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竞芬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99-705,共7页
儒道两家都以审美为理想的人生境界 :儒家以安乐境界为最高人生境界 ,道家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是突破现实 ,超越时空 ,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邵雍把儒家的安乐境界与道家的逍遥境界统一起来 ,追求一种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 ,主要体现在 :人生... 儒道两家都以审美为理想的人生境界 :儒家以安乐境界为最高人生境界 ,道家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是突破现实 ,超越时空 ,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邵雍把儒家的安乐境界与道家的逍遥境界统一起来 ,追求一种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 ,主要体现在 :人生哲学的快乐原则 ,“造化在我”的本体境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儒道兼综 境界美学 逍遥安乐
下载PDF
论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 李百浩 《华中建筑》 2008年第6期5-7,11,共4页
虽然"意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蕴含和显著的中国特色,但在西方建筑中也有表现。因此,在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建筑意境"的表现一般还应结合中国文化其他元素的运用。不过,那些能够引发强烈人生感... 虽然"意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蕴含和显著的中国特色,但在西方建筑中也有表现。因此,在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建筑意境"的表现一般还应结合中国文化其他元素的运用。不过,那些能够引发强烈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建筑"意境",达到了"境界"高度,一般便具有"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境界 建筑美学 现代中国建筑
下载PDF
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锁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3,共5页
在分析书法审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支撑儒释道的审美进行了阐释与比较,提出了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自然与和谐。并对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书法的审美实质是&q... 在分析书法审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支撑儒释道的审美进行了阐释与比较,提出了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自然与和谐。并对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书法的审美实质是"精神关照"、审美意识是"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审美方式为"直观感悟"和"味无味"。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可分为感境界、知境界、识境界、智境界和慧境界;书法的审美言意是"得意忘言"。汲取古人的智慧采用赋、比、兴的诗性语言来对书法的审美进行阐释,则是书法审美观在书法意象审美中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审美 审美境界 中国书法 审美观
下载PDF
试论唐代咏茶诗审美情趣 被引量:5
4
作者 程荣 《武夷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2-46,共5页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诗人以茶雅志,表现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以茶悟道,追求"全性保真"之"道";以茶合德,营构清雅、简淡、高远的诗境。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 茶诗在唐代开始兴起,诗人以茶雅志,表现超尘绝俗的隐逸情怀;以茶悟道,追求"全性保真"之"道";以茶合德,营构清雅、简淡、高远的诗境。唐代茶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基本的生命情调和审美情趣,反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之美、生命之乐,传达出中国文人清高而又自适的人格气质,并昭示了古代文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社会的谐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茶诗 隐逸 茶道 诗境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无意于佳乃佳”:论苏轼的人生境界与审美张力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世轩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0-67,共8页
