged hopanes could serve as good indicators of organic facie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maturity in petroleum g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地球化学意义 地质体 识别 鄂尔多斯盆地 沼泽环境 类化合物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双城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被引量:2
9
作者 曾花森 霍秋立 +3 位作者 范庆华 张晓畅 孙晶 司万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62,共11页
综合应用有机碳丰度、岩石热解、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和有机显微组分等多项指标,对松辽盆地双城凹陷下白垩统营四段烃源岩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该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并探讨该凹陷内原油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营四段烃源岩有... 综合应用有机碳丰度、岩石热解、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和有机显微组分等多项指标,对松辽盆地双城凹陷下白垩统营四段烃源岩进行了分析,以揭示该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并探讨该凹陷内原油的可能来源。结果显示,营四段烃源岩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2.97%,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高等植物,其次为层状藻等水生生物,镜质组反射率(R_(o))为0.83%~1.10%,处于生油窗内。烃源岩甾烷分布以C_(27)、C_(29)重排甾烷为主,规则甾烷以C_(29)占优势,具有高丰度重排藿烷,伴有早洗脱重排藿烷(C_(30)D/C_(30)H比值平均为0.68,C_(30)E/C_(30)H比值平均为0.32),反映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半深湖-浅湖。双城凹陷原油为高蜡低硫轻质油,碳同位素平均为−29.69‰,来源于营四段烃源岩,其中登三段原油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低,为烃源岩成熟度较低时生成的原油运移成藏;营四段原油重排藿烷相对丰度较高,且其与深度的变化规律与烃源岩基本一致,反映为近源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系列重排藿烷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双城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9^1湖相优质烃源岩成藏意义 被引量:115
10
作者 张文正 杨华 李善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7-562,568,共7页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1湖相黑色泥页岩烃源岩的成藏意义,运用测井-有机地球化学综合识别方法圈定其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厘定油-源关系,评价其生排烃规模和有利成藏区带。志丹地区南部是长91优质烃源层的主要发育区带。...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1湖相黑色泥页岩烃源岩的成藏意义,运用测井-有机地球化学综合识别方法圈定其分布范围,通过地球化学参数的对比,厘定油-源关系,评价其生排烃规模和有利成藏区带。志丹地区南部是长91优质烃源层的主要发育区带。长91优质烃源层不仅生烃能力强,而且排烃能力也较强。以志丹地区长91烃源岩具有异常高的C30-重排藿烷、异常低的C30藿烷这一显著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的油源对比表明,志丹南部地区的长8—长9储集层原油与长91烃源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其他地区长91储集层原油与长91烃源岩的可对比性差。长91烃源岩是重要的区带性油源岩,在志丹南部地区延长组长8—长9储集层成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0-重排藿烷 油源对比 成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原油热模拟实验中重排藿烷类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菊林 张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1-879,共9页
通过对TZ62井原油进行热模拟实验,探讨热演化程度对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实验发现:在400-500℃阶段,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原油中高碳数微晶蜡类长链化合物热裂解和原油中的沥青质热降解作用对重排... 通过对TZ62井原油进行热模拟实验,探讨热演化程度对原油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分布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实验发现:在400-500℃阶段,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原油中高碳数微晶蜡类长链化合物热裂解和原油中的沥青质热降解作用对重排藿烷的形成具有贡献作用。在500-550℃对应的原油裂解高峰阶段,藿烷类化合物浓度明显降低,且17α(H)-藿烷比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具有更快的热裂解速率。在温度为550-600℃阶段,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对17α(H)-藿烷甲基重排作用形成重排藿烷具有贡献作用。重排藿烷参数(17α(H)-重排藿烷/17α(H)-藿烷、Ts/Tm)在400-500℃变化较弱,几乎不受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在500-550℃的原油裂解高峰阶段,逐渐增大;在550-600℃发生反转,逐渐减小。重排藿烷参数可作为高成熟阶段原油成熟度判识的有效参数,其有效应用范围是生油窗晚期至原油裂解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热模拟实验 重排藿烷 成熟度 地球化学意义
下载PDF
冀中凹陷文安油田双环倍半萜的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真 张春明 +1 位作者 刘强 李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68-371,共4页
基于全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量分析技术,分析了冀中凹陷文安油田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在空间分布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其非均质性特征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双环倍半萜的影响并不明显,文安油... 基于全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量分析技术,分析了冀中凹陷文安油田原油中双环倍半萜在空间分布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其非均质性特征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双环倍半萜的影响并不明显,文安油田原油含有丰富的双环倍半萜;文安油田原油中双环倍半萜的总体分布特征是C14倍半萜化合物相对丰度最小,C15倍半萜化合物相对丰度居中,C16倍半萜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文安油田南区与北区原油存在明显非均质性;重排补身烷与8β(H)-补身烷、C30重排藿烷与C30藿烷、C27重排甾烷与C27甾烷的相对丰度比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反映重排补身烷的形成机理与重排甾烷、重排藿烷的形成具有相似性;原油分子组成上的非均质性预示着文安油田原油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文安油田南区和北区可能存在着2个油气富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倍半萜 重排藿烷 重排甾烷 非均质性 成因类型 冀中凹陷 文安油田
