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舞剧《挑山》《乳娘》《风筝》看山东现实主义题材的舞剧创作 被引量:1
1
作者 傅小青 关舒心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7,共7页
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创作导向,反映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生活,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与使命。对于舞蹈艺术而言,舞剧情节的设定要满足舞剧段落的推动、内容的展现、主旨与情感表达的要求,而舞蹈语言的重构又是舞蹈... 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创作导向,反映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生活,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与使命。对于舞蹈艺术而言,舞剧情节的设定要满足舞剧段落的推动、内容的展现、主旨与情感表达的要求,而舞蹈语言的重构又是舞蹈编创中应用的一种演化与发展的方法,在把握现实题材本质属性的基础之上创新表现形式。二者之于舞剧的创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创作中对二者如何处理与运用,才能打破因循守旧、千人一面的现实主义题材舞剧创作的被动状态,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与山东地域风格特点,满足民族审美要求的同时又兼具编导独特个性的舞剧,是本文的分析重点也是创新之处。通过对《挑山》《乳娘》《风筝》等山东现实题材舞剧创作进行梳理与分析,探析山东现实题材舞剧在情节设定与语言重构上的新突破,并以此为契机重申创作现实题材舞剧在新时代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 舞剧创作 情节设定 舞蹈语言重构
原文传递
聚众斗殴犯罪的现实特征及其理论启示——以相关案例的实证统计分析为视角
2
作者 徐琳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83-89,共7页
自1997年刑法设立聚众斗殴罪后,对该罪的理论研究虽不断深入,但极少有论者关注聚众斗殴罪的现实情境,多从纯粹的理论视角或通过对数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缺乏大样本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式削弱了案例本应有的价值,也使得对... 自1997年刑法设立聚众斗殴罪后,对该罪的理论研究虽不断深入,但极少有论者关注聚众斗殴罪的现实情境,多从纯粹的理论视角或通过对数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这种缺乏大样本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式削弱了案例本应有的价值,也使得对聚众斗殴罪的研究不能以可量化的、确定的、有根据的方式展现出来。为此,文章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101个聚众斗殴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通常的实证分析不同,研究更关注对事实细节的把握和分析,并试图通过对案例全面信息的提取,深入研究聚众斗殴案件的现实特征,以此为视角反思当下聚众斗殴犯罪的司法适用及立法规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众斗殴罪 现实特征 情节 量化 理论启示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永远的丈夫》中的现实主义情节和浪漫主义超情节
3
作者 任晓舜(译) 张变革(校)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2年第3期59-70,共12页
本论文在分析小说《永远的丈夫》的基础上,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主要原则和方式。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建基于主人公(特鲁索茨基和韦利恰尼诺夫)的“地下室”心理展开之上的双重性原则——他们的关系中“友情—仇恨”悖论... 本论文在分析小说《永远的丈夫》的基础上,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主要原则和方式。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建基于主人公(特鲁索茨基和韦利恰尼诺夫)的“地下室”心理展开之上的双重性原则——他们的关系中“友情—仇恨”悖论式地同时并存;其二是人物形象的多重阐释原则——他们的形象在场景转换中得到不同侧重的强调;其三是人物形象潜在的幻想性原则——这使读者在小说中既能读到现实主义的“白昼”情节,也能读到浪漫主义的“黑夜”超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永远的丈夫》 现实主义情节 浪漫主义超情节
原文传递
世情小说中的花园形态与情节结构
4
作者 王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1-76,共6页
世情小说是明代中后期盛行起来的一种小说类型,在诸多世情小说代表性作品中普遍设有一个形貌鲜明的私家花园,一系列花园物象成就了世情小说独有的美学意蕴和艺术效应,不同类型的花园形态也影响着情节的建构,从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叙事表达... 世情小说是明代中后期盛行起来的一种小说类型,在诸多世情小说代表性作品中普遍设有一个形貌鲜明的私家花园,一系列花园物象成就了世情小说独有的美学意蕴和艺术效应,不同类型的花园形态也影响着情节的建构,从而逐渐演变为一种叙事表达的需要,具体表现为通过花园的兴衰存亡、结构布局来构成情节之间的粘连、阻断、重构、排列等。花园的形态类型具有兴衰、对称与重置等形式,这些形式决定了情节之间的开合、对称与重置,使得情节结构与文中花园形式构成一致,花园担当了故事空间与形式空间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形态 世情小说 情节结构
下载PDF
论19世纪末写实主义戏剧与情节剧的旁观者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成雁 《艺术探索》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19世纪末的写实主义戏剧与情节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节剧既是写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基础,又是写实主义戏剧的批判对象。为了克服剧场的局限性,写实主义戏剧吸收了情节剧情节编制的手法。情节剧也在写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下,将塑造旁观者... 19世纪末的写实主义戏剧与情节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节剧既是写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基础,又是写实主义戏剧的批判对象。为了克服剧场的局限性,写实主义戏剧吸收了情节剧情节编制的手法。情节剧也在写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下,将塑造旁观者的手法自然化。通过有机情节的编制、悬念的计算、单一情感的认同,写实主义和情节剧不约而同地编制了丧失介入能力、具有情节剧意识的旁观者。这种旁观者编制模式仍广泛存在于当代电影、电视等媒介中,影响着观众的观看和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主义戏剧 情节剧 情节 旁观者
下载PDF
《红楼梦》写实层面结构新说
6
作者 贾三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5-50,共6页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成的类似于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以其与宝玉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故事情节结构则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变化演进。其骨干是三个互有联系的主要情节线索,而其演进的过程形成了几大情节单元。而每个情节线索和情节单元都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全书的总情节走向其宿命结局,呈现出群峰连绵奔簇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写实层面 结构 人物关系 故事情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