“无意于佳乃佳”本为苏轼《论草书》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意在阐述书法艺术的一种状态和渐入佳境的路径与方法,既是对现有艺术规则的一种超越,也是对创作自由的一种向往与实践。这既是他对书法艺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他人生历练过程的凝聚,... “无意于佳乃佳”本为苏轼《论草书》所提出的一个命题,意在阐述书法艺术的一种状态和渐入佳境的路径与方法,既是对现有艺术规则的一种超越,也是对创作自由的一种向往与实践。这既是他对书法艺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他人生历练过程的凝聚,更是他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诗性升华。如果把它放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来进行综合考察的话,则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对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于佳乃佳” 苏轼 人生境界 审美张力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说”下非遗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韵如 《设计》 2023年第22期104-106,共3页
本文以王国维“境界说”为基础探索了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展示融合的新需求。通过对“境界说”的溯源与设计价值进行阐述,将“境界说”引入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不同维度,诠释了新的思路,得出了在“境界说”下非遗数字媒体艺术展示... 本文以王国维“境界说”为基础探索了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与非遗展示融合的新需求。通过对“境界说”的溯源与设计价值进行阐述,将“境界说”引入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不同维度,诠释了新的思路,得出了在“境界说”下非遗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的新路径,旨在通过意境美学与技术美学相互关照,融通传统与未来,为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说 境界美学 数字媒体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设计
下载PDF
小学语文审美入境的价值探寻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昕 《江苏教育研究》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实现审美课堂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是必须创设语文课堂的情境,形成一个语言审美的空间。实现审美课堂的一个重要且不容回避的路径就是找到带领儿童入审美之境的入口,并能够循着一条适合的道路顺畅地感受文本言说的情感与理趣。"审... 实现审美课堂的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是必须创设语文课堂的情境,形成一个语言审美的空间。实现审美课堂的一个重要且不容回避的路径就是找到带领儿童入审美之境的入口,并能够循着一条适合的道路顺畅地感受文本言说的情感与理趣。"审美入境",即用审美的方式入语文提供的审美之境。它具有三个层次的价值预设和五个方面的操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入境 价值探寻 策略实施
下载PDF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荒海”句刍议松尾芭蕉后期俳谐的朴素唯物主义美学观 被引量:2
8
作者 齐金玲 王博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86-88,共3页
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物质的属性,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美感和审美意识是美的反映,是第二性的;美和美感的关系,是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试图通过梳理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晚年经历、代表著作及其美学思考,探讨其俳谐的最高艺术境界,... 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是物质的属性,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美感和审美意识是美的反映,是第二性的;美和美感的关系,是被反映和反映的关系。试图通过梳理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晚年经历、代表著作及其美学思考,探讨其俳谐的最高艺术境界,即朴素唯物主义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尾芭蕉 俳谐 朴素唯物主义 境界 美学
下载PDF
论王国维“境界说”审美观的儒学内蕴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雪 项念东 《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6-41,共6页
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离不开对德国美学的研究和吸收,但其理论仍熔铸着中国传统思想,其中的儒家思想也是闪烁可见的。这种转向中国传统思想的审视不是牵强附会,而是由王国维所接受和认同的儒家文化在“境界说”中的隐现,以及王国维将... 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离不开对德国美学的研究和吸收,但其理论仍熔铸着中国传统思想,其中的儒家思想也是闪烁可见的。这种转向中国传统思想的审视不是牵强附会,而是由王国维所接受和认同的儒家文化在“境界说”中的隐现,以及王国维将“境界说”运用于中国文学艺术的批评实践所决定的。王国维“境界说”中对审美主体之“内美”、审美观照之“忠实”、审美表达之“自然”以及审美思想之“忧生忧世”的要求,无不浸润着儒家学说的思想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说 审美 儒学
下载PDF