下载PDF
沉积物和原油中重排藿烷的生物来源和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洪 王铁冠 李美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90-4201,共12页
重排藿烷逐渐在各类沉积物和原油中被检测,但其生物来源与形成转化机制等尚不清楚.在中元古界下马岭页岩和侏罗系湖相原油系统地鉴定了四类重排藿烷.基于各类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变化关系和形成转化路径,明确了研究区各类重排藿烷的相对... 重排藿烷逐渐在各类沉积物和原油中被检测,但其生物来源与形成转化机制等尚不清楚.在中元古界下马岭页岩和侏罗系湖相原油系统地鉴定了四类重排藿烷.基于各类重排藿烷相对丰度的变化关系和形成转化路径,明确了研究区各类重排藿烷的相对丰度和生成速率主要受控于生源构成或甲基重排反应过程.其中,早洗脱重排藿烷和21-甲基-28-降藿烷的形成过程比17α(H)-重排藿烷系列更为复杂,使得二者在沉积物和原油中分布相对局限.18α(H)-新藿烷不仅可源自细菌藿多醇,还可源自里白醇和里白烯,故其在地质样品中分布更为广泛.重要的是,虽然富含重排藿烷的烃源岩和原油屡见报道,但它们可能并非源自无处不在的细菌,而更可能仅存在于局限环境下的少数细菌种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生物来源 形成机制 甲基重排反应 细菌 地球化学 油气地质
原文传递
川北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重排藿烷组成变化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扬明 郝芳 +2 位作者 邹华耀 李平平 胡东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7-1150,共14页
利用色谱—质谱定量分析技术,对40余个取自四川盆地北部石龙场和元坝地区不同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其重排藿烷组成和分布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中重... 利用色谱—质谱定量分析技术,对40余个取自四川盆地北部石龙场和元坝地区不同成熟度的中、下侏罗统湖相烃源岩和原油样品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其重排藿烷组成和分布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的丰度相差悬殊。石龙场地区Ro值为0.8%~1.0%的中侏罗统千佛崖组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泥岩中,各类重排藿烷异常丰富,检出了17α(H)-重排藿烷、18α(H)-新藿烷和早洗脱重排藿烷3个完整碳数系列。它们的相对含量大都数倍于规则藿烷,是该层系烃源识别的分子标志。而在相邻的元坝地区相带、岩性相近的这两层段高成熟(Ro值主要在1.4%~1.9%)烃源岩中,藿烷类化合物出现异常变化,重排藿烷的相对含量很低,可能与干酪根在高热演化阶段生成的规则藿烷比例较高有关。烃源岩中高丰度重排藿烷并不取决于其绝对含量的高低,而在于它们相对于规则藿烷的富集。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是导致重排藿烷相对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有机质生源中的细菌组成可能更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烃源岩达到高成熟阶段时,藿烷类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不再受控于热化学动力学机制,各类重排藿烷均按一定比例分布,基本失去了其地球化学属性。区内中、下侏罗统原油中重排藿烷的组成和分布也随热演化程度而变化。它们在成熟原油中极丰富,而在高成熟原油中则很少,与烃源岩存在对应关系。经油—岩对比,认为这些原油来源于所在层位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 烃源岩 原油 油源对比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威 文志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致密油是指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一深湖相区,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 致密油是指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一深湖相区,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是最典型的层系。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马岭地区长7致密油密度为0.84~0.86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t/Pb为0.85~1.10),致密油的δ^13 CPDB值为-31.7‰,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Tm比值高,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以马岭地区长71致密油具有高异常的C30-重排藿烷、低异常的C30藿烷;长72致密油具有低异常的C30-重排藿烷、高异常的C30藿烷,这一显著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进行的油源对比表明,马岭地区长71、长72储集层致密油与长7黑色泥岩、油页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0-重排藿 致密油 油岩对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重排藿烷参数示踪陇东地区油藏充注途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威 文志刚 +2 位作者 徐耀辉 朱翠山 高永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7-895,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原油为弱氧化-还原、淡水-微咸水环境下低等藻类与高等植物混源生成,均为成熟-高成熟阶段,属于同一族群原油,且在平面上普遍分布。大部分学者都集中研究原油垂向运移成藏机理,但是对于平面上的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原油为弱氧化-还原、淡水-微咸水环境下低等藻类与高等植物混源生成,均为成熟-高成熟阶段,属于同一族群原油,且在平面上普遍分布。大部分学者都集中研究原油垂向运移成藏机理,但是对于平面上的充注运移机理则一直少有关注和研究。基于重排藿烷/藿烷(C_(30)*/C_(30)H)比值的热稳定性,分析C_(30)*/C_(30)H参数在表征石油充注运移方面的可行性,认为对于成熟-高成熟原油,C_(30)*/C_(30)H值可能不仅仅是热成熟度的良好响应,对比C_(30)*/C_(30)H参数与MDR参数(4-/1-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暴露/屏蔽烷基二苯并噻吩参数,发现C_(30)*/C_(30)H参数与两参数都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表明C_(30)*/C_(30)H参数不仅是良好的热成熟度参数还是良好的石油充注运移参数。利用C_(30)*/C_(30)H参数示踪陇东地区长7油层组的石油充注方向,发现华池地区为主要充注点,向西南、北东方向呈波阵面的方式充注运移,具有连续充注的特征。研究结果初步表明,C_(30)*/C_(30)H参数是示踪石油充注途径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排藿烷/藿烷比值 充注途径 长7油层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