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城市立法的实践演变与理论争鸣
被引量:
2
1
作者
冯玉军
刘雁鹏
《地方立法研究》
2016年第1期59-69,共11页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较大的市立法到如今的所有设区的市立法,我国城市立法30多年走过了一条复杂而曲折的探索之路。较大的市的产生、发展/停滞、重启/扩大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需求,这些背景和需求构成了城市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较大的市立法到如今的所有设区的市立法,我国城市立法30多年走过了一条复杂而曲折的探索之路。较大的市的产生、发展/停滞、重启/扩大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需求,这些背景和需求构成了城市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内在逻辑。修改后的《立法法》将拥有立法权的城市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也是遵循了这样的内在逻辑:即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辅助全面深化城市改革、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推动地方发展、化解转型过程中日益增多的矛盾。设区的市拥有立法权,有助于改变原有不均衡的立法权分配格局,形成全面、均衡的三级立法体制,以立法方式约束地方执政者的恣意,使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压制型向回应型、维稳型向法治型转变,并为实现人大及其常设机关的民主性、人民性和充分的代表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诚然,刚刚上路的设区的市立法必然会面对各种争议:法制统一难以实现、立法质量难以保证;地方保护难以避免。但这些问题恰恰需要通过设区的市在立法实践中尽量修正与避免:赋予城市立法权有利于整顿地方法治秩序,可以促进法治队伍建设,培养法治思维,刺激违宪审查制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立法
实践演变
理论争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
被引量:
77
2
作者
马清华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0,共6页
词汇语法化是词的多义发生学的一部分,它与词的实义性变化有着相近的诱发原理,不管已揭示出的语法化动因有多少条,概其要者,不外乎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语言内部力量四种。由于语法化撇去了意义中的实体性和物质性内容,因...
词汇语法化是词的多义发生学的一部分,它与词的实义性变化有着相近的诱发原理,不管已揭示出的语法化动因有多少条,概其要者,不外乎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语言内部力量四种。由于语法化撇去了意义中的实体性和物质性内容,因而在演化细节上与词汇实义性变化多少有些差异。本文力求全面地对语法化动因进行补充、归纳、整理、分析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语法化
动因
语言接触
语言内部力量
汉语
心理力量
现实作用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家佛教信徒信仰模式的中国化典型:“居士佛教”之概念、内涵与近代崛起历史初探
3
作者
金易明
《普陀学刊》
2023年第2期56-74,336,共20页
在家平信徒,在各宗教中总是占据信徒之绝对多数,佛教亦然。除作为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尼五众外,作为在家众的优婆塞、优婆夷,始终占据佛教信徒的绝对多数。然而,尽管古今佛教居士都始终伴随着佛教而存在,并成为...
在家平信徒,在各宗教中总是占据信徒之绝对多数,佛教亦然。除作为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尼五众外,作为在家众的优婆塞、优婆夷,始终占据佛教信徒的绝对多数。然而,尽管古今佛教居士都始终伴随着佛教而存在,并成为最为庞大的信仰群体,支撑起佛教信仰的万千气象,但除近代中国汉语系佛教界外,确实很少存在“居士”作为独立而非依附于“道场”的信仰群体现象。但近代以来,在汉语佛教界确实存在过被称之为“居士佛教”的群体现象,与“道场佛教”虽不对立但却能交相辉映,并在特殊时空段中对“道场佛教”发挥针砭、鞭策、激励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居士”及“居士佛教”的界定及历史渊源;并对近代汉语系佛教界基于道场极度衰微、僧团普遍萎靡的严酷现实,借助在家信徒随着信仰素质提升、经济实力增强、文化及学术品位提高的因缘,尤其是都市崛起背景下的平信徒的“居士佛教”模式,予以考察、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士
居士佛教
民族传统
现实动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市立法的实践演变与理论争鸣
被引量:
2
1
作者
冯玉军
刘雁鹏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立法学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地方立法研究》
2016年第1期59-6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4ZDC008)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研究>(项目批准号15SFB2007)
文摘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较大的市立法到如今的所有设区的市立法,我国城市立法30多年走过了一条复杂而曲折的探索之路。较大的市的产生、发展/停滞、重启/扩大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需求,这些背景和需求构成了城市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内在逻辑。修改后的《立法法》将拥有立法权的城市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也是遵循了这样的内在逻辑:即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辅助全面深化城市改革、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推动地方发展、化解转型过程中日益增多的矛盾。设区的市拥有立法权,有助于改变原有不均衡的立法权分配格局,形成全面、均衡的三级立法体制,以立法方式约束地方执政者的恣意,使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压制型向回应型、维稳型向法治型转变,并为实现人大及其常设机关的民主性、人民性和充分的代表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诚然,刚刚上路的设区的市立法必然会面对各种争议:法制统一难以实现、立法质量难以保证;地方保护难以避免。但这些问题恰恰需要通过设区的市在立法实践中尽量修正与避免:赋予城市立法权有利于整顿地方法治秩序,可以促进法治队伍建设,培养法治思维,刺激违宪审查制度生长。
关键词
城市立法
实践演变
理论争鸣
Keywords
legislation
of
the
cities
historical
evolution
reality
motives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
被引量:
77
2
作者
马清华
机构
温州师范学院语义研究中心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金
浙江省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温州市551人才专项基金项目的一部分
文摘
词汇语法化是词的多义发生学的一部分,它与词的实义性变化有着相近的诱发原理,不管已揭示出的语法化动因有多少条,概其要者,不外乎现实作用力、心理力量、语言接触、语言内部力量四种。由于语法化撇去了意义中的实体性和物质性内容,因而在演化细节上与词汇实义性变化多少有些差异。本文力求全面地对语法化动因进行补充、归纳、整理、分析和解释。
关键词
词汇语法化
动因
语言接触
语言内部力量
汉语
心理力量
现实作用力
Keywords
grammaticalization
reality
motiv
ation
psychological
motiv
ation
language
contact
internal
motiv
ation
of
language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家佛教信徒信仰模式的中国化典型:“居士佛教”之概念、内涵与近代崛起历史初探
3
作者
金易明
机构
上海佛学院
出处
《普陀学刊》
2023年第2期56-74,336,共20页
文摘
在家平信徒,在各宗教中总是占据信徒之绝对多数,佛教亦然。除作为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尼五众外,作为在家众的优婆塞、优婆夷,始终占据佛教信徒的绝对多数。然而,尽管古今佛教居士都始终伴随着佛教而存在,并成为最为庞大的信仰群体,支撑起佛教信仰的万千气象,但除近代中国汉语系佛教界外,确实很少存在“居士”作为独立而非依附于“道场”的信仰群体现象。但近代以来,在汉语佛教界确实存在过被称之为“居士佛教”的群体现象,与“道场佛教”虽不对立但却能交相辉映,并在特殊时空段中对“道场佛教”发挥针砭、鞭策、激励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居士”及“居士佛教”的界定及历史渊源;并对近代汉语系佛教界基于道场极度衰微、僧团普遍萎靡的严酷现实,借助在家信徒随着信仰素质提升、经济实力增强、文化及学术品位提高的因缘,尤其是都市崛起背景下的平信徒的“居士佛教”模式,予以考察、梳理。
关键词
居士
居士佛教
民族传统
现实动因
Keywords
Lay
People
Lay
Buddhism
Ethnic
Tradition
reality
motiv
e
分类号
B949.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城市立法的实践演变与理论争鸣
冯玉军
刘雁鹏
《地方立法研究》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
马清华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
7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家佛教信徒信仰模式的中国化典型:“居士佛教”之概念、内涵与近代崛起历史初探
金易明
《普陀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