境界论:实践美学的自我深化与现实关怀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旭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历史地看,实践美学并不像其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意识形态的宠儿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硬复述者。把境界论引入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突破实体性思维,建立自身之审美超越性的理论深化,是对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的建构。同时,倡导审美对于... 历史地看,实践美学并不像其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意识形态的宠儿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硬复述者。把境界论引入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突破实体性思维,建立自身之审美超越性的理论深化,是对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的建构。同时,倡导审美对于人生境界的提高,确立境界和美之间的深层联系,也体现了实践美学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实践美学 自我深化
下载PDF
以美施育,成人之美——美育的使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映山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美育既是特殊的审美实践活动,又是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人既是审美、实施美育、追求自我完善的主体,也是育美、接受美育,实现自我完善的客体。美育的核心是育人之美;美育的手段就是以美施育;美育的过程是审美———在审美... 美育既是特殊的审美实践活动,又是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人既是审美、实施美育、追求自我完善的主体,也是育美、接受美育,实现自我完善的客体。美育的核心是育人之美;美育的手段就是以美施育;美育的过程是审美———在审美中施实施教育;美育的目的是立美———成人之美。审美是人理想的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美育则是人自觉地“按照审美规律”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人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生命境界 自我完善 美学
下载PDF
象征之“美”与本体之“乐”——康德与王阳明的伦理美学思想辨异
12
作者 范永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文章以“美是道德的象征”和“乐是心之本体”这两大美学命题为中心,对康德和王阳明的伦理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的共同点十分明显,都强调先天的道德理性,认为美与善密切相关,具有纵向超越的知识结构。差异在于:康德始终坚持真... 文章以“美是道德的象征”和“乐是心之本体”这两大美学命题为中心,对康德和王阳明的伦理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的共同点十分明显,都强调先天的道德理性,认为美与善密切相关,具有纵向超越的知识结构。差异在于:康德始终坚持真善美的基本区分,并受制于其二元论的哲学框架,“美”只能以象征的方式间接地呈现“善”;王阳明没有像康德那样对“纯粹美”作出分析,其哲学体系是以良知为本体的一元论,知、善、乐都进入了本体论层次,在“智的直觉”的观照下,真善美是合一的。另外,康德还将道德目的论延伸至道德宗教,其美学具有宗教精神;王阳明主张天人一心、天人一气,从而走向天地境界。王阳明的本体论美学有助于突破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认识论思维给美学带来的局限,在海德格尔美学热的激发下,对晚近“境界美学”的兴盛有促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王阳明 伦理美学 境界美学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审美范畴下纳兰词审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国忠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0-35,共6页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这一美学范畴,他以境界的有无为评判标准,对词家、词作进行品评。纳兰性德是王国维推崇的词家之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赞誉即出自王氏之口。纳兰词情感真挚,语言晓畅,描摹...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这一美学范畴,他以境界的有无为评判标准,对词家、词作进行品评。纳兰性德是王国维推崇的词家之一,"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赞誉即出自王氏之口。纳兰词情感真挚,语言晓畅,描摹自然、生动,很好地诠释了境界所蕴含的"深""真"美学理想,是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审美 纳兰词
下载PDF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说美学内涵表微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炜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50-55,共6页
《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三境界”说是其中的核心理论。学界对“三境界”说的研究多将其附和于“境界”或“意境”内涵的阐释之中。从中西方会通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三境界”的美学内涵与叔本华美学观、尼采美学观以及... 《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三境界”说是其中的核心理论。学界对“三境界”说的研究多将其附和于“境界”或“意境”内涵的阐释之中。从中西方会通视角出发可以发现,“三境界”的美学内涵与叔本华美学观、尼采美学观以及中国传统禅道思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 美学
下载PDF
冯友兰天人关系论与生态美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清玉 杜泽慧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9-67,共9页
