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惊蛰里的雷声:曹禺《雷雨》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信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2期491-512,617-618,共24页
曹禺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创作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抗战初期情感结构的典型代表。在戏剧《雷雨》中,曹禺将西方戏剧理念创造性地与中国本土情感经验结合,在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双向互动中,展现了由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压迫、畸形家庭关系带... 曹禺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创作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抗战初期情感结构的典型代表。在戏剧《雷雨》中,曹禺将西方戏剧理念创造性地与中国本土情感经验结合,在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双向互动中,展现了由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压迫、畸形家庭关系带来的情感断裂,以及不同阶级力量所激发的社会矛盾。这些复杂的情感经验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悲剧人文主义诉求,不仅突破了传统戏剧和"问题剧"的双重桎梏,还为同期的左翼文学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人性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戏剧 《雷雨》 情感结构 现代悲剧观念
原文传递
曹禺早期剧作现实主义的独特性
2
作者 张向东 张哲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本文认为 ,曹禺在三、四十年代的戏剧创作 ,是在与当时既成规范的现实主义戏剧原则既相互悖离又相互整合的对抗关系中进行的。曹禺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现实人生、思考人性并对人的生存困境作形而上思考 ,这使他对人的命运的沉思和追问具... 本文认为 ,曹禺在三、四十年代的戏剧创作 ,是在与当时既成规范的现实主义戏剧原则既相互悖离又相互整合的对抗关系中进行的。曹禺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现实人生、思考人性并对人的生存困境作形而上思考 ,这使他对人的命运的沉思和追问具有了一种永恒和普遍的意义 ,正是这种超越性使他真正抵达了现实主义应有的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现实主义 独特性 戏剧 文学评论 艺术特色 文化语境 《北京人》 《雷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