冯友兰对生态美学资源的重新发掘与研究,为新一代“新儒家”实现儒家的生态主义转向奠定了基础。冯友兰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儒家的“天人关系”为依据,呈现为人和宇宙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生的“四种境界”等三方面的意义指向。这... 冯友兰对生态美学资源的重新发掘与研究,为新一代“新儒家”实现儒家的生态主义转向奠定了基础。冯友兰的生态美学思想以儒家的“天人关系”为依据,呈现为人和宇宙的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生的“四种境界”等三方面的意义指向。这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前提是贯穿始终的。冯友兰论述的相关概念和范畴如天、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宇宙、自然等,核心要义如大全、道、自然等,均与生态美学的关键词和谐、整体、共生等相呼应。这其中涉及中西理论方法的互鉴,给予当下哲学美学话语体系建构以重要启示,而生态价值、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厘清,以及超越自然的生态美学界定,则是生态美学带给冯友兰哲学美学的当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天人合一 宇宙 境界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心境互渗”与审美境界——以中国茶道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17,159,共7页
本文从"心""境"关系来探讨中国茶道美学的境界问题。基于"心境互依"而实现的"心境互渗",是审美境界之所以生成的一般特征,具有审美发生学上的普遍意义。"境况"是现场实况,而"境... 本文从"心""境"关系来探讨中国茶道美学的境界问题。基于"心境互依"而实现的"心境互渗",是审美境界之所以生成的一般特征,具有审美发生学上的普遍意义。"境况"是现场实况,而"境界"的现起则是对于"境况"的超越性转换。"境因心起"或"心能转境"是以"心境互渗"为基本条件而生成的审美境界。"心"是境界得以建构的"灵源",是主体心灵在当下境况之下所实现出来的心灵场域,因此一切"境界"皆为"意境",是自身之"心意"与"意义"得以呈现的基本形态。"心不起境"或"心境双泯"是无言之境,蕴含对于生命与存在之究竟实相的终极体悟,是究竟的生命境界,也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境况 境界 审美 心境互渗
下载PDF
当代藏族汉语诗歌审美境界论
17
作者 刘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5,共11页
藏族汉语诗人用充满民族印记、展示藏地风貌并饱含生命内蕴的诗,表达艺术世界动静二元同一无碍的和谐美满,在审美范畴内融汉藏文化传统理趣与积淀,呈现现量境界、直觉境界、乐受境界和圆融境界等诗学特点,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又颇具现... 藏族汉语诗人用充满民族印记、展示藏地风貌并饱含生命内蕴的诗,表达艺术世界动静二元同一无碍的和谐美满,在审美范畴内融汉藏文化传统理趣与积淀,呈现现量境界、直觉境界、乐受境界和圆融境界等诗学特点,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又颇具现代精神的艺术创作特色,充分表现藏族诗人现实生活的哲思妙悟和对人内在精神境界的审美追求。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文艺创作的时代背景下,藏族汉语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为现代汉语自由体诗歌创造新的美学境界,开辟与提升现代汉语诗歌美学边界与审美空间,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疆域束缚的艺术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语诗歌 审美 境界 美学
下载PDF
生命体验结构与音乐现象学——《乐韵中的澄明之境》序
18
作者 张新民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2-36,共5页
音乐是关涉生命主体自身心灵世界的精神活动,既不能脱离人的知觉现象与体验结构,更与人的心灵活动与性情世界密切相联。即性即心即情即乐,四者合为一体,相互感发升华,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音乐活动。"情"的丰富复杂,决定了"... 音乐是关涉生命主体自身心灵世界的精神活动,既不能脱离人的知觉现象与体验结构,更与人的心灵活动与性情世界密切相联。即性即心即情即乐,四者合为一体,相互感发升华,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音乐活动。"情"的丰富复杂,决定了"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一贯强调的"中和"基本原则,仍是音乐至美至善最重要的凭借依据。而"情"的流用发行过程,便是"乐"的时间化展开现实过程。作为存在论的音乐艺术现象学活动,本质上便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韵中的澄明之境》 音乐 性情 境界 存在论 审美论
下载PDF
美的境界探微——关于美的境界何以成为可能的一点想法
19
作者 党西民 《阴山学刊》 2006年第4期68-72,共5页
美的境界超出了真、善和艺术的有限界定。在真的领域,一切受着理性的限制无法达到无限,然而从理性中生发出超越理性的境界则可以走向无限。道德总是受来自他律和自律的限制,然而从其中生发出来的美的境界则使人摆脱有限的缠绕。艺术领... 美的境界超出了真、善和艺术的有限界定。在真的领域,一切受着理性的限制无法达到无限,然而从理性中生发出超越理性的境界则可以走向无限。道德总是受来自他律和自律的限制,然而从其中生发出来的美的境界则使人摆脱有限的缠绕。艺术领域受着自身的感性、对意义追求的限制,从其中生发出的境界则是人超出此种限制使人走向空明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境界
下载PDF
一只凌空飞翔的鹰——谈王耀东的诗论与创作
20
作者 蔡万江 《潍坊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通过对王耀东的随笔集《一步之间》和诗集《插翅膀的乡事》、《中国新诗选》的评论,系统阐发了他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实践,并对他在诗坛上作出的贡献给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 王耀东 诗歌 创作 超越艺术 美学标准 空间境界 乡土